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人治与法制(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人治与法制(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0发表时间:2015-02-08 09:03:01

在当下的中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德国国王和磨坊的故事: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名叫无忧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上无忧宫远眺美景,视线却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违章建筑”让国王非常扫兴,於是派人前去与磨坊主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你开个价吧。”岂料磨坊主人坚决地拒绝了皇帝的请求,理由竟然是:磨坊是祖先留下的,不想卖!威廉一世皇帝龙颜震怒,立即派警员把磨坊给拆了。磨坊主一不上访二不喝药,而是从容地一纸诉状把皇帝告上了地方法庭。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王权,拆毁由私人拥有的房屋,违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应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150塔勒。威廉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据说,这座磨坊一直留存至今,作为法治精神的遗物,彰与世人。
   于是,就有了那句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之所以流传,因为久苦于人治的国人渴望着法制。
  
   按规矩办事和按意志办事是法制与人治的根本区别。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人是自私的有想法的贪恋的因而是复杂的,法是刚性的简约的节制的,法约束是人,是为约束人的劣根性而制而治。没有法的约束,人会为所欲为而损害他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农业的封建的,靠皇权与宗法统治的人治的社会,社会一直在仁君与暴君、清官与贪官、奴隶与奴才、顺民与暴民之间兜圈子,走不出来。而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走进了现代文明的法制社会。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起了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解放,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法制的思想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的需要是催熟这些思想的前提。
  
   契约,是经济活动的产物,契约精神是社会法制的源头和民众尊法守法的基础。在人治的社会里是权力博弈和人情关系,没有平等诚信可言,这样的社会便充斥着对权力的仰视和俯首以及对人情关系的钻营和为人处世的圆滑。或霸道成为常理,或苟且成为人生。
  
   法制社会和人治社会,一个是励进和创新的社会,一个是钻营和苟且的社会;一个是拼搏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一个是斗争和欺诈得你死我活的社会;一个是理性的而不失热情的社会,一个是愚昧而不乏盲动的社会,光明与黑暗于此。
  
   不错,我们有孔孟之道,有君子之教,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特质。自古以来,中国是以礼制和德治来约束人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礼义廉耻中庸民本修齐治平……软约束,说说而已,有时甚至沦为买狗肉者挂出的羊头和当婊子而自立的牌坊。这种约束很是勉强得敷衍,往往在权势利益欲望面前,道德要么不在场要么虚伪地成了遮丑的脂粉。当年孔子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为礼崩乐坏。这些从来就是皇家的门面。
  
   人治,导致一个民族的心理扭曲,社会失范,道德沦丧。盯防害,我不胡你也别想胡的麻将的心态、血酬定律、潜规则流行于世。
  
   自律不如他律,自觉不如觉他。无论是《镜花缘》还是乌托邦,都是梦,君子之国从来是不存在的,朝野上下倒是多有了昏、佞、霸、匪和做奸小人和屈死的草民。
  
   把权力关进笼子,把欲望缚以绳索,把思想交给上帝,是西方人的路子。君子和小人之间还有第三种人——“经济人”。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法让他们不得不想着别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民权是法制的内涵。近代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首先要解决民族独立问题,再就是迫切解决积贫积弱的民生问题,国民党没有实现,共产党实现了。如果说共产党第一个五十年解决了民族独立问题,第二个五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温饱问题,那么后来的五十年是要解决民权的问题,中国走上法制道路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人类文明光焰张烈,必然照耀中国。
  
   2015-02-07

共 15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人治与法制》由德国国王与磨坊主的对决展开,终是法律保护了磨坊主的权利,国王也因乱用权力而受到惩罚,磨坊也因此成了法制的象征。西方因为孟德斯鸠康德等提供了法制理论,工业革命作为推动力,从而成就了今天的西方世界。作者由此层层推进,说到了今天的中国,中国是礼仪之邦,靠孔孟之道处事,不料却被帝王们用来装饰门面。如今的中国,法制尚未完善,但中国迫切需要走进法制社会,人治与圣贤之道已不能再维持,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它才不会害人,人民也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作者由他国想到自己的国家,并对国家的命运表示担忧,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时也表现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深深的期望和对国家必定会越来越好的信心。好一篇美文,拜读了!【吴元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5-02-08 09:18:15
  “民,知法不知恩”这是几千年前的话,但至今依然适应,所以要依法治国,猿人大哥这篇文写的好,学习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枯野秋然        2015-02-08 11:22:40
  【德国国王和磨坊】威廉一世,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官镜厅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他的助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
  
   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掐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的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房。
  
   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全大局;心里只有小家,没有大家,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组织的关怀,警告威胁领袖安全,影响伟大祖国形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极了,100多年以后波茨坦公告都是在这里签的。可这个老汉始终软硬不吃。
  
   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终于威廉“龙颜”震怒,派警卫人员把磨坊给拆了。
  
   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焚。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重新把那磨房盖起来,以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而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磨他的面粉。
  
   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房主都“驾崩”了,轮到小磨房主想进城,希望把磨房给卖了,不由想起了那个老买主,但他不知第二代领导人对这个磨房感不感兴趣,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期期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三千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我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历经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仍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