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年味(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年味(散文)


作者:闾凌宜人 举人,3256.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1发表时间:2015-02-17 12:54:49

年味
  
   文/闾凌宜人
  
   活了大半辈子,过了几十个年。年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刻下了一道道深刻的印痕,多少辈、许多年的风俗一直延续保留到今天。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到,年味就来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们打点行装,千里迢迢,浩浩荡荡,回家过年。小年这一天,母亲们要把早就买好的长长的、一咬希脆的糖粘瓜送到每个孩子的嘴里,口中念念有词,“吃上了糖粘瓜,灶王爷就会上天言好话了”。当然这一天除了祭灶王爷,让他嘴甜一点以外,一家人也要摆上一桌丰盛的酒席,开怀畅饮的。
   接下来到了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进行大扫除,将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净整洁,将玻璃器皿、杯盘餐具、灶台用具、桌椅板凳擦洗干净,屋里门外,窗明几净。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辽西人离不开冻豆腐,所以就有了那句话“杀猪、淘米(包粘豆包)、做豆腐”。有了冻豆腐就有了过年的家常菜,吃腻了猪肉炖粉条,就来上一碗“川白肉”,切得如同细粉丝的酸菜丝、五花三层的猪肉片、加上一片片布满毛细孔的冻豆腐,喝上一口酸菜汤,再来几口“老白干”,这年味就有了。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记得小的时候到姥姥家,腊月门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着过年的事情。刚刚张家院里的那头大花猪被四个小伙子五花大绑的摁倒在桌子上,“吱哇——吱哇”的拼命嚎叫一阵后毙了命。这会杀猪的王老汉又拎着刀斧桯子,忙不迭的来到隔壁李家,他撸胳膊挽袖子,将雪亮飞快的匕首刺向猪的脖子,立时猪头上鲜血淋漓,可怜这头早上还在猪圈里撒着欢奔跑的大黑猪,只“哼哼”了几声就结果了性命。王老汉用铁桯子对着猪腿捅了又捅,然后就瞪大了双眼,脖子通红,两腮鼓鼓的对着割开口子的猪腿用力吹气,那只肥猪眼看着四腿散开,像变戏法一样越吹越肥,滚瓜溜圆。这一天自然少不了灌血肠,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杀猪菜的。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大姑娘小媳妇,挎着筐,提着蓝子,游动于大集之中,挑选好满意的食品,置办齐全年货,只等着除夕夜过大年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然而在我们老家可等不到腊月二十八才动手的。这里讲究的是包粘豆包,是进了腊月门就要开始操办的一件大事。晚上风平浪静,月光如水的时候,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要开始蒸上粘豆包,然后把蒸好的粘豆包放到室外,借助寒冷的冬夜这个天然大冰柜将它冻透。记得有一年,串门子的李大叔来到姥姥家,姥姥很客气的招呼他,“尝尝吧?尝尝今年的豆包粘不?”李大叔先是礼貌的推辞几句,说刚刚吃过饭不久,然而终于架不住姥姥的三劝,端起了碗筷,送进嘴里一个粘豆包,咀嚼着。“好粘!好粘!”一连吃过了五个,才肯放下了碗筷。
   过了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日子,千家万户终于迎来了三十合家欢。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忙着在大门旁贴上大红对联,传统的对联常常是上联书“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写“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是“恭贺新禧”。几个刚刚识字的孩子围着大门中散发着墨香的“福”字高喊着,福倒了!福倒了!刀刻精美图案、五颜六色的剌剌纸贴上了樑头,迎风招展。生肖剪纸窗花粘贴在透明瓦亮的玻璃窗上,活灵活现。厅堂内柱子贴上了吉利的春条“宜入新春乐,财神上边坐,去年收入好,今年更不错,金子堆成山,银子垛成垛”,“宜入新年,年年有钱,钱能通神,神能通天,天官赐福,福在眼前,前人生子,子孝孙贤”。 鸡窝上粘贴着“金鸡满架”, 粮囤旁写着“五谷丰登”。真的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了。
   晌午一过,陆续的就有人家点燃几挂鞭,放过了“二踢脚”,在“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过后,一家人老少几代,欢聚一堂,围坐在餐桌旁。说不完的亲情话,唠不完的知心嗑。一口口品尝着“大厨”烹制的美味佳肴,频频高举起盛满美酒的酒杯,年味进入了高潮。
   吃过了年夜饭,再挤进人群看秧歌。有踩着高跷,扮演才子佳人、古典神话的人物,他们手擎各种灯笼、道具,跳着,蹦着,将“许仙借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等一出出传奇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地蹦子”,踩着鼓点,头顶大头人面具,喜笑颜开,扭动着腰肢。欢快的锣鼓声中,一条巨龙腾空而起。鼓乐响处,群狮腾挪闪转,气势威武。随着秧歌队锣鼓声逐渐远去,家里的喜庆气氛骤然又起。夜半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大人们在“叮当,叮当”剁饺陷、和面、包饺子。长辈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将几枚崭新的硬币悄悄塞进饺子馅中,等饺子蒸(煮)好了以后,一家人又会围坐在一起,一边等候新年的钟声敲响,一边吃着不一样口味的饺子,幸运的人会“咯嘣”一声,一口咬到一个硬币,全家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意味着有福气、顺利和一年的吉祥如意。大家会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来,举起酒杯,互相祝愿新春快乐。
   就在一家人喜气洋洋的祝福气氛中,“噼噼啪啪”“叮咣,叮咣”的爆竹声由远而近,此起彼伏,如炒豆般响成一片,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流光似锦,千娇百媚,将整个夜空点亮。人们凝神注目夜空,指指点点。小孩子手里提着灯笼,用香火点燃花炮,笑着,跳着,尽情享受这除夕夜美妙浪漫的时光,久久不愿睡去。
   过了除夕夜,年初一就开始了大拜年。晚辈见到长辈要双膝跪地,“砰砰”叩上三个响头,说些拜年的吉利话。小孩子的头这一天可不是白叩的,老人们总是要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交给孩子们,收到了红包的小孩子欢天喜地的跑出去玩耍。年初二,出嫁的媳妇“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背着一个胖娃娃”,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娘家。年初三,赤狗日,一般的是不会出门拜年的。因为初一至初三不允许动刀剪的习俗这一天才解禁,积攒了几天的垃圾这一天要倾倒干净,还要放水洗衣服。祭财神在“破五”,一切禁忌这一天可破除……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家人在明朗的月光下,猜灯谜,看花灯,赏明月,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咱辽西的风俗这一天男人们要刮干净胡须,要去理发,也就是要“剃龙头”,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示人。出嫁的媳妇这一天才可以回娘家,就有了“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这一天要呼猪头,吃猪头肉。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过完了二月二,年味才真的消失,一个春耕大忙的季节来到了。
  
  

共 25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人每过一次年,就深化一次我们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也就是加强民族的生命力。作者这篇《年味》十足的美文,把我们的视觉凝聚那丰富多彩,万象更新的年味里。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父母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文字从小年开始娓娓道来年的韵味,把过年人们的心情,年里人们的忙碌和欣喜祥和的故事描写栩栩如生,实实在在。这样的年才叫人留恋和难忘。文字虽说是对童年年味的回忆,但也真真切切地彰显了那个年代过年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文风朴素,文笔流畅,主题鲜明。好文共赏!倾情推荐!感谢赐稿!问好宜人老师!春节快乐!【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2-17 13:17:23
  浓浓年味,浓浓的情。过年了!欣赏美文!感谢赐稿!问好宜人老师!春节快乐!
林雨荷
2 楼        文友:闾凌宜人        2015-02-17 20:11:58
  感谢雨荷老师的精彩点评,祝老师新春愉快!
写作,我的最爱。
3 楼        文友:潮仙        2015-02-23 08:50:18
  活了大半辈子,过了几十个年。年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刻下了一道道深刻的印痕,多少辈、许多年的风俗一直延续保留到今天。欣赏佳作。新年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