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关于文学的一点浅见

精品 关于文学的一点浅见


作者:颖骄 秀才,123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3发表时间:2015-02-16 16:21:21

关于文学的一点浅见
   7月那天误拨了鹏鸣老师的电话,觉得唐突,赶紧挂掉,因为从博客得知,他最近在外地出差,而且有可能正在闭关写作赶稿子,没事打电话无异于浪费他的宝贵时间,没想到他很快回拨,互相问好之后,当他得知我最近也在写些东西时,说:“要想写好,你得先多读,要想写好散文,多看看贾平凹的散文,要想写好小说,多看看贾平凹的小说。”
   “贾平凹?”我诧异地脱口而出,他也听出来了我的诧异。
   他说:“你以为贾平凹只有小说写得好么?人家散文也写得相当好。”
   我没有说,我诧异的不是贾平凹还有写好散文的本事,虽然我读过贾平凹的作品并不多,不敢妄评,但文学似乎是相通的,名人自有他成名的资本和法宝,无名小辈质疑什么是必须得有证据和资本的。我诧异的是鹏鸣老师,同为陕籍文人,他不仅在公开的文章里,以及博客最近置顶的文章《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中高度评价贾平凹的作品,私下言论仍然对其评价不减,这就是现在文坛极其缺乏的大家风范,岂是一般那些互相不服,难以互容,一味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拙劣文人所能比的?
   鹏鸣老师别的方面我不敢说,单就这一点,我很佩服,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阳不奉阴不违,从来不搞假清高,贬低别人,轻视同仁那些把戏,感觉文人也有不相轻的典范了。
   几个月前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何建明:重版《废都》《失乐园》是人性回归》(http://book.sina.com.cn2010年05月05日10:01北京日报) />   我也曾经在作家何建明的博客看过2009年岁末何建明原创的《粉色《废都》的出版内幕》其中详细描述了《废都》再版的前前后后。
   关于贾平凹先生的《浮躁》,《废都》,《秦腔》老三篇听说不错,被激烈地争议着批判者,《废都》一度还被列为禁书,又解禁,三部捆在一起出版,可惜我没看完,看到的听到的最多的却是或骂或赞的评论。流氓作家和文豪仅在一书的“出”与“禁”之间,作品的命运直接关系到作家的命运,确实比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还跌宕曲折、精彩绝伦。
   鹏鸣老师《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此评写于2000年,敢肯定是在《废都》初版之时而写,至2008或2009年废都被解禁再版,与《废都》思想被认可均超前至少八年,前卫,敏锐!
   鹏鸣老师还说阅读不要去一味地追捧获奖作品,获奖的作品不一定就好。这个我认同,就好比报刊发表了的作品不一定就都好,网站点击率高的作品不一定就好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业余作者写的文采和思想境界都不错的文章被埋没在网站了,我偶尔有幸看到也会觉得眼前猛然一亮,感叹半天“高手真的在民间啊”。
   鹏鸣老师还说过段时间会捎给我他本人专著的《世界文学简论》和《中国诗歌史略》,我很高兴,十分贪心地还希望会有他的亲笔签名,说实话,在他的诸多著作中,我确实比较偏爱这两本书,当无意中在他的博客中发现收录有这两本书的那几十篇文章后,我几乎一有空就去细细品味其中每一篇精彩文章,内心一直渴望拥有这两本书,有网没网,网快网慢都不影响我慢慢细读精研了。我慢慢又倾向于纸书的阅读,觉得那才是真正的书籍,而且事实证明纸书更利于保护视力。面对一大片一大片的青少年重度近视患者,我想起了教育的初衷就是不能当“睁眼瞎”,特别讽刺的是现在教育普及了,却出现这么多低龄的“睁眼瞎”,睁眼瞎也随之普及了吗?尽管不一定是“书”的罪过,但至少提醒我们读书还是要注意代价的。
   我不否认这几年在网络阅读中自己也享受了阅读学习交流的便捷,并且受益匪浅,电子阅读时间节制即可趋利避害。
   我自知文学田地荒废已久,平日里阅读也犹如瓜娃打枣一般东一杆子西一棍胡敲乱拾,并无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明确目的进行的细读和精研,对于世界名著更是孤陋寡闻至极,他的博客中所选发的,选自《世界文学简论》和《中国诗歌史略》的那几十篇文章正好在短时间内恶补了我的欠缺,并在无形中指引了我的阅读方向,而且读了那些文章之后,对原著的理解更有帮助了。
   他品评世界名著:《《福赛特世家》:浮生若梦》、《《伪君子》:宗教是力量的源泉》、《《堂?吉诃德》痛苦中的幸福生活》、《《简?爱》维护自我的尊严》……
   他品评世界名家:《卡夫卡:现代人的孤独与焦虑》、《乔伊斯:世纪病患者的心灵独白》、《拜伦:激扬狂放的自由诗人》、《歌德:走近浮士德》、《惠特曼的“新大陆精神》、《托尔斯泰:让灵魂安息》、《弥尔顿:英雄的声音》、《劳伦斯:独特的自我》、《海明威:视死如归的硬汉》、《泰戈尔:歌手与哲人》、《莎士比亚:“活与不活”问题》……
   他品评中国古典,他也不避讳品评当代作家,如铁凝《笨花》、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都非常中肯直观,让人对小说故事梗概时代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一看就会产生一种强烈地想要去阅读原著的愿望。
   当然外界也对他有这样那样的评论,他本人也知道,但并不生气,随便别人怎么念脏经他都不反驳,有的还放在博客里,依然默默坚持笔耕不辍,这份洒脱与豁达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其实每个读者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久而久之,自会明辨是非,分出良莠。
   外界一直在说,诗人鹏鸣、学者鹏鸣,我觉得应该说,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鹏鸣才对,他的文学评论文章很全面、很深刻、很犀利,值得一读,我很喜爱。
   但是我做梦也没想到鹏鸣老师会主动先说,一定将那两本书捎给我,并希望对我的读写会有帮助。
   鹏鸣老师在《文章风范与精神高地——从胡适先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说开去》这样写道:“万人景仰的胡适先生,从来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一位挚友竟然是一个卖饼的小贩。胡适先生曾多次送书给这位朋友,而且还亲自登门看望他。两人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个是闻名中外的大学者,一个是在角落里靠卖饼维持生计的小贩。胡适就是这么平和,这么亲切,他也因此有了广泛的交际。他与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其他各民主党派的高层都有密切的交往,他曾与毛泽东、蒋介石等高层政治人物多次通信。在当时政治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胡适一时竟成了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以其品格与名气,他在各政治派系当中都受到了广泛的称赞与尊敬。
   胡适先生好结朋友。并不是因为他一时兴起,头脑发热。他从不滥交朋友,他更不为了趋炎附势,获取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而拉帮结派。……胡适先生的伟大人格在历史上、在今天、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此时我觉得鹏鸣老师跟胡适一样,有着许多贫贱朋友,包括我。老师言行一致,确实是以胡适先生为榜样的。
   我在想,他这么豪爽且平易近人我该回赠他什么礼物比较合适呢?
   8月4日那天村里有白事,我们必须得回去了一趟,荒寂的村子因此事一下子热闹起来,见到了许多从外地赶回的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听了许多像《刘备祭灵》,《哭灵》,《父亲》,《母亲》,《老爸老妈》,《月是故乡圆》,《乡韵小调》等等秦腔和歌曲……乡愁的感受更加浓烈。多少游子梦里梦外盼归,多少游子希望家乡富强美丽安宁,自古多少文人墨客情系乡愁,解读乡愁,为自己的家乡不惜笔墨写下无数感人至深的壮丽诗篇?
   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常常让人落泪,建设美化的脚步总是遇到事故不断的插曲,就在当天晚上我又惊闻附近刚刚又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仅仅20天的时间里,就发生了两起,而且溺水者都是十八、九岁刚刚成年的小伙子,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无疑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和无法挽回的损失……美丽旖旎的一池丽水给人们带来多少希望又带来多少恐慌,发展的步伐什么时候才能协调开来?让人好像看着生病的母亲却无能为力一样无比难过。
   晚上,我终于忙完了,恰好看到鹏鸣老师新置顶的一篇文章——《乡愁,肚肠裂断的哀伤》,肚肠裂断这个词此时很贴切,作者先用了,肯定也是切身感受所得,我当时看了,也很震撼,不敢再写什么了,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因为这是在四方游子齐聚一堂悲怆无比的一天。
   乡愁,永远是牵引游子不辞辛劳归来的风筝线。
  
   任凭走到天涯海角,总要叶落归根,回归故里,那里有父老乡亲;任凭怎么飘泊游荡,总要迷途知返,泊回故渊,那里有兄弟姐妹。(文首)……弥漫着深浓而苦涩的《乡愁》,不光表达了余光中的思乡之情,而且揉进了寻常人生体验的酸辛和沧桑,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他的诗还将个体生命的别处体验融入以亲情为核心的族群情感,并透露了中华民族文化习俗鲜活柔韧的民间生命力和海外游子传承薪火的本能。(文末)
   ——节选自鹏鸣《乡愁,肚肠裂断的哀伤》
   文章主要是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传承中吟咏《乡愁》的余光中,在层层解读《乡愁》的同时解读作者余光中,浓烈的乡愁始终贯穿全文,其中一句:“身处异乡地,心却在故乡。思乡之情犹如一根无形的长线,将人心牵住,纵使你在天涯海角,内心却永远有着一处空缺,留给远方的故乡,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不难看出,概莫能外!其中就包括鹏鸣老师自己,这篇评论比其它任何一篇评论更富于真情实感。是由《乡愁》而来的真正鲜活的乡愁,感人至深。
   老师,家乡一切都好,祝愿远方的您妙笔永健,福泽桑梓。
   2014-08-08修改整理
  
  

【编者按】用真挚的情感叙述与作家鹏鸣老师相处的一些故事,让读者感受作家谦逊、随和的性情和他对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研讨和品评,感受作家对文学的执着和对家乡的挚爱。本文情感真挚,对老师的敬仰溢于言表,让我们了解到一位博学多识又不乏豪爽的作家,欣赏他卓越的才华和魅力人格。欣赏阅读佳作。【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222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2-16 16:24:22
  用细腻的文笔叙述了作家的一些情况,标题《关于文学的一点浅见》叙述不是很多。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颖骄        2015-03-03 22:40:27
  作家轶事点滴其实就透漏折射着对于文学的见解。谢谢评论留言鼓励,祝编写愉快!
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2-16 21:32:19
  《浅见》读来,收益匪浅。文学是时代的书记,古往今来文学作品总是与它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纠结在一起的!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2 楼        文友:颖骄        2015-03-03 22:38:36
  说得好!春节期间在乡村,没网,刚刚看到评论留言,谢谢鼓励。
3 楼        文友:林皋湖畔        2015-05-30 14:33:57
  博客网址发一下,我也去看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