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榆社】结缘世外桃源避暑胜地(散文)

编辑推荐 【榆社】结缘世外桃源避暑胜地(散文)


作者:雪后彩虹 童生,81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4发表时间:2015-03-18 10:37:26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睡了个懒觉,吃过早饭后就蜗居在家里看第30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忽然接到双拥办赵建平主任的电话,说是去兰峪看望刚从北京回来的王灵书老师,马上拿上包跑出了家门。
   来到集合地点,苏宝银和韩志清老师已经等候在老赵的车上了,看来最年轻的我反而迟到了,受过大家的“批评”后,老赵带我们到超市为王灵书老师精心挑选了礼物,出来后去接上孙国祥老师,我们就驶向了东兰线(东汇到兰峪的油路),直奔兰峪王老师家。
   一路上,车子盘旋在蜿蜒的盘山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走了一半的路程,突然天降大雨,但是也没能阻碍我们前进的信心和淋湿我们激动的心情。看着车窗外模糊的雨景,想起了与王灵书老师的第一次相识,也是这样的季节,也是在这样大雨瓢泼的一天……
   2009年,我在县双拥办帮忙编辑《漳源军魂》一书,因此常常跟老赵出去采访,收集资料。记得8月底的一天下午,由于编辑的需要,我和老赵驱车来到兰峪乡拐则村,向村里的知情人员及张怀文的一个亲戚详细了解了革命烈士张银馀(张怀文的叔叔)的革命事迹。
   当我们从县城出发的时候,虽然已经是秋初,但是天空的太阳依旧如夏季一样骄骄灼人。可是,当我们在拐则村采访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已经悄悄地回家了,天气变得阴沉起来,而且越发的闷热,阴雨蒙蒙的样子。我当时还想,怪不得人们常说,山村的天气说变就变呢!
   采访完后,老赵才告我,我们还要返回兰峪村,去见一见北京回来的王灵书老师。当时我特别激动,因为在书的编辑过程中得到王老师特别大的帮助,虽然还不认识,可是我对王老师早就敬佩万分,早就想认识一下这个榆社牛人老乡、原中国妇女报社编辑、高级记者及作家。
   当车驶进兰峪村时,天空已经飘下了绵绵细雨,天气骤然变凉。车子驶入王老师家的后院,老赵给王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们来看望他了。我们进入一个红围墙、绿铁大门的大院,院子是一个两进院落。刚进大门是一个院落,除东房是新盖的厨房外,五间正房还是土墙灰瓦的老屋子。院子的南边种着一片菜地,有白菜、豆角、玉米和茄子,长势非常喜人,绿莹莹、食指粗细、半尺见长的豆角挂满了排列整齐的藤架,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茄子泛着紫晕……在菜地里、紧靠着院围墙,有一棵粗壮的果树,上面结满了黄色、红色的小果子。
   第一个院落与第二个院落是由一道砌着的空心花墙隔开的。第二个院落里,南面依旧是一片菜地,主要栽着一排排的西红柿,西红柿长得非常高,勤劳的菜地主人把一株株西红柿拴在了排列整齐的一棵棵木架上。奇怪的是,西红柿上挂满了一个个鲜红的西红柿,却不怎么见西红柿叶子,好像就是一串串的西红柿,煞是喜人。正面五间正房是翻盖一新的红砖红瓦的新房子,就连西面的洗刷室和厕所也是新盖的。
   当我们走近第二个院落的时候,老王已经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挑起门帘,等候在门外。见到我们,热情的王老师把我们请到了屋子里。
   一进屋,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屋子不是普通村里老百姓住的屋子,家里的沙发等家具虽然已经陈旧,可是整个家里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五间的屋子被中间一个拱形的造型分为客厅和卧室两处,在造型处没有安装门,所以东面的卧室一览无余:一张宽大舒适的床紧靠正墙摆着,在靠窗户的地方放着一张写字台,上面堆着许多书,还有一台手提电脑,电脑还开着,我们来之前,王老师一定在电脑前忙碌着的。客厅里整齐地摆着一套沙发和茶几,沙发虽然不是现代时兴的皮沙发,依旧是那种布制的,但是还是转角的组合,而且沙发上遮着的花布片非常漂亮,而且被细心的女主人用白色的镂空薄纱罩着,显得干净利落。茶几虽然非常旧,可是仍然可以想象到它和沙发刚来主人家时,村里人爱不释手的抚摸和啧啧的称赞……在客厅的西面,靠墙摆着一排整齐的、棕色的组合柜,它的特别之处是一半多的柜子上镶着大块的玻璃,但是吸引人的还不是这,而是嵌在玻璃上的一张张照片,有王老师的父母、王老师夫妻、兄弟姐妹、儿女及孙子辈的许许多多照片,真是花红柳绿、河流山川、村庄小路等无所不有,不同时期的都有,简直就是一部生活的“记录片”,而且在这一张张照片总汇中,有许多特殊的照片,如王老师与胡耀邦、冰心、中国第一高人等等许多大人物的合影,这些照片记录着王老师采访他们的一则则故事……在客厅窗户旁放着一张电视桌,放着一台47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台影碟机。
   和王老师问好后,老赵拿出了《漳源军魂》的初稿,王老师戴上眼镜认真地翻看了起来,由于时间的原因,王老师重点给我们指点了一下目录排版和封面设计的问题。我把王老师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他还详细地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陶鲁笳司令的资料,因为陶鲁笳的安东司令部曾经驻扎在兰峪村,王老师夫妇曾经在北京看望和采访过陶鲁笳,而且让他留下了珍贵的“安东司令部”书法。最后,王老师还答应重新给书设计封面。
   在和王老师谈话间,王老师还把摘下来的小果子洗净给我们吃,非常的新鲜和香甜。
   我们只顾在屋里说话,没有注意到屋外的雨越下越大,就像千条线万条线抛向大地。为了路上的安全,我们乘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告别王老师回家。一出门,王老师就带着一个塑料袋,忙着给我们摘他家树上的小果子,我们拦也拦不住。这时,我看到院大门顶上一处写着一行字:世外桃源避暑胜地。一问,才知道这是王老师的亲笔,因为夏天,北京的天气太热,也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他退休后,就每年回这里避暑、照顾父亲,他太喜欢这里了,不论是天气、空气、环境还是人物,他都太喜欢这里了,所以奋笔疾书了“世外桃源避暑胜地!”
   告别了王老师,我们的车子一下子就钻入了雨雾中……
   9月底,我们又一次见到了王老师,我们一同前往武乡县的“八路军纪念馆”收集编辑书所需要的资料。当我们参观完整个展厅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中午了,好多同志都又饿又累不想再多走一步,着急地要去吃饭,王老师却一点也不觉累,建议爬山去纪念馆的后山上,去看一看打仗时挖的地道和抗战时击落的一家日本战斗机的残骸。由于时间不早了,大家都不想上去,我也由于去过两三次了,也觉得有点累,就也不想上去。王老师只好带着摄影师翟跃华去爬山。
   我们在山底下等着,老远就看到王老师健步如飞,一点都不像是60多岁已退休的人,一个个盘山的台阶,在他脚下如履平川,山下的人都啧啧称赞王老师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我们远远地看见王老师越爬越高……不一会儿,翟摄影师就气喘吁吁地一个人回来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原来他被王老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累得爬不上去了,就返回来了,遭到大伙的一阵说笑。等了二十来分钟,就看见王老师往下走的身影了……当王老师下山来到我们跟前,他还是没有爬山时的样子,一点累得痕迹都没有,连脸的颜色都没有因为剧烈运动而变色。王老师没有听大家的建议,一刻都没有休息,就和我们一起又出发了,高兴地去品尝武乡的农家饭。
   后来,榆社的物资交流大会开始了,我陪王老师转遍了整条的物资交流大街,王老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而且不住地和北京的物价相比,还精心地挑选了两台榨水果汁的器具,在人流攒动中,硬是送给我一个,说是感谢我陪他来过会。转完整条大街,天色已经黑下来了,我们匆匆吃过饭就赶到了坂坡村的戏场,原来王老师也是一个戏曲迷,听说晚上唱的是晋剧,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由于天黑,路不好走,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匆匆赶到戏场。
   来到戏场,戏已经唱开了,王老师选了一个好的视角,站在人群后面专心致志地看起了戏。已是初秋的天气,寒气越来越浓,我冷得直打颤,又看不懂戏,所以就告了王老师一声,靠在一个可以避风的墙角处躲起来等王老师。王老师真是个生活细致的人,他津津有味地观看着戏曲,而且不断跟周围的观众交流着自己的意见,当觉得天冷时,就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件厚衣服穿上继续观看。直到12点钟戏曲唱完,王老师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随着人群和我一同走出戏场。在路上,还不住地给我讲解戏里的人物和内容……
   从那以后,每年夏季王老师从北京回到“世外桃源避暑胜地”避暑,我都要跟随老赵去他的避暑胜地拜访他,而且每年都吃他家酸甜、新鲜的小果子,而且还要打包“兜着”走……
   “到了,到了!爬上这个高坡就到了!”老赵的话打断了我的“天马行空”。透过车窗一看,果然已经来到了王老师家山底下,爬上一个高坡就到他家屋后面了。
   车子停了,雨虽然还在淅沥着,可是已经不是半路上的瓢泼大雨了,一下车,乡村特有的雨后泥土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下几觉得身心舒畅极了。我们提着老赵精心选好的礼物,来到了王老师家。
   一进王老师的院门,那熟悉的一切又扑入眼帘,不同的是,在第一院落,在正房前紧靠砖砌的空心花墙旁长着一株非常茂盛的金银花,它的枝叶都蔓延、攀爬到了墙的这边。因为我父亲是位医生,我家院子里曾经种过,所以认识它,因此特意在它跟前停留了一下。它的叶子非常碧绿、繁盛,更吸引人的是碧绿叶子上盛开的一朵朵黄的、白的金银花,花上水珠欲滴,真是金莹剔透,妩媚娇艳。好像它们的盛开,就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一睹它们的妩媚。
   进屋后,老赵把老韩介绍给了王老师,坐定后,高兴、热情的王老师就给我们沏茶。随着水“咕咕”地倒入茶壶,一股扑鼻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这是什么茶呀,这么香?”苏老师马上问道。“这是我采摘我家院子里金银花给大家沏的茶,喝这种茶,不仅清凉,而且可以去火养生!”王老师自豪地说道。“是吗?你家院子里有金银花,在哪里?”大家纷纷问道。原来大家都没有认出为我们而妩媚的那株金银花,原来只是我欣赏到了它们的娇艳。“就在我家院子里呀,你们刚才没有发现?”老王说道。老赵说:“我们以为它就是一株普通的花呢!”
   不一会儿,王老师的夫人就给我们摆了满满一茶几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我们看着都流口水。忽然我们发现有一盘菜我们都不认识。“是不是苦苦菜?”老孙说。“不是,这盘才是苦苦菜!”老韩指着一盘翠莹莹的菜说道。我们都仔细一看,可不,这一盘翠莹莹、手指宽、中间一道白色的才是苦苦菜。那盘墨绿的、切得碎小的菜是什么菜呀?我们纷纷猜测。“呵呵,这是一盘灰灰菜!”王老师笑着告诉我们,“你们看,我家的菜够绿色环保的吧,苦苦菜和灰灰菜都是我和老伴去野地里一株一株挑回来的;那盘红烧茄子,茄子和西红柿都是我们院子里栽的,没有一点农药,可比市场上卖的新鲜和安全多了,味道是地地道道的正宗味,不是大棚里的那种味,呵呵!”“老王真是会生活,有生活情调呀!”
   “灰灰菜也能吃?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挖上灰灰菜是喂猪的,听大人说,人吃上灰灰菜会肿脖子的!”我疑惑地说道。“没事!我们在净水里洗净后,在煮沸的开水里略微焯了一下,捞出后在冷水中浸泡了四五天,这样就把它们的毒素都去尽了,我们小的时候,特别是自然灾害那几年,灰灰菜就是我们的美味佳肴,有时候连这也吃不上……你们尝一尝,可好吃呢!”王老师一边说,一边让我们尝他亲自炮制的灰灰菜。大家纷纷把筷子伸向了灰灰菜。我把一小簇灰灰菜夹起来放到嘴里细细一嚼,一股清凉、微甜、脆香的味道便触及了我的味蕾,“真好吃呀!这是我第一次吃这种野菜!”我高兴地说道。“就是好吃!”苏老师也称赞道。韩老师和孙老师也纷纷说道:“哎呀,还是小时候吃时的味道,但是经过你的精心调制,更美味了!”在啧啧的称赞声中,我们开始了午餐,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谈论,一会儿谈论到钓鱼岛,一会儿谈论到自己所写到的文章或诗歌,一会儿又谈论到泰山的日出,一会儿又谈论到家里的日常生活……欢声笑语不时传出小屋,传出院落……在说笑中,王老师精心准备的一桌饭菜被我们一扫而光。
   酒酣饭饱,放下碗筷,大家又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谈起来,韩老师忙拿出自己的相机, “咔嚓!咔嚓!”把当时美好的时光永久地留在了他的相机里,随后与我一同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把金银花的婀娜多姿的倩影也珍藏在了他的相机里……
   打扰了王老师和他夫人一天了,也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我们便告别了王老师他们,坐车离开了已经雨停放晴的兰峪村!
   世外桃源避暑胜地,明年我们还会在这里相聚的!

共 4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说的世外桃源避暑胜地是榆社县兰峪村,作者去兰峪村是去会见从北京回来的王灵书老师,王老师是原中国妇女报社编辑、高级记者及作家,他非常热爱家乡,身在北京不忘家乡的发展,对家乡的作者更是关怀备至。王老师在自家大院门顶奋笔疾书了“世外桃源避暑胜地”一行大字,作者有幸在兰峪村王老师家登门拜访,因而文章题名“结缘世外桃源避暑胜地”。作者一行在兰峪村受到王灵书老师的热情接待,那些难忘的友情和当时美好的时光永久地留在了相机里,也保留在作者的这篇热情洋溢的文字里。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5-03-18 10:40:18
  文章说的世外桃源避暑胜地是榆社县兰峪村,作者去兰峪村是去会见从北京回来的王灵书老师,受到王老师的热情接待,那些难忘的友情和当时美好的时光记录在作者的这篇热情洋溢的文字里。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03-18 12:45:37
  谢谢您的阅读及给我写的编者按,辛苦了!我会继续努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