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童年,那浓浓的年味儿(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童年,那浓浓的年味儿(散文)


作者:缺月挂疏桐 白丁,3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3发表时间:2015-03-02 17:18:33
摘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已逐渐远去,"年"就这么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迷离的眼前、从我们忙碌的指缝间悄悄地溜走了。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已逐渐远去,“年”就这么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迷离的眼前、从我们忙碌的指缝间悄悄地溜走了......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年”早就没有了儿时的期待和向往,人近中年的我,有的只是对“年”的近乎恐慌,面对匆匆流逝的岁月,常常不自主地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倒是童年的过年情形,依然是记忆中一处美丽的风景,至今回味无穷......
   童年的时候,一进腊月,随着大人们一天紧似一天的忙碌,我的期待和盼望也变得越来越浓。尤其是“蒸豆包”和“杀年猪”这两项颇具年味儿的习俗,更让我对年的向往与日俱增。“蒸豆包”对于大人们来说,是一项又忙又累的活,往往要起早贪黑的一忙活两三天。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天简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那一天,左邻右舍的大妈大婶们七八个人围着炕上的方桌,把满满的一大缸发好的粘面和左一盆右一盆的豆馅儿象变魔术一般变成一屉屉圆乎乎均匀大小的豆包,而且嘴里也都不闲着,天南海北、东长西短一顿神聊海侃,不知谁又讲起了笑话,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地上也往往安排大约四五个壮年男子:捡豆包的,烧火的.......各行其责。而孩子们也都有自己的任务,年龄大一点的帮大人们捡豆包,小一点的则忙乎着往蒸熟的豆包上面打上红点,象征着喜庆。红点有三角形的、梅花形的,依主人的喜好各有不同。记得那时候,豆包蒸得比较多,一般都得蒸到大半夜。结束后,送走帮忙的亲邻,然后在滚热的炕上囫囵睡上一小觉,早上又得爬起来忙碌着把冻透的豆包装到大缸里。至此,蒸豆包工作算是彻底完成。
   接下来,就盼着杀年猪了。看着一大帮人把活蹦乱跳的肥猪抓起来按到案板上,随着撕心裂肺的嘶叫声,只挣扎那么两下,就变成屠夫手里的战利品了。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禁不住心惊胆战,却又忍不住把眼睛瞪得更大,心中暗想:猪的命运太悲惨了!当然,这种感觉在看到肥嫩嫩的猪肉的时候,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此时此刻,男人们在外面忙着称猪肉的分量,还不时地评论比较着谁家的猪更大、膘更肥,往往这时候,那种喜悦和自豪总是溢于言表。女人们更闲不着,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切菜、烀肉,因为这一天要邀请好多亲朋好友来吃肉。那个时候,小孩子和家庭主妇是绝对不允许上桌的。看着饭桌上觥筹交错的客人们,再看看大锅里炖得烂烂糊糊的肉块和嫩得像鸡蛋糕一样的猪血,我心里那个急呀,恨不得立刻上桌饱餐一顿!
   紧接着,就开始扫房,拆洗被褥、窗帘等。直到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所有家具都一尘不染之后,再贴上新买的年画,房间里立刻焕然一新!年画种类很多,有故事性的连环画、国画性质的山水书法、还有一些名人的画像,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九大元帅的一组画像。通过这些年画,让刚上小学的我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也通过它们,让“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成为了我终生的座右铭。记忆中的“年画”不仅代表着辞旧迎新,更渗透着一种文化,它是我童年的一部教科书。
   而贴春联,则要等到除夕这一天了。父亲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喊我们起来贴春联。片刻功夫,大门、屋门等都焕然一新了。厨房里,母亲守在滚沸的油锅前准备炸丸子,吃丸子也是我过年最大的期盼。往往丸子还未曾出锅,灶前已经有好几张嘴像小鸟一般在那里候着了,只等到丸子一出锅装上满满一大盘端到屋里吃个够。年夜饭的丰盛自不必提了。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开始七手八脚地动手包饺子,我们小孩子也只有在这时候,才敢去亲近那软软绵绵的面团“大展身手”。饺子包完后,母亲拿出象棋和哥哥姐姐们轮番开战,母亲酷爱下棋,这也是母亲一年来最快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自然是闲不住的,不敢自己放鞭炮,便结帮成伙地跑到附近的小山坡上看远处的烟火,那此起彼伏璀璨的烟火,曾给我童年的除夕夜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除夕夜是不能早早睡觉的,要“守岁”。等到我困得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母亲开始煮饺子。除夕夜这顿饺子是必须要吃的,即使孩子们坚持不住先睡着了,也会被大人们喊起来吃饺子。吃过饺子,母亲把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服和装有压岁钱的红包放到我们的枕头底下。那时候的红包里顶多也就一块钱,但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我们开心得不得了,枕着早就迫不及待要穿的新衣服和红包,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早起来蒸饺子。农村有句俗话,初一早上“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反正初一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比平时起的要早。当饺子的香气氤氲着飘进我们的鼻孔,我们叽里咕噜从炕上爬起来穿上母亲早早准备好的新衣服,梳洗干净开始吃饺子。吃完饺子我们开始去长辈们家里拜年。当然,我们最先给奶奶拜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仅是我们家里的老祖宗,也是我们整个家族里辈份最高的老人。那时候,奶奶给我的红包是最诱人的,不仅数额“巨大”,最主要的,奶奶给我的压岁钱,全是没有过折痕的新纸币。每逢春节前夕,奶奶会专门让在银行上班的二叔给换一些大小面值都有的新纸币。奶奶给的红包里有五元的、两元的、一元的,有时还有一些角票,每个红包里都是花花绿绿的厚厚的一沓,总数大抵都是十元钱。这么一沓新钱,拿在手里发出清脆的刷刷声,那声音至今都让我迷恋。
   给家族里的叔叔伯伯们拜完年,我们就忙不迭地直奔秧歌场。那时候的秧歌场,是农村过年最热闹的场所。那时候的秧歌也真是好看,扭秧歌的都是村里千挑万选选出来的俊男靓女。他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长袍裙衫,戴上镶满珠翠的头饰,踩着高跷,,随着悠扬的鼓乐声响起,舞动着手里五彩斑斓的大扇子,一个个像仙女下凡一般。秧歌们根据故事情节有着不同的扮相,如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扛着大耙子的猪八戒、披着袈裟一本正经的唐僧、忠厚老实的沙和尚、长胡子的老爷子、拿着大烟袋的老太太,还有头顶梳着小辫子俏皮可爱的傻柱子,真是好看极了!这些人物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扮相。而白蛇许仙和小青则要挑选秧歌队里比较年轻漂亮帅气的姑娘小伙来装扮了。秧歌队里的“头领”叫“公子”,这个“公子”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公子”不仅要有洪亮圆润的唱腔,最主要的必须善于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场景,针对不同的人物要有相应的唱词。如果秧歌队给某个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拜年的时候唱词不符合当时的场景或那个人的社会地位,会惹人家不高兴的,更有甚者会引起打架斗殴。当然了,如果把人家唱高兴了,人家会心甘情愿地给秧歌队打赏。那时候,邻近村子之间的秧歌也要相互拜年,如果秧歌队里的”公子“水平不够高,整个秧歌队就会跟着受气,会吃很大亏的。
   童年的时候没有电视可看,秧歌是农村人唯一的娱乐。秧歌队每到一处圈场,看秧歌的人都会左三层右三层地围成厚厚的一大圈,很是捧场,那时候的小孩子、大姑娘小媳妇们穿着干干净净的新衣服,秧歌场则是她们展示美丽的唯一场所。姑娘小伙谈恋爱也都选在秧歌场,一边看秧歌,一边眉目传情,成就了很多年轻人的美满姻缘。
   如今,身居都市的我们,除了那满街悬挂的大红灯笼和那五彩斑斓的霓虹,就再也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每每这时,我就开始追忆童年,怀念童年那浓浓的年味儿......

共 29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是啊,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对年味也是越来越淡了,丢失了这么久的年味终于在作者笔下再次恭候到了,呵呵,让我不由也想起小时候的许多趣事来,新年的衣服、初一的饺子,三十的对联,以及年夜饭和守岁,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听着外边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彻天地,一边看着电视里精彩节目还有三两个亲戚来互相走动玩牌猜谜真是开心得不亦乐乎呢,初一一早醒来就迫不及待地穿着枕头下的新衣服兜子里是妈妈早就备好的红包,心里那个美呀,作者的笔下过年更有年味,不说我刚说的新衣服和团圆饭,就是杀猪的场景,还有秧歌队的红花柳绿也是够花人眼的。如今我们搬进了高楼大厦,年的场景也像过去的记忆越来越远了,作者用朴实的文笔,细腻生动回忆的笔调再现了小时候农村丰富多彩的场景,真是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佳作值得品读,倾情推荐阅读。【编辑:莹莹子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莹莹子期        2015-03-02 17:19:41
  好一番热闹的场景,我甚至闻到猪肉的浓香了呢,问好作者。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1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2 17:50:43
  谢谢编辑的录用及点评!莹莹辛苦了!
2 楼        文友:莹莹子期        2015-03-02 17:20:09
  感谢赐稿荷塘,希望写作愉快!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3 楼        文友:莹莹子期        2015-03-02 17:20:36
  新年快乐!羊年大吉!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4 楼        文友:铁笔浪人        2015-03-02 23:24:33
  人感到年味淡了的时候,就是自己长大的时候。童年的快乐,是人们永远美好的回忆。欣赏了。
最好把写作当做卡拉OK,要的是自信。经常练习,也就慢慢有感觉和乐趣了。
回复4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4 11:44:57
  是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仅是年味儿,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被淡化,唯有回忆,永远是美好的!谢谢品评!
5 楼        文友:西域        2015-03-03 09:35:50
  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关于“年”的记忆越来越淡,虽然早已不再祈盼还会有“蒸粘豆包”、“杀年猪”的场面,可是这篇美文着实让人感受到它在流金岁月里的真实沉淀!背离70后的时光,愿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鲜活、美的、持久。逝者如斯夫,且行且珍惜。祝愿笔者再收美文,以飨读者!
回复5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4 11:41:53
  童年的时光永远都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谢谢西域的品评!
6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3-03 14:48:48
  回味,浓浓的年味,学习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4 22:10:49
  欢迎陕西派老师的来访,谢谢点评!
7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3-03 17:47:15
  年年过年,年年味不同,总是觉得过去的年味要浓,浓浓的年味里是美好的记忆。一篇精美的回忆性散文,欣赏学习了~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7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4 22:13:56
  童年往事,尤其是浓浓的年俗味道,更值得我们永远回忆!谢谢轻叹老师的点评!
8 楼        文友:鱼在游        2015-03-05 07:56:03
  学习欣赏缺月挂疏桐老师的散文,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问好老师!希望在荷塘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8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05 14:46:49
  谢谢鱼在游老师的品读与点评!老师元宵节快乐!
9 楼        文友:潮仙        2015-03-17 08:47:31
  如今,身居都市的我们,除了那满街悬挂的大红灯笼和那五彩斑斓的霓虹,就再也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每每这时,我就开始追忆童年,怀念童年那浓浓的年味儿......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缺月挂疏桐        2015-03-18 22:26:29
  谢谢潮仙老师的来访及点评!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