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时光静止的背后是永恒(说文)

精品 【酒家】时光静止的背后是永恒(说文) ——读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之《时光静止的小城》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3发表时间:2015-02-25 20:55:36

【酒家】时光静止的背后是永恒(说文) 文字的盛宴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一鼓作气,看完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时光静止的小城》。按计划步步落实的春节假期阅读,就此进入尾声。
   《时光静止的小城》首次出版时书名为《哈乐根的数百万》。小说以父母进入小城养老院的生活为题材,借老年母亲的视角,观察并记录了养老院中形形色色的人、奇奇怪怪的事,并回忆了小城多年来的种种情状,呈现了时光静止的小城昔日的繁华与热闹。
   通观整个河畔小城回忆系列,赫拉巴尔一如一名高明的画家,尤其擅长利用明灭的光影和色彩的冲击之力,在我们面前呈现一个动态的、渐变的、斑斓的小城画卷。《一缕秀发》,叙事是轻快的,基调是暖色的金黄,阅读起来眼前呈现的是望不到边际的向日葵花田,明媚的阳光黄金般倾泄,一群快活的鸟儿在空中翻飞,清脆地歌唱,自由地舞蹈;《甜甜的忧伤》,叙事欢快中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一如一片青翠的小树林,晨曦初露,清新的阳光透过枝叶在林间空地上打下斑驳的影,升腾起缥缈的蓝紫色烟。
   等到了《时光静止的小城》,赫拉巴尔呈现给我们的画面是无比震撼的,让人瞠目结舌,惊喜不已。不得不承认,作为河畔小城回忆系列之末,赫拉巴尔在这部书上面无疑花费了更多的情思,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前两部充分利用人物对话、有声有色不同,这部完全就是一部默片: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步入垂暮之年的父母无奈住进小城养老院,不甘心承认自己已老了的母亲仍然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并不合群,只是一个人在养老院里到处走走,看看,听听,摸摸,想想——所有的动作都给慢了好多拍,与迟暮相匹配。中间不时夹入间幕:三个旧时代的见证人,与母亲犹如知音一见如故,给母亲不厌其烦地讲述旧时代的小城,那些活生生的人,那些离奇的事,那些被遗忘在岁月河流里的点点滴滴。又自始至终地配着现场音乐——那曲神秘的《哈乐根的数百万》,无处不在,又无限循环播放……
   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始母亲即已身处养老院。处在郊外的小城养老院,原来是史博尔克伯爵的庄园,伯爵在如水的时光中腐朽,他留下的庄园亦被风雨剥蚀。通往庄园的是一条被老栗树相互缠绕搭建的林荫道,黑乎乎的,时不时还有累得筋疲力尽的碳化的枯枝不打任何招呼地砸下来,“你缓缓往上走,却走进了地下墓穴的阴暗”。林荫道的尽头,是只在探视日才打开的,“形状有如被打下尘世的黑天使的两个翅膀”的两扇乌黑的大铁门。庄园的墙上死咬着黑铁板锻造的大钟面,时针永远停留在七点二十五分,“老人大多死在晚上七点半左右”。时钟的下面,“只见一双耷拉着的手,瘫软疲惫的胳膊,耷拉着的手有如枯萎的花朵,白得耀眼的衬衫遮住了手腕”。破旧的落水管脱钩了,横在地上,“像一条死了很久的蛇”……形象贴切的比喻,诡异沉闷的气氛,比比皆是的隐语,一下子就粘牢读者的心,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曾经健硕、健谈的贝宾大伯,躺在养老院的床上静等死亡的到来。不再是小城啤酒厂管事,周末没有摩托车、汽车可修理可拆装的父亲,唯一感兴趣的事是守在听音机旁,关注各地与自己其实已经毫无关系的新闻。只有母亲,并不服老的母亲,无法接受衰老、死亡正一步步临近的母亲,整日独自在养老院的旮旮旯旯游荡。
   这个过程中,赫拉巴尔用了大量细节,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联想、象征等手法于一体,把过往与现下交织在一起,让我们跟着母亲在记忆与现实中往返游走。其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他最快活的事情,莫过于帮我拉浆洗过并且喷了水的被套和床单,我们总是各执床单的两角,紧紧地抓住,然后像要拉断床单似的使劲拉。接着,最动人的时刻到了,我们面对面松开大床单,踩着可笑的步子向对方跑去,跑到一起时床单的四角和我们的手指碰到一起,我从他手里接过床单的两角,他总是那样高兴,他踩着小碎步跑到我面前,然后以舞蹈动作抬起一条腿僵立不动,他哈哈地笑着。”——回忆总是甜蜜的,温馨的,生动的,充满“鲜活”的气息。然而,年老的母亲突然间得了牙周病,牙医拔光了母亲的牙齿,“我的嘴里被人安了个铁匠的铁砧子,一个装烟头和火柴棍儿的大玻璃烟灰缸,两个刺痛人的河蚌,我的舌头已经在那上面被刺了一下,吓得它把嘴里的异物通通摸了摸,我没法让舌头停下来,它并不好奇,只是吓糊涂了,我这嘴馋的舌头发了疯,它流着血,痛不欲生。”——现实总是残酷的,无情的,冰冷的,处处折磨人煎熬人。
   赫拉巴尔借母亲的口感叹:“我不曾料到年华逝去得如此之快。真是还没来得及回头看一看,却已经要拔去白发了。想当年,我总觉得有的是时间,一切都有的是时间,老年与我不相干。”一句话好似一双温柔、解意的手,就那样抚摸到我们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何尝不是呢?白云苍狗,时光像泉水一般奔涌,生活像海浪一般推进,我们又有哪个能逃脱岁月的魔手?无非都是“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他把青春、年华、人生这个众命题,由母亲这个个体代入,扩展到养老院里的养老员,再成功地扩展到我们读者大众,激起大范围的共鸣: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
   在这个情感的植入过程中,赫拉巴尔充分发挥超凡的想象,极尽夸张之能事,营造了荒诞离奇的氛围。这在第十章节表现得尤为出色。年老的院医去疗养了,接替他的是年轻的大夫霍娄贝克先生,他不限制养老员们抽烟喝酒,热爱严肃音乐,乐于分享并喜欢与人谈论音乐之美。赫拉巴尔详细描写了其中一个特别的晚上,年轻的大夫在食堂里播放《爱之歌》,“伯爵府大厅里,此刻轰响着克劳迪奥?阿劳手指下的琴声和老妇以及一些老汉们哼唱的《爱之歌》,犹如教堂里的赞美诗,一瞬间又成了最后一首弥撒曲,接着,弥撒曲转而成为乐音的瀑布,清脆的钢琴声又盖过了它,犹如春天的冰雹落在铁皮屋顶上……”再放《黄昏曲》、《牧神午后》、李斯特的《序曲》,最后放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77号。播放的结果是,年轻的大夫疯狂了,男女养老员们跟着疯狂了,他们扯掉窗帘,打开窗子,揪头发,摔椅子,奔跑,跳舞……整个养老院处于疯癫着魔状态,犹如一锅沸腾的水。狂欢的结论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命唯有通过热烈的爱情,男性对女性、对年轻女人倾注的全身心的爱情,这生命才是圆满美丽的。”
   ——年轻的时候不懂爱,与爱擦肩而过;等懂了爱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爱不动了。偶尔的疯狂又能怎样?过后不过是沉入湖底的悲哀,刺入心肺的疼痛,一切还是原样,养老院里依然播着《哈乐根的数百万》,入睡前依然会有安神针、安眠药。就在他们安睡的房间顶上,到处都是精美的壁画,裸体的男神、女神,长着翅膀的小天使,暧昧的眼神、举动,无不是情欲的代言。对于这些大半截身子已埋在土里的老人来说,连心心念之的亲人都不来真心探望了,连生死病痛都顾不上管不了了,即便懂得了爱,又有什么意义?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文本的悲剧色彩在黑色幽默、带着诗意的荒谬中,演变得更加浓郁。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到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在赫拉巴尔的笔下,庄园建在正南方向,雨过天晴时,南墙很会被晒干,北墙上的地衣、苔藓、霉点长得更多;花园里以月份为主题的雕像,向南的很快就干了,朝北的依然是湿的;风总是从北面和西面吹来,庄园里的树木朝南的树干总是光滑的,朝北的总是粗糙的,长着地衣和青苔。——这多么像人生,有青春,也有苍老;有欢喜,也有悲伤;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矛盾,也有统一。凡事都有两面性。
   而说到象征,这部书中最大的象征莫过于充斥整个庄园和文本始末的那首神曲《哈乐根的数百万》。在网上根本搜索不到这是怎样一首曲子,然而它具有无与伦比的魔力,似幽灵,若鬼魅,萦绕在庄园的角角落落,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就像旧时代的乞丐用油布遮盖他们的手摇风琴,永远演奏竖笛圆舞曲的手摇风琴。弦乐队悄悄包围大树,《哈乐根的数百万》升入树冠,像老常青藤的叶子似的飘落,养老院的走廊里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气味,廉价的香水味,因此谁也不注意这音乐。唯有遇到停电,《哈乐根的数百万》乐声中断,犹如童话《睡美人》里魔杖一挥,一切停止不动了,养老员便都抬头看小匣子,觉得没有了那音乐就像没有了亮光,人人都渴望再听到那音乐,感到没有它,养老院和花园幽径的空气就没法呼吸。”
   ——当它如影随形的时候,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感知不到它,心安理得地忽视它的存在;当它放手离去的时候,我们突然万分珍惜,想要牢牢抓住死都不肯松手。恰似母亲在庄园游荡久了后悟出的道理:“凡事都有时间性。”青春如是,美貌如是,爱情如是,友情如是,机会如是,幸福如是……一切的一切,都如是。哈乐根的数百万,一首传说中的曲子,蕴含的何止数百万?
   母亲对既往生活的回忆,终归只代表个体,只是沧海一粟,只能反映局限的层面。为了进一步拓展、挖掘,在这部书里赫拉巴尔独具匠心地安插了三个旧时代的见证人,通过他们的口,讲述旧时代的小城经历过哪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哪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哪些隐秘丑陋的私事;讲述旧时代的小城生活过哪些显赫的大人物,哪些平凡的小人物……有名的,无名的,高贵的,低贱的,善良的,冷酷的……几百个人在旧时代的见证人嘴里活了过来,无数个事件在见证人嘴里得以重现天日,信息量爆增,把我们的脑子搅拌得飞沙走石浑然不清的时候,书的末尾突然告诉我们,母亲问院子里坐了很久的两个老太太,她们都说没有见过那三个旧时代的见证人;母亲再问大门守卫,大门守卫居然不认识母亲,更是否定有那三个旧时代的见证人的存在。
   百思不得其解。突然豁然开朗:那三个旧时代的见证人,或许真真切切地存在,或许只不过是赫拉巴尔为了增添叙事的可能性、真实性和权威性,许给我们一扇无形的窗子,借以看小城的过去而虚拟杜撰出来的,这都不重要,实际上,过去是过去,现在也是过去,将来还是过去,我们每个人,都是旧时代的见证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演绎者和传承者!
   归根到底,《时光静止的小城》是年老的母亲一个人的独角戏,是她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喋喋不休;又是如母亲一样的普通小人物的众人戏,没有主角,又谁都是主角,自己生活的主角。在一个大步向前的时代,他们停留在过去的荣光里,通过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和那一颗颗滚烫的心,通过他们承载的生命体验和作者赋予的对人类个体与生活极为动人的洞察,我们看到了小城的风土人情和世俗风貌,看到了小城的历史,更看到了捷克民族的历史。有人把赫拉巴尔的“河畔小城三剖曲”喻为捷克的“清明上河图”,窃以为未尝不可。
   感慨之余,我发现一个事实,《时光静止的小城》一书共分十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没有分段,全文实际上由十五个超长的段落组成,最长的占用了几十个页面。通篇如此,赫拉巴尔当是有意为之,又是为了什么呢?“时光静止的小城”,难道他是想用无休止的无转折来表示一种顺畅,一种追赶,一种挽留,一种无言的反抗?想用无休止的诉说来与时光静止形成巨大反差,表达出对已逝时光的无奈追忆和无比珍惜?
   只是,时光岂能真的静止?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出发点,它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赫拉巴尔不过是追忆无比贪恋的热血青春,无比眷恋的温情生活,无比思恋的静美小城,于是把自己一颗赤子的情怀寄托在时光静止的美好愿望上,用心书写。唯有书写,才能照亮逝去的时光,才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时光静止的背后,赫拉巴尔实则书写着永恒的青春,永恒的爱情,永恒的故园,永恒的永恒。他曾无比自豪地说:“只有我拥有打开这座小城的钥匙。”这座他魂牵梦萦、无比热望的小城,时光静止的小城,就像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系着他永恒的乡愁,是他永恒的精神家园!

共 4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假期,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旅游和阅读。而抛却旅程劳累,能得以静心在家读书,享受别一种文字盛宴,是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而作者细读下来,沉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将所思所想行成于文,在解读中能够更深地进入文本,从而将自己所得营养与人分享,更是令人钦佩无已。这篇说文,逻辑严密,语言丰饶多变,将《时光静止的小城》细细剖析给我们看,无疑对于读者,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也愿意一睹为快,与作者共同探究和领略其文之魅力了。颇有意义和引导价值的一篇说文。——临清照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2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清照影        2015-02-25 20:57:06
  欣赏并欣赏作者妙文。
   问好。
一生爱文字,愿与一生依。临清来照影,落花流水去。
回复1 楼        文友:素馨        2015-02-26 13:30:23
  谢谢照影,辛苦了,来壶普洱,要得不?
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5-02-25 21:08:47
  跟着素馨来读书,其乐无穷矣:)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5-02-26 13:30:57
  谢谢鱼儿。也是实在闲得慌,胡言乱语耳。
3 楼        文友:土著人        2015-03-22 10:48:34
  一个假期,能得以静下心来,看看书,无异于是对自己文字的升华,有时间我也想着去看看这个静止的小城,书里一定有很多的故事。
土著不土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5-03-22 21:36:19
  欢迎老朋友,上酒。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