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饲养院(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饲养院(散文)


作者:李志平 布衣,47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8发表时间:2015-03-15 15:16:57

解放后,自从成立了人民公社,每个生产队就有了一座饲养院。
   饲养院一般是四合头院子,都是土房,一排正房有会议室、办公室,饲养员住的是单间。南房是库房,放小麦、玉米、糜子籽种,西房放生产队的镂、犁、耙等东西。东房有碾糜子的碾房和磨白面的磨房。正房后面便是生产队的圈棚,牛、马、驴、骡、羊都圈在这里。
   我们队的饲养院建在村子的东北角,离村里只有三百多米,饲养院成为社员们一切活动的场所。饲养院用的饲养员都是政治觉悟高,有责任心的贫下中农,地主和地主子女是没有资格担任饲养员的,我的父亲符合条件,所以父亲便成了队里的饲养员。饲养员的职责是负责全队牲畜的饲喂、管理,这个责任重大而光荣,因为全队的耕地都要靠这些牲畜犁耙、耕种,种出的庄稼都要靠这些牲畜拉运,所以,饲养员饲喂牲口的好坏影响着一个队的兴衰。
   那时的饲养院没有电,照明都点的煤油灯,晚上给牲畜添草料,手提个马灯,灯光昏暗,但在那时已是最先进的照明工具了,饲养员住的大炕,上面铺个席子,几卷铺盖每天早上一卷,便卷到了墙边。饲养院里每天人声鼎沸,早上队长用铁皮卷的喇叭一喊出工,人们便三三俩俩扛着铁锹或者其它工具朝饲养院进发,队长分完工,社员们便各自干活去了。中午,劳累了一上午的社员眼巴巴看着饲养院院房顶的旗子,旗子一倒下,社员们便急急忙忙朝家里奔去,回家去填饱肚子。下午该干什么社员自觉地去干什么,下午收工后,社员又集中在了饲养院,队长一个一个给社员记工分,然后盖上队长的手章,一天的劳动便结束了。
   到年底下来,召开社员大会,公布各自挣的工分多少,社员的口粮分配是人头一半,工分一半,挣的工分多的社员,到年底也许能分上几十块钱,最多的能分一百多块钱,挣工分少的社员不但分不上红,有的还倒欠队里的钱,分上红的喜笑颜开,手里攥着一沓钱,回家给老婆报喜,然后过个好年,没有分上红的垂头丧气,拖沓着身子慢悠悠地回家了。
   饲养院来的人多,人们上炕从来不脱鞋,所以,饲养院是最脏的地方。冬天到了,天短夜长,人们为了打发漫长的黑夜,下午各自在家吃完玉米面饼子或高粱米稀饭,便朝饲养院集中,饲养院基本天天开会,不是开学习毛主席著作大会,就是开斗地主会,还要开忆苦思甜会,学大寨动员会和生产安排会……即使某一天不开会,社员们也习惯性地来饲养院拉家常。炕头的大锅里烧一大锅开水,炕中间的桌子上放几个大碗,碗里的水总是满满当当的,你说得渴了,端起碗喝一口放下,然后他再端起喝一口,每个碗绝对没有固定到一个人名下,大家也不会介意,大家议论的话题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长里短,不一而足。如果饲养院有两个女人在场,有些坏心眼的男人会不失时机地唠叨一两个荤段子,随着女人的骂声和男人的笑声,这个晚上就圆满结束了,各自回家睡觉。
   一天,饲养院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公社的领导和村里的书记也来了,几个女人忙忙碌碌用大锅蒸糠窝窝,到开会时,拌牲畜饲料的大笸箩放满了糠窝窝,贫下中农一个个站在中央忆旧社会的苦,回忆到动情处,声泪俱下,队长便带领大家喊口号:“不忘旧社会,牢记血泪仇!”“打倒地富反坏右!”“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队里的地主乖乖地站在院中央,胸前挂着个大牌子,低着头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社员们听着忆苦思甜会,眼巴巴看着大笸箩里的糠窝窝,会议一结束,吃忆苦饭的社员们便抢起了大笸箩里的糠窝窝。
   下午继续开会,队里的出梢大锅里炖上满锅的羊肉,上午是忆苦,下午是思甜,社员们听说吃羊肉,全社的人都来了,因为在那个年代,吃一顿炖羊肉顶如过一个年,社员们你刚发完言,他又开始,抒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眼看太阳西斜了,散会吃思甜饭,社长手握一个大勺子,社员每人手里拿着从家里带的碗,有的带着小盆,不管什么器具,社长每人一勺子,如遇到漂亮的女社员,社长会格外关照,多挖些羊肉,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
   大集体时,社员生活困难,连烧的柴禾都没有,谁家有个红白事宴,买上一盒战斗烟,去队长那开个条子,套起队里的毛驴车,满满装一车柴禾回家,关系好的还可以悄悄拉第二车。其他社员看着眼红,直想着咱什么时候也办个红事宴,也能拉队里的柴禾。
   春天到了,社员的口粮吃得断顿了,有的社员便找队长批条子,救济个百八十斤玉米,社员拿着队长批的条子就像手捧着圣旨,去找队里的保管员,肩扛着借的救济粮,社员心里便乐开了花。
   借粮只给贫下中农借,地主子女是没有资格借的,一天,一个地主子女偷了队里的一袋玉米,被发现后在饲养院召开全社社员大会,批斗地主子女,社员们上纲上线,口号声响彻整个饲养院,地主子女用麻绳捆着,两个民兵把地主子女的头按得低于了九十度,批斗会开了近两个小时,地主子女的头也低了近两个小时。批斗会开完了,地主子女晚上还要给队里加班劳动,以示对地主子女的惩罚。
   八十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饲养院的牲畜、农具几天时间便分到了家家户户,不知什么时候,饲养院那四合头院子也被社员们拆了。后来,饲养院这地方长起了绿油油的庄稼,但我每每路过这里,不由忆起小时候看到的饲养院,饲养院成为我记忆角落里的一缕情丝,永远也抹不去。

共 20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抹不掉的记忆,是那样刻骨铭心。小时候看到的饲养院,实际上是那个什么都要上纲上线年代的代名词,政治风云的集积地。文字流畅,言简意核。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3-15 16:06:09
  精彩的叙述,将历史的一页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拜读欣赏了!
永铭家珍
2 楼        文友:青叶        2015-03-16 20:14:14
  李老师的文章拜读后,总是能激起心底尘封已久的波澜。疯狂的年代,难忘又不忍提起的往事,让人心痛、屈辱,永远也抹不去。没齿难忘啊。但愿再也不发生那些那些......
青叶
3 楼        文友:李志平        2015-03-16 22:57:55
  谢谢俩位老师点评,祝编安
李志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