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那一刻,我看见你的美

编辑推荐 那一刻,我看见你的美 ——读《情人》


作者:凤罗幽人 布衣,11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0发表时间:2015-02-04 12:32:42

由于一些原因仓促地读完杜拉斯的《情人》,下笔都有些笨拙了。启书前,因听闻作者一向行笔奇特,刻意避开了译本序言,就是怕捕捉到什么蛛丝马迹,把自己原本就飘忽的思想又牵引到某个角落,继而滞步,到不得新境地,如此,太不妙。周遭静谧也好,喧闹也好,一本不易懂的书能帮我摒除一些东西。书的情节是好懂的,但作者的诉说方式独特,恍若一张大网,前联后结,牵扯着现实与想象,作者融进了她的一些亲身经历,曾在那片热浪滚滚的土地上,玛格丽特真切地活过、爱过,一如《情人》里的女主角,入骨的初恋,作者冠以她第一人称,足见与其亲昵程度,如其所说:是一本由不得自己写出而又离我远去的书,它离开我的双手被送出去,此后它就是它了。每一位作家可能都会多少放点想象的佐料在作品里,哪怕是自传。
   玛格丽特讲故事的方式极有意思,让人与看似抓不住的虚空中找见冰山的一角,要想刨开那冰山,当然又是一场思想苦旅,可你又不得不惊叹,思维穿越在西贡,沙枥,又越过茫茫印度洋,度过苏伊士,寻见地中海,归到“我”本该存在的国度,却又时光倒溯,回到或许匆匆的那年,忆那个贫困的白人少女毫不匮乏的爱情,她把那爱勇敢地投掷给那个中国人,没有诺言,没有威胁,我爱你是因为你同样也爱着我,简单,直接,不顾流言中伤,不理旁人排斥,那样勇敢地存在,即使明白他与她家境悬殊甚大,那人的父亲就是一堵无法逾越的墙,他爱她,可却软弱可怜,他还想拥有家产,白人少女没有逼他做决定,没有赌咒起誓,她是终究留不下的人,船舷上一望就是离别。他们分开是注定的结局,不是因为那唬人的家境,而是当时迫人的环境,有着征兆,指引着未来的某个结果。书中不乏哲理式的论述,对“不死与死”“不灭与灭”的,她的小哥哥死后,她在心灵祭奠中将一个人的死化为一种抵消不去的存在。
   我读玛杜拉斯的作品很有限,不太了解她作品中的折射出的她的家人们。在《情人》里,那个家庭既离合又和谐。从母亲谈起,小说中,她耐着苦难、寂寞,对大儿子倾注了满怀的溺爱,由于生活拮据衣着不入流,可却坚持着个人的信条,守着那一套旧装束。对女儿提出的一些古怪要求予以支持,譬如一顶男式帽子,给了女儿很大的自由,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女儿与那位富商的儿子谈恋爱时,她让西贡的校长给予她人身上的通融。她知道女儿正遭受着蜚语,为人所诟病。在主人公以为母亲在“那个时期,由于堤岸的事,由于那种景象,由于那个情人,”突然发了一场疯病,把主人公关在房子里,打耳光,剥衣服,正如主人公所理解的那样:她的女儿遭到极大的威胁,将要嫁不出去,不能为社会所容,从社会上被剥夺了一切,毁了,完了,将成为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母亲的担忧通过那发疯似的行为展露无遗。母亲这个角色初读时负面形象占主导地位,随着情节的推进,母亲的形象渐高大,她随心随性,被生活赐予苦难,她为子女忍受着不去以死亡解脱,对于她的大儿子给她带来的无尽折磨,她付出所有心血。主人公对大哥的憎恶,对二哥的怜悯是非常明显的,可问题在于,大哥这个近乎人渣的形象,是何寓意,生活的折磨吗,反面背景吗,还是其他,我在猜测,关于这个问题,可能要我结合作家其他的作品以及她的生活实际来分析。
   她和她的情人,他们的故事,在轮渡上开始,在堤岸上滋长、蔓延,又在远洋轮船启程时终结。只一眼,他们彼此倾心。在爱情里,她的情人胆小、怯懦,畏畏缩缩,凡是她勇往直前,那辆黑色的车,接她相会,夜夜笙歌,难被世俗理解,她从开始就看到了结束,她在十五岁半的年纪,以尖锐的目光刺探周遭环境,安慰年长她十二岁的情人。她过早地变老,就是这么自然,她以那样的装束,那样的面容,那样的姿态立在甲班上,他为之心动。在她眼中,只是做了一件颇为大胆却心情舒畅的事情,即使她受到舆论指责,沦为人们口中不耻的谈资,她就是那么做了,捕获了她生命中为之喝彩的爱情。
   白人少女最终回国,她的情人遵从父亲的意愿娶了远在中国的女子,多年后,经历多次离婚结婚的白人女子,接到情人(携妻来巴黎)的电话。他说,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可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对于这样一个故事谁又能多说什么呢?他们分离的场景令我想起《海角七号》中,老师与友子的分离,他偷偷地躲在船舷后,望着站在岸上不知所措的友子,他们原本一起的。他在回国的航程中吐露真挚心声,他爱她,真的爱。一切就这样发生,一切就这样完结。安
  

共 17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情人》是讲述法殖民者在越南时期,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富家中国男子的爱清故事。姑娘的爱,不否定有钟情,但更多的似乎是感情之外的需求,男人虽然也爱这女子,却终究摆脱不了世俗礼教的束缚。母亲被现实磨砺着的观念和奉献精神,大哥的人渣级别的折磨,与情人的难以逾越的差距,这些都决定着与情人的结局。爱情从来不是漂浮在空中能够存活的。本文作者从《情人》这部作品的写作手法,表现情节的技巧,以及蕴含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展示了读后的独特感受和启迪。文章语言流畅, 文笔老道,脉络清晰,叙述和议论相辅相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佳作荐阅 【编辑 云水之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凤罗幽人        2015-02-04 17:23:04
  情人,乌发碧眼。我高三时垂线的书,关于玛格丽特·杜拉斯,或许我们还只是记得《广岛之恋》。她的写作手法一度受人追捧,她是让我觉得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去反复探索她的深沉世界的作家,就从已经看得见摸得着的书页上开始。杜拉斯现象也令人思考,写作及其成品如何深入人心。加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