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随想五说(散文)

精品 【江南】随想五说(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0发表时间:2015-02-16 20:06:02

读书,生活,人世间有很多道理,就在这一说一笑之间,就在这一想一念之间。看是极其简单的一个动作或一件事,如果分析起来,也自有其道理。我个人觉得,尽管我们鼓励敢想敢干,但头脑里还是要有“紧箍咒”的;尽管我们要最大可能满足需要,但这需要也是要有所讲究的;我们讲究做事认真,但有时在利益面前也应该有一种“不在乎”的大度;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该讲究诚信的分量。总之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一切。
   (一)紧箍咒——说法律
   早年读《西游记》,总觉得猴哥是位大英雄,且不说它大闹天宫大闹龙宫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也不说那老君炉里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的火眼金睛,就说那拔根毫毛一吹要什么就什么一个筋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足以让我心驰神往了。与猴哥相比,唐僧算什么?不就是大唐王朝一个要取经的和尚吗?肉眼凡胎,不变人妖,不辨是非,动不动就念起紧箍咒,让本事了得的猴哥哇哇大叫。我真怀疑是不是吴承恩吃错了药或他老人家嫉贤妒能,才出如此下策,作出如此糟糕的安排。
   后来听爷爷说:这世间万物皆是一物降一物。如果不是观音菩萨骗得悟空戴上紧箍帽、并把紧箍咒诀教给唐僧,试想凭猴子顽劣的天性、超凡的才能,一个普通的僧人又如何驾驭得了?西天取经的大业又怎能得以完成?是的,大凡做事都得有必要的条件。说是这样说,每当读此一节,可我还是觉得委屈了猴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愤愤不平。
   再后来,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教育了我。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一夜之间,似乎个个都成了猴哥,唐僧哪里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斗来斗去,有人乐了,有人哭了。原本不厚的家底经不起折腾,一个刚站起来巨人好像生了一场大病。猴子还真离不开紧箍咒,老子天下第一,无法无天,不但成不了大事,还会乱了大局。看来,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紧箍咒,没有法制的约束,有人就不知王二哥贵性。无政府主义的疯狂是可怕的,泛滥的自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
   改革开放,中国步入了正途。猴子的心中还是要有敬畏。发展经济绝对不能忘掉生存环境,胡乱地开发和无节制地利用迟早要遭报应。科学发展成了指路明灯,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经济的腾飞,让世界瞩目,发展起来的中国提出依法治国。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大监督力度,加快立法进度,推进社会有序健康地发展。
   我还是不理解,唐僧嘴里的紧箍咒为何那般灵验,它是靠什么力量把一个个意念传递给紧箍帽,紧箍帽又怎样收缩将烈火中炼就的铜头阵阵发痛。当然,这是神话,纯属想象,不必深究。可是,当今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贪污腐败现象还屡禁不止?难道法律没有咒语来的深刻透彻?难道肉体上的惩罚远不如精神上的震慑撼人心魄。
   我想,法律的约束性一定是有的。法律的效力,不仅来自于法律本身,更重要的是执法的力度和长久形成的威慑力量。对于违法乱纪分子,“紧箍咒”一定要真念,反复地念。
   (二)圆明园——说需要
   在那个日薄西山的时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季节,一个封建大家庭威风扫地、颜面尽失。地也割了,款也赔了,口岸也开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难以满足入侵者的需要。
   于是,圆明园惨了!古玩异宝,能挑的挑了;珍奇书画,该拿的拿了。拿不动、带不走的,砸的砸了,毁的毁了,最后一把火全烧了。
   如果说“古玩异宝”能够满足怡情的需要,挑则挑了;“珍奇书画”能够满足欣赏的需要,拿则拿了。可那些“砸的”“毁的”只能是满足了侵略者“不为我用,通通毁掉”的心理需要,那“一把火烧掉”只能看作侵略者毁灭证据掩盖罪行的需要。殊不知那残垣断壁,恰好成了侵略者恶迹罪行的见证,
   过了好长时间,人们又想起了圆明园。有人说,这废弃的园子,已经不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有碍观瞻;也有人说,这破烂不堪的园子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闲置土地,资源浪费。提出重建圆明园,一则可以弘扬古老的中华文明,二则用作游览还可以陶冶国人的情操,甚至还可以挣一些英镑或美钞,说不定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更有人说,人总不能一味的生活在痛苦的回忆中,中华民族需要振兴,“沉默呵,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圆明园需要改建了。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圆明园可以重建,那段历史却又怎样复原?没有皱纹的老太太是可怕的。圆明园不是一般的风景名胜,也不再是一座孤立的皇家园林,它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种符号。它记录着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历史是不能遗忘的。谁忘记了历史,那就意味着背叛。
   想当初,圆明园的兴建,那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享乐奢华的需要;到后来,圆明园的废弃,那是满足了西方列强贪婪豪夺的需要。现在说重建似乎是为了发展经济或城市建设的需要;说留存,那是一种纪念,那是国人不忘历史的需要。
   一切都是为了需要。需要有时间的变迁,对象的转换;需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有个人的,集体的,也有国家的。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需要,切不要到了最需要的时候,已经无法满足真正的需要了。
   (三)不在乎——说处事
   中国人很多时候对很多事,时常表现为三个字——“不在乎”。譬如: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不在乎那俩钱,不在乎这一会儿。诸如此类,体现出一种为人处事不急不躁不屈不挠人生态度,显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乐观豁达慷慨潇洒的人生气概。
   “不在乎”三个字,根基当属一个“在”字。“在”即客观存在、实实在在,“在”本身就是一种事实,它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说明别人有看法,自己更有主意;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说明别人有说法,自己更有真知灼见;不在乎那俩钱,意味着有那俩钱,即便花掉也影响不了大局;不在乎这一会儿,意味着还有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有了这个“在”字,才有一切;没有这个“在”字在,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不在乎”三个字,关键在一个“不”字。“不”是一种态度,一种否定的态度。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表现出的是一种胆识和气魄。仔细想想,这里的“不”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承认客观存在,对那些不能改变也改变不了客观事实,不是消极的对待,而是不纠缠不迷恋不哀怨,表现出一种超然,顺其自然。二是不承认客观存在是僵化的,不愿一味顺从眼前的局势,不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这是一种开拓精神。三是放眼长远,不拘泥于当前,强调事在人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抱着一种“到时看”“走着瞧”的心理,但他又不是那种“活络桩”。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不顾客观实际、不知变通、一味的硬着头皮死撑硬扛的做法,更不提倡那种遇事当前、不做准备、随葫芦打躺躺、得过且过的勾当。我们说“不”,就要有说“不”的自信和实力,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不在乎”三个字,最妙的是“乎”字。“乎”是一个虚词,奇怪的是它却有超乎寻常的实意。一个“乎”字把那种超然的神情、随意的样子活脱脱的表现了出来。“乎”字蕴含了一种自信、蔑视、通达和坚强的意义。
   这“不在乎”三字中,似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深的要义,它既有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也有道家清静无为的处事立场。“在”是一种确信,“不”是一种否定,“乎”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坚韧不拔宽容忍让的性格,曾经沧海难为水,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不惹事,不怕事,能成事,干大事,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在乎的是真善美,不在乎假恶丑。
   (四)百金轻——说言谈
   据说商鞅在变法初期,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如果谁能将之搬到城南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增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了城南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商鞅宣示并推行新法,史称“徙木立信”。被列宁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盛赞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言行。古语中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说法。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最初为炊具,后用于祭祀,上升为礼器。相传为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此来代九州。鼎一跃而成为传国重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一言九鼎,其意思就是一句话抵得上九尊大鼎的重量。形容说话不多,极有分量,一言半语能起决定性作用。
   一诺千金。“诺”是诺言,即答应别人的话;“金”古代多为铜,属贵重物品,相当于现在的货币,“千金”形容极其贵重。意思是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重的分量。一诺千金,常用来比喻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它和“一言九鼎”均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个是《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一个是《季布栾布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毛先生”名遂,是战国时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食客又称“士,通常是些拥有一技之长、平时无事闲养着、一旦遇事便替人消灾解难的人。俗称“鸡鸣狗盗”之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位不高、身份低下的人,在赵国临难之时,不畏强敌,不计猜疑,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凭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与楚国盟,保全了赵国,让当时有“养士四君子”之称的平原君惭愧不已,“不敢复相士”。一句话重于九鼎,其力量来自何处?一句话的力量在于审时度势,分清利害,不卑不亢,稳操胜券。
   季布又名英布,因受黥刑(脸上刺字)又称黥布。原本一介武夫,重然诺,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一语为重百金轻。即使是被汉王刘邦悬赏追购或身为囚犯,也处处受人尊重和帮助。信义著于四海,一句话的价值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句话的力量犹如千金贵重。关键是这句话说出口就算数,吐出来能把地上砸个坑。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言行。一句话只有出于君子之口,才有这等的分量、这般的力量。
   早年读三国,至今还记得一句话,叫做“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论武力,吕布是盖世无双的英雄。想当年,虎牢关前,吕温侯飒爽英姿,一杆方天画戟,大战刘关张几十回合,毫无惧色;可是白门楼因刚愎自用,糊里糊涂地被自己的部将捉得,献于曹操。但当曹操向“大耳贼”(吕布骂刘备的话)问及如何处置时,刘备的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吗?”看似轻飘飘的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却断送了吕布这位盖世英雄的小命。刘备刘使君这句话的力量到底何在?“切中要害”四个字可以概括。刘备这句话语虽委婉,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吕布两面三刀、背信弃义致命的弱点。
   现在,人们常说:“言良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人处在困境窘迫、煎熬绝望、痛苦无奈、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句善解人意的话语,就会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即便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也能让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当人处在艰难挣扎、奋力拼搏、百折不回、心生希望的时候,一句让人伤气的恶言,就会像一瓢彻骨的冷水,即便是烈日炎炎的酷暑六月,也能让人感到寒气飕飕。一句话的力量常常表现于惊涛骇浪之中,一句话的力量常常表现在风口浪尖之上。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除了正气、信义、机智和时机之外,关系的亲疏、感情的深浅,也能直接影响一句话的力量。因此我们无论做任何事,不求一句定乾坤,但说话时也要讲究择时择地择人择事择言,力求言简意赅,言到意随。
   (五)英雄笑——说评判
   肯将千金买一笑,笑似乎是美人的专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的是美人褒姒一笑;唐玄宗千里运荔枝,为的是贵妃杨玉环一笑。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帝王老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谁敢与他对着干,即便是给个胆。说怪也怪,天下事有时也不尽然。
   随着“嗖”的一声响,那匕首一闪而过,不中。这一提竟成了历史的最大幸运,也成了一位英雄的永久遗憾。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咸阳宫殿上,荆轲倚柱而笑,箕踞而骂。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帝,胆战心惊,魂飞魄散。英雄一笑定格成了历史永恒的记忆。
   那一笑如灿烂的花,绽放在英雄的脸上,铭记在后人的心中。那一笑蕴含了英雄内心的几多情感,引发了多少人对英雄的敬慕和礼赞。历史不容假设,但从英雄的笑骂声中,人们似乎读懂了那苍凉悲愤的历史、那慷慨激昂的情怀。
   英雄一笑,千古之谜。
   他是在笑秦武阳吗?表面的悍勇掩盖不住内心的怯懦,为一己之私的凶狠难行大庭广众之下的侠义;少年的冲动缺乏心智的老成;小庙之鬼,骨子里就进不了琉璃大殿。呆头呆脑、笨手笨脚却又怎能做得了迅捷之事?一个毛头小子,又有什么值得一笑的呢?
   他是在笑燕太子丹吗?大事当前,身为主子,却无主见;貌似有仁者之心,死守“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面对国之长远而不识变通之理;关键之时,感情用事,羞辱他人,难免不犯用人不疑之大忌。利害面前只顾自己,做朋友都不够格,笑他何用?
   那是在笑秦王嬴政?堂堂一国之君,却贪生怕死,宫廷之上尽管玩出多少个花样,到头来还是险误大事;平日的高大威武、不可一世,当生死考验之际,竟然狼狈地旋柱而走,威严扫地:面对手无寸铁、无力还击的对手,倒显得英勇无比杀机心存,真乃既可笑又可怜,从其表现本身来看,就是一个活化的纸老虎;况生命只有一次,他逃过一劫却也难逃世间的铁律。跳梁小丑,又有什么可笑的呢?
   那他是在笑自己?瞒着太子,私见樊於期,不惜以小人之法邀英雄自取,到底是为国为主,还是为了自己?为图事有所成,稍有等待,便遭猜忌,真是英雄可欺,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得已去行贿,事有变而身不由己,自古英雄多遗憾,遗憾才是真正的历史,遗憾的背面便是运气。悠悠历史,行刺,妄想一劳永逸,有谁说得清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如果都不是,那只有笑弱肉强食的时代了。秦国以一个西方边陲小国,经商鞅变法,几世积累,逐步成为超级大国。霸权本身就具有诱惑力,更何况燕国乃弹丸之地,唾手可得,还不乖乖投降,玩花招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识时务,又怪得了谁?英雄已逝,壮士的情怀化作千年的笑,让后人评说!而真正的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我以为“英雄笑”是英雄当时心情的自然流露,那是一种释怀的笑、坦然的笑!
   居官做人,思想上要有紧箍咒;讲需要有大局观念、要有历史责任感;处事要不拘泥、敢担当、有勇气;说话要讲诚信、有威信;一举一动要做到问心无愧,坦然面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共 58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文字功底让小编折服。这篇随笔,看着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字行里间对於历史、为人、时势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反思以及质疑。每一个主题,都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从而铺展开一定的论述。【一】无规矩不成方圆,用这句话来形容第一小节最合适不过,从立定规矩开始,就必须遵守法律,有奖罚分明才能促使社会的进步。【二】社会的发展需要适时转变,使得与时俱进不再只是一种口号。遗迹虽然随着岁月便废弃,其实重新去反思历史,值得每一个国人铭记。【三】不在乎,乃是自嘲的一种说法,俗语说放下,不在乎往往是另一种心态的转换,太在乎有时候往往会丢失原始的本质,而不在乎却反而能够本质突显出来。【四】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承诺,表示自己对於他人的诚信。说话存在的意义是一种力量,因人因地而说话,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五】历史需要后人的评论,历史浩浩汤汤地过去了,无论谁是真正的英雄,情怀已逝,留待后人评说。很厚重的随笔,小编倾情推荐。欢迎赐稿江南烟雨,祝福春节快乐。【责编:洛漾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17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5-02-16 20:30:47
  酋黄老师的这篇随笔读着让小编佩服,如此厚重。
   难得一见。
   欢迎赐稿江南烟雨。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2-17 07:07:09
  问候编辑新年好!我也曾不只一次地拜读过您的赏析方面的文章,还得多向您学习!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5-02-16 20:31:35
  按语不到的地方请多包涵。
   祝福春节快乐。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2-17 07:08:19
  您太谦虚了,非常感谢,并致以新年祝福!
3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2-17 00:31:48
  居官做人,思想上要有紧箍咒;讲需要要有大局观念,要有历史责任感;处事要不拘泥,敢担当,有勇气;说话要讲诚信,有威信,一举一动要做到问心无愧!雪儿也记住了!欣赏文字,问好老乡,祝福新春!
河南雪儿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2-17 07:09:43
  感谢老乡的一直关注与厚爱!
4 楼        文友:心若闲云        2015-02-17 16:24:57
  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人生哲理,很佩服老师的文字功底。简单的文字,却从多方面告诫我们为官、做人、处事的人生态度,读完了真是获益匪浅。问好老师 !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2-17 18:36:11
  问好心若闲云编辑,感谢您的夸奖,祝您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江山文学精品审核组        2015-02-18 19:32:31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首先祝您体健笔丰!春季快乐,阖家幸福!
   一言一语,一字一文章,静默中品生动;一山一水,一花一世界,平淡里看精彩。
   江山文学是一个着力打造精品文学的大型文学网站,坚持正文学,努力提高发文质量。
      江山文学,文,不贵多,贵精。
   “贵”在读人,读心,读情,读人生;“重”在心动,心懂,心诚,心共鸣。
   “精”在文章,或有温度,或有境界,或有思想,或有深度。
   在这里,有真情实感,有人性的探索,生命的叩问,
   您可以看到人间万象,刹那浮生,也可以感受智慧的呢喃,灵魂丰盈。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美丽流连,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倾心,以文取暖。
   江山文学精品审核组,愿善待文字,不亵渎文字。
   我们知道,您的某篇文,等着我们去拜读、去喜欢。
   我们更知道,您的某篇好文章,像一杯精心炮制的花茶,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去评。
   认真品读您挥就的倾情之作,恭喜您,您此文被“江山文学精品审核组”评定为精品!特推荐给更多读者共赏!
   感谢您支持江山文学,江山有您更辉煌,期待您更多精彩!祝您在江山文学写文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2-19 08:45:38
  感谢江山精评组的辛勤工作,祝各位朋友新年愉快!
6 楼        文友:彭燎        2015-02-19 10:52:56
  衷心祝福酋黄兄羊年大吉,万事如意!!!
酷爱喝浓得发苦的绿茶,偶尔抽支烟;喜欢听张楚和崔健的摇滚乐,爱看杨德昌和贾樟柯的电影;在风景秀美的地方伫足发呆。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2-20 07:22:31
  给老友拜个晚年,祝老友新春愉快,心想事成,羊年大吉大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