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瞧我这一家子(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瞧我这一家子(散文)


作者:程贤富 秀才,185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20发表时间:2015-03-05 09:59:55
摘要:上一辈人,吃了大半辈子苦,年老时有众多子女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得还是蛮幸福的。我们下一代的每一个家庭,头上至少顶着8至12位老人,看来我们是指望不上他们了。无论他们是关心还是不关心,日子都要由我们自己一天天地过。过得开心还是不开心,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如今,沙罐依然煮不得渣豆腐,但女婿养得老丈母了。社会在变,自然规律却是永恒的。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社会变了,如果我们依然泥古不化,那么必然就活得累,活得不开心。


   我今年55岁,妻子51岁,岳父92岁,岳母80岁,儿子28岁,母亲常住妹妹家,今年80整。
  
   先说妻子和岳母。
   妻子与岳母整天总是争吵不断。争吵的内容,无非是抢着付钱之类。今天谁付少了钱,不服气,就跑到超市里提一壼油,或者扛一袋米回来。明天她又跑到超市里,提一壼油,或者扛一袋米回来,弄得厨房像个小超市似的。即使一年内不买东西,可能也不会饿饭。去年腊月间打扫厨房,清理出一批东西,有的超过保质期五六年了,只有当垃圾扔掉。
   岳母岁数大了,争不赢,就趁妻子不注意时,塞几十块钱到妻子包里。妻子用钱时一不留意,岳母就当了无名英雄。如被发现,妻子总是吵着嚷着要还回去。岳母患了脑萎缩症,刚做的事转身就忘了,死活不认账,有时确实也没放。妻子又数数钱,呆头呆脑地想一阵,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便不了了之。
   两个姨妹来看望父母后,临走时也学岳母,塞些钱在妻子包里。等她们走远了,妻子发现前几天取的一笔钱,用过一向了,反而比原来多了。于是,一会儿打电话询问这个,一会儿打电话询问那个,一问一聊,老半天过去了。也许,这种争吵就是她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吧。
   后来,每逢两个姨妹来看望父母,走之前,妻子都要跑到卧室里清点钱包。把多出的钱挑出来,你揣到我荷包里,我揣到你荷包里,不知底细的还以为她们在打架呢。等她们再次来到我家,临走时,妻子清完钱包,没变化,欢欢喜喜走了。待到晚上睡觉时一翻枕头,滚出几百块钱来。妻子马上又拿起手机,一时问这个,一时问那个,自然问不出个结果,煲一通电话了事。
   岳母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错,但一辈子像岳母这样苦的人,恐怕世上并不多见。就拿生小孩为例吧。岳父在外地教书,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探视。单家独户的岳母生孩子时,都是自己捡生且不说,平时该干的活,诸如洗衣煮饭割猪草喂猪,在月子里也照干不误。
   正因为如此,妻子对岳母特别孝顺,有时还显得有些过分。岳父仿照愚忠这个词,生造了一个词“愚孝”,来形容妻子的孝心。
   岳父的母亲,能办“参(海参)席”、“翅(鱼翅)席”,这是我们当地最高的宴席标准。岳母偷师学艺,也能办出九盘十八碗的。岳母把这手艺传给了妻子。家里来了客,生怕怠慢了,每顿自然也少不了九盘十八碗。往往菜还未出齐,客人就下了席。客人一走,乐得我们好一向不必劳神费力,每顿只须简单热一热,就可以大饱口福了。
   一年四季,白日夜晚,妻子都脚不停手不住地,忙着这忙着那。有时一觉醒来,看看手机,都十一二点了,听到她还在厨房或者客厅里摸摸索索的,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我就给她取了个浑名:“机器人”。单调乏味的家务活干久了,胸中淤积了闷气,“机器人”也会扯皮。这种时候,妻子有事无事不是冲我发泄,就是数落儿子,我和儿子成了家里的背包罗汉。我知道,这是她在舒发淤积的闷气,也不跟她一般见识。
  
   再说岳父。
   岳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一副百岁老人的范儿。唯一的大病是腰椎间盘突出,走远路有些困难。如果要问长寿秘诀的话,两个字:川牌。
   岳父自幼家庭条件不错,据他回忆,解放前在县城读高中时,就染上了打川牌的习惯。三十五年前,我刚出来工作时,与岳父在一个村校教书。放学后,也时常聚在一起打川牌。岳父退休以后,更是围绕着川牌过日子。
   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岳父必看。
   如果天气预报阴转晴,他的脸也立刻阴转晴。如果晴转阴,他的脸也立刻阴了下来,并不断地唉声叹气。因为天气不好,就到树林里打不成牌了。
   第二天天气好,他便早早地哼着唱着起床了。吃过早饭,第一任务是赶快派人到公园里占坐位。天气好,打牌的多,去晚了就没位置。然后一家人忙着赶午饭。上午十一点开饭。吃过午饭,岳父至少要在厕所里呆一个小时,便秘。然后用轮椅送去。我们在家时不是妻子就是我送,到下午四点多,妻子要煮晚饭,接岳父就成了我的例行公事。我们不在家时,负担便落在了岳母身上。岳母原是岳父的学生,一直对岳父很尊敬。
   因为长期打点小牌,岳父的脑子一直很清醒,连复杂的川牌也计算得非常精准,并且在经济上还占优势。
   岳父在老家时,没闲人陪着打牌,也没闲人陪着说话。每当我去了,就成了他摆谈的对象。记得有一次,我半下午拢的,岳父一见我就说起了他的过去。一直说到月光照在我们身上,岳母喊吃晚饭了,岳父快乐得像个少年似地,猫着身子,口里发出高兴的“哦啰哦啰”声,蹦蹦跳跳地走向了饭桌。其实,每次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故事,但每次还必须听得很认真。
   如果天气不好,岳父一般起得很晚,有一次却是个例外。那一次我出差在家,妻子还在乡下教书。早晨四五点钟时,听见他一连上了几趟厕所。他上厕所时大声哼着,听声音很洪亮,以为他拉肚子,没有大事。
   清早起来,我在过道里碰见他。他主动走上前来对我说:“糟了,可能破了血仓,屙血。”
   看样子,大半是老人自己吓自己。既然老人说得如此严重,我便临时充当起医生的角色,对岳父进行望闻问切:“颜色是鲜的还是乌的?”
   “鲜的。”
   “鲜的没事,可能是痔疮发了。”
   我接着给他讲道理:如果是腹内某个器官出血,经过消化系统以后,颜色肯定不鲜了。
   他半信半疑的。
   问需要检查啵。他说需要。
   我用轮椅冒着小雨,把他推向县医院,岳母也在后面跟着。路上,他叹着气说,恐怕日子不久了。我还是重复前面的判断,宽他的心。
   到县医院开了化验单,缴了费。一大堆检查。这时岳父傻眼了。既然钱缴了,还得坚持做。
   最难受的是做钡餐。平时岳父喝点感冒药都很艰难,要喝下做钡餐的检材,他显得极不情愿,但还是免强喝了几口。接下来岳父站在检查仪上,时而上时而下,时而立着时而躺着,时而出气时而收气,把他折磨得直想冒火的样子。
   上午9点多检查完,11点才能拿到结果。坐在医院冰冷的板凳上等一两个钟头,估计两位老人受不了。我建议先把他们送回家,再由我返回拿结果。
   岳父同意了我的建议。由于他满嘴沾着做钡餐时留下的白沫,像新长出了一圈白胡子似的,想漱个口再回去。找了老半天,不知开水放在哪儿。找到了开水,却又没有盛开水的器皿。只好回到家再漱口。
   临近中午十二点时,我去县医院拿到结果,问了医生,开了几天西药。如我所料,并无大碍,系慢性胃炎。
   回到家,接了开水,叫他喝药。岳父说,治胃病,自己有偏方,不须吃医生开的药。拿的药,一次也没喝,几天后丢在垃圾桶里了。
  
   三说母亲。
   母亲这一代人都重男轻女,总认为儿子才是自己的依靠。
   母亲养育了五儿两女。在与人闲谈时,有人问母亲有几个后人,母亲说五个。有几个孙子,母亲说四个。我当时以为母亲老年痴呆了,算不清账了。仔细一想,原来她认为儿子才是自己的后人,女内孙和男女外孙都不算。
   母亲老了,生活自理有些问题了,我们弟兄姊妹一商量,把她长期安排在妹妹家,经济上我们共同承担。我们当地流行一句土话:“砂罐煮不得渣豆腐,女婿养不得老丈母。”母亲有些不乐意。
   有一次,母亲跟妹妹争吵了几句,便来向我诉说。我说,妹妹是您自己生的,有事明说,莫记气,再说妹夫一家都对您不错。第二天,母亲的气消了。我劝母亲说,还是女儿好,要是您跟儿媳发生了口角,不记几年的气才怪呢。母亲笑了。
   前些年,幺兄弟在外挣了钱,给母亲买了一套房子,妹妹一家人也跟着搬进去,照顾饮食起居。生活费和零用钱也全是幺兄弟承担,母亲从此很开心。其实人还是那几个人,只不过是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在作怪罢了。
   现在女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提高了,社会和家庭都富裕了,赡养老人也不分男女了。但是,许多老人,仍然坚持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旧观念。
  
   四说儿子。
   儿子大学毕业后即在幺姨妹夫的帮助下,安排到了银行工作。前年,为他买了房子,也装修好了。一切都很顺利。银行职员的假日不集中,儿子很少回家。一旦回到家,长辈们都有一肚子经验想传授给他。吃饭时,母亲喊他夹豇豆,外婆喊他吃鸡肉。外公也停下吃饭,站起来看着他,希望他多吃营养丰富的菜。妻子见儿子不动筷子,索性朝他碗里夹菜,儿子生气地把碗端到一边去了。
   最近,儿子找了个女朋友。女朋友要求儿子结婚后,住在她的父母家。妻子在我面前反复念叨这事儿。我说,我们能与岳父母住在一起,我的母亲也住在女儿家,儿子为什么不能跟岳父母住一块儿呢?妻子哑然。
  
   上一辈人,吃了大半辈子苦,年老时有众多子女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得还是蛮幸福的。下一代的每一个家庭,头上至少顶着八至十二位老人,看来我们是指望不上了。无论他们是关心还是不关心,日子都要由自己一天天地过。过得开心还是不开心,完全取决于自己。
   如今,沙罐依然煮不得渣豆腐,但女婿养得老丈母了。社会在变,自然规律却是永恒的。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社会变了,如果我们依然泥古不化,那么必然就活得累,活得不开心。

共 3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一家人。叙述生动,情感真实,充满生活气息。妻子与岳母整天的争吵,其实是终日操劳的情绪爆发;90多高龄的岳父,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因为有个好女婿;母亲重男轻女,妹妹一家人很好地照顾着母亲,老人的旧观念会慢慢改变的;儿子要成家了,要去与他的岳父母住一块儿,祝福他们吧,妻子的旧观念也会改变的。作者的感悟出自内心: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好文,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5-03-05 10:06:05
  这就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一家人,新旧观念共存,幸福与烦恼同在。真情的文字,欣赏学习。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17:52:54
  谢谢社长的辛苦点评!
2 楼        文友:知足        2015-03-05 10:30:12
  程老师的这个大家庭还是蛮幸福和谐的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11:08:02
  感谢,套用文友的笔名,知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感谢来访!
3 楼        文友:青叶        2015-03-05 13:05:29
  幸福和谐的大家庭,吵吵闹闹,平平安安,真心真意共度人生。程老师元宵节快乐!
青叶
回复3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15:23:44
  平平淡淡才是真。也顺祝你元宵节快乐。
4 楼        文友:紫色        2015-03-05 15:14:11
  真实的叙述,真切的情感。生活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多幸福!程老师的美文,欣赏学习了!问好您!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回复4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15:22:30
  感谢来访!谈不上美文,只能说是真实的表达。文友你的文章那才是不折不扣的美文。盼望欣赏你的新作。
5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03-05 17:24:03
  幸福的一家子。
北极主人
回复5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17:50:38
  感谢北极主人光临!
6 楼        文友:红景天        2015-03-05 19:41:46
  母慈儿孝,尊老爱幼,使这个家庭其乐无穷,其乐融融。文字间满含幸福和自豪。欣赏了!
回复6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5 20:09:24
  感谢文友的高评,实在汗颜,写得古朴而没有文采。
7 楼        文友:文言文        2015-03-05 22:20:48
  幸福的大家庭充满阳光,读了程老师的这篇美文,深深感到,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
文言文
回复7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6 08:08:44
  感谢赐教,真实的家庭故事,也不想吹牛撒谎。
8 楼        文友:潮仙        2015-03-08 10:20:04
  沙罐依然煮不得渣豆腐,但女婿养得老丈母了。社会在变,自然规律却是永恒的。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社会变了,如果我们依然泥古不化,那么必然就活得累,活得不开心。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8 14:02:24
  谢谢文友的点评!家庭实情,有感而发。
9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03-08 12:57:28
  十分赞同文章中的两句话:“过得开心还是不开心,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它们饱含哲理。
落拓书生
回复9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8 14:01:32
  谢谢评论!这一向很忙吧,没有看到你的新作呢。
10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03-09 08:20:54
  昨日上午在车间上班,休息时只看了摘要的内容,不敢多说几句。晚上至次晨,逐字逐句看了两遍,总想起除夕在遵义旅行时看的《川江旧事》,感觉两篇文章风格各异,于是,又特意看了《川江旧事》一遍,内心的感受确实不同。
   这篇文章,文字朴实无华,但字句行间哲理若隐若现。叙述流畅而自然,从头至尾,犹似一个人在烧一壶开水,叙述完了,水也开了。
   诚如秋觅先生所言,文章中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让人增长了不少见识,我第一次看到“钡餐”二字,不知何事,百度搜索了一下,方知是怎么一回事。
   全文近四千字,一句“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应随之而变。”隐隐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老年人们需要与时俱进,方可容易感到幸福的存在。若一直泥古不化,注定生活得不开心。
   以上个人愚见,不是之处,盼程老师海涵。
落拓书生
回复10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3-09 08:27:03
  写作此文,本意是规劝妻子,来人来客都搞九盘十八碗,也没谁希罕,累了也没人领情,不知道自己给自己放个假。当然更深层次的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你读得很准,感谢理解。难为你为生活忙碌,还来关心我的这篇不伦不类的文章。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 ,要分类的话,算个纪实吧。再次感谢!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