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青青秧禾初长成(散文)

精品 【军警】青青秧禾初长成(散文)


作者:麗澤嵐影 秀才,10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4发表时间:2015-03-01 21:21:58
摘要:进入春季,台湾的一期稻作,就已经开始整地插秧了。一趟的南回心灵之旅,两个海洋的知性相伴,在无尽绵延的绿意点妆之中,对我这位农家子弟而言,感受似乎特别深刻。稻禾青青,映照绿野田畴万顷;大地和风,轻拂碧海波浪无垠。花东纵谷平原,那份宁静与祥和的田园之美,让人不禁回忆起了台南家乡的童年往事,那雨落大地、农田水盈之后,农忙插秧的遥远时光……

【军警】青青秧禾初长成(散文) 曾经多次在春节前后和暑假时分,从高雄出发前往台湾东部的花莲。这条路,无论是公路或铁路,都是依山傍水,山是台湾的主峰──中央山脉,水则是围绕台湾的两洋──台湾海峡和太平洋。
   穿越了由山和水所共构的南回路段后,便进入了由中央山脉和东部海岸山脉遥遥夹峙的花东纵谷平原。不仅窗外视野瞬间开阔,而那绵绵无尽的绿意,也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此一大地的绿色场景,对我这位农家子弟而言,感受似乎特别深刻。因为,那一大片泼洒在眼前的绿意,系由无尽的青青秧苗所谱成。
   一趟的南回心灵之旅,两个海洋的知性相伴,就在这无尽绵延的绿意点妆之中,逐渐展开……
  
   一、青禾花东
  
   清晨的高雄艳阳高照,列车准时从高雄出发,一路往南行驶,到了屏东海边,台湾海峡渔船点点散落,远处海面却是灰蒙一片,已不见昔日的海天一线。在这迷蒙视野之中,车子业已转进了中央山脉山区,眼前的景致也随之丕变。
   青山欲滴绿意洒泻,好一幅山林翠色美景,就在眼前绵绵呈现。越行深入山区,天空云层逐渐增厚,青翠山峦偶见缥缈云雾,列车彷佛进入山水国画一般的境界。穿山越岭,数不尽的长短隧道匆匆掠过;心旷神怡,看不完的青山绿意悄悄铺陈。
   走出绵延大山,进入太平洋畔,铁路依山傍海,居高临下蜿蜒而行,而下方的台九公路,则是紧紧相随,让人不禁回想起了曾经在欧洲瑞士,所见到的阿尔卑斯山铁公路共构的场景。台东过后,列车便在海岸山脉与中央山脉之间的东部纵谷平原中奔驰。平畴绿野无限延伸,青翠禾浪随风起伏,车厢外的景色,也随之而不断换景。
   行经花东纵谷,远处山峦起伏,早已脱下灰色的寒衣,泼洒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致。在刚插秧不久的水田上,稀疏绿意点点布敷,秧禾随风摇曳,水映蓝天白云。看到此一窗外场景,真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春天业已悄悄来临的讯息。
   在台湾的稻作,一年可以耕作两期。一期稻作在早春二月,二期稻作则是在夏末七月插秧。由于耕作习惯以及水库供水等因素,我的家乡台南都是种植二期稻作,从未见过有一期秧苗;不若花东纵谷平原,由于水源较为丰沛,一年可以两期稻作。
   窗外稻禾青青,映照绿野田畴万顷;大地和风阵阵,轻拂碧海波浪无垠。在这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所见的花东纵谷平原,总是呈现出那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的田园之美。让人不禁回忆起了台南家乡的童年往事,那雨落大地、农田水盈之后,农忙插秧的遥远时光……
  
   二、绿意深基
  
   回忆童年往事,家乡的农耕记忆,总会在脑海中迅速翻页,虽然时光业已久远,但是记忆却仍清新。
   小时候,家里田边的空地上,每年总会种一些一年生的木本植物,叫作“田菁”。高度大约三公尺左右,开黄色小花,结长条形荚果,荚果长约十公分左右,形状颇似绿豆荚,而其内种子也真的很像绿豆,只是不能食用,有苦涩味。栽种这种作物,不仅可采收种子,其枝体也可作为柴火之用。
   在准备栽种稻子之前的一个月左右,父亲会在田地上撒种田菁。这种田菁属于旱作植物,由于水分需求少,又成长快速,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因此是一种相当优质的绿肥植物。幼小的田菁木质化低,整株柔软又呈绿色,微风过处,绿波千顷,整片田野顿时绽放出无限的绿意生机。
   整地翻土,这些高约一公尺左右的鲜嫩绿肥植物,便会连根带叶整株被犁翻埋入土中。引水灌溉之后,这些田菁便会在泥水中逐渐腐烂,成为秧苗发展的有机基肥。当然,在整个秧苗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依赖这些绿肥提供所需的养分之外,为了维持秧苗最佳成长状态之考虑,仍须依其叶子鲜绿的程度,适时补充必要的化学肥料。
   基本上,对植物的成长而言,基肥的肥力较为缓慢,但却可维持一段较长久的时间。化学肥料的效力,虽可很迅速但却不能持久,而且如果大量使用的话,反而容易造成土壤酸化,抑制了植物根部的生长。因此,如何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肥料中,取得有效的均衡点,则就有赖于农人的经验与睿智了。
   对稻子的成长而言,养分提供的过量与不及,皆会有其不利的影响。我们比较容易了解养分不足时,对秧苗发展所产生的祸害;但却未必知晓养分过多,也会对稻子的收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事实上,肥力过剩,会使秧苗超速发展,而形成所谓的疯长现象,以致于将来无法抽穗结稻。因此,在平常就必须将这些高出一般秧苗甚多的病态秧苗,忍痛予以拔除。因为这些成长特异的稻子,其根系发展特别繁密绵展,会刻意将周遭土壤的养分快速吸收,导致影响了旁边秧苗的正常生长。
   厚培根基,千顷田菁扬绿波;心植绿意,无限睿智敷秧苗。以经验辅育新秧,用爱心栽培稻穗,在快与慢、爱与给之中,厚植有机基础,减少化学肥料使用,似乎才是有效栽培水稻之正途。而这些睿智的抉择,则有赖平素经验与智慧的累积。
   终究,缺乏关怀,固然无法培育人才;但是,没有节制的爱心,却也往往将会适得其反。水稻栽培如此,其实教育也是一样。
  
   三、田畦新苗
  
   稻子是季风亚洲相当重要的粮食作物,它性喜温湿多雨,适合黏质较重的土壤,一般称之为“水稻”。水稻品种繁多,但是大抵可将之区分为在来米、蓬来米、糯米三大类。然而,无论其品种为何,秧苗的培育,乃是一道必经的过程。
   在插秧机尚未发明之前,农人都是自行培育所需秧苗。秧苗的培育,首重优质稻谷的选择。稻种选定之后,得先用水来回漂洗,藉以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稻谷,并以温水浸泡一天一夜,名之曰“催芽”。而后趁着午后日照较弱的黄昏前时分,把刚萌芽的稻谷,以双手密密且均匀地撒在预先已整理好的一区区田畦上,覆上一层薄土之后,再以喷水壶洒水湿润,并以木质抹刀轻轻地将其抹平。
   此外,为了避免表土水分的快速蒸发,以及阳光的直接曝晒,而导致刚萌生的秧苗新芽受到灼伤起见,必需在田畦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稻草。一切就绪后,每天早晚尚得以喷水壶浇水一次,以维持田畦和稻草适当的湿度。
   约一星期后,秧苗成长至一、二公分高度时,必须将所覆盖的稻草移走,以避免影响新生秧苗的成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此时的秧苗呈现黄绿色泽,虽然根部生长已渐趋稳固,但是仍然相当娇嫩,因此必须引入大量的水源,并薄施化学肥料,藉以增益其成长速度和后续发展的潜力。
   事实上,水分和养分的提供,对秧苗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些秧苗一直到移植插秧为止,皆得在水分充足的田畦中生长,以免其叶尖受到日晒而变成焦黄。至于养料提供方面,化学肥料的效力较直接、快速,对秧苗的实时性成长帮助较大。不过,在施肥之时,应以薄施和均衡分布为宜,以避免因为肥料分布的不均,造成部分区域肥料过量而导致的伤害,影响秧苗后续的成长。
   巧布粉饰,催芽稻谷转秧苗;薄施心肥,均沾化雨映新机。肥料固然有利于植物成长,但也得出自善心和巧手才行。善心,源之于施肥人的睿智统观;巧手,来自于布施者的经验拿捏。过与不及皆非所宜,更不能随兴为之。
  
   四、刈叶秧苗
  
   秧苗在稻畦中生长约二十天后,已长成约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高度,此时就可将其移植至稻田中准备插秧了。由于当初育苗之时,系采取高密度撒种的方式,其成长空间显然受到相当严重的挤压,因此秧苗类皆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然而,此一瘦弱景象,在移植至稻田之后,将会因生存空间之扩大,而有着明显的改观。
   基本上,在拔取秧苗、洗净其根,并将其扎成一捆一捆之后,必须将秧苗叶子上端部分,以刀子割除,其长度约占整株秧苗的三分之一左右。此一作为,如仅从表象而观,的确浪费时间多此一举,然而,如果能够再深入一点探究的话,则将可发现它其实隐涵着无限的智慧与哲理。因为秧苗以后能否有效发展的重大契机,已经从此时开始绵绵铺陈了。
   原来,农夫为了节省秧苗,插秧时,每组约仅植入五、六株秧苗。而将秧苗叶子割除之目的,除了避免秧苗内部水分的过度蒸发,影响秧苗本身的存活机会之外,主要则在于期望秧苗能在此一潜伏期中,快速修补已遭拔断的旧根,并发展出新根,藉以健全其根茎,以为日后的分株繁衍预作准备。
   事实上,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如果在移植过程中,根部遭到严重损伤,那么植物的生机,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都得靠它来汲取。因此,将之取名为“根基”,其实是有其特殊涵义的。此外,当新芽嫩叶逐渐从稻茎抽出之际,其分株也会从跟部不断地迸出,逐步建构其每丛三、四十株稻梗之规模。
   也正因为根部对水稻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准备拔取秧苗、进行插秧之前,必须再度引进更多的水源,以作为保护秧苗之用。引入水源的目的,一方面是企求软化稻畦泥土,降低拔取秧苗时,稻根折损的程度;另一方面则系希望借着此一充沛的水源,来回漂洗秧苗根部泥土,以避免必须用手拔除根部泥土时,造成秧苗须根的二度伤害。
   刈叶挫折,潜沉秧苗益形健硕;浮华顺境,骄矜人心逐步萎靡。在教育之路上,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与关怀之外,在合理的范围内,培养其对环境挫折的容忍力,也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终究,一个无法静心潜沉者,其自我反省和突破制限的能力,也将会极其有限。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偶尔停驻脚步,藉以回首过去、策励将来,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节奏,也堪称是一门永恒发展的艺术。在无数的晨昏之后,总是觉得,唯有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方能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
  
   五、插秧背影
  
   在水稻的农耕工作之中,插秧是以后退方式进行的,此一方式不仅与现今一般所见的插秧机,其运作方式是不同,也与中国传统向前进的农耕作业方法有别。此种情况,与中国的龙舟竞赛(向前)以及西洋划船(往后)两种比赛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农忙插秧时节,平静如镜的水田上,只见一排排头戴斗笠、向前弯腰的农夫,左手拿着已刈叶好的整捆秧苗,右手则快速地来回于秧苗和水田之间。而一行一行井然有序的稻田图案,乃经由这双心灵巧手,逐渐编织布局完成。
   没有山歌引吭,没有音乐相伴,有的仅是抽取秧苗的沙沙声、以及沉重拔脚时所产生的泥水声而已。因为在这沉寂的稻田之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清楚。不时地抬起头来,轻瞄一眼成行秧苗,藉以及时修正无心的偏斜,导引正确的布局。因为,插秧者心中所企望者无他,只是希望行行笔直,毫无例外。
   基本上,插秧是一种跟时间赛跑的工作,早一天将秧苗植下,就可多一丝有效成长的契机。当然,要在起跑点上坐拥先机,也得赖是否能够将秧苗扎深扎稳才行。因此,插秧者的力道、经验与睿智,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否则一夜过后,整组秧苗横躺漂浮,不仅生机顿失,其重新补植秧苗,也得费好一番工夫才行。终究,植物成长的生机,仅能靠农人一点一滴的辛勤累积,并无法予以整批购入。
   插秧需要秧苗,秧苗则得靠分送秧苗者,事先以篮筐挑至田埂,而后一捆一捆地丢至田中,以备插秧者随时捡拾插秧。秧苗丢得太稀疏,会产生无秧苗可用之窘境;如果丢得太密集,也将会因秧苗的过剩,而阻碍插秧过程的流畅性,甚至于尚需在事后花费时间,以捡拾田中剩余的成捆秧苗。因此,分送秧苗者的经验和判断,就显得相当重要。
   基本上,这位分送秧苗者,一定是一位颇有经验的插秧者。他凭借着心中已有的稻作地图,以本身的插秧经验和抛掷力道,巧布每捆秧苗的最佳落点。在篮筐来来回回之中,一捆捆的秧苗,便会有秩序地在水田之中点落,与倒映的蓝天白云,建构成一幅优美的稻田春耕图。此一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充满智慧的。
   成竹在胸,心灵智布抛秧处;兢兢业业,巧手编织稻作图。在整个插秧图中,我们所见到的,可能仅是一群汗湿的背影,而幕后的布局者,却未必为人所知晓。终究,台前幕后仅是背景互易,不必强求名份;真正的重点在于所上演的戏码,是否足以吸引别人欣赏与赞叹而已。
   朱自清的〈背影〉,描写父子之亲情;插秧者的“背影”,叙说生命的奇迹。两者虽然背景不同,一个在车站,一个在旷野,但是那份的真情挚爱,其实并无二致。天地有情,人间有爱,在不同的时空氛围之中,共同谱写一幕幕天地人间觉有情的戏码……
  

共 4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天吃白米饭,却很少去想过水稻的生长,小时候帮助同学家插过秧,印象中是极累的活儿。今读丽泽岚影老师的这篇详细讲述台湾春季稻载培过程的美文,不仅了解了水稻的植物习性、栽培方式,更是分享了作者在科学的劳作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全文细致描绘了作者在早春插秧之际返乡路途上所见到的田畴美景,劳作的画面唯美,透视出作者对劳动的赞美,最后一段绘就的插秧背影图犹如一幅剪影,作者把这幅背影与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的背影叠放到一起,称朱自清的〈背影〉,描写父子之亲情;插秧者的“背影”,叙说生命的奇迹。两者虽然背景不同,一个在车站,一个在旷野,但是那份的真情挚爱,其实并无二致。天地有情,人间有爱,在不同的时空氛围之中,共同谱写一幕幕天地人间觉有情的戏码……着实打动人心。全文感情真挚、劳作场面与耕作方法相互交融,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使文章颇具感染力。倾情推荐佳作欣赏,感谢赐稿军警,远握致安好!【军警编辑:一笑了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2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麗澤嵐影        2015-03-02 07:36:42
  感谢一笑了之老师的细心编按,让文稿增益不少值得思维的空间。虽然出生农村,但我却未插过秧,只是拔过秧苗而已。透过当时童稚心灵的观照,让我明晰整个稻禾的成长过程,以及各种的因应之道,因此对于伴我成长的稻子,心中总是存着一份感念之情。以物喻情,是我写作散文文稿的基本方式,无论形诸于教育理念或是人生观点,总希望能有一份善的能量产生。插秧背影的触动,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流淌下,不经意地在笔尖下出现,是本文的结尾,也是人生的感触。再次感谢您的指导和鼓励,无限感恩!
兩澤相麗,筆硯幻化;氤氳山嵐,投影滌心。
2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3-02 08:24:55
  欣赏嵐影老师细腻风韵的文字!遥祝老师十五快乐!春安!
林雨荷
3 楼        文友:一笑了之        2015-03-02 21:13:41
  祝贺丽泽老师美文获精品,编发美文的过程之于我是极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丽泽老师多次给予我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闲暇时读书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道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回复3 楼        文友:麗澤嵐影        2015-03-02 22:17:02
  两泽相丽,同窗惕励,期待更上层楼,感恩您!
4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3-02 21:18:57
  祝贺嵐影老师文加精!感谢赐稿!感谢江山编辑部!遥祝老师创作愉快!元宵节快乐!
林雨荷
回复4 楼        文友:麗澤嵐影        2015-03-02 22:10:26
  感谢雨荷老师的一路相随,让我在写作过程中不觉孤单。春节刚过,元宵将临,在这春回大地的时刻,祝福佳节愉快,文思泉涌!
5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3-03 13:30:28
  谢谢嵐影老师的祝福!您的文字为军警这片绿色土壤增添了新的养料。有您和更多热爱军警作者的朋友们,相信军警的2015年依然美好!遥祝节日快乐!创作愉快!
林雨荷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