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几则“微信”引发的思考(随笔)

编辑推荐 【梧桐】几则“微信”引发的思考(随笔)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6发表时间:2015-02-07 19:41:22

一条微信,酿成两家惨祸
  
   一大早,就看到这样一则微信:
   北京,海淀区。
   一持刀女子当街向她的一对朋友夫妇捅去,遂使朋友男惨死,朋友女成了植物人。为什么朋友间竟会发生如此惨景惨象呢?原因是前几日这位持刀女子收到以上朋友发给她这样一条带着咒语般的微信:“看完之后请转,不转的全家死光!”她看完之后,没有理会,也就没有转。偏“无巧不成书”,几天之后,她老公开车上班出车祸死了。细细想想,这老公的出事,一定有他操作或路况或机械或当时当地的多方面原因,可她偏就想起了朋友几天前给她发的那条带有咒语的信息,越想越痛,越想越恨,越想越觉得她老公的死就是她朋友咒的,你咒我死我能要你活?于是,在失去亲人的万分悲痛之下,精神崩溃了,一时情绪失控,失去理智,不计后果,酿成以上大祸。
   真让人震惊!
   我不忍再看下去,颤颤地站起身,走出院外。抬头望天,天上是一朵游移的白云;远处是一片苍茫的山,蒙着淡淡的烟岚。这是一个晴和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今年天暖,虽是冬天,却有着春天的气息。可就在这冬天里的春天里,却发生了这样一件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让人寒颤,让人痛心啊!想来也愚,本来,朋友圈里发信息,就是想让朋友知道,想让朋友的朋友知道,想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为了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采用带咒语的威吓(当然不应该),其本意是想让朋友重视,为之转发。可世上偏有碰巧了的事情,这“巧”绝不是必然,不是规律,也绝不是那几句咒语所能使然,但这偶然一“巧”就会让当事者不能释怀,引起冲动。平日里,我也常看到微信圈里的朋友发一些“转了就发大财”或“不转就……”的话语。我多不予理会。我总觉着,万事由天。天是什么?天就是规律。凡事皆有因,有果,因果就是规律。做事,看问题,遵从规律,就天公地道,万事如意,自然也就不会节外生枝,生出一些事端,乃至招来不可挽救的厄运。
   信息时代,遇事一定要冷静地多想想啊!
  
   一位乞丐,引起心灵震颤
  
   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哈尔滨一家回民餐馆。店内只有两位闲散客人吃饭,店老板也拎瓶啤酒坐在两位客人桌旁,边喝边聊。
   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乞丐推门进来了。店老板挺有人情味地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没想到,老人竟不要,他只要一口剩饭用以充饥。
   “要饭的”不要钱,在座的人都感到奇!细看老人,80多岁,身板硬朗,腰挺得很直,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很干净。到饭店来要口饭吃自然是找对了地方,可饭店是现做现卖,午饭已过,晚饭未到,服务员已清理了桌面,洗涮了碗盘,也就没有剩饭和剩菜了。正好,两位客人桌上还有一屉没有动箸的烧卖,便拿给老人在另一桌上去吃。老人道谢,随手从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找点水喝,缸子上竟然有一行红字:献给最可爱的人。三人立时大吃一惊!
   问缸子来历?老人喃喃地说:“是我的,是发给我的。”再问,老人便说:他是小日本投降的第二年参军的,当了七年兵,在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纵队司令员王必成。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孟良崮上击毙张灵甫,该纵队一举成名。老人说他“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老人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是一条木腿。包里还有一张叠得很仔细的白纸,打开,原来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说是持该介绍信者是村复员残废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村里经济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外出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村委会的大红印让人剌眼,在座的三人都震惊了,饭店老板立即表态:“老爷子,你到了吃饭时间就上我这儿来,只要我饭馆开一天,您就来……”
   可老人却说:“我当过七年兵,还是共产党员哩,我还能走动,怎能……?”
   这是一则微信。看着让人心颤,让人掉泪,让人震撼!为什么能让昔日的英雄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呢?村里贫困养活不了他,国家给予的补贴金又哪里去了呢?一番悲愤之后,我又对这位“老乞丐”产生了无限崇敬,他的作为真不愧是一位硬骨头的英雄啊!随后又联想那些靠权力富起来的腐败贪官,出则上千万的豪华轿车,食则数万元的高档酒宴,居则上亿元的华丽别墅,挥金如土,挥霍无度,心中真是一阵阵痛楚,对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反腐斗争更是一万个拥护。铲除这些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让人民都能过上温馨的好日子。党中央正在这样做,我们感到高兴!
   只是,当今全国人民正在奋力建成小康社会,生活一日一日地更加富裕起来,这条“微信”我感到实在不可信。我也但愿它是一段谎言……
  
   一种精神,伟人风范犹存
  
   也是在微信上看到的。毛泽东的一双女儿李纳、李敏,住着最普通的房子,用着再简单不过的老式家具,老式的电饭煲、老式的暖水瓶、廉价的花布门帘,桌上是几元钱就可以买到的罩剩菜剩饭的塑料罩子。她们的衣着还不如普通的家庭妇女,就像两个吃低保的老人。李讷还常年患病,是严重的肾衰竭,全身浮肿。她退休早,工资很低,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来做需要自费的透析治疗,更不可能做换肾的手术,就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与病魔抗争。可李讷对她的生活很满意,觉着什么也不缺,很知足。一位沂蒙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困难,寄给李讷2000元钱,李讷却把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学校。还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后寄来了一万元港币,李讷准备把港币换成人民币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骗走了。李讷的丈夫1840年13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曾做过毛主席的卫士,他现在穿的袜子还补了很多补丁。正如此文采访者所说:“尽管从表面来看,李讷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辉,李讷是一个文化人,北大毕业,文史哲的功底相当好,她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内在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在李讷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士大夫的傲骨,那种冷傲令人不得不为之油然而生出敬意。”
   我看到了伟人犹存的风范和精神。由此我也想到了古人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结尾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们党的宗旨是解放全人类,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永不褪色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过去年代,“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为人民利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革命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领导干部,继续坚持着这样一种精神,时时事事牢记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不“向钱看”,不想着“发财”,不与人民争利,先他人后自己,做到为民亲民,何愁国家不强、人民不富、天下不太平?
  
   一条蟒蛇,引人警惕清醒
  
   这是一家地处亚热带的饭店。饭店老板姓韦,饭店名叫龙虎饭店。为什么叫龙虎饭店呢?因为这里山高林密,野兽很多,精明的韦老板便打起了野味牌,特别是饭店里有一道特色的招牌菜,名叫“龙虎斗”,就是将大蟒蛇和豹猫同烹,于是,味感怪癖的食客便趋之若鹜。韦老板也就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这样一来,豹猫和蟒蛇可遭了殃,村民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人迹罕至的深山沟里去捕捉蟒蛇和豹猫。
   一天,韦老板收购了一条六米多长的巨蟒,鳞片金黄,估计是蟒类的头领。韦老板高兴地走近巨蟒,笑着说:“你挺威风呀,我暂不杀你,多展览几天,也好招徕顾客。”大蟒似乎听到了,突然大嘴一张,朝着韦老板脸上喷出一团腥臭的黏液。韦老板大怒,举起高压水龙头对准大蟒一阵猛射,嘴里还不停地大骂:“我要让你生不如死,过几天老子四十大寿,就用你下酒!”
   从此,韦老板就把大蟒蛇单独囚禁在一个大铁笼子里,不给吃,不给喝,还当着它的面宰杀它的同类,活剥蟒皮。大蟒一见韦老板就怒目而视。
   又过了几天,大蟒竟不翼而飞,韦老板气得脸色煞白,围着笼子直转圈儿。
   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院子里突然滚动着几十条蟒蛇,那条“越狱”的巨蟒领头,气势汹汹地把几个屋子团团围住。韦老板的屋子蟒蛇最多,围得最严,吓得他急忙钻进了一个大缸里,严严地盖了缸盖。可那巨蟒用身子把缸盖紧紧裹堵起来,不通一丝空气,可怜那韦老板,没有多长时间,便脸色青紫,暴眼突舌,活活憋死在缸里面了。
   因果报应。真是因果报应啊!
   我们应该警惕,应该清醒呀!
   也许这则故事有些拔高,编得真悬乎了。但我们也应该从中明确一些道理。造物主创造世界,给了万物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万物和谐生存,才会有繁荣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可有些人,为了自己奇异的奢侈享受,也是为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残忍地侵夺异类,扑杀异类,甚至活活地去挖吃猴子的脑子,吃猫肉,吃熊肉,吃老虎肉,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只会“恶有恶报”,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缺失和灾难。不久前,在“国际临床科室管理年会”上,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发表了题为《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的演讲,他讲话最后说道:“草的价值就是让牛羊活得好,牛羊的价值就是让人活得好,人的价值就是让其他生物活得好。”这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多了一份美好,而不是因为有了你而多了一份邪恶和痛苦。如果我们人人都有一颗让其他生物都活得美好的慈悲心肠,万物共同生存的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共 3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今,微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社交、购物、阅读等多种活动。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在微信上阅读了几篇文字而生发出来的。微信上的文章很多,有些文章内容还很棒,但也有一些消息,真假难辨,比如文中有关“乞丐”的故事,真实性就令人生疑。这篇文章共讲了四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带给我们不同的思索,欣赏,推荐,感谢赐稿梧桐。【编辑:灿若舒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5-02-07 20:13:22
  值得人们思索的几个小故事,文笔流畅生动,欣赏,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2-08 22:13:30
  现在的微信五花八门,转不转在自己,别信就行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