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守】漫长的守(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守】漫长的守(短篇小说)


作者:王明忠 举人,485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17发表时间:2015-03-06 15:32:30

【流年·守】漫长的守(短篇小说) “小芳,把孩子抱过来奶奶看看……”年近九十的林奶奶耳不聋、眼不花,正坐在院子里一棵枣树下乘凉,见孙女林芳抱着孩子在门口进来便大声喊道。
   “奶奶,孩子睡了,我把他放进屋里床上去吧,等他睡醒后我再抱给您看……”林芳回答奶奶时脚步并没停,见奶奶向自己挥了挥手,便转身拐进了自己的屋子。
   两年前林芳丈夫车祸去世,弟弟林楠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让她们母子一直住在这里。
   林奶奶见林芳拐进屋子,眼睛看着她房门默默地说:“造孽啊!年轻轻的就守了寡,孩子这一辈子可咋熬啊……”
   林奶奶嘴里叨咕着,目不转睛地一直盯着孙女林芳的房门,看着看着,眼前幻觉般闪出她年轻时一组画面,那时自己也是这么年轻,儿子还不满两岁,一切和孙女林芳此时是那么的相似,林奶奶心里一想到当年那些事情,顿时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痛痛的感觉立刻袭上心头,一幅幅辛酸的画面如过电影般闪出,源源不断地在思绪里滚动着。
   林奶奶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两行老泪已在眼角浸出,沿着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如小虫般缓缓向下爬着,继而流淌到下巴颏最低处,滴落在坐着的塑料布上,发出一连串杂乱的吧嗒声,随着滴滴眼泪流淌,林奶奶思绪跌入了回忆之中。
   林奶奶名叫刘珍,二十岁时嫁给了林明理,哪知林明理是个短命鬼,在儿子即将过两周岁生日时,他却在垒砌房子时被坍塌下的檩木砸死,从此之后就再也没人叫她刘珍这个名字,林寡妇成了她的代号,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忘记了她叫什么,进入老年后都改称林奶奶了。
   林家在村里是大家族,林明理虽然死了,但公公婆婆还都健在,因族长是林明理的叔叔,故此林家在村里很有威望,刘珍虽没了丈夫,村里倒也没人敢欺负她孤儿寡母,加之公公婆婆还都身强力壮,孩子由他们帮着照顾,所以刘珍生活上倒也没后顾之忧。
   但是,刘珍毕竟才二十多岁,生活内容不仅只是吃饱喝足即可,刘珍也有七情六欲,所以见到别人小两口成双成对说笑、及青年男女们打情骂俏调侃时,刘珍虽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心里酸楚得很,每逢这时她便暗自回味和丈夫那段短暂的甜蜜时光。
   也是合该刘珍生活出现波澜,当时农村刚成立初级社(既生产队前身,初级社——高级社——生产队),刘珍虽已嫁人,也有了孩子,但丈夫已离开人世,孩子也由婆婆带着,所以她每天都和姑娘们一样去社里劳动。刘珍生来性格开朗,干起活来雷厉风行,体现在她身上的少妇韵味之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未嫁少女,姑娘们的腼腆矜持、乃至扭扭捏捏,恰恰又衬托出刘珍的落落大方,故此在工作组提名下,刘珍担任了该大队(村)妇联主任。
   刘珍居住的这个村主要由两个姓氏组成,一个是刘珍婆家林氏,一个是丁氏家族,林氏人家住村子东半部、丁氏住村子西面,当然村子也穿插居住着些张王李赵杂姓人家,但历年来都是林、丁两姓掌握着村子的政权,又因两个姓氏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各自家族都立下族规互不通婚,用林氏人的话说,林姓姑娘就是臭在家也绝不嫁给丁姓之人……
   在号召建立初级社时,鉴于两个家族不睦的原因,工作组便以村中间一棵大杨树为界,把两个家族分为两个生产队,林氏人居住在大杨树东,故此他们的生产队被称作一队,又叫东队,大杨树以西都是丁氏家族的人,他们生产队称作二队,也叫西队,东队队长由林姓的族长、也就是刘珍的叔公公林大彤担任,西队队长是位年轻人叫丁春光。
   丁春光两年前妻子病故,带着一个孩子和父母同住,他不单是西队的队长,还兼着大队的副大队长,故此他不同于林大彤,常有到大队部开会、及没事也来大队部溜达的理由,所以接触刘珍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常言说日久生情,丁春光和刘珍本来就是一个村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所了解,加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二人在不经意间竟然产生了爱慕之情,常常在大队部开完会议之后,还腻在一起谈论他们自己的私事,有时还和家里撒谎,假借大队部开会的名义到一起约会。
   可是他们忘了当时还很封建,二人这种行为触犯了各自家族的族规,常言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亲密接触的事情很快就被林姓人发现,好事者便告诉了族长林大彤。
   林大彤一听顿时勃然大怒,他立即去哥哥家打听情况,当哥嫂说他们不知道这种事情时,林大彤立即叫着哥哥去刘珍屋里兴师问罪。
   哥俩敲门时刘珍正哄着儿子要午睡,听见敲门便下地开门,当她看到公公兄弟俩阴沉的面孔时,刘珍顿感心里一紧,她预料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唯唯的语气问:“爹、二叔,你们找我有事?”
   还没等公公吱声林大彤就迫不及待地吼道:“当然有事!没事会找你吗?你和姓丁的那小子是怎么回事?外面传闻说你和他狗扯羊皮是真的吗?”
   “二叔,别说那么难听好吗?什么叫狗扯羊皮啊?我们在一起很谈得来,他死了家室,我也没有当家的,我们的事情眼下还没到正大光明的阶段,我们还想做进一步了解,如通过相处认为可相互接纳的话,我们会正式告知各自的老人……”刘珍认真地看着公爹和叔公公说。
   “行了,别说了,不怪村里人嚼舌头,你们果真有那种事情,刘珍!你还知道什么叫羞耻不?还脸大不害臊地说什么进一步了解,了解个六啊?你咋那么不要脸啊?林氏家族有史以来还没出现过这么不要脸的女人,我现在就警告你,必须立即停止和丁姓小子的那种不齿行为,你已经触犯了族规,也违反了族律,对于你这种不知廉耻的行为族规怎么处理我不愿当面说,去找你婆婆一问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林大彤说完也不管哥哥还在场,向刘珍呸地吐了一口唾沫之后身子一扭拂袖而去。
   刘珍公公性格有些木讷,和弟弟的霹雳火脾气截然相反,由于儿子已经离世,平日里无论刘珍做得对与错也从不发脾气、更不耍态度。今天见林大彤训斥刘珍,他也想在一旁敲边鼓,但却因嘴笨而插不上话,一直呆呆地站在弟弟身旁,聆听林大彤训斥刘珍,弟弟训斥完儿媳走后,他依然呆站在刘珍门口不知说什么。
   刘珍婆婆向来烦小叔子林大彤,看不惯他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今天来到后也不论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对老两口子就是一番指责,埋怨他们不对儿媳严加看管,让刘珍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老太太虽然不愿意听,但她却拿小叔子没办法,所以就躲出去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们哥俩自己在屋里折腾。
   老太太正在胡同口和邻居聊天,见小叔子怒气冲冲地在家里出去,她不知道林大彤和老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还担心林大彤对刘珍做了什么,所以急忙在胡同口跑回来,见自己屋里没人就来刘珍这边看,远远就见老头子站在儿媳门口发呆,于是在院子里就喊:“咋地了?傻楞在那干嘛啊?刘珍怎么了?老二打她了吗?”
   老伴在院子里一喊,老头才在呆愣状态里缓过神来,边转身边说:“瞎叫唤什么啊?老二打刘珍干嘛啊……”
   老头说着也不再答理老伴,大步流星地走出房门,正想回自己屋时孙子却大哭起来,于是老头转身又拐回来了。
   林大彤没来找刘珍之前,刘珍的孩子躺在床上正处于即将入睡状态,林大彤一吵闹孩子便被惊醒,但他躺的位置恰好看到门口两个爷爷,见那位二爷爷如凶神恶煞般对妈妈吼叫,孩子虽然害怕却被吓得不敢哭闹,用小眼睛偷偷地瞄着他们,林大彤吵完走后孩子也没敢哭出来。
   这孩子平时都是奶奶照顾,当他听见老太太在院子里说话时,孩子顿时如见到了救命恩人,立刻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爬起来要找老太太,刘珍一见儿子大哭也顾不上答理婆婆了,急忙抱起儿子哄着。
   老太太听见孙子一哭,当即加快脚步向屋里奔来,边走边骂:“二毛驴子刚才是不是又吼叫了(二毛驴子——林大彤的外号)?吓着孩子了吧?跑这来耍什么驴啊?当个破族长不知道姓什么了,我们是吃你家饭长大的啊?干嘛跑这来发号施令啊……”
   老太太进屋便在儿媳怀里接过孙子,一边安慰一边问刘珍:“你二叔刚才都说什么了?看把孩子吓的……”
   刘珍公公知道老伴烦自己弟弟,不愿意听她数叨弟弟那些三七疙瘩话,见老伴接过孩子又转问儿媳弟弟的事情,便剜了老伴一眼转身出去了。
   刘珍和婆婆关系非常好,娘俩在一起时无话不谈,刚才林大彤来责问老两口不管教刘珍时,老太太就不愿意听才躲了出去,此时见孙子哭喊,又见刘珍一脸忧郁的样子,就知道小叔子肯定对儿媳进行了训斥,于是又心疼的样子问:“二毛驴子骂你了?”
   刘珍委屈的样子看着婆婆说:“骂吧,反正也骂不死人,他不就是痛快痛快嘴吗?我也没缺胳膊少腿的。”
   “他都说什么了?你可别拿二毛驴子的话当儿戏,他向来啥屎都拉,什么不是人的事情他都做得出来……你和娘说实话,是不是真和姓丁的那小子混在一起了……”老太太眼睛盯着刘珍问。
   刘珍被婆婆问得无话可说,只好低头不语表示默认,心里暗暗盘算着对策,她知道叔公公林大彤脸黑,林氏家族所有人都怕他,婆婆一说他啥屎都拉,刘珍立即想起林大彤说她触犯了族规,怎么惩罚让她自己问婆婆,于是就看着老太太问:“二叔说我触犯了族规,如果不按他说得做就对我进行惩罚,他说惩罚我的那种族规你知道,我犯了什么族规啊?要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惩罚啊……”
   老太太一听脸色顿时大变,她看着刘珍问:“二毛驴子真是这么说的?那种惩罚对女人来说是一种极刑。”
   “什么极刑?吊起来毒打吗?”刘珍不解地问。
   老太太说:“什么毒打啊?把被惩罚的女人弄到马车上,五花大绑后在脖子上挂一只破鞋,再让她骑在木驴上马车拉着游街示众……”
   刘珍吃惊的眼神看着婆婆问:“用车拉着游街干嘛啊?走着游街不就行了吗?”
   老太太不屑地说:“走着游街?走着怎么骑木驴啊?那还叫极刑吗?”
   刘珍更加吃惊,立刻接着话茬问:“木驴到底是什么玩意?咋会是极刑啊?”
   老太太无奈地说:“木驴就是用木头做的一种形状像驴、类似于长条板凳的一种东西,在木驴脊背处设置一个朝上的木橛子,让触犯族规的女人私处骑在木橛子上……”
   刘珍听老太太一说,吓得她呆愣地看着婆婆,良久才唯唯地说:“那种做法不是对待搞破鞋的人才用吗?我又没搞破鞋,我们是郑重其事地相处,如果相处得来就在一起过日子……”
   老太太马上接着说:“你虽然不是搞破鞋,但也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你们之间有人搭桥介绍吗?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混在了一起,比搞破鞋也强不到哪去,我可以相信你们不是搞破鞋,村民们相信吗?二毛驴子说你搞破鞋你就是搞破鞋,你们的事情没有人证明得了,对于这种事情人们向来都是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
   刘珍被老太太说得哑口无言,她心里清楚得很,村里人对这种事情向来嗤之以鼻,便暗自后悔起来,当初咋没想到找个中间人给撺掇一下呢?那样不就名正言顺了吗?于是就问婆婆:“娘,现在找个人给我们牵一下线行吗?”
   老太太则说:“这话不是痴人说梦吗?你想想,事情闹得二毛驴子都找上门来了,村里知道此事的人还会少吗?恐怕没人不知道了吧?估计也只是瞒着咱家人及亲戚们,还找人牵什么线啊……”
   老太太或许得知刘珍和丁春光的事情是真在心里感到不舒服,觉得儿媳今天的样子令自己作呕,于是也不再和刘珍说什么,抱着孙子回自己屋去了。
   老太太走了之后,刘珍自己坐在屋里呆楞起来,她越想越感到事情严重,于是便不听婆婆的话出去找丁春光商量一下,想找个人给他们之间牵一下线。
   经过和丁春光商量,丁春光决定找丁氏族长出面和林大彤沟通一下,找他们第一个意思要林大彤别把事情闹大,第二个意思是想让两个族长给他们做个媒人。
   丁氏族长是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丁春光一说便满口应承,他觉得自己在村里有一席之地,林大彤就算满心不愿意也得给自己一个面子,于是便胸有成竹地去找林大彤。
   哪知林大彤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他不买老者的帐,当老者提起丁春光和刘珍的事情时,林大彤当即就把脸沉了下来,眼睛盯着老者愤愤地说:“老丁头,在丁氏家族你也许算个人物,但在我眼里你狗屁不是,如有别的事情要谈就尽快说,如是为那俩狗男女的事情来做说客,那么你就赶快给我土豆子搬家——滚球子,奶奶的,也不称四两棉花纺一纺(访),我林大彤是不是好欺负的人,你们姓丁的算他妈什么玩意,剜绝户坟、踹寡妇门的事情也干得出来啊?你作为族长非但不阻止、管束,反而来为他们穿针引线,奶奶的,这不是欺负我们林家没人吗?林家的女人就是臭在家里也不会让她嫁给姓丁的,你回去告诉丁春光让他趁早死了这份心,只要我林大彤有一口气在他们的事情就甭想得逞……”
   丁氏老者或许因年长之故,他不再如年轻人那样遇事霹雳火似的沾火就着,林大彤对他一番谩骂竟然也没激起老者冲冠一怒,他依然不紧不慢地说:“话别说得那么难听好不好?什么叫我们姓丁的人踹寡妇门的事情也干得出来啊?自己不会去问问你侄媳妇吗?他们二人不都是自愿的吗?丁春光找我时我再三问过他,在来找你之前我又去问了一次,丁春光告诉我他们二人都愿意,所以我也就来找你了,我是想咱俩做个和事老,既然你这么说,你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拉倒,也没必要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啊……”

共 89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林奶奶的孙女林芳因丈夫去世住回了娘家,引起了林奶奶对自己当年那段不堪回首的生活的回忆。当年的林奶奶,儿子刚两岁时丈夫就死了,在工作中,她与村里的丁春光慢慢产生了感情。可是,这个村里丁林两姓却是仇敌,林姓族长她的叔公林大彤是个火爆脾气,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她及其公婆都怒骂一顿,扬言若这事不断就让她骑木驴。连丁氏族长上门来牵线也不给半分面子。万般无奈之下,年轻的林奶奶断了和丁春光的联系,自己拉扯着儿子,年复一年地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小说侧重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心理描写的运用细腻地展现了林奶奶年少守寡的苦楚,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当时村人的愚昧封建的不满,字里行间对林奶奶的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小说语言简洁生动,生活气息极为浓厚。情节安排紧凑自然,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5-03-06 15:33:16
  问好冰儿大哥,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王明忠        2015-03-06 16:01:16
  也祝您开心快乐。
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03-06 16:30:10
  这样漫长的守在过去的年代真是屡见不鲜。我的奶奶四十岁守寡,八十七岁去世,自己过了四十七年。
   看到此文,心里很酸楚,还好,时代变了,苦难终于过去了。
   问好冰儿大哥,祝福。
回复2 楼        文友:王明忠        2015-03-06 16:44:52
  是啊,是啊,当时这种人、这种事情真是屡见不鲜啊,文中的林奶奶就是我们邻村的原型……也祝您工作愉快。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3-07 20:21:5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王明忠        2015-03-08 11:14:21
  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