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榆社】英烈故里好儿郎(散文)

编辑推荐 【榆社】英烈故里好儿郎(散文)


作者:涓涓细流 布衣,46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4发表时间:2015-03-15 21:26:04

盛夏的热情炙烤着火热的大地。6月7日,我随文友一行20多人慕名走进英烈马定夫故里东汇村。在村委领导与78岁东汇籍县老促会会长马德维老党员的陪同下,参观了马定夫烈士陵园、墓地、故居。随后,又返回村委会与六位80多岁的老八路老党员们,在一起召开了马定夫烈士座谈会……
   县双拥办赵建平主任和老促会长老马讲述,东汇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出钱出力,参军人数较多的村庄(俗语说:东汇的民兵花撒开)。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场面,不由得使我对这片热土上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我怀着对英烈故里人民的敬仰之情,6月13日,大雨过后,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我与文友义无反顾地再次踏进这方热土,走访了马定夫烈士的同门兄弟马四维老人。
   当我们走进老人的院子,他的儿媳妇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说:“雨后,身体健壮的公公出去帮他儿子修渠了。”我环顾着屋里的一切,房间虽然不大,陈设也简单,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正墙上挂着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炕上的小柜子上摆放着一台新式的液晶电视,西面墙上的镜框里是马四维老人身穿统一的军服佩戴胸卡的两张集体合影。一张照片上方有醒目的大字,晋中市第一批优抚对象入住老年……另一张是在晋祠照的,地面的铁炉子上摆放着电磁炉,上面坐着一口小锅……看着屋里的一切,我迫不及待地想更深入了解一下英烈故里的马家人。就在这时,老人回来了,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动情的为我们讲述着马家昨天的故事……
  
   (一)舍生忘死护公粮
   马家祖辈贫农,哥哥马江维1919年生,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他担任村民兵大队第二队队长,第二年参加县游击队第三大队,1941年参加了马定夫政委所在的八路军十旅三十团,随后受马定夫派遣,回东汇村开抗日战争展工作。43年7月,马定夫在太谷县枫子岭掩护群众转移牺牲后,哥哥和马文元带领民兵群众40多人到柳滩村的大槐树下,把马定夫烈士的灵柩抬回了东汇村,葬在后底沟的下毫节地里。马定夫的牺牲,激起了广大民众对日军的愤怒,更激起了哥哥复仇的强烈愿望。他带领民兵与日伪军进行对抗活动,破公路送军粮,掩护八路军转移。43年9月19日晚,哥哥到村东的窑洞里给八路军启粮,脚被秤砣砸伤,他忍着剧痛一直忙到天亮。次日早晨,日伪军扫荡东汇村,哥哥为了不让敌人得到一粒粮食,不顾自己的安危,扛起一袋军粮向村北跑去,由于脚受伤,跑到牛洼漳就被敌人抓住,押到马家庄,最后在蛇盘垴(地名)被敌人杀害,那年他才24岁。我娘听到这个消息,把眼睛都哭瞎了,当时的我更是恨死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了,发誓一定要参军,多杀鬼子汉奸为马政委、为哥哥、为死去的众多烈士们报仇……”
  
   (二)保家卫国上战场
   马四维老人告诉我,他1928年8月生,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6、7岁时就随父亲下地拉牛、放牛;抗战爆发后,1938年,东汇村组建民兵小分队,年仅11岁的他积极报名参加。经常手执红缨枪轮流给八路军站岗放哨。他们当时喊的口号是:“日本人凭飞机大炮,八路军靠站岗放哨。”这件事成了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也为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哥哥牺牲后的那一年冬天,他就参加了八路军385旅14团,被首长安排为一名司号员。当时部队驻扎在榆社县桃阳村。老人清楚地记得:“首长开会时说过:不要小看一名司号员,他是部队的主力军。小小号手威力大,马儿闻声就听话。小小号手学问大,战场指挥全靠它。起床、集合、休息、冲锋、疏散、联络……我们宁可牺牲一个班,也要保护一名司号员(3个月才能培训出来)。因为他的一声号令指挥的是千军万马,部队的生死存亡全靠它……”此时老人完全沉醉在七十年前回忆中,刚毅的脸上显出自豪的神情。他停顿片刻后,继续追忆烽火岁月:“部队打仗时,枪声一响,我们就精神十足,什么都不怕。部队平时给你吃喝,如果到时上战场都怕死,那国家不就亡了?我参加的第一仗是随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攻打沁州和日军的战斗(部队当时驻扎在武乡王家岭一带),我村24团的司号员马天文就是在那次战斗中军号被打坏,子弹从嘴巴左侧穿至右侧,脸和嘴肿得好长时间不能说话,伤好后继续参战。同年,我还参加了有名的老阴山战斗。那次战斗打了七天七夜,尸体遍地,真的残忍啊!”说到这里,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卷起左腿的裤子让我看他的伤疤。“这是在那次战斗中小腿被弹皮划伤留下的。不过这和那些牺牲的同志相比我这点伤根本就不值得提起。”老人往前挪挪身体,接着讲述:“45年8月,我所在的部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纵队386旅22营,9月15日,我随营部投入自卫反击战-—上党战役,先后又参加了祁县子洪、壶关、太原、安徽、河南汤阳、临汾、山东羊山等多次战斗……”“部队行军休整时,我们住在老百姓家里。连部不定期开会,随时了解战士们的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作检讨“你打开包袱让大家来看”用透明的做法,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做到上级爱下级,下级尊上级的和谐场面。首长、战士们还经常帮老百姓干活、打扫屋院,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民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临走时还要给他们挑满水缸,当时叫“满缸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部队“精兵简政”。说到这里,老人从身上掏出钥匙打开箱子,兴奋地拿出一个小红本,像手捧宝贝似的轻轻地摸了摸,然后递给我看,原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发给他的“预备役军士和兵役证明书”。当时首长说过,部队如有需要“招之能来,来之能战。”老人退伍返乡后,开始投身新农村建设。
  
   (三)奉献家庭幸福长
   回到家乡后,马四维和城关镇向阳村的李志仙(1931年——2010年)结婚了。她是哥哥的童养媳,从小在马家长大,哥哥牺牲后就许给他。“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45年就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抗战时,担任过村里的妇女常委。她在抬送照顾伤员凡事都走在前头,从不避嫌,能视他们为亲人般无微不至的照料,这是一般姑娘都很难做到的!当时就有人笑话她,我觉得她是心眼好。这也是令我敬佩她的地方。”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表情,真诚地说。“她不光是对伤病员好,就连对上门讨饭的人也一样,又给人家拿吃的、看到衣服破烂还给缝补,从来都不嫌脏和累。别看她身材小,下地劳动却不比男人差。为此,她奖状得下可不少了,还经常去区里开会呢!我家还被评为“县五好家庭”……老婆子真的能干,也很恓惶,她一辈子只想着别人。不过,那时候老婆子在家照顾着老小一大家人,我很放心,自己也就能安心出去干工作了。”
   老人先后参加了修建太焦铁路,负责修建静乐县的汾河水库,武乡关河水库。60年代打防空洞,为村里训炼民兵,带领他们定时到城关贾峪村口进行比赛……由于受家里的影响,在兰峪桐村教书的三弟马香维(1942年生),后来也报名参军去了辽宁。从部队转业后他在榆次安家,工作,现已退休……
   此时,老人从炕沿上站起来,双手颤抖着,双眼注视着正墙上的毛主席画像,无比激动地说:“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实事求是说话,没有毛主席带领共产党打天下,没有昨天的苦,哪有今日的甜?我时刻拥护共产党。”接着,他又把目光转向西墙上的照片,两张照片是他们五年前,在榆次乐福源疗养中心免费吃住一个月和去晋祠游玩时的集体照。那次,榆社就去了板坡村的孟磨书和老人两个人。老人激动地感慨道:“还是共产党好啊!现在的孩子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好生活!”
   我在一边,对老人更加产生了敬佩之意,此时此刻,我完全沉浸在老人的回忆中。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村民传唱的歌谣:“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是啊!马家三兄弟个个都是好样的!东汇村的儿女都是好样的!想想当年他们在这片热土上,积极参军支前,后方援战,出钱出力、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为榆社人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赞歌,是英烈们在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流尽最后一滴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壮举天地可鉴,与日月同辉。英烈故里的好儿郎!我们为你致敬!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要坐公交车返回县城。此时,回望着英雄烈士们长眠的土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老一辈可歌可泣的事迹记录下来,广为传颂……

共 32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走访日记的形式,向读者表述抗战时期英烈们可歌可泣感人故事的文章。盛夏中作者慕名走进英烈故里东汇村,参观了马定夫烈士陵园。雨中走访烈士同门兄弟马四维老人。老人家的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却干净整洁。小标题的运用,让读者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更为快捷。(一)烈士马定夫牺牲后,哥哥带领民兵与日伪军继续斗争,为护军粮壮烈牺牲,年仅24岁。(二)弟弟马四维43年冬季参军上战场,成为一名用军号传递命令,指挥全军的司号员,参加过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新中国成立那年退伍。(三)马四维退伍后,在能干的妻子照料下,投身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修铁路、建水库、集训民兵等。马四维老人鼓励家人积极参军,十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孩子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好生活。全文段落清晰,层次分明,文笔顺畅,情感融合自然,是牢记历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好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刘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恋        2015-03-15 21:27:48
  拜读佳作,很受感动!问候作者!
刘恋
2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16 04:16:57
  这些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需要我们去采访与记录。不然人们只知马定夫,不知马四维,多少英雄寂寞黄土,岂不心寒。问好涓涓细流,很珍贵的内容。
水银月亮
3 楼        文友:青叶        2015-03-16 20:03:38
  英雄事迹永记心中,珍贵的记录鼓舞人心。作者辛苦了!敬茶!
青叶
回复3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5-03-17 08:55:31
  英烈故里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着实应该倍加珍惜。问候青叶老师!
4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5-03-17 09:04:18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世世代代的人铭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我的愿望。马四维老人惊人的记忆,令我佩服!
   文中“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实事求是说话,没有毛主席带领共产党打天下,没有昨天的苦,哪有今日的甜?我时刻拥护共产党。”……这都是老人的原话。令人肃然起敬!
涓涓细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