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榆社】梨花台风景(中篇小说)

精品 【榆社】梨花台风景(中篇小说)


作者:鹿明文 童生,772.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91发表时间:2015-03-07 18:31:17

【榆社】梨花台风景(中篇小说)
   梨花台原来的村名叫古台。从地形地貌看,古台更符合这个小山村的特征。顺着布袋沟弯曲回转的县乡路延伸进来三十里,往东一拐,跟着一条宽窄不一的盘山路爬行至半山腰,再往北拐一个大弯,眼界便宽阔了。一片方圆有度、平缓开阔的地势撑开了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在这片特别的开阔的平台上,一座座厚实的土坯房子棋子似的横七竖八地摆晒在天地间。由于地广屋稀的原故,整个村子看上去松松散散的伸张很自由。村里人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没有院墙,推开房门便是天然的景色。跟周边的山梁沟壑搭配起来,这个座落在半山上的小山村显得非常纯净,原始。绕过村舍,放眼望去,新的奇观又出现了。村子四周围的山腰上,年长日久自然形成的层层叠叠的梯田一台一台地跳跃着直冲山顶。形状不一的梯田里,满满当当地全被粗枝大叶的梨树占据着,美丽着……
   说起来,这些在寂然空旷的大山里当主角的梨树们的年轮算不上历史,它们全是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公社”后期县里大搞植树运动时候的产物。当年,古台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曾经因为这些树辉煌过一阵子,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梨树不仅美丽了人们眼中的风景,更成了县里干部们炫耀的一项“明星”工程。当时,古台人吃苦耐劳,勇于改造自然的愚公移山精神一度成了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县领导大会上表扬,小会上夸奖,一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固定不变的参观地点就是古台村。有一年春天,一位柔情似水的女领导前来视察,一下车就被古台村独特的地貌、风情吸引了。她不顾领导的身份,小姑娘似的欢畅地爬上高高的村垴,兴奋地环视着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梯田里尚在生长阶段的小梨树,感慨万分地对陪同的县领导们说:“这么美丽的地方怎么叫古台呢?这个村名跟实际不相称嘛。我们给它改动一下怎么样?”众领导齐声附和:“好、好、好。”
   于是,延用了千百年的古台村名在领导们片刻的斟酌下,便改成了赋有诗情画意的梨花台村。后来,由人民公社回归到乡镇建制的时候,梨花台正式取代了古台,装进了县里的档案袋。
   三十年前,县里开展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中,老实巴交的山里人实实在在的响应,换来的不止是一个好听的村名,现如今看来,他们当年的辛苦劳作,最实惠的是给子孙们换来了一片人称千亩的梨果园子;一条宽阔的出山大路。在梨花台村,但凡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清楚,为了使领导们的小汽车安全、顺利地直达参观现场,当年县里是花了大价钱的,大大小小十几台机械整整干了一个冬春。
   朝东暮西,岁月更替,尘世间的是与不是跟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本没有一成不变之说,梨花台人在脸上挂了多年的自豪的神态,早已经被匆匆而去的光阴带走了。随着满山满岭的梨树的长大增粗,开花结果,本该高兴的梨花台人非但没有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反而产生了一种被山脚下的世事遗弃的失落感。不知从哪年哪月哪天开始,领导们的小汽车突然终止了梨花台的行程。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历年夏天的雨水把平光光的下山路线冲刷成了沟沟道道的“刀疤像”县里也没人着急,又大又甜的酥梨卖不出去烂在家里更无人过问,就连发放劳保救济、报刊书信的公家人员都嫌山高路远道难行不愿意往梨花台来了,大多时候都是下山办事的村里人把与村里有关的信息捎带回来了事。因为联络社会的乡政府就设在山根儿下的古寨村,这种格局无形中更加重了梨花台的孤僻,好多本该传上来的世态,都搁置在了古寨村。
   慢慢地,沉静下来的梨花台人的生活习性跟村子周围蜿蜒起伏、大起大落的地貌一样,又回归成了山外人眼中的原生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豆吃豆、种瓜吃瓜依然是他们逃脱不了的主色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天性的促使,村里也有一些看腻了“梨花台风景”的活泛人们心不静了,这些人眼巴巴地眺望着山外越来越精彩的世界,心不稳了,他们实指望自己也能成为那份“精彩”里的一分子。于是,到了每年的二三月间,总会有一些跟脚下厚实的黄土一样厚道的庄稼汉,把手中的镢头往高高的房梁上一挂,拍打干净沉积在身上的土气,头顶着农民工的名片,肩扛着全家的希望,憨憨地笑着走出孤寂的山野,跻身到山外热闹的社会里寻找“精彩的生活”去了,至于田地里的指望,尽由着爹娘老子、婆姨孩子糊弄罢了,反正没有多大指望头。
   故事是从农历二月开始的。梨花台的二月里没有风景,灰沉沉的视野里弥漫着一股股凉凉的离别气息。腊月里回家,二月里离家是外出打工者们一年里悲喜生活的高潮,有得必有失的自然定律年复一年地耍弄着庄户人家单纯的情感。这一年的二月里特别,先是背着行李走了还不到十天,临走的时候声称一辈子不回来的石海子又把鼓鼓的行李袋子背回来了。他的行为在村人们中间引发的议论还没有沉静下来,在外打工七八年,凭借山里人特有的诚实勤劳已经打拼出一片立足之地来的王四儿突然放出风来说不出去了,原因是婆姨死活不跟他一起走。再接下来好多好多梨花台人做梦都梦不见的事情都是从眼下的这个看似普通的二月里起首的。
   这一天前晌,石海子背着铺盖卷儿,弯腰弓背爬山路的潦倒相,老远远就被高高在上扎堆在村口大场边上晒太阳的村人们看见了。人们把顺路探下去的眼光收回来的时候,相互咂着嘴巴感叹着:
   “还吹屁一辈子不回来哩,敢情连十天也熬不下来。”
   “年纪轻轻的懒得不下苦工,一年到头啃咬爹娘。给了我早把狗日的一脚踢出去啦。”
   “说到底都是念书念下的祸端。从小到大一直坐在冬暖夏凉的学堂里当人才供着,到这阵才往受苦行里打发,明摆着是这样的结果嘛。”
   “唉,老掌柜生养下这样的儿孙,后半辈子可是倒下运啦!”
   众人们只顾着愤愤地贬损人了,说话间被他们贬得一钱不值的后生家已经热汗淋淋地爬上了大场,张嘴的人想住口已经来不及了。奇怪的是被人们贬损得一钱不值的石海子的表现很大度,他甚至停下来有意冲着众人笑了笑才走开。回味着石海子大度的姿态,大场上一杆作为长辈年纪的人们你看我,我看你,一张张老脸上全是搁不住的难堪。众人们谁也没有看出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沉寂了多年的梨花台,即将让这个懒小子翻搅得赛过当年他爹领导的“植树运动”。
   按岁数算起来,三十啷当的石海子进不了年轻人的行列,比起成家立业,拖儿带女的同龄人来,至今“光杆司令”的他加上一个“老”字也不冤枉。换个角度从脸面上看,石海子比实际年龄年轻多了。一张浓眉大眼白白净净的娃娃脸上,时常保养的光光亮亮的,甚时看了也像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后生。走在村街上,生人根本看不出来他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说他是来乡下走亲戚的城市小子,没人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石海子的生活跟人见人爱的娃娃脸非常般配,走到哪里都是一片阳光灿烂。从爹娘怀里开始,到念完高中,他始终是梨花台的一道风景,当时,他爹石贵根又是带领一村人创造了千亩梨园的村掌柜,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美名一直延传到他捧着梨花台历史上第一位高中生的牌位回村为止。石海子二十岁以后的人生,实质上是在一天一天否定之前的光环。从县城那所他一直以为是人生跳板的学校反弹回来后,自身的失落,家乡的闭塞重叠在一起,像一架翻不过去的大山,将石海子阻挡在了自己向往的生活之外,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弄得他心灰意冷,无所适从了。刚毕业回来那阵,心里堵得难受的时候,石海子还有心思躺在小厢房自己的世界里翻翻同学录,回忆一下校园生活,或者骑自行车进城寻找同学们排解排解心头的惆怅,在要好的同学家住上三天两天。随着时光的推移,同学们上大学的,上班的,成家的全都忙着跟社会接轨去了,同学之情便自然而然地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在炎凉的世态面前,石海子的性情变得越来越孤傲了,整日整月整年地窝在山里,痴痴地打发着多余的光阴。
   期间,石海子也曾试着想融入山里人的生存理念,奢求不高,烦恼不多,坦然地迎来送往,种地,打工,结婚,盖房,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可是,祖祖辈辈没有起色的单调而老套的人生轨迹根本就不是他过生活的心思。通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石海子发现在现实社会里,农民们用原始的体力劳动去维系自身轨迹的做法,本来就是天真可笑的行为,他看清这一点后,更懒得去做无果的挣扎了。
   石海子得过且过,不思活路的活法像深秋里的红眼圪针,深深地刺痛着他爹石贵根的心,他老汉家在梨花台堂堂正正站立了大半辈子,没人敢说一字不然,到头来自家积攒下的德性却被小狗日的的惰性遮挡了一大半。石贵根心里憋气却没办法释放,儿大不由爹的道理他比谁都明白。村里人都知道,由于志不同,道不合,这对“冤家父子”没少争吵,可最终吃败仗的总是老子。闲坐下来的时候,石贵根经常跟人们讲:“这人呐,能跟天斗,能跟地斗,人与人之间也能斗,惟独不能跟自家出产下的子孙斗。别说咱们山野草民,把皇帝老祖宗搬出来,他要想跟儿女斗,也未见得就能寻找下斗法,一个‘亲’字就把当老子的败煞啦!”
  
   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当年被文革时代的人们批驳得跟牛鬼蛇神一样遭人唾弃的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子们的灵魂,现如今又被社会标榜成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光辉形象。在寻根复古,追思国粹的大背景下;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县、文化强乡村的热潮里,各级领导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在了布袋沟,跟当年“植树运动”相比,只偏离了梨花台一点点。
   在布袋沟中段,距梨花台十五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后沟的村庄。在后沟村的后山根儿,依山傍水座落着一座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墓,其墓高约三丈有余,墓基占地半亩不止,墓头上终年蒿草丰茂,百鸟成群,紫气盘绕,这便是叱咤风云、雄霸天下的后赵皇帝石勒之墓。虽历经千年风雨,石勒墓依然宏大、威仪,让人肃然起敬。
   在有识之士们的强烈关注下,布袋沟里顺山势延伸的县乡公路上,颜色各异的小轿车一天天多了起来。历史的、考古的、地理的、人文的等等各方面专家、学者,争先恐后地围绕着石勒墓评头论足,拍照取样调查论证。一时间,有关石勒墓的种种猜测轰动了榆社的上上下下,特别是近在咫尺的布袋沟里的乡民们越发兴奋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在小轿车们鱼贯地出入的同时,沟前里外的“吵吵”声连接成了一片,有的说公家要挖掘石勒墓,有的说要拦铁丝网保护石勒墓,有的说要把百里长沟开发成旅游区,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在不久的将来,国家领导人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来祭拜石勒墓……总之,随着政府部门关注石勒墓的密度的一天天加大,老百姓的议论也越来越凶,好像被世人遗忘了多少代的石勒皇帝要重返人间似的。
   光阴在乡民们不厌其烦的炒作声中一年年过去了,众人的百十种猜测没有一样得到验证,最现实的就是公家在布袋沟的入口处,用钢筋角铁焊接了一个类似拱门形状的铁架子,横梁上白底蓝字大大地写着“石勒故里欢迎您”七个大字。
   在这场虎头蛇尾的冲动中,有一个人始终冷静地站在远处观望着,思考着。最终,庄稼人充满想象力的瞎编排启发了他的灵性,在他心里谋划下了一项让自己都吃惊的大事业,这个人正是被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石海子。后来的事实证明,石海子当初的设想绝对非凡。
   这一年刚过了正月十五,石海子心里正筹划着准备干大事业的时候,他爹石贵根老汉突然把一辈子积攒下的两万块钱摔给他,狠狠地说:“你已经奔三十的人啦,往后还是这样不谋活路混生活的话,你就用这些钱给我和你娘买棺材哇!就你这种活人样儿,俺们还嫌活得丢人败兴哩!眨眨眼,半辈子的人了,你要混到甚时才罢休哩?”
   石贵根猛猛的几句气愤话,搅得石海子心乱了。他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就走。他娘紧拦慢拦没有拦住,反过来长泪短泪地埋怨老汉家:“大新正月天,你往哪儿撵赶俺孩儿哩?你个死老汉家……”
   石贵根烦闷地把手里的旱烟锅往炕沿上一敲,吼道:“还嫌败得不可口是哇?你也滚!剩下我一个人还清静哩。甚人家出产他娘的这些人哩!”
   跟他爹堵气在县城徘徊的那些天里,石海子无意中碰见了念书的时候曾经对他有过一段朦胧之情的高中同学范雅倩。在雅倩同学不减当年的热情的烘烤下,石海子心头的烦恼很快便溶化了。他被火一样燃烧着的范雅倩邀请到一个很对气氛的名叫“同学缘”的饭店里,边吃边喝边听她诉说着一些有关她的“城南旧事”。
   他们那届高考过后,范雅倩跟石海子一样没能更进一步,但她凭借城市户口和父亲是一个小干部的优越条件,在省城自费读了两年“专科”,回来后直接分配到了县教科局,成了让人羡慕的机关白领。俗话说,人不得全,瓜不得圆。范雅倩对自己的事业尚且满意,可家庭方面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丈夫虽然是地质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他毫无男人特性的面貌,木讷的性格,加之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影响,导致了范雅倩感情上的空虚。所以,面对依然一身帅气的石海子,范雅倩在心里给自己这些年来的婚姻生活概括了四个字:死水一潭。

共 58679 字 12 页 首页1234...12
转到
【编者按】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个被认知的过程,尤其是在民风纯朴的梨花台,人们逐步接纳新生事物——旅游产业时引发了一次次的风波。自然纯美的梨花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迷人风景,而以石海子为首的一群人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担当,力争改变家乡的穷困面貌,带领着父老乡亲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自然风景,走上富裕的生活之路。在吸引旅客前来欣赏梨花台的自然风景的同时,以石海子为代表的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们,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与解决的过程中,描绘出另一幅人间真情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梨花台风景”为题,一语双关的同时,以老道娴熟的笔力,让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有继续完成这幅迷人风景的想象空间。【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3-07 18:38:39
  感谢鹿明文对春秋的信任与支持,用水银月亮的话“这是他最好的作品”!近六万字的小说,我整整看了一天,深深地被吸引进了那个美丽的梨花台的人与物的风景中了。这幅“风景”,值得慢慢看,细细品。
   愿在春秋创作愉快!
  
   温馨提示,作品中,有些字词标点已经做了修改,请加我QQ614422092,以便把修改稿发给您。
   如有修改不妥之处,请回复说明,以便我再进行修改更正。
三微花
回复1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7 19:49:26
  非常感谢三微花老师精心编辑!这是我早几年写的一篇小说,因为字数多,校对、词句等诸多方面有待细化,本不具备发表条件。但又经不住"春秋"专门开僻榆社专栏的召唤,所以便仓促发稿了。又因这是我唯一使用榆社实名写的一篇小说。所以我深深的感谢三微花老师耐心、细致、辛罟的编评。谢谢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秋觅        2015-03-07 18:50:55
  精彩的小说,通过小说中那些人那些事,生动的反映了梨花台的变化,风景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
   感谢到春秋发文,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2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7 19:53:56
  谢谢秋觅老师关注拙作!初来春秋,望老师多多指导!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07 22:30:25
  梨花又一次开放了,相信梨花台风景一定会醉倒一大批读者!问候明文!感谢赐稿春秋榆社,祝你在春秋创作快乐!
水银月亮
回复3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7 22:50:06
  老朋友啊,都是你鼓捣的我到处跑。弄得我又放不下老东家,又想结识新东家。这样也好,到哪里都是书香门弟、知音满屋呀。真不愧江山一家亲啊!
4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03-08 21:10:01
  这边风景独好!
北极主人
回复4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8 23:23:12
  感谢北极主人老师到访!又快到梨花盛开的季节了,欢迎到榆社来旅游。握手
5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08 22:29:04
  感谢赐稿春秋榆社!盼望再阅新作!
水银月亮
回复5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8 23:25:02
  谢谢!让我们共同演绎精彩!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3-09 08:05:30
  石海子泪眼模糊地把赵青青搀扶起来,紧咬牙关点了点头,说:“我会给四儿一个交待的。你放心回去准备哇,我最迟明天就会回来的。”石海子说罢,甩开膀子,大踏步朝山下走去。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09 09:02:25
  谢谢潮仙老师关注!问候春安!
7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09 15:42:56
  精彩在静下心来好好创作,春节元宵过了春秋也闹起来了,让我们回到宁静的田园再采新果!
水银月亮
8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3-10 11:46:03
  精彩无比!特别接地气的小说,素材来源于农村,作者以农村改革为大背景,以石海子为首的一群鲜活的人物,活跃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之上,他们性格炯异,但作者塑造人物,或浓墨重彩,或勾画了了,但无一不是生动形象。梨花的风景,寓意深刻,看似平常烦琐小事,细想来却意味深长。作者技法高超,行文从容,不知不觉深入到小说当中,让我深深欣赏作者对小说的驾驭力,欣赏学习~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8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12 20:16:53
  多谢老友的抬举!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老朋友们的支持、鼓励!让我们紧紧握住自已的追求,坚持到底哈!
9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5-03-10 15:03:40
  拜读文友精品,收获颇多。
涓涓细流
回复9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3-10 19:07:09
  谢谢涓涓细流关注!问候、握手!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