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岁月无痕(小说)

编辑推荐 【山水】岁月无痕(小说)


作者:九井居士 秀才,211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3发表时间:2015-02-13 14:02:26

【山水】岁月无痕(小说) 一场难以躲避的饥荒在一个泱泱大国的上空弥漫着,小路旁、水沟边、草垛边时不时就可以见到死人的尸体。饥饿让那些活力四射的人群失去了力量和智慧,入土为安的思想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为了活命,那些饥饿的人群把能吃的与不能吃的全吞进了肚里,尽管如此,死亡还在继续。饥饿摧残了人们悲悯的神经,面对死亡,人们没有了哭泣和叹息,天地间一派寂静。村落里的破败像就如一场战争或者瘟疫洗礼之后的场景,看不到或者听不到半丝生机。
   忽然,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尽管很微弱,但还是打破了村子里的这种死寂和沉闷。一个新的生命辗转曲折地来到这个饥饿的世界上。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两间泥土小屋,泥坯做的院墙早已被风霜雨雪剥离得体无完肤,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样子。屋顶上苫的茴草已经沤得如一滩烂泥一样,几株杂草生长在那里,一阵风吹来,杂草们抖动着身子左右摇晃起来。
   泥土屋的主人叫民国,娶个媳妇姓孙。媳妇在外面人家称她孙氏或者老孙,民国在人前背后都喊她“屋里的”。在这个地方不是民国一个人这样喊媳妇为“屋里的”,所有的男人都称自己的女人为“屋里的”,“屋里的”这个称呼是这里所有结了婚的男人对结了婚的女人的雅称。那时候的女人不允许叫男人的名字,女人则相应地喊自家的男人为“外头人”。
   找个女人一起过日子是男人心目中最幸福不过的事情,民国也不能例外。结婚没几年,民国的“屋里的”就给他生下了一双儿女。孙氏这个女人虽然会生孩子,可她的两个奶子却不够称职,孩子生下来,奶子里就是没有奶水,刚出生的孩子可这劲儿的在那里嚎啕,民国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村子里对女人生活最有经验的大嫂、二奶民国都询遍了,所有的民间偏方、祖传秘方都试验过了,就是不见“屋里的”那两个奶子下水。民国一腚坐在土坯炕上,摇晃着“屋里的”的两个奶子泄气地说:“我看呀你这两个东西就是墙上贴狗皮中看不中用!”
   没有办法,二奶就说:“你屋里的长的是两个瞎奶,你还是用粮食去周边村里换只奶羊来,孩子有奶吃也就不遭罪了。”
   民国最后还是听了二奶的话,用满满两口袋高粱米寻回一只奶羊。
   民国还特意给奶羊建了一间羊舍,草料足足的喂着。四岁的儿子在土院里玩耍,弓着腰猫着步伸着头,好奇地往羊舍里看个究竟,没料到被奶羊撞翻在羊舍门口。受了委屈的儿子指着奶羊又是哭,又是骂:“它孬得很,它孬得很……”
   民国将儿子抱在怀里,一边哄,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乖,它不孬,它是你羊娘哩,你就是喝羊娘的奶水长大的。”
   儿子有些疑惑,嘴里还是不依不饶地嘟囔着:“我才不叫它娘哩,我娘不打我,它打我……”
   女儿还没断奶那年,生产队办起了“大食堂”,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全被公家收走,严禁私人起火做饭。队里的社员们过起了一个锅里扯勺子的日子。
   大队里要没收民国家里的那只奶羊,队长为民国说了不少求情的话:“他屋里的是个不主贵女人,长了对不出水的瞎奶,会生孩子却不能养活。孩子小,还不能吃咱大锅里做的饭,没收这羊,就等于掐了孩子的食儿,这羊才是孩子的亲娘哩!”
   人的感觉往往就是这样,处在幸福、快乐当中的时候觉得时光匆匆如流水,当身处灾难、饥饿的环境里,总感到眼前的日子是那样漫长、难熬。
   青黄不接的时候生产队的食堂大锅里的饭菜就变了味儿,饥肠辘辘的人群开始走向四周的旷野,开始搜寻那些可以充饥的田间野菜。就连墙根底下的观音土和榆树皮也被人啃得一干二净。当饥饿程度加深到人无法承受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大自然赐给人类食用的东西是那样少。
   早晨,饥饿的人群早早的在大食堂门口拍好了队,每个人手里拎着一个土罐。尽管说大锅里的饭早就不见了面味,但这里仍然是人心中活着的希望。人群里有人在说悄悄话,声音不大不小:“这几天夜里我总是闻着肉香,我仔细闻闻还是羊肉味呢!”
   “是的!”有人肯定说,“我也闻到到了。”
   民国也在这排队打饭的人群当中,听到大家这样议论,他缩了缩脖子,一句话也不敢答。
   就在几天前,民国家的奶羊突然死了,民国趁着夜里人都睡了觉,将那奶羊剥了皮,当晚就用土罐熬了羊肉汤。民国认为这都是黑夜做的事情,不料还是被人察觉出来了。民国哪里知道,人在饥饿的时候嗅觉最敏感,特别是对肉食的那种香味。
   尽管民国在夜里每次在土罐里煮羊吃都非常小心,最后还是被队长逮住了。刚刚煮熟的羊肉被队长一扫而光之后,剩下的羊肉全被没收走了。队长在扛走羊肉的那一刻,民国和屋里的好不辛酸,儿子和女儿哭了一大场。
   在当时,大姑娘、小媳妇都被饿得干腰(女人没有例假),也许是民国屋里的连续喝了几顿羊肉汤的缘故,她竟然怀上孩子,说起来也是个奇迹。
   女人怀了孩子应该是个喜事,古时候中医称女人怀孕为有喜。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也许是一种灾难。
   民国知道了这个事,用手摸了一下后脑勺,叹了口气:“你这狗日的小畜生,这天下那么多富贵人家你不去,你偏托生在我这里,看眼下这局势一定是来要命的!”
   屋里的怀孕,幼小的孩子喊饿,这让民国十分为难。民国把每次打来饭紧着孩子老婆吃,吃剩后的自己再吃。饥饿的民国开始在野地里寻找可吃的东西,至于他在外面都吃了些什么,民国回到家里只字不提。没过多久,民国的身上开始浮肿,感到浑身乏力,头昏眼花。
   村子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症状与民国一样。民国眼见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拉着屋里的的手说:“屋里的,看来我是真的不行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理儿,饥荒年里,当大人的千万不要把饭紧着孩子吃,要知道,大人饿死了,孩子一个也活不成。这普天之下的父母没有不疼孩子的,只有大人保住命才才有孩子的命,才是孩子的福。咱家孩子多,你又是个双身子人,千万不要像我这样,打来的饭总想让孩子吃饱,这样疼孩子反而会害了他们。饥荒年大家都饿,稀汤寡水的大人孩子都吃点,只要有个活命就好。记住,你要吃饭,要活下去,不然的话,咱这家子人一个也活不下来……”
   民国的话早让屋里的泣不成声,儿子、女儿也跟着嚎啕起来。哭声飞出屋外,弥漫在小村的上空,被一阵风悄悄地卷走。
   “别哭了,留点眼泪和力气保命吧……”民国有气无力地说,“眼下也顾不上许多了,我走之后,暂时不要埋了我,你就把我当做那只羊,每天晚上割下一块肉煮着给孩子吃,等剩下的都是骨头的时候再把我埋在院子里……咱家的奶羊也没了,我料你生下肚子里的孩子也难养活,想个法儿让他逃个活命去吧……”
   民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村子里安静得想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个夜里,饥饿逼着孙氏拿起上了锈的大刀,解开那个已是死人的民国身上的乱草,咬着牙,闭上眼睛在民国的屁股上割下一块肉。在那个夜里,又有人又闻到了肉香的味道……
   民国的儿子吃着肉,抬起头来用稚嫩的声音问:“娘,这是啥肉啊,真好吃!”
   孙氏没有说话,心里一阵子酸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
   孙氏就要临产,接生婆杨氏白天黑夜一直在那里守着。
   杨氏的外头人叫赵闯,淮海战役时立过功。杨氏结了婚才知道,王闯在与国民党部队打仗时是村里的民兵,上前线送弹药时伤了命根子,不能生育。杨氏暗地里哭了不知多少回,可她知道自己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无法挽回,只得嫁鸡随鸡,嫁狗跟狗,这是祖训。杨氏是接生的老手,孙氏的前两个孩子也是杨氏接生的。所以接生时需要的酒精、纱布、棉花、草灰、热水、烂粗布衣裤改成的尿片,修剪脐带的剪刀,所有这些杨氏早已准备妥当。这对于饥饿无助的孙氏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孙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孩子生下来,杨氏熟练地处理好婴儿的脐带,用温水清洗了鼻子眼,细心地将婴儿裹在襁褓里。孙氏有气无力地对杨氏说:
   “这个孩子对我来说是个罪孽,我生了也养不活,早晚也是被煮了吃。我早就想好了,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饿人的‘饿’,你抱走吧,放在你手里权当一条狗养活,兴许能逃出来个活命来……”
   杨氏抱着孩子,安慰着孙氏:“饿他娘,放心吧,大人啥都吃过、见过,死了也不亏了,孩子刚出胎包,说啥也要把命保住,说不上以后还能成个气候呢。”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饿死人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的故事,所有活过来的人都从这段故事里心有余悸地走过来。
   饿家里分了责任田那年,饿早已长成了大小伙子。种地时因为地边子,饿与邻居大牛打了起来,大牛吃了亏,就坐在地里骂饿:“饿,你个爹舍娘不要的野孩子,你打了我,咱总不能算白活……”
   饿虽然占了上风,肚子里也憋了一肚子气,听大牛这样发狠地骂自己,不由自主还起口来:“你也是个爹舍娘不要的野孩子!”
   大牛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指着饿,恶狠狠地说:“回去问问你那个不亲的娘去,到底谁是爹舍娘不要的野孩子!”
   饿气急败坏地从地里回来,脸色红里透着紫,就像煮熟的猪肝,话里带着怒气问娘:“大牛骂我是爹舍娘不要的野孩子,还说让我问问你这个不亲的娘就知道了,这是咋回事?”
   杨氏心里“咯噔”一下,孩子长大了,尽管自己这些年来无数次嘱咐左右邻居为这件事保密,可到底还是纸里包不住火,正如自己耽心的一样,孩子迟早要问这件事情的。杨氏实在无话可答,就呆瓜着脸说:“我不是你亲娘,你亲娘是村西头的孙氏,你亲爹叫民国,啥时候你到你亲娘那里走一遭你就明白了。”
   夜黑,饿去了孙氏那里。
   孙氏的儿子娶了媳妇另立了炉灶,女儿嫁给五里以外的村子里,一个人住在土屋里。儿子多次央求着娘去新屋子里与自己住在一起,杨氏说啥也不同意,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开住也好,过日子比树叶还稠,免气生,隔三差五的你来我往也显得亲近。儿子见说不动娘也就不在勉强,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的爹的那把老骨头就在这院子里埋着,娘守着这些年了,离开这里恐怕冷落了阴阳相隔的爹。娘老了,住在这里,为的就是心里的那个念想。
   孙氏做了一碗饭吃了,油灯照的灶房里一片昏黄,她腰里围着一块黑粗布围裙正在刷锅,锅铲子炝着铁锅发出“唰,唰”的声响,离得老远就能听见。老黑狗发出了几声沉闷“汪汪”的叫声,孙氏立即放下锅铲子,知道有人要到家里来。撩起粗布围裙擦着手上的水:
   “谁呀?屋里来。”
   尽管说村里人有一个习惯,把在村南边住的人家叫村前边,西头住的叫西头,其实饿的家离这里并不远。下地干农活的时候经常碰面,歇息的时候就聚在一颗老树底下说些家长里短,讲讲笑话。饿对孙氏再熟悉不过,平时见面,孙氏都是满脸笑容,问饿中午吃的啥饭,冬天的时候问饿有几套棉衣。饿做梦也没想到,这孙氏竟然是自己的娘亲。饿心里想好的见了孙氏就叫娘的,没进院子就被老黑狗给拦住了。孙氏出来问话,饿竟然因为护口没大声喊出来。饿有些紧张,瞎灯灭火的还不住得拽扯着自己的褂子。饿感到自己的脸有些羞红,嗓眼里有些呜咽,眼里涌出了泪水:“我是饿……娘……”
   “老黑,一边去,我瞧瞧是谁。”孙氏呵斥着老黑狗出了院子。
   老黑狗停住叫,孙氏才听出来外面站着的是饿。“是饿啊,咋夜黑里来了,快进屋,我去给你做点吃的……”
   饿站在那里不动,孙氏看不见饿满脸尴尬的表情:“我今儿听娘说了,你才是俺亲娘呢!”
   孙氏听见饿一张口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饿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就估摸着饿突然问起这个隐藏多年的事儿,肯定是不正常。就柔和着声音说:“饿啊,你千万别听那些滥嚼舌头的胡说,眼下这日子都好了,咋又想起拾腾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你娘把你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不是容易的事儿,马上你都是该娶媳妇过日子的人了,别听那些人瞎说。”
   孙氏还想向饿说些什么,饿却转身走了。
   杨氏对饿说出了饿的身世,感觉身上轻松多了,她心里最清楚,这种事只能隐瞒一时,不能隐瞒一世。饿如今长大了,迟早会知道这个秘密的,只不过今天猛然问起这事,她心里还是感到有些突然。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自古都说,生身没有养身重,这些年来,自己和男人并没有亏待着饿。两口子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反正饿长成人了,心里也安了,饿心里咋想,随他去吧,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轻重都能掂量出来。为了给饿早日盖上新房娶个媳妇过日子,自己和男人口里省肚里攒不说,男人冬天穿的还是七八年前的那间撅腚粗布棉袄,露出来的棉絮也看不见个白,黑天白夜挎着一个粪箕子,东一头,西一头,慌得如老母猪跑恙子一样,为的是多攒些猪牛大粪,让地里多打几笆斗粮食。五十多岁的人,满脸皱疤皮,腰弓得像蚂虾一样。去年春上,饿他爹非要去建筑队里做泥水匠,人家工头说,你岁数大了,干这种活爬高上堤的很危险。饿他爹就是不服这个气,说啥活我都能干动,摔死了与你没任何干系。结果饿他爹应了自己说的话,没干三个月的活,就从屋脊上掉下来了,拉到医院住了几天,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你说这个赵闯,行一辈子善,积一辈子德,咋就死也没落下个善终呢?那工头自认倒霉,送来了棺椁衣服钱。因为饿他爹有言在先,拿了人家这钱,就等于讹人家。没想到饿那孩子去人家工头家里大闹一场,工头家拿不出来钱,饿硬是把人家的耕牛牵了卖了。饿啊,你咋不去想想,这样做有多绝情,左亲右邻的出门就见面,咋能去讹人呢?

共 73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个沉痛悲伤的故事,饥饿、恐惧、死亡……在被苦难笼罩的日子里,人性变得无足轻重。文章从心理活动、语言、环境出发,塑造了两个典型的人物:杨氏和孙氏。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就将当时的芸芸众生相展现给读者。民国的悲惨遭遇是当时众人的写照,弱肉强食的年代,饿死之后也逃不掉被吃的命运,可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杨氏却宁愿自己受苦也把“饿”这个孩子养大了,为此还牺牲了一辈子行善积德的赵闯,这份恩情、大义显得珍贵无比,作者先抑后扬,让杨氏证明人性的可贵。孙氏不忘当年之恩,为杨氏养老送终,同样的两个老太太,都重情重义,文章用饿这个形象反衬杨氏和孙氏,更加彰显她们的真情和品德。文章构思巧妙、描写细致,欣赏作者佳作,推荐阅读。【山水编辑:轻烟离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轻烟离若        2015-02-13 14:50:55
  好故事,构思很好,语言也很贴切,欣赏。
多年之后终于醒悟,那个有趣的灵魂终究不是属于我的。
回复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5-02-13 15:27:33
  感谢老师的编读,那个年代里人喝的苦水和无奈,是无法想象的,只有亲历者那时苦难的深重。
2 楼        文友:淡水鱼        2015-02-13 14:58:08
  在天灾人祸面前,人活着要比死去艰难的多。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人性却是值得尊重的,像那个面临死亡主动要求剔肉养子的民国,还有那个在能饿死人的年代毅然抚养了“饿”的杨氏,那个因为感恩而为杨氏引幡送葬的孙氏。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演绎着无痕的岁月,让人在感叹之余,着实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拜读老师佳作了!
安安静静写文,踏踏实实做人。
回复2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5-02-13 15:29:22
  感谢关注!苦难的历史过去了,人性的善良并没有因为饥饿而泯灭……
3 楼        文友:岁月方圆        2015-02-14 21:02:13
  来欣赏九井老师的佳作。问好!
读书,练字,写文,人生乐事!
回复3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5-02-14 21:05:26
  祝春愉快,全家幸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