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岐山,我的岐山(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岐山,我的岐山(散文)


作者:黄雪琦 秀才,177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91发表时间:2015-02-07 11:52:47

昨天,老公说大伯的大孙女今天要嫁往岐山,请我们都去送上一程。送亲即是受人款待,这样的好事,我们怎么能不乐意呢?从老公那里得到消息之后,我在网上查了天气预报。预报说今天晴天,最低温度零下二度,最高温度八度。看来是个好天气,正好送亲,于是当即开始准备。
   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来催,我们迅速收拾停当,去大伯家各吃了一碗面条,就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坐上了前来迎亲的车。
   庞家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我们一行一百来号人,是一条浩浩荡荡的车队。
   路程不算近,攀上岐山原足足奔驰了一个四十多分钟,才到达那个叫鲍家庄的村子,据说属于益店。我知道岐山有个叫高店的地方,是个交通枢纽,从眉县去宝鸡和蔡家坡都要从此地经过。益店只是听说,这一次真正来到了。
   一下车,爆竹噼啪,锣鼓喧天。走进爆竹燃放后的紫色烟雾里,听着那充满喜庆和古朴味道的锣鼓声,人的心不由得就跟着舞蹈起来了。早听说中国人有锣鼓迎亲的习俗,但在我将近四十年的人生阅历中,见到锣鼓迎亲都是电视剧或者电影里,亲眼看见还是第一次。我的心情真是太激动了。来送亲的人都抬眼观望,面带笑容,没有不惊叹于这么排场的迎亲。我的内心有一种由衷的幸福和荣耀之感,仿佛平生从来没有象此时这样受人欢迎过。
   主人家的屋子对面是一个大广场。说是广场,其实是运动场,场内不仅安装着大众性健身器材,还有乒乓球桌案、篮杆、单杠、双杠之类,看来是老少皆宜的综合运动场。天气晴晴好,酒席棚子和做酒席的锅灶就设在这个很是阔气的运动场上。
   运动场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我们一行顺着运动场旁边的水泥大路朝主人家的方向行进,在运动场的入口处,被几个迎亲代表热情地请进运动场,继而进了酒席棚子。
   温度有点低,酒席上的凉菜都冻成了冰块,一口也吃不成。主管也真够善解人意,我们刚坐在席上,热腾腾的臊子面便被端上来。每个碗里都漂得油乎乎、红辣辣的,别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以为是汤,用筷子一捞,才发现还有面条。面条是那么少,就那么条条可数的几个,还挺细,比缝衣服的线线稍微粗那么一点点。啊,岐山,谁不爱吃你的特产风味臊子面。我来岐山送亲做客已经有很多次了,吃这样的面还是头一次呐,而这才是正宗的岐山面吧。
   从酒席上下来,我们被招呼进主人约定的农户家里歇脚。时候已是十点多钟,立春后的阳光明媚可人。尽管那些床和炕都热乎乎的,而且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没一个人愿意坐,都到院子里享受太阳的温暖。很快,麻将摊子和牌摊子相继摆开在水泥院子向阳的地方,大家开始尽情玩乐开了。我则安静地坐在阳光下的小板凳上细致地整理自己的思绪。
   说起来,我与岐山的缘分着实不浅。刚刚懂事就知道爷爷在岐山有几个外甥和一个干儿子,逢年年过节,爷爷的外甥们和干儿子携妻带子,一大群热热闹闹地到我们家来看望和问候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送祝福。那时候,我就知道岐山人最好辨识。
   翻开陕西的地图,就知道眉县和岐山连畔种地,这距离近得好比是乡里乡亲。然而这么亲近的两个县,论区域也同属宝鸡地区,但说话的腔音很有差别。具体说,走遍陕西,只要大家说的都是地方话,眉县人一开腔不一定有人就能断定他是眉县人,而岐山人一开腔,这人是岐山的,绝对无疑!
   在整个陕西,岐山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腔音很特别吧。他们特别爱说“哩”字和“哩嘅”,具体说。眉县人说“啥咦咯”(是什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岐山人说出来是“啥哩嘅”;眉县人说“就是的”,岐山人说出来是“秋斯得”;眉县人说“坐”,岐山人偏要说“错”,分明都是坐的意思嘛,他们非要说成这样!
   就说爷爷的外甥们一进门就喊:“啊舅哎,我妗子哩?”而爷爷的干儿子一进门就问:“啊干大哩,干娘哩!”我妈妈是个很有趣的人,这些话让她一学起来,就逗得满屋子都是笑声。我由是从刚刚懂事起,就把岐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过去的农村人,地里好像有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儿。小时候,我的妈妈天天下地,我们一伙儿孩子托给奶奶照管。奶奶哄孩子也没什么妙法儿,就是讲故事,说闲话。她把我们召集在一块坐在太阳底下或者炕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岐山。奶奶说岐山人细,细就是细致节俭,会过日子,或者更多是吝啬之意。具体说,眉县人招待客人用大老碗,唯恐客人吃不饱;岐山人招待客人用小孩子吃饭的小碗碗,每每还盛不满。奶奶说去岐山做客就是饿肚子,说好听点,岐山人总是把客人当客人,不当自家人;眉县人把客人当自家人。奶奶说,有一点要也别注意,岐山人爱笑话人,眉县人的太粗犷大方了,往往因此遭到岐山人的笑话。那时候,我就知道奶奶不太喜欢岐山的几家亲戚,而我们不一样。
   不仅是我,几乎我家所有的人都特别喜欢吃岐山的挂面。按我们这儿的习俗,每年春节,挂面是晚辈给长辈必送的礼品。爷爷那几个外甥,加上外甥们的一群成家的儿女,还有他的干儿子,每年春节,爷爷屋里那个老式红漆大板柜子盖上,岐山挂面堆得象小山。奶奶每次把这些挂面取一点,用水煮熟,配上油泼辣子、蒜苗飘花、臊子面汤,我们一直吃到阳春三月。啊,那个年月啊,仿佛一直就在岐山过呢。
   记忆里爷爷爱吃肉,我家于是年年杀猪。一家子就十一口人吧,一头大肥猪杀了怎么能吃得完?爷爷不爱钱,杀了猪,肉从没卖过,自家吃不完就送亲戚。按民俗,腊月二十三祭灶,这通常是我家杀猪的日子。可巧,我亲爱的爷爷生日是腊月二十四。作为德高望重的爷爷,外甥们和干儿子来拜寿是必须的。这样巧的时间,真是天作之合。过去的时代交通不便,走亲戚全靠两条腿。因为眉县和岐山离得远点,为给爷爷祝寿,爷爷的外甥和干儿子往往提前一天来到,来了正好帮我家杀猪。一份辛劳一份收获,杀猪那么美费力气,那猪肉怎么能不分给爷爷的外甥和干儿子呢?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感觉岐山和眉县就是一家。
   从奶奶那里,我还了解到岐山的一些习俗,比如拜干亲。奶奶说是爷爷的干儿子是这么收下的。那一年,爷爷骑自行车去岐山办事,从南寨通往石龙王庙的那条大路蹬到积谷寺,穿过积谷寺到岐山的安乐街,然顺公路直下,途径岐山王其,时突然被一伙人堵截。爷爷惊慌,以为遇到土匪,然而下车方知是遇到喜事。那群人兼任下车,二话不说先把爷爷裤带解下来,送一条崭新大红的给他系上,然后抹成花脸,强送到喜气洋洋的酒席之上席,爷爷方才明白这家的宝贝儿子满月,他有幸做干大了。
   奶奶经常说岐山人规程大(讲究大),这件事一听,岐山在我幼小的心里越发神秘和诱人了。
   遗憾的是自从爷爷去世后三周年后,爷爷的外甥和干儿子再没来过我家。以后我活动的区域一般顶多在咸阳西安一带,眉县以西的地方我一直没去过,包括宝鸡,岐山自然在我的印象里渐渐远去。
   人生真是一场千转百回的旅程,骑着命运的车子,按上苍预定的轨道行进,怎料到又一次闯进岐山的怀抱!
   我嫁的老公,家就在岐山和眉县的交界之处。从他家最西边的那块地跨过一道一步宽的小水渠,我便手扶粗壮的白杨,站在了岐山的地盘上。老公的二姑家就在眼前这个叫张家庙村子里。说透了,张家庙是岐山的地盘,我老公的二姑家就在张家庙。有了这层关系,每年春节,我去坐岐山的热炕,只消十来分钟的步行。然而这还不算,最能说明我跟岐山有缘的是老公的大姑、三姑和四姑都嫁在岐山,有在岐山县城的,有在岐山九十三汽车制造厂的,还有一个在蔡家坡;结婚后,老公的亲妹妹嫁到岐山唐家岭,接下来老公的大伯、三爸、四爸都把女儿嫁到岐山。我接连不断地去岐山送亲。啊!自从跟老公结婚,我这个无业游民,一年到头,光打听生日做满月,岐山的酒席整个儿把我吃醉。
   哇噻!这一次又是大伯的孙女嫁到岐山。大伯的孙女是我的晚辈,我的侄女啊!
   新时期的婚礼庆典几乎没有什么新意。搭一个鲜艳的台子,把新郎新娘都请上去,鞠鞠躬,喝喝交杯酒,然后把新郎新娘的爸爸妈妈都请上去让大家见见,说笑几句,作为娘家的人,我看着这些场面心里总不太舒服,因为自己的闺女从此是人家家里的人了,不舍,有几次眼泪都奔出了眼眶,最后一顿酒菜也因此吃得不够舒坦。只是后来大家还没准备散席的时候,那个村子里的村民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把我们往席下赶。看样子好像是他们饿了,喉咙眼儿有手伸上来要着吃,鼓捣得他们实在受不了了,我们坐得太久了,他们等不及。
   哈哈,这是一种习俗吗?乡亲们跟新娘子娘家的人在婚礼这一天打一场小小的架,蛮有意思啊!我舍不得侄女的不快心情一下子被赶得不见踪影了,跟大家一起笑哈哈地被迫离席。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看来岐山人是有诚意跟我们结亲的。这样,我的侄女在这边一定会很幸福、很快乐的。
   侄女成了岐山人,岐山也从此真正成为我的岐山。

共 34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部《封神演义》,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名——岐山,没有去过岐山的人,除了对想了解自然环境外,更想知道一些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习俗,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去岐山送亲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回顾从小到大,从娘家到婆家与岐山人的来往。文章朴实无华,真挚细腻,恬淡平和。那冬日的暖阳,暖着人的心,极具特色的,比缝衣服的线线稍微粗那么一点点的,岐山特产风味臊子面,令人惊更会人美食家馋涎欲滴……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02-07 11:54:29
  去岐山吃那细细的臊子面。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黄雪琦        2015-02-07 12:08:27
  写得很粗糙,见笑了!问候北极老师!
2 楼        文友:迦南        2015-02-08 18:23:32
  我就在岐山脚下,
迦南
回复2 楼        文友:黄雪琦        2015-02-08 19:46:29
  这么说我们离得很近呢!问候老师!
3 楼        文友:秋觅        2015-02-10 06:24:54
  复审理由:文章朴实无华,真挚细腻,恬淡平和。这篇文章是作者去岐山送亲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回顾从小到大,从娘家到婆家与岐山人的来往。文章叙述了岐山的自然环境,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习俗。那冬日的暖阳,暖着人的心,极具特色的,比缝衣服的线线稍微粗那么一点点的,岐山特产风味臊子面,令人惊更会人美食家馋涎欲滴……推荐精品
秋觅
回复3 楼        文友:黄雪琦        2015-02-10 15:07:24
  您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