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年味(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年味(散文) ——城市的年味


作者: 秀才,212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8发表时间:2015-02-16 16:22:03
摘要:在城市能品味到如此浓浓的年味,是一种诗意的人生。随着除夕的到来,繁华的盛宴即将开始,团圆的夜晚是美好的,让我们再想象一下,一副诗意的图画,一声亲切的爹娘,一杯浓浓的琼浆,一屋喜悦的幸福。待得正月看花灯,赏花市,携亲至清明上河园,感受当年东京之繁华,赏水上之宋词乐舞,词曲悠扬,当年大宋之盛景仿佛历历在目,如梦回大宋,此乃最醇厚的年味。

春节,是传承千年、是寄寓着中华民族美好情感的节日。那么什么是年味呢?有人说年味是围坐在一起吃得红红火火的年夜饭;是老人疼爱晚辈给孩子的压岁钱;是千里迢迢走在回家路上游子的思乡情;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月月人不同的春晚新面孔;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妈妈忙前忙后做好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当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那么新年就来了。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心境感受着不同的年味,腊八粥里有浓浓的年味;家家的春联上洋溢着年味;美食店前酝酿着年味;高速路上排队长龙释放着年味;开往回家路上的列车上演绎着年味;同学情深的聚会上咀嚼着年味;麻将声声的欢乐里飘荡着年味;扉页上文字洋溢着文化的年味,春天来了,新年来了!年味进行时。
  
   (一)腊八祭灶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要个花衣裳,老头要顶新毡帽。”读着民俗民谣,不觉腊月来到,过了腊八,城市的年味儿开始发酵。。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在我们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这日施粥送福。至今我们河南开封依旧有施粥风俗。
   开封相国寺每年有施粥活动,今年是在1月27上午7点-10点在山门前举行的,本年度的主题是“佛施福粥,爱暖全城;广结善缘,共迎新春。”早几日前,此消息便在微信转发。佛渡众生,我乃神往,那日我很早在门口等候,市民踊跃讨粥,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互道新年吉祥,互道有缘,端着福粥,我心温暖,笑若太阳花。
   祭灶就是小年,年味正浓。有民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我们开封的祭灶糖多为杆状,内掺合有芝麻,味道香醇,酥而不腻。又有诗云“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去逛超市,柜台摆满了祭灶糖。下班路上,路两旁摆着祭灶糖,使得你不得不买得一些回家品尝。有时也会买一些送给亲人或朋友。我平日不善于购置年货或物品,每逢祭灶,姐姐或爸爸都会电话打来,让我去取祭灶糖,我都会欢喜前往,灯下暖话,共尝美味,亲情浓浓。
   最先感受年味的当属在校的孩子,不到祭灶便开始放假了,开家长会,领取寒假作业。孩子高兴地卸下书包喊着“放年假了!”做父母的开始打算着如何安置孩子。我们城市的父母就怕孩子放假,因为工作放假太晚,不得已将父母安置在亲戚家里或单位。于是单位里有孩子的身影,父母家里有孩子的身影,孩子认真做寒假作业,以讨个顺心的除夕。
  
   (二)春联美食
   临近除夕,开始有同事老家的亲戚来到单位,推销年货,我便会接到一些电话,“宝,快来买年货,咱老家纯正的粉条和花生油。”“宝,大红枣,正宗的新疆红枣!”我便会捧场而至。还有推销春联和炮竹的,我便会去热闹一番,带回喜气的大红春联和炮竹。还有楼下大厅里也会支起写春联的桌子,标识着,“免费为患者写春联!”站在那里的是几位年轻大学生,领导也重视过年习俗,请来职工的孩子前来献墨。我也会凑上前去,支持下孩子,孩子们都会兴奋研墨,泼洒墨香。也有一些前来推销酒和绿豆糕等美食的,同事们一起购得一些,图个开心!于是,我的办公室内堆满了一些吃的、春联和炮竹,还有一些其他的货物,喜乐繁华,年味飘香。
   幼儿园里放假比较晚一些,在放假的最后一天,学校就会做送春联的活动,老爸也应邀前去献墨。幼儿园院内支起的架子上,摆满了火红的春联,家长们高兴而来,卷起红红的祝福带至家中。老爸时而站直垂下弯酸的腰板,而后继续挥墨。每每此时,学校的老师都羡慕老妈,夸她老公真是有文艺范,老妈笑得合不拢嘴。
   平时小区门口不能摆摊的,此时也是扎起了棚子,架满了火红的春联。如今的春联越来越豪华,制做精美,比起往年的红纸黑字,多了几分的妖娆和富贵,过年因有了如此的春联愈加繁华,锦绣如织。小摊前挤满了很多挑选春联的人,堵在小区门口,此时也没有交警前来疏散,也不必前来,过年,就是任性。我坐在车内被堵在小区内或小区外,也分享她们购置的喜悦,并不催促,过年,就是谐和。
   越是临近除夕,开封的南羊市越是热闹,开封的小吃全国闻名,在南羊市就有很多名店,历史悠久的小笼包子,兴盛德的五香花生,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桶子鸡,沙家酱牛肉等等,两旁的小吃店内堆满了特产烧鸡、桶子鸡、五香花生、酱牛肉等。早上七点驾车经过,沙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看着内心无比的兴奋,过年了,花钱真任性。
  
   (三)堵车长龙
   城市街道开始拥堵,堵车也是过年的一道特殊风景。晨起上班,一路畅通,待之九时路上开始人流增多,越是接近除夕,堵车越是严重。从小南门堵到大南门,让我在车内听了一首歌又是一首歌。细看周围车之牌照,外地车也甚多,见有车上下人探望龙队,听之口音,乃是地道开封口音也,原来是在外地的开封人回来过年了!
   昨日一人驾车感受高速的年味,路上车辆甚多,吓得我驾车走在一边,不过看她们速度也不算高。过年了,每个人都知道安全才是硬道理!路上也见到了几辆新车,车轮上,门把手上都栓着火红的布条,如庆贺新年模样。驶向出站口的路上龙队甚长,望之不见收费站,如乌龟爬行的速度前行。在车上微信里唱了一首歌又是一首歌,一个演唱会的光景,方出站口。晚上见微信里见有同学发高速出口过年之堵车场景视频,笑了,那笑是浓浓年味里散发出的幸福。
   在开往春天的道路上、在走向回家团圆的路上、堵车的长龙里的,也许有你,有他,但是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四)聚会
   昨天接到几个电话,是平日不常联系的同学或老乡打来的。均是一个话题,春节聚会,如今“聚会”也是一个过年的关键词。电话里祝福新年好,然后约定了时间一起聚聚唠嗑。聚会也是过年最温馨的场面,平日繁忙,终得假期长,一起举杯狂欢,联络了感情,也给自己的精神上注入一丝的财富和喜悦。当然除了重温友谊,加强了沟通联络,也寻找了机遇。
   这种聚会一般从腊月就开始了,约上好友,或餐桌举盏,或是公园游玩,或是共赏花灯,或是欢歌一番,温一壶光阴品尝着聚会的醇香。
   我对聚会一向接受,不逃避,难得相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一道寒窗苦读,曾披星戴月,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歌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进来网上流传着一个同学聚会的帖子,将不同年龄阶段的聚会感悟写得很是贴近现实,从年少到苍老,是一个岁月的变迁,也是友谊的延伸。
   家庭聚会更是过年最温情的场景。一家人相约一起,找一处清净饭庄,热闹一番,再去歌唱一下,老少皆大欢喜。我每年都要找个合适的时间约来婆家的姐妹们一聚,看孩子满屋欢笑,看亲人亲切笑颜,此时我的内心就会洋溢着过年的幸福。
  
   (五)开往回家的列车
   提及年味,最浓的就是车票上散发出来的味道。近年来车票很是紧张,因为中国人是注重年夜饭的,都希望在除夕和家人团圆欢乐。车票都要提前预售,在网上抢到的那不是票,那是一张团圆的通行证。远在外地的游子早早打算着归期,期盼着和父母团聚。而车站也会加班加车,让每一个游子乘上开往团圆的列车。
   一列列开往家乡列车上有的开展了"送福迎新春"活动,点燃年味,让年味儿温暖归心似箭的每一位旅客,将"年味"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列车,不仅仅是运输旅客的一种工具,它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
   早上经过火车站,车站的广场里站满了背着行囊的人,候车厅里更不必说,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人人都在加快回家的脚步。行囊里也许是给父母购置的衣服,或是美食,或是给孩子的玩具。每一个人都是喜气洋洋地翘首着列车的到来。
   听了中央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记者跟随从北京开往连云港的列车,报道说,车上站满了回家的人,带着孩子,带着爱人,每个人心里都在洋溢着团圆的喜悦。面对跑在车厢里的孩子,只知道要回家和奶奶爷爷过年,但是她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人过年团圆的情结,但是我想,不管岁月如何荏苒,这个情结应该传承下去。
  
   (六)文化年味
   作家冯骥才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体现在文字里洋溢着春天的味道。文学界,新年体裁的征文风火进行,有的征集新春对联,有的征集新年对家人或好友的祝福,有的征集舌尖上的新年……种种征文正洋溢着新年的味道。
   江山文学网站的年味更是浓厚,星月诗话二月份同题征文《年味》,迎着飘飘白雪,伴着屡屡梅香,追着春天的脚步,正式拉开帷幕。每一个文友倾情书写自己对年味的感悟,或是回忆曾经年少时有趣的过年;或是回忆曾经父母过年之心酸;或是憧憬来年的希望。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体味着不同的年味。温暖和感动着,回忆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珍惜,经历过的烟火岁月,都让我们一次次追溯。
   年味在每一支笔下氤氲扩散,在文字里徜徉着团圆的情结,体现着中华儿女对春节不同的情怀。整个江山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年味,美好而温情。
  
   (七)麻将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来属于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麻将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普及的游戏。读书时节,每至除夕,老爸会给我们发压岁钱,一人一百元,笑着说,“去玩麻将吧”,我们都会高呼说,“老爸新年好!老爸万岁!”而后在温暖的灯光下,在红红的火炉旁,围坐在一起垒砌长城。庭院里飘荡着清脆的麻将声,飘荡着我们的笑声。
   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都相继离开了老爸,那副麻将也下岗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到故乡的小院里时,方搬出桌子,我们围坐一起玩上几把,那欢笑美好的声音又环绕在庭院。
   老爸搬到市里后,我们也经常去陪着老爸玩玩麻将。今年的秋天,我们决计买一个自动麻将机,老爸很是高兴,听着麻将清脆的响声,老爸在那里笑着,很是幸福。其实我知道,老爸不是因为麻将机开心,是他的身边一直有我们。
   每逢过年,我们开封人就会聚集家人在一起,搓上几把,不论输赢,只为感受那份亲情的欣悦和幸福,只为围在父母身边感受着父母的爱。
   自然有人认为麻将是一种堕落,一种赌博,是一种钞票味道的无情游戏。我虽然文艺范,但是也从不排斥麻将,我认为麻将那是一种娱乐,一种人性的考验,一种亲情的粘合剂,尤其是家人围坐在一起的亲情麻将,那更是一种茶,幽香而又令人回味,上瘾而不堕落。
   过年了,麻将声随着家人的欢笑声,飘散在屋内,那是一种节日的欣喜,是团圆的美好音符。
  
   在城市能品味到如此浓浓的年味,是一种诗意的人生。随着除夕的到来,繁华的盛宴即将开始,团圆的夜晚是美好的,让我们再想象一下,一副诗意的图画,一声亲切的爹娘,一杯浓浓的琼浆,一屋喜悦的幸福。待得正月看花灯,赏花市,携亲至清明上河园,感受当年东京之繁华,赏水上之宋词乐舞,词曲悠扬,当年大宋之盛景仿佛历历在目,如梦回大宋,此乃最醇厚的年味。

共 45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年味十足的精美词章!随着年味的浓郁,年也就近了。笔者以最深情的笔墨,最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城市的年味风情风习,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那城市里浓浓的年味气息。在城市能品味到如此浓浓的年味,是一种诗意的人生。随着除夕的到来,繁华的盛宴即将开始,团圆的夜晚是美好的,让我们再想象一下,一副诗意的图画,一声亲切的爹娘,一杯浓浓的琼浆,一屋喜悦的幸福。待得正月看花灯,赏花市,携亲至清明上河园,感受当年东京之繁华!每逢过年,也会有一系列的风俗习惯,会有腊八祭灶的习惯,也有独特的风情,当然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也会有一些娱乐活动。这些,使得年味十足,年味更加浓郁。在过年的时候,不光在物质上,也在精神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提高。字里行间,氤氲着对年的深情,表达了对“年味”的眷眷之感!欣赏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墨竹抚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02-16 16:46:24
  年味十足,温婉如新。看着以前的一幕幕,总是让人无比亲切。O(∩_∩)O
墨竹抚寒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2-16 23:32:00
  感谢编辑,辛苦了!新年好!
2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02-16 16:46:52
  好作品,欣赏了,学习!
墨竹抚寒
3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02-16 16:47:39
  年味浓了,年近了,编辑也忙了,编辑不当之处,还望海涵!(^_^)
墨竹抚寒
回复3 楼        文友:        2015-02-16 23:32:43
  很好的,谢谢!敬茶!
4 楼        文友:潮仙        2015-03-01 09:06:44
  待得正月看花灯,赏花市,携亲至清明上河园,感受当年东京之繁华,赏水上之宋词乐舞,词曲悠扬,当年大宋之盛景仿佛历历在目,如梦回大宋,此乃最醇厚的年味。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        2015-03-01 22:16:42
  感谢您的拜访,慢待了,不好意思!敬茶!祝贺您新年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