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正向】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长诗续三)

编辑推荐 【正向】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长诗续三)


作者:路遥知马力 秀才,2343.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40发表时间:2015-02-08 23:08:42
摘要:长诗《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全长8000行,68000字,颂扬大河文明,描绘陕南山水,推介安康名人,发现山地文化,品味乡间民俗,体验原始生活,把握时代脉动,谋划人生梦想。沉浸历史,倾情山水。纵横天地,心怀宇宙。意象纷飞,诗情满天。气势磅礴,寓意深远。

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
   河流像岁月一样奔腾
   思想像浪花一样喷涌
   是啊
   为什么西藏那么有名
   为什么安康无名无姓
   西藏文化辉煌灿烂
   安康文化“还没发现”
  
   西藏丰富的传统文化中
   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
   有历史悠久的藏语言文字
   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
   有医理独特的藏医藏药
   有美仑美奂的壁画、唐卡、金铜造像
   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民间歌舞
   还有大量至今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
   史诗、歌谣、谚语
  
   《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西藏和中亚地区
   是世界上目前尚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
   在西藏、蒙古和土族民间
   仍有140位演唱艺人在说唱这部史诗
   《格萨尔王传》已经存在1000多年
   长达60万诗行
   相当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3部长
   《罗摩衍那》15部长
   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
   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历史悠久
   结构宏伟
   卷帙浩繁
   流传广泛
   史诗从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
   包含了藏民族社会的全部原始内核
   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
  
   六世达剌仓央嘉措
   是西藏历史上著名诗僧
   从小资质灵敏
   曾拜五世班禅为师
   落发受戒
   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
   后被迎至布达拉宫
   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
   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
   对诗的造诣很深
   二十五岁时
   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
   开始了自己流浪的生活
   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
   曾当过乞丐
   送过尸体
   生活艰难困苦
   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
   有丰富的生活实践
   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
   他身份尊贵
   贵为西藏之王
   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
   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在佛的世界里
   他是一个“异类”
   敢于突破世俗
   在人的世界里
   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敢于追求真爱
   在艺术的世界里
   他是一朵奇葩
   许多诗句和情歌
   流传至今
   名扬天下
  
   《少年》
   (仓央嘉措)
  
   “少年的爱情
   永远不够用
   一杯酒便能了却
   所有心事
   午后的独木桥
   天亮前
   就被女子梦断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谁能说清
   刀刃上失踪了多少情人”
  
   《菩提树下》
   (仓央嘉措)
  
   “坐在菩提树下
   我观棋不语
   前世
   今世
   来世
   患得
   患失”
  
   《桃花刚落》
   (仓央嘉措)
  
   “桃花刚落
   便知道自己死得荒唐
   哪一个祭日不配为复活
  
   你有权崇拜我
   但无权拥抱我
   大地山河轻得不堪承重
   每一滴泪都流向大海
  
   没有了有
   有了没有
   没有了有了没有
   有了没有了有
  
   如何把世上所有的路一次走完
   我手捧银碗
   拉萨河被一位女子反复斟酌”
  
   《群山》
   (仓央嘉措)
  
   “暮色中的群山
   任我逐一坐稳
   梵音
   白云
   梦痕
   静修止
   动修观
   止与观之间
   佛意绵绵
   我在树下梦游
   灵机一动
   便是千年万年”
  
   《隐藏》
   (仓央嘉措)
  
   “一个人需要隐藏
   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重重
   而走不动”
  
   《情人丢了》
   (仓央嘉措)
  
   “情人丢了
   只能去梦中寻找
   莲花开了
   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天也无常
   地也无常
   回头一望
   佛便是我
   我便是你”
  
   《这么静》
   (仓央嘉措)
  
   “这么静
   比诵经声
   还静
   我骑上白鹿
   白鹿踏着
   尚未落地的雪花
   轻中幻影
   本来去远山寻梦
   却惊醒了
   梦中的你”
  
   《雅鲁藏布江》
   (仓央嘉措)
  
   “我用雅鲁藏布江
   滔滔不绝地思念她
   我用圣山的祥云
   默契地证悟佛法
   如果从一个地方出发
   能同时到达两个相反的方向
   我将骑着梦中那只忧伤的豹子
   冬天去人间大爱中取暖
   夏天去佛法无边中乘凉”
  
   西藏实行“尸体饲鹫”的天葬习俗
   藏语把天葬称为“杜垂哦杰哇”
   意为“送尸到葬场”
   也称“恰多”
   意即将死者的尸体喂秃鹫
   秃鹫食后飞上天空
   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人死后
   停尸数日
   请喇嘛念经
   择日送葬
   出殡一般很早
   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场
   天葬师焚香供神
   秃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
   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
   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
   肉骨剥离
   骨头用石头捣碎
   并拌以糌粑
   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
   最后用哨声呼来秃鹫
   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
   直到吞食净尽
   天葬属于佛教布施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
   死者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
   ——死亡了的肉体
   奉献给天葬台上有形的秃鹫
   和那些无形的神灵
   藏族人向来对秃鹫十分敬仰
   并称其为“神鸟”
   严禁捕猎
   天葬中人们借助秃鹫实现了肉体的解脱
   达到灵魂的升华
   同时
   把无用的尸体施舍给秃鹫
   这样便会使那些被秃鹫吞食的弱小生命
   少了一些伤害
   多了一些生存的机会
   用自己无用的尸体去保护有用的小生命
   被视为功德无量的善业
   西藏目前共有1075座天葬台
   近百名天葬师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
   《天葬管理暂行规定》
   为天葬这种藏民族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
   丧葬习俗
   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西藏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是“距天空最近的地方”
   西藏文化遗产浩如烟海
   西藏文化名人灿若星河
   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西藏
   为什么那么多人研究西藏
   我们的“安康文化”表现在哪里
   我们的文化名人藏在什么地方
   我是一个安康人
   我有义务“发现安康”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发现安康”
   发现地方文明
   发现民间文化
  
   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
   河流像岁月一样奔腾
   思想像浪花一样喷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
   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
   中国书法史上
   汉隶在汉代登峰造极
   在这座艺峰之顶
  
   《石门颂》是代表作之一
   它的作者就是安康人
   汉恒帝建和2年
   公元148年
   汉中太守杨孟文组织修凿褒斜道告竣
   王戎任汉中郡书佐行丞事
   韩朗任辅服
   为纪念褒斜道修凿事
   韩朗作文纪事
   王戎书写
   镌刻于石门西壁中部
   史称《石门颂》
   笔力遒劲
   纵横洒脱
   外圆内方
   引而不发
   《石门颂》是至今保留在汉中市的摩崖刻石
   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
  
   是啊
   假若《石门颂》不是因镌刻于山壁之中
   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假若王戎、韩朗因官职屑小而无记载
   谁知道它们的书艺素养如此精湛
   假若碑文中没有“西城(今安康)人王戎、韩朗”的记述
   谁会相信《石门颂》出自于安康人
   千古书法杰作是安康文化的必然产物
   是啊
   历史埋没了多少高人隐士
   岁月吞噬了多少英雄豪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我们还能找到现代文化名人
   “沈氏三兄弟”“汉阴三沈”
   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三兄弟
   三峰并峙
   一门三杰
   “三沈”身处社会文化剧变的时代
   成长于陕南灵秀之地汉阴
   成名于中国高等学府之翘楚北京大学
   学贯古今、融汇中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享誉当时
   后人钦仰
   载入史册
  
   安康学院中文系张德新教授认为
   汉阴坚固的城防为“三沈”祖父沈拣泉
   安家于汉阴城提供了安全保障
   浓郁的科举考试气氛为
   “三沈”成长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
   湖广移民“耕读传家”理念以及实践为
   “三沈”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学习榜样
   汉阴高水平的私塾学堂为
   “三沈”提供了高水平塾师
   汉阴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条件
   造就了沈士远、沈尹默和沈兼士
   三兄弟“三沈”
   三星齐辉
   名扬天下
  
   三位先生在北大著书立说、诲人不倦
   “三沈”美誉由此流传
   沈士远先生是著名学者,庄子专家
   教授《国故概要》
   一学期以《庄子?天下篇》为挈领
   旁征博引、见微知著,号称“沈天下”
   沈尹默先生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提纲国文教材的主编
   同时为《新青年》写作《月夜》、《三弦》等大量新诗
   这些诗融合了古乐诗、旧词曲的音韵、意境
   被胡适先生称赞为“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
   书法精于用笔,于笔法、笔势多所阐发
   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
   著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法书管窥》
   沈兼士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倡导并写作新诗
   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
   著作有《广韵声系》、《沈兼士学术论文集》等
   并带领学生及同仁将久积凌乱的故宫清代档案整理出来
   并为阻止文渊阁《四库全书》外流立下大功
   蔡元培先生评价其学术贡献:“有功史学,夫岂浅鲜。”
   现在"三沈"故乡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新街
   以西的古城墙边
   设有“三沈纪念馆”
   旨在纪念新中国文化巨匠
   新文化运动先驱
   北大著名教授
   中国文学大师
   “三沈” 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
   “小县出大才,一门三人杰”
   “三沈”给陕南安康现代人文景观
   涂抹了一道最亮丽的色彩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20世纪50年代
   安康有三个文化现象为全国所瞩目
   战士作家崔八娃
   战士诗人方存弟
   大跃进民歌《我来了》
   崔八娃和《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
   并称“南高北崔”
   自传体小说《狗又叫了起来》
   译成多国文字
   入选中小学教材三十多年
   崔八娃后来解甲归田
   回到安康大河镇安度晚年
   二十世纪“大跃进”时期
   文学一路“高歌猛进”
   诗人臧克家主持全国民歌评选
   工农兵三界各遴选一首代表作
   让人惊奇的是数以亿计的民歌
   选其三首为代表作
   安康竟然三占其二
   农民诗代表作便是
   安康五里民歌——
  
   《我来了》
   (安康五里民歌)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
  
   战士诗代表作便是
   安康市白河籍战士方存弟的——
  
   《列兵》
   (陕西白河县?方存弟)
  
   “天上多少星,
   地上多少兵,
   要问我是哪一颗?
   我是最亮的那颗星。”
  
   公元1983年安康遭受
   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
   大水冲垮安康东堤
   全城大半过水
   几万间房屋倒塌
   几千居民死亡或失踪
   然而安康人并未在灾害面前低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重建家园还我故土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座座旧屋焕然一新
   一副副“对联文化”
   表达了安康惊人的
   自信、豁达的人文心态
   “三间旧屋,昨日龙王借走;
   一幢新楼,今日神仙来住。
   横额:两全其美”
   “大灾庆余幸,有暇便饮三杯酒;
   小康盼升平,无事可当三车金。”
   “秋水长天,幸此地雄关无恙;
   朝阳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洪水冲垮了家园
   冲不垮奋发的雄心
   天灾吞噬了生命
   吞不了拼搏的精神
   好一个“我来了!”
   好一个“我是那颗最亮的星!”
   好一个顶天立地的安康人
  
   2014年11月4日
   我在电脑前写诗
   昨天晚上我都没有睡觉
   我在想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诗
   为什么要思考“中国文化”
   为什么要发现“安康文化”
   为个么要研究“地方文化”
   为什么要挖掘“山地文化”
   为什么要记录“底层文化”
   为什么要叙写“平民文化”
   为什么要颂扬“绿色文化”
   为什么“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
   河流像岁月一样奔腾
   思想像浪花一样喷涌”
   我知道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越是地方的,越是独特的
   越是乡土的,越是纯正的
   越是民间的,越是鲜活的
   “世界是个万花筒”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有文化同等尊严和尊重原则”
   “平等享有原则”
   是的
   世界就是一个“民族之林”
   你是树
   他是树
   我是树
   我们都是树
   都是一棵棵
   挺拔的树
   高大的树
   笔直的树
   没有小草
   小草遭人践踏
   小草遭人蹂躏
   小草被人遗弃
   都是树
   彼此互相观照
   绝不夺人荫凉
   不要以为他人荣华
   我本卑贱
   不要以为我自崇高
   他人渺小
   你伟大
   他伟大
   我们都伟大
   没有优等劣等之分
   没有先进后进区别
   当你自视伟大的时候
   并不说明别人不曾伟大
   当你追求伟大的时候
   别人正在追求的路上
   一片葱葱郁郁的森林里
   什么树木都有
   什么叶子都绿
   什么花儿都开
   什么果子都结
   然而
   我是一个诗人
   我的思索也许浅薄
   我的成果也许贫乏
   我的感情也许“浪费”
   我的研究“风险”很大
   但是
   我为什么不想
   为什么不认真思想
   一个不会思考的脑袋
   要它何用
   一种不能选择的人生
   有何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过。”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又说:
   “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
   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
   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
   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
   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
   却是伟大的。”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这个时代不欣赏读书
   “读书无用论”泛滥
   这个时代不喜欢诗歌
   “诗歌已经死了”

共 81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作者首先提到,河流像岁月一样奔腾,思想像浪花一样喷涌,是啊,为什么西藏那么有名,为什么安康无名无姓,西藏文化辉煌灿烂,安康文化“还没发现”。是因为西藏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捡重点的说,《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西藏和中亚地区是世界上目前尚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已经存在1000多年。长达60万诗行,相当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3部长,《罗摩衍那》15部长,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流传广泛。六世达剌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诗僧,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佛的世界里,他说一个异类。在人的世界里,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由于他自行流浪多个省市,深入民众,接触面广,后来著书立作。诗歌有《少年》,《菩提树下》,《桃花刚落》,《群山》,《隐藏》,《情人丢了》,《这么静》,《雅鲁藏布江》这首诗歌里提到,西藏实行“尸体饲鹫”的天葬习俗。《天葬管理暂行规定》为天葬这种藏民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丧葬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西藏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是“距天空最近的地方”,西藏文化遗产浩如烟海,西藏文化名人灿若星河。作者呐喊:我是一个安康人 我有义务“发现安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安康”,发现地方文明,发现民间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石门颂》是代表作之一 它的作者就是安康人。《石门颂》是至今保留在汉中市的摩崖刻石,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安康学院中文系张德新教授认为,汉阴坚固的城防为“三沈”。三兄弟“三沈”,三星齐辉,名扬天下。三位先生在北大著书立说、诲人不倦,“三沈”美誉由此流传。“三沈” 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小县出大才,一门三人杰”,“三沈”给陕南安康现代人文景观,涂抹了一道最亮丽的色彩。《月夜》(沈尹默)。农民诗代表作便是,安康五里民歌——《我来了》(安康五里民歌)。《列兵》,(陕西白河县方存弟)。“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汉调二黄剧目有1000余出之多。《雷打张继保》,《火化纪信》,汉调二黄的道具都是精美艺术品,伴奏乐器武场面“四大件”有,尖鼓、锣、小锣、铙钹,还有其他.小件,多,多,多。汉调二黄的脸谱种类繁多,共有450多种。十个行当。汉调二黄讲求按照所写地理环境与人物籍贯,准确使用方言、土音。2003年,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安康市汉滨区,“陕西汉剧(汉调二黄)之乡”称号,2006年,汉剧(汉调二黄)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汉剧(汉调二黄)是京剧之母”,汉调二黄是,“中国戏曲文化研究的活化石”。这部长诗《站在山顶,望故乡的河流》颂扬大河文明,描绘陕南山水,主要推介安康名人,发现山地文化,品味乡间民俗,体验原始生活,把握时代脉动,谋划人生梦想。沉浸历史,倾情山水。纵横天地,心怀宇宙。意象纷飞,诗情满天。气势磅礴,寓意深远。诗人才情了得,可以说这部长诗作者就是一部史书!这一首首长诗就是国粹!!!这首长诗不仅立意很好,诗人有独到的眼光,广阔的视野,横贯古今。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更具有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好文!佳作!堪称珍品!欣赏!【编辑:欣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        2015-02-08 23:59:34
  这部长诗,可谓史诗。意义深远,具有思想性,方向性,可读性,是稀有的珍品,具有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国粹!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29:12
  谢谢欣然老师的“发现”,你说到了重点和关键的东西,谢谢您慧眼识珠。
回复1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38:32
  “具有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您说得对!谢谢啦啦!
2 楼        文友:欣然        2015-02-09 00:08:51
  立意高远,深邃,点睛之作篇。幅巨大,涵盖面广,点面结合,详实。这部史诗是中华国粹!是民族的骄傲!!!
回复2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31:39
  这个作品是有些特别,但问题倒也不少,特别是诗的语言的表达,太散文化,太学术化,这是值得好好商榷的。
3 楼        文友:欣然        2015-02-09 00:20:56
  或许是诗人太感性了,诗中感叹,为什么我要写诗?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代不喜欢诗歌,“诗歌已经死了”,这几个字触疼了我的心灵,疼痛的思绪挥之不去!
回复3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34:04
  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时代,诗人应当如何生活呢?去自杀?去侏儒?去脑瘫?去乞讨?诗人啊,你们在哪里?
4 楼        文友:欣然        2015-02-09 00:25:02
  我想说,尊敬的大诗人,走自己的路,诗歌在自己的世界鲜活就够了!感性的创作,理性的生活!切记!!!
回复4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35:31
  说得好哇,当然要有自己的选择,他人的看法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回复4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37:20
  谢谢关心,现实生活中的我,生活得很愉快,虽然有时有些苦闷,但生活就是这样,有风有雨。
回复4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09 08:51:08
  有一个字错了,达“剌”喇嘛应为达“赖”喇嘛,是我大意了。
5 楼        文友:段干萸        2015-02-10 13:07:52
  难为马力,如此隆重推介安康.市长应该请您吃饭.
祖上山东,出生浙江,当兵福建,安家福州,弹指过不惑;童年玩泥,青年玩枪,中年玩笔,老年可能玩物丧志。
回复5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10 14:11:39
  市长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市长,他当他的领导,我写我的诗,目前还没有交集哩。
回复5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2-10 14:14:08
  谢谢啦,但你要知道,这社会,从来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