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饭在飘香(散文)

编辑推荐 【墨海】饭在飘香(散文)


作者:边关草民 秀才,1207.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1发表时间:2015-02-28 06:55:14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句话在个世上不知道流传了多久,谁总结出来的?现在看来很难考证了,不过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一个对养生有研究的人。
   一日三餐是众多人们的习惯,但也有一日两餐的习性。为什么称之为习性,只因是老辈们留下来的生活规律。我是东方人,早已习惯了一日三餐。记得回祖籍,天刚亮,吃早饭的吆喝声就会打扰我的晨梦,好不乐意起床,晚睡晚起的生物钟彻底给打乱。走亲串户的那几日,始终是睡眼惺忪,亲戚都笑话,让人好难为情。身为农村人的他们,到也知道城里人的生活,不能和他们相比。每次吃过午饭,都给我留下补觉的时间,补一觉起来,哈哈,比他们酒桌上招待我的佳肴都美好。父母养成了古老的一日三餐,我的生活自然也随了他们。即便是生在陕西,长在陕西,也未曾改变过。陕西人的两餐制,几十年过去了,并没有陕化我们这些东方人,一日三餐雷打不动。
   小的时候不懂这些事情,就问班里的陕西同学:“你们一天吃两顿饭,晚上不饿吗?”
   “不饿,惯意了。”他们的回答很干脆,就像是刚吃饱了一样,有力气。
   我不能理解,问他们的时候,经常感觉自己肚子里老是空空的。看见其他同学手中拿有馒头时,总希望可以分给我一半,不过呢,这种希望从来没有实现过。我知道,那个年代,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没有多少油水,一个杂粮馒头,很难抵御肚中的饥饿。现代人餐桌上被供为上品的杂粮,在我小的时候,就是赖以生存的主食。
   一日三餐,让我看到了娘的辛苦。做三顿饭到没有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娘很发愁,用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姊妹几个填饱肚子。矛盾的《白杨礼赞》曾写道,这里到处都是白杨树。每年开春,娘就会和其他孩子的娘一道,去采摘嫩嫩的白杨树叶子回来,洗净,放在烧开的铁锅里面煮烂,捞出来再放到大水缸里面去,添上凉水侵泡大半天,中间换两三次水。其目的是把叶子中的苦味去掉,然后再捞出,铺排在竹席上晒干,到了冬季,拌大油(猪油)炒了,包成包子。因不常吃,加上里面有猪油的香味,乍一吃起来还蛮香。一碗稀饭,几个包子,省事得很,中午这一顿饭就这样过去了。娘怕我下午上课后会挨饿,在临去学时,拿个包子放在我书包里面,所有拿到学校的包子,差不多都让我的一个同学三两口吃掉了。因为我去过这个同学家,他家的馒头放在一个竹子编织的篮子了,挂在屋子里很高的房梁上。防鼠是其一,防孩子不到吃饭的时候偷吃馒头是其二。那个年代,这种现象几乎家家都可以见到,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大人们心照不宣,相互间也不会去说某家的大人虐待孩子的事。
   我家有一个邻居,是湖南人,他们的女儿是独生女,和我是同学,父母都有工作,生活水平远远高出我们其他家庭很多。为什么我们姊妹多,她家就她自个呢?为什么我的母亲没有工作呢?我不能理解这些为什么中的奥妙,想问父亲和娘,又怕遭到父亲的无名训斥,只好藏在心里,六十年代,独生子显得极为稀奇。每次放学路过,我都会被他们家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所吸引,站在那里闻好久,方恋恋不舍地离去,回到自己的家中。周日不去学,我就会尽量看准下午做饭的时间,早早地在湖南人家的厨房附近等着,等飘出猪肉香味时,急忙走过去,多闻闻,让嗅觉得以安慰。这个女同学告诉我一个秘密,说,他们家每个礼拜天下午都会炒肉。即便不能吃上肉,闻闻也是幸福的……
   一次,父亲看见我站在那久久不离去,以为有啥事,就让娘过来叫我:“你不回家,在这干啥?”
   “娘,你闻闻,可香了。”我用手一指厨房的窗子,厨房的窗子是打开着的。
   娘没有说话,硬拉着我朝家走。我看见娘用另一只手捂着鼻子,眼里有一丝亮光在闪动。
   “娘,你捂着鼻子干嘛,你也闻闻。”
   “回家,明天我们家也吃肉……”
   第二天下午,我的碗里有了几片薄薄的肉片。饭都吃完了,肉片还没有舍得吃,留在了碗底。
   很多年以后我才想到,娘眼中那闪动的亮光,是她当时心中难言的苦痛,在我面前没有敢流出的眼泪。
   生活就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年幼的贪馋只是生活上的拮据,生活水平的再提高,勤俭节约永远不能忘却。23岁那年,在省城西安,偶见一个外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最后,发现这个外国人用馒头把盘子擦的很干净。很多中国人看见后都笑了,吃饭的洋人也笑了。可我知道,这两种笑的内容完全不同。国人的笑脸背后,充满着一种讥讽与蔑视,而外国人的笑,是一种随和、坦然、和对自己的一种自信。这一场面,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每次吃饭,我都会把碗里的饭菜吃的精光,自然有很多人会笑话我,但我也只是笑笑,不去和他们理论。
   忽然间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方和南方许多省份的人喜欢外出谋生,而西部省份的人却愿意留在本乡本土,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无解,最终我把这个答案与吃饭联系在了一起。在我国,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耕种面积紧缺,一日三餐,总是不能吃饱。西部省份,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再加上习惯了一日两餐,出去干嘛呢?守着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求发财,但求不受罪,岂不悠哉乐哉。这种理解可能实数荒谬,但不无丁点道理。西部的落后,造就了西部人看天,天很小的思维空间。现如今,生活水平的大福提高,养了很多胖人,减肥变成了这些人的奢望。
   当今社会,温饱不愁,女性们便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少进食,多运动,强迫自己不食用高脂肪的食品,似乎已成为很多爱美女性的一种生活习性,甚至晚饭不吃。这种极端的做法,是好是坏,我不知道,爱吃不吃,与我没有关系,我只知道天天吃饭,也知道现在的洗碗水里面的油,比我小时候锅里的油还多。每顿饭吃七成饱,留三成的思念给下一顿,什么样的饭菜都是香的,自然浪费就少了,身宽体胖就会减少很多。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日三餐和一日两餐的生活习性,哪个好,哪个不好,只能天下人去思索。
   年幼时家的清贫,成就了我后来对食物的不挑剔,始终保持饿一点的食欲状态,每顿饭对我都会是一种诱惑,饭的香味总会让我的嗅觉更灵敏。
   吃饭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愿天下人都是为了生存去吃饭。
  

共 24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吃饭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篇记述生存大事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充满了感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儿时的故事,讲述了母亲为了一日三餐所付出的辛劳,杂粮面的干粮,用白杨树叶子包成的包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活着。作品的语言是质朴的,就如同脚下厚重的大地,结构是紧凑的,没有多余的东西,一切都围绕着“饭在飘香”而展开。历史终于翻过了那沉重的一页,现今的中国人,不会再为吃饭了愁了,但出现了新的令人发愁的东西,这就是营养过剩。然而这种愁和那种愁却有着本质不的同。欣赏作者的才华和文字。为你点上一个赞吧,愿你有更多的作品问世。好文章,倾情推荐。【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2-28 06:56:07
  拜读大作,很好的文章,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15-02-28 10:32:06
  知我者,透明秋雨也。原以为自己的拙笔不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老师编按的描述下,心淡定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是为了吃饭来到这个世界的。
   谢谢透明秋雨老师的编语。祝元宵节快乐。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2-28 06:56:49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并不是为了吃饭。很精典的语言!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2-28 06:57:18
  恭祝新年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2-28 10:52:59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期待更多精彩再现!
5 楼        文友:雨春        2015-02-28 16:28:57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3-01 06:58:43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并不是为了吃饭。至理名言!高高滴点赞!
7 楼        文友:渭北清光        2015-03-03 21:50:36
  欣赏老师这篇散文,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人还是要有信仰和爱好的,这样不至于流去浮躁和庸俗,期待老师的精彩。远握,祝福。
诗是一只空篮子,放进自己的生活!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