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舌尖征文】蒸年馍

  【舌尖征文】蒸年馍


作者:天涯碧草 布衣,18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6发表时间:2015-03-04 20:26:26

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越来越浓。
   城市的街道上到处张挂大红灯笼,商铺里也贴出了迎新春打折的黄色、红色告示,街上的行人,公交车上的乘客明显多了起来,仔细看,左手一个包,右手一个兜。放假早的人们安排春节出行计划,或外出旅游,或回老家探望、陪伴老人。尚未放假的还在加班加点工作,为的就是给年节攒两天假。
   浓郁的年味不由地叩开记忆的大门。
   记得儿时,每每过了小年,家里大人就忙乎着准备过年,打扫完大屋小屋,就该蒸年馍了。
   头天一大早,母亲就开始泡酵子,放在温热的土炕头,等待发酵。然后就忙着洗刷蒸馍用的笼屉,不够的话还要向邻居家借。经过细致的洗刷后就晾晒在阳光下。而后还要将储藏的萝卜、白菜从土坑里刨出来洗干净,为明天蒸包子用。到了下午就第一次续面了,继续放在热炕头。
   晚上临睡觉前再续上一次面粉,差不多天刚亮时面团就再次发酵,这时就进入蒸馍环节。
   将面倒在案板上后,就开始揉面,我和哥哥也加入到这个环节中,母亲给切上一小团,一边叮咛怎样操作,自己也一边揉着面团。这可是需要功夫的,一般要揉四次,最后揉到白白的面团发光,而揉面的人已是满头大汗,身着薄衫。接着就是“丸”馍,这个程序我们小孩一般是做不了的,能干的母亲左右开弓,将揪好的小面团放在手心,三下五除二一个个白皙光亮的小馒头就做好了,顺手扔向炕上。炕是从前一天就开始不停火的加热,温度既不能高,也不能低,所以烧炕活就由勤恳的父亲亲自去做。而这时的我和妹妹,主要负责将母亲递上来的小馒头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铺着炕席和馍袱子的炕上,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一个个小馍馍经过温热的土炕的加热,已经是白白胖胖的了,这时就可以上笼屉、上锅蒸了。
   蒸馍的火候极为讲究,先是大火烧,等到气圆了(即锅的四周冒汽)了,才开始慢火继续烧,这时也就可以看表了,还没有钟表的时候,母亲就在灶头点上一段香,叮嘱父亲什么时候就可以出锅了,屋子里的后续工作依然进行着。到时间了,馒头该出锅了,母亲一点也不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最后才揭开笼盖。雪白的馒头一个个光鲜的呈现在眼前,新鲜的馍香味在厨房飘荡。
   母亲将出锅的馒头倒在提前支好的竹席上,等完全晾凉之后就可以装进好久前洗好晾干的缸里,这缸是陶制的,下面铺些当年的新麦草,晾好的馒头装进去,十天半个月都不发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简易“冰箱”。
   除了蒸年节食用的小馒头之外,还要蒸些花馍,有给姑姑、小姨家小孩送灯时用的“剪剪”馍,是十二生肖的花样;还要蒸一些油馍,就是大面团里包上特做的油馅,这是拜年时带给长辈的;还有大年初一中午吃的花馄饨,一团面在巧手母亲的劳作中很快就做成了,雪白的馒头配上暗红的枣子,惹得我们小孩早已是垂涎三尺,母亲却一点也不含糊,不到大年初一任何人是动不得的,我们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枣馒头被包上放到缸里。很会计划的母亲在这一天从来都不忙乱,她会算好什么时间要吃中午饭的那锅馍馍里,一定是有两三笼包子,有荤有素,让老人小孩不会因为家里忙着蒸年馍而误了吃午饭的。
   ……
   现在蒸年馍的习俗在家乡也早已淡化,但每每到这时,浓浓的年味总会勾起那时的情景。

共 12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作者幼年经历的故事为内容,讲述了一家人做年馍的情形。发酵、揉面、做馍、蒸馍、晾馍、剪馍,每一个环节都写出了家人的活动情况,写得生动,写得感人,把蒸馍习俗很好地再现了出来。【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