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竹韵南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南山】红色古镇丙安行(散文)

编辑推荐 【南山】红色古镇丙安行(散文)


作者:椰帆 布衣,27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4发表时间:2015-02-11 12:12:37
摘要:游览红色景区,不当当是游山玩水,更重要的是给心灵放假的同时,也让心灵之梦得以提升、得以飞翔!

谈起我对丙安的印象,觉得它好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每次从家乡石堡乘车过丙安到赤水,都只能与心中敬仰的古镇擦肩而过。平日里,古镇古老的吊脚楼在根根木柱子的支撑中临河而望,挑箩筐的行人慢悠悠地晃荡在长长的、充满诗意的铁索桥上。节假日,丙安新建的宽宽的停车场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旅游车辆。为什么五湖四海的游人甚至外国友人都如此青睐这个黔北小镇呢?还得从丙安的沧桑岁月和红色记忆说起。
   丙安古镇始建于宋代,古镇先民采用木框架吊脚楼技术,妙借山势、凿石立柱,在赤水河边建造成了青木灰瓦、悬空拔起的吊脚楼。古镇背倚青山、三面临水,堪称赤水河边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1935年,林彪、聂荣臻率红军红一军团在这里揭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1月25日,军团部及红二师强占丙安,将军团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古镇。军团部首长在这里指挥了丙安、七里坎、黄皮洞等战斗。现在,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以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丙安古镇是红色旅游景区之一。2008年12月,丙安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赠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
   这就是古老的丙安,这就是红色的丙安!
   真正走进丙安,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和喜悦。
   2015年1月31日,我参加了赤水市作家协会、赤水市外宣中心等几家单位联合组织的“纪念遵义会议”暨“四渡赤水”80周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活动选择的路线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丙安。
   出发前,丙安乡刘副书记为我们送来了红军服装。换好服装,我心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80年前的1935年。作协张秘书长把我们进行了分组并要求组长负责安全。宣传部长马华作了践行红军纪律,传承长征精神的动员讲话。马部长的讲话,犹如给我们每个同志服用了精神钙片,大家的兴致更为高涨。
   八点半钟,我们乘车出发。我原以为我们会从赤水河丙安大桥或附近的丙安铁索桥过河重走长征路,没想到领队却把我们带到了丙安大桥上游几百米的渡口乘船渡河。我们一行人得分为几批渡河。赤水河两岸红旗招展、谈笑风生。趁我们小组还未渡河之际,市总工会何春联副主席为我留了一张照片:八角帽、红五星、蓝军装、蓝绑腿;衣服上的红领章,宽宽的皮带接口处的五角星庄严醒目。对岸,几个“红军”战士正豪情满怀地站在军旗党旗下留影。我想,我们穿着红军服在党旗红旗下留影,就是一种信念的宣誓,一种精神的陶冶。
   轮到我们小组渡河了,当年红军渡河的竹木筏子早已被钢板渡船取代,钢板渡船两边焊接铁索扶栏。渡口河道不宽,水流湍急,组长要求我们必须穿上红色的救生衣,我一方面感谢组长关心的无微不至,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当年红军渡河的不易与艰险。
   渡过赤水河,马部长要求旗手扛着一面党旗在前面带路,另一名旗手扛着一面红旗在后面押队。我们本是又一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接班人,此时此刻我明显地感觉心灵与党旗红旗是如此的贴近。一路上,乡民们的房子大都换成了水泥钢筋制造,两三层甚至四五层楼房的小洋楼。自来水管、电缆线、水泥公路、庭式花园让我们无法区分这些乡间别墅是城里人来乡下建造呢,还是乡下人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建造。以前只能多收三五斗的山坡地已退耕还林还竹。新房幢幢、空气清新,竹林荫翳、鸟鸣声声,感觉我们不是在重走长征路,而是在赤水河边的青绿山水画中漫游。
   丙安乡人民聪明勤劳,硬是把弯弯曲曲的公路修到了大山山顶。走了几里山间公路,我们看到了一所低矮的土墙房子,马部长说这就是他读小学时的母校。学校周围植被茂盛,操场是用石头从斜坡上堆砌而成,窄窄的操场下面就是新挖的山间公路,公路的另一边流水潺潺,小溪边成片成片的小草郁郁青青。教室里红色的国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完好无损。这所学校,从八十年前的无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再到山民迁离旧地后的乔迁别处,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中国取代旧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与教育规模的提高与发展,能让娃娃上学,能让全体娃娃更好地上学,能拥有金山银山,能留住绿水青山,我想,这应该也是红军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的原因之一。
   公路在小溪尽头结束,队伍翻山越岭,当年红军走的川盐古道,如今时而水淹草埋,时而灌木丛生,时而塌方中断,时而苔藓青青。我们的女“红军”战士英姿飒爽,拄着竹杖,意气风发地前行。瞧,那个城里生长的女大学生,在一个戴眼镜、批长发的女“红军”的连帮带扶下,毫不畏惧地在红军路上跋涉。看,那个年仅七岁的小“红军”,那个年过八旬的老“红军”,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怀着目标向上攀登。路,是走出来,只要目标正确,只要马不停蹄,我们,就一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队伍又翻至一个山坳,我们就要到达目的地——穿风坳的古寨门。荆棘灌木、藤条箐竹覆盖了川盐古道。丙安乡刘副书记舞动砍刀在前面开路。天空阴云布合,寒风骤起。刘副书记告诉我,他们曾探索在山坳里安装风力发电站,初尝几次暂未成功。丙安乡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殚思竭虑,除了修建进村公路,还在山崖绝壁上架设了空中滑丝,以便老乡运送竹木原料。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由单纯的风景游发展为活动游竞技游。从丙安场到穿风坳的旅游设想,是从两名美国游客自发重返长征路得以启发的。游丙安,品尝青山绿水,体验红色激情,这条路已经开始,这条路前途无量,这条路继往开来!从山坳下行不远就到了穿风坳古寨门。据说古寨门和川盐古道都是清末名臣丁宝桢任云贵总督时扩修。寨门两面靠壁,仅容几乎笔直的石梯路通过,寨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家好不容易在寨门遗址周围蹲着靠着,半挤在草丛中,半吊在石壁上,才完成了队伍“全家福”的合影!
   返程时,大家于下午三点左右才在新挖公路傍的一老乡家吃饭。老乡热情周到,为先来后到的同志们准备了熟红苕。大半天没有吃饭了,能吃到煮熟的红苕,自然吃得十分香甜。同志们陆陆续续地到齐了,老乡的腊肉豆花就一桌一桌地摆了出来,领队把事先准备的饭钱付了,马部长和老乡边吃饭边谈心,大家吃得其乐融融。老乡家的老爷爷已经九十多岁,头发胡须白如银丝,满脸红润,精神矍铄,和我们谈起当年经过此地的红军,高兴得乐开了花,不停地竖起大拇指称赞。老爷爷的所见所闻,再次证实了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军队。
   进了一顿饱餐,大家的精神更加来劲,也开始欣赏起沿途的风景来。不必说飞珠碎玉的梯级瀑布,不必说沧海桑田的丹霞风光,不必说深不可测的魔幻水潭,不必说枝桠青翠的“四头”桫椤,不必说那天生石门,不必说那丛林翠竹,单就赤水市著名作家王昌宇老先生的百年老屋,就令人叹为观止。老屋背靠山脊,门望青山。院落筑有泥土围墙,晒谷场系青石板砌造。高大的马桑木柱子稳稳地托住屋檐,雕镂门窗古色古香,特别是堂屋两侧的木板上雕刻着的蝙蝠、鹿子、喜鹊、老虎图案,不但栩栩如生,而且还寓有“福禄喜寿”之意。
   我们就要回到丙安乡政府了,行程将近三十公里,大家步履蹒跚,小腿肚子又酸又痛。时间匆匆,参观古镇上的红一军团住址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的企盼只能下次了。黄昏时分,公路边砍竹原料的老乡奋力砍竹子,一捆一捆地堆在公路边准备外运,养羊专业户撵着咩咩欢唱的肥大山羊回家,新建的古镇迎宾楼洁白耀眼,丙安铁索桥“红军渡”几个大字历历可见,古镇吊脚楼似乎在徐徐降临的暮色里回忆百年往事,赤水河对面新建高楼华灯绽放,赤水河唱着欢歌向前流淌,满载收获的车辆正从柏油马路上平安凯旋。丙安,一个吉祥安康的地方,丙安,一个红色古镇,你的悠悠岁月,你的红色荣光,在党的领导下,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共 30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全文语言朴实无华,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娓娓道来。未入丙安,已经了解丙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红色丙安。带着对丙安的向往,作者一行无比激动和喜悦,身着红军服装,重走长征路,走进了丙安,洋楼,公路,花园,别墅,景区……一路上作者所见所闻,让人感到丙安早已是今非昔比,丙安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的领导。岁月虽沧桑,这个红色古镇,丙安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赐稿竹韵南山,南山有你更精彩!期待更多佳作,遥祝吉祥如意!【编辑:东方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韵南山        2015-02-11 19:35:02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感谢姝姝精彩点评,南山因你们更精彩!
2 楼        文友:剪字木兰        2015-02-11 23:42:04
  感谢作者赐稿竹韵南山,愿佳作连连!问候姝姝编辑,不辞劳苦勤奋写按,愿您天天快乐!
   问候作者编者,南山因你们而不同,因你们而别样精彩!拜早年了,愿你们好运一五!抱拳……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