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榆社】光辉的足迹(散文)

精品 【榆社】光辉的足迹(散文) ——记朱德、刘伯承、李达等老一辈 革命家在郝壁、云安战斗历程


作者:雪后彩虹 童生,81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9发表时间:2015-03-14 17:33:02

1977年4月17日,正是农历3月30的这一天,阳光明媚,乡村的田野、山岗上,到处是绿油油的,山岗上雪白的杏花、粉红的桃花,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婀娜多姿,争相斗艳。一向宁静的榆社县郝壁镇云安村泛起了阵阵涟漪,全村的村民都喜气洋洋,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边拉家常一边向村民高成文家走去,而且外村的高家的亲戚也不断涌向这里,因为今天是高成文娶媳妇的大喜的日子。娶亲,这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就是非常热闹的大事情,给每天背朝黄土面朝天辛勤耕作的村民带来轻松开心的时刻,也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热闹玩耍的空间。
   正当高成文一家笑得合不拢嘴、热情地招呼着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时,从郝壁村向云安村的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缓缓驶来四辆一色绿帆布的吉普车和一辆白色的中巴车,并在云安村村前停了下来。车停稳后,从车上迅速下来二十多个解放军战士,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动作干净利落,下车后马上围在了第二辆吉普车的四周。车门打开,从后座上下来一位身穿一身灰色中山服的男子,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脸庞,大约四五十岁。中山服男子一下来,那些小伙子就都紧张地围在了他的周围。中山服男子一言不发,举目认真看了看云安村周边的环境后,就顺着脚下的碎石头铺就的山路走向云安村。
   五辆车停在了云安村村口,来了几十个解放军,犹如一颗炸弹在村里炸开了锅,村民们哪里见过这么多的汽车和人,村民们争相传告,纷纷从家里和忙碌的田间地头涌向村口。高成文家的喜事也不如这件事情重大,已经来到高家贺喜的亲朋好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扭转屁股就往村口跑,就连正在办喜事的高成文一家也丢下手中的急事,随着村民们跑了出来。特别是爱热闹的孩子们,更是一蹦三尺高,蹦到了村口,钻到人群里。不胫而走的消息,让周边村庄的村民也纷纷涌向了云安……不一会儿,停车的不远处,就站满了男女老少,但是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突然闯入他们眼球的这些解放军的来意,所以并不敢靠近车和人,只是远远地看着,也不敢说话。
   云安村的街道上到处是石头卵蛋,路是用小石块铺的,房子是用石头和土坯盖的,猪圈是用石头垒的,鸡窝是用石头搭的……满眼都是石头影子。中山服男子在解放军战士的拥簇下,顺着石头路慢慢走向村子,所到之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这里走走,那里转转,最终走进了村民李贵珍的家,仔仔细细地看了屋里屋外。不论中山服男子走到哪里,战士们都有顺序地围在他的四周。从李贵珍家出来,中山服男子直径走向前院的一座房子,在这个屋子里,他不停地用手抚摸着土炕的黑色木头炕沿,还在炕沿上坐了坐,皱着眉头看着被烟熏得黑乎乎的墙面……
   淳朴善良的云安村村民,对眼前所出现的人和所发生的事情迷惑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村支书呢?哪里去了?快去叫村支书!”前任村支书李贵堂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大声高喊。“是呀,快叫村支书!”村民们忽然回过神来,找了半天,发现在人群中并没有村支书乔旺生。“我家老汉一人在家挖炕哩!”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妇女腼腆的声音。几个年轻后生飞快地跑向村里乔旺生家。
   不一会儿,满手、满脸、满身是泥巴和黑灰的乔旺生,在年轻后生的指引下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村大队的院子。因为从车上下来的一群人已经来到了大队院子里。乔旺生怯怯地跑到院子里,中山服男子正在院子的苹果树下看满树的红粉的树花。果树周围有许多调皮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忙碌地在花朵之间穿来穿去,没有顾及正在仰头看它们的眼前这个陌生人。在果树的周围,站着一圈解放军战士。乔旺生看着这么多人,也不敢说话,赶紧走向村大队的房子,准备开门,忽然,他看见蹲着的解放军战士腰部右边的衣服都好像有硬硬的尖东西顶起来,他吓了一跳,心里嘀咕,难道他们都拿着枪,他们到底是来干啥?来这里干什么?乔旺生哆嗦着好不容易才打开房门的锁子。中山服男子见门开了,就走了过来,那些战士们也赶紧站起来,随着他走。进门的时候,一个小伙子伸起手来挡在了中山服男子的头上,因为门低而中山服男子个子高,他低下头才避免了碰到脑袋。
   看到村大队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简陋的桌子和一条板凳,再也没有别的家具,中年男子低低地说道:“这个地方还没有变化!”不知所措的乔旺生拿出两个大瓷碗倒水让他们喝。这时,一个小伙子拿出一个高高的玻璃杯放在了桌子上,让把水倒到里面。
   “已经中午了,我们就不麻烦村民们了,大队给我们做点连汤饭就行了。”拿杯子的小伙子说道。乔旺生想到他们腰里的手枪,又想起刚过去的“文化大革命”,心里就有余悸,于是他怯怯地说:“你看我们村太穷了,大队连米面也没有,做饭的锅也没有,怎么做饭?我们村上有郭村下有郝壁村,他们都有饭店,要不你们去那里吃饭吧?”“那我们就不打扰你们了。能给我们每个人倒一杯水吗?”那个小伙子说道。乔旺生赶紧跑出去,让外面的几个年轻后生去村民家里提来几暖壶水。原来每个小伙子都装着一个玻璃杯子,乔旺生给他们都倒满了水。不一会儿,中山服男子就转身出了房子,那些年轻人就跟着出来了。在战士们的拥簇下,中山服男子回到了停在村口的汽车旁。
   村民们还是远远地看着,不敢靠近,也不敢过来说话。战士们从车里拿出一些纸包的东西,然后所有的人就着杯子里的白开水,打开纸包的东西吃了起来。吃完东西后,一个小伙子拿出了一张泛黄的地图,中山服男子仔细地看了起来,一边用手指点着地图,一边不断抬起头来看看云安村的四周,十几分钟过后,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车子里,不一会儿车子就开走了,驶向连庄沟方向。
   “我的妈呀,车上一共有24个小伙子!”“里边肯定有大人物呀?”“那个中山服男子一定是当大官的,那些战士一定都是他的警卫员!”“啧啧,他们这是吃的什么呀,连包装的纸都是油乎乎的!”看着五辆车子走远了,村民们才像炸了窝的蜜蜂,你一句我一舌嗡嗡地纷纷议论开……
   下午两点多,县里的一辆125面包车匆匆驶来云安村,原来是田玉明县长和李东生书记来了,当得知来的五辆车已经开走了,赶紧开车追去,但是,最终也没有追上。据沿途的村民说,五辆车开到武乡县的王家峪村了。
   不久,山西省军区领导陪同王谦省委书记来到云安村调研,这时村民们才知道来云安村的中山服男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在抗战时期,李达和朱德曾经住在云安村,共住了八九天的时间。当时,李达是朱德的参谋处长。他来云安,就是想来看看他曾经住过的地方,看看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过得怎样。在亲历抗战的原儿童团团员李贵堂和黄留成的指引下,省军区在连庄沟、高垴战役遗址摄了像,又在埋葬战斗烈士的墓地扫了墓、拍了照片。
   王谦的到来,村民们才恍然大悟。这时,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榆社土地上凶残杀戮掠夺的暴行又浮现在那些亲历战争烽火的老人眼前……
   抗战时期,云安村有57户人家,共170口人,仅是参加抗日的民兵就有30多人,八九岁以上的儿童都参加了儿童团,平时站岗、放哨、查路条,战斗中帮八路军埋地雷、抬伤兵、后勤保障。
   云安村对面的东山,是郝壁镇最高的一座山,而且它位于大路旁,站在东山顶的最高处,不论是从魏城方向还是从武乡县方向来的敌人,都会看得一清二楚。山顶的最高处,长着一株挺拔的松树,松树枝繁叶茂,而且一年四季常青,因此树底下就成为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的好地方,这株松树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消息树”。儿童团在松树底下周围挖了一条深深的沟壕,上面用树枝柴草覆盖住,只留下一条小缝隙。不论白天黑夜,也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云安村的儿童团轮流藏在沟壕里,只是从缝隙里小心地探出一颗小脑袋。当发现路上远远走来日本鬼子,就敲打手中的一面锣,敌人队伍规模的大小,用敲锣的不同次数来表示。当村民们听到山上传来的敲锣声,马上带上粮食铺盖及家里的牛羊转移藏起来。等鬼子来到村里时,总是人去村空,气得嗷嗷直叫。
   在战斗中,村里的民兵负责为八路军运送弹药,抬伤病员,有时帮忙埋地雷。在敌多我寡、战斗异常激烈的时候,村民兵们主动在八路军的后面点燃大量的鞭炮,当敌人听到猛烈的“噼里啪啦”声响时,以为是八路军的援兵来了,马上惊慌失色地带着部队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1938年4月9日,一支队伍从武乡县的王家峪出发,途径郭村、上垴、下垴村,来到了云安村,住在了村中央村民黄留成、李贵珍及李贵珍家前一个院子里。
   一天,李贵珍的父亲来到黄留成家,悄悄地问黄留成的父亲:“你们家住着什么人?”黄留成的父亲小声地说:“我们家住着许多兵!”李贵珍的父亲听后,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哎呀,我们家住的和你们家住的人实在是不一样,我们家住的是队伍,还有当兵的娃娃站岗呢?”“是吗,那就是不一样呦!”黄留成的父亲也惊讶地说道。
   当时,只有九岁的黄留成也觉得住在他们家的人和住在李贵珍家的人不一样,虽然他们是同时来到云安村的。住在他们家的那些人虽然也平时不说话,但是经常去李贵珍家,而李贵珍家门口有好几个人站岗,除战士们外就不让任何人进去。所以,黄留成也不知道到底住在李贵珍家的人是什么人。
   对云安村孩子们感兴趣的还是拴在黄留成家院子里的那两匹大马,它们不仅非常高大,而且非常漂亮。没有事情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院子里看马。
   让黄留成感兴趣的是在李贵珍家前院的那个院子。一来到这个院子,黄留成和孩子们总是听到不间断的“呼啦呼啦”的声音。为了弄清楚这是什么声音,黄留成和几个儿童团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来到发出声响的屋子前面,从门缝里小心地探着眼睛往里看。只见屋子的地下放着一个圆形的、左右两边各长着一个长柄的东西,有个战士坐在地上,两手各握着一个长柄,不停地摇着那个圆形东西,就像村里人摇着一个小型的吹风机一样,于是这个圆形的东西就不停地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紧挨着那个战士旁边有一个矮小的桌子,上面也不知道放着一个什么东西,但是黄留成可以确定,是铁做的,桌子前坐着一个战士,左手不停地按着那个铁东西上伸出来的一个长柄,长柄不停地发出“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随着“哒哒哒”的声响,那个铁东西右面的后边,就会“吱吱吱”地出来一张纸条;紧挨着桌子的右边,一个身材高大的战士坐在炕沿边上,看见纸条出来,就会把纸条撕下来,认真地看纸条,然后用铅笔在桌子上的纸上不停地写,写完后就把那个细长的纸条撕碎,扔在地上的一个小竹篓里,竹篓里已经有好多的碎纸屑……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黄留成和那几个儿童团都是一头的雾水,连续看了几天,他们也没有弄明白。后来黄留成发现屋子的门脑上伸出一条细细的电线。这条电线有什么用呢?孩子们非常好奇。于是黄留成就拿了一些泥巴把门外的电线糊住,结果不论那个战士怎样用力摇圆形的那个东西,桌上的那个长柄再也发不出“哒哒哒”的声音。于是坐在炕沿上的那个战士就站起来到门外检查电线,发现线被泥巴糊住,弄开泥巴后,长柄随着按动,就又发出“哒哒哒”的声响。“他们肯定是在打电报了!”看着眼前的情景,孩子们都说道。“一定是在打电报,要不他们不需要电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都非常开心,从此知道了这就是打电报……
   1938年4月初,日军集中3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实施九路围攻。为粉碎日军的围攻,八路军第129师决定抓住日军一路,予以歼灭。15日,日军第108师团第117联队3000余人,由武乡北犯榆社扑空,当即撤回武乡。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定歼灭该路日军,遂令师主力及第115师第344旅第689团由涉县以北地区向西急进,当日进至武乡附近地区。黄昏,日军弃城沿浊漳河东撤。第129师即以第772团、第689团为左纵队,第771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平行追击,以第769团为后续部队,沿武乡至襄垣大道跟进。16日拂晓,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将其1500余人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遂发起猛烈攻击。日军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此时,已通过长乐村之日军主力为解救其被围困部队,集结1000余人,向第129师左翼发动进攻。第772团在戴家瑙与10倍于己的日军激战4小时,阵地失守,12时,第689团赶到增援,阵地被收回。14时,日军第105联队1000余人由辽县赶来增援,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一路向马村东南第689团阵地攻击,另一路会合长乐村日军向第772团阵地攻击。17时,日军又从辽县增援1000余人。全线战况空前激烈。刘伯承认为继续消灭援敌已无把握,巩固胜利成为必要,于是命令第769团和第689团各抽2个连,从侧翼出击掩护,主力在黄昏时撤出战斗。

共 90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此文再一次将我们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抗战烽火之中。没有精密的武器,甚至缺吃少穿,我们的先辈却将小日本赶出了中国,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和人民群众的拥戴。作者通过倒叙的写法,成功的叙述了发生在榆社土地上郝别和云安两个村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出生入死的壮烈故事。语言流畅,叙述生动且有血有肉。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字,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15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霞儿        2015-03-14 18:24:41
  问候作者,向你学习
霞儿
回复1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4 18:31:27
  问候霞儿。有时间在一块一起聊,呵呵。
2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14 20:57:14
  漳源军魂力作发来了!这么珍贵的资料经作者这样再现。英雄们如在眼前。祝贺《漳源军魂》《红色榆社》出版!
水银月亮
回复2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5 15:15:11
  这些史料都弥足珍贵,收集和记录下来,不仅是对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生命的英雄们悼念,更是对后人的鼓舞,希望后人铭记历史,为祖国的建设出自己的每一份力。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今后还会努力去挖掘鲜为人知的史料。
3 楼        文友:青叶        2015-03-15 18:59:01
  收集、整理和记录鲜为人知的史料,让人们学习英雄,纪念英雄。您辛苦了!向您致敬!
青叶
回复3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6 14:37:34
  谢谢青叶老师的问候!我会继续努力的!
4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16 04:03:28
  雪后彩虹辛苦了。以后咱们一起出去采风后多整理这类快要遗失的文化。
水银月亮
回复4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6 14:38:13
  嗯,一定不余遗力!
5 楼        文友:紫色        2015-03-17 11:22:29
  虽然是历史资料,但是写得生动翔实,好文章。欣赏学习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回复5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7 12:34:10
  谢谢您的夸奖!这是我收集的第一手鲜为人知的资料,因为是第一手资料,所以一点资料都舍不得丢弃,甚至一丝细微的细节,因此就杂乱地堆积起来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