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村庄仪式(散文)

精品 【流年】村庄仪式(散文)


作者:李新立 秀才,16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0发表时间:2015-03-19 19:19:04

【流年】村庄仪式(散文) 一、第一天
   农历的最后一天,黑得很早。站在夜色笼罩的院子里,能闻得见流动的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这种气味,让人在寒冷中有温暖的感觉。我就知道,堂屋的老式桌子上,先人们的灵牌,摆得端端正正,三柱老檀香,慢慢地燃烧,岁月一般渐次逝去。先人的画像,神态庄重,目光内敛,平静得如一泓水。最后一场雪,从下午开始酝酿,天刚暗去,就悄无声息地降临,你根本看不见它纷纷扬扬的姿态。我可以保证,这个晚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放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食物,人人的脸上挂着欢娱,“宁苦一年,不穷一日”,一年的饥饱、辛劳,这个夜晚似乎都得到了回报。
   守夜的习俗一直没有变。年三十,在院子里燃放爆竹、互相嬉戏的侄子们玩累了,过没有交过夜,他们就和衣很快入睡,睡得连梦都没有作。父亲、母亲以及我的兄长们没有睡去,我们围着红泥火炉而坐,喝茶、抽烟、丢盹、续香,我们弟兄偶尔闲聊几句,父亲、母亲面带笑容,始终保持沉默。深夜三四点时,我和兄长终于抵抗不了眼皮的沉重,爬到炕上入睡。还是凌晨,村庄的上空,就有几声爆竹炸响,声音尖脆悠远。一缕光条,悄然透进门缝,按照经验,这是积雪给我们的假象。“人勤春早”,雪光与晨曦交错中,父亲的身影模糊而高大。他在院子里劈柴。一块年前挖回来的树根,还没有风干,但已经被霜雪冻实,硬得脆弱,斧子劈下去,木屑四下飞溅。父亲不让我们碰斧头,说这是大人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其实,好多人家都在劈柴,据说,这天劈柴,一年中不会缺财。母亲大约已经做好了早餐,叫我和兄长赶快放个爆竹,送走“瘟神”,然后吃长面。院门旁的墙角处,有一个小洞,专门用来疏导院子里的雨水,堵在门外的猫也能行走自如,我们通常叫它“水穿眼”。母亲已经在它的旁边,燃起了葱蒜皮子,气味呛鼻,如同瘟神。瘟神不受欢迎,只配行走水穿眼,一串爆竹燃响后,就那样被打掉了。母亲说,但愿我们不会生病,生命长久。
   太阳升起,西边山坡和院墙上凝固的雪块,一闪一闪地,刺目晃眼,水晶一般。院子里的那块树根还没有劈完,父亲就已经罢手,想必劈柴只是个象征。但他没有停下双手,又在扎一只红花。父亲用一根细绳子,转动圆规一样,在那些平展的纸张上绕一圈,纸张立刻出现了均匀的褶皱,机器做出来的一样好看。然后将纸张重叠起来,中间勒上细绳子,一层一层地撕开,动作小心、缓慢。扎这样一朵大红花,村庄里的好多人都很是娴熟,他们粗糙的双手,灵巧得让人发呆、惊叹。我的父亲,扎好花后,面带轻松的表情,喊我们弟兄:“准备一下,过一阵子要迎喜神呢。”
   迎喜神,是初一必修的功课。村里的公用大喇叭,挂在村部前的杨树上,平日里,一般发布上缴公粮、平田整地、计划生育的通知,威严的声音覆盖全村。它大约有些年成了,扭动旋钮时,浑浊的电磁声刺耳、碜牙。大约九时多,播放一段欢快的《梁秋燕》,常规提醒大家,这等于是一个通知,但这不是行政命令。于是,我看到,家家户户打开大门,迎接代表喜气和财富的神灵。人往地里走,牲畜也往地里走。农民的命运,永远和土地相依相连,在乡亲们的眼中,土地是根,牲畜是本,和人一样,没有贵贱之分。人穿戴上了新衣服,精神了许多,牲畜的额头挂上红花,精灵一般俏皮。
   村西北的一片土地上,年前的雪,被风旋落在避风处,形成了一道白色的地埂。在空旷的地里,几十头牲畜拥在一起,有的悠闲自在,互不搭理,有的警觉地竖着耳朵,有些胆子大的,伸着鼻子嗅着对方的气息。它们的双眼,映出对方额头上的红花时,又好奇地把嘴唇伸向花朵。一伙孩子,在旁边“昂昂”地起哄,这些牲畜们,便奔跑了起来,踢踢踏踏的四蹄,搅起扬天飞尘。有的大人,干脆骑到驴或者马的背上,由于技术不佳,不时有人从背上摔下来,引起一片笑声。山间田野里有了灵动,一切都活泛了起来。
   几位年长者,按照老历头,对应喜神的方位,一排跪下,口里念念有辞,大约是些祈求平安、丰收的话语。他们焚香,燃裱,叩首,作揖。父亲也在年长者中间,他见我一旁站着,示意我也学着他们。这时,打雷雨用的七八门“铁将军”,装好了火药,披着红花,一字摆开,壮观威风。炮手压好火药捻子,擦根火柴点燃。“嗵、嗵、嗵”,铁将军沉闷的声音直冲天际,在山洼里回放久久回旋,好像给喜神打开了通往村庄的道路。
   这是六盘山下李家中庄的春节。
  
   二、五穷日
   春雪,还是年前的。它们散漫在山坡上,太阳偏西时,山坡灰暗,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厚实透亮,像水墨画的留白。这种情境,让人想起梭罗的《漫步》,“每次看到日落,内心都会涌动起一股向西走的欲望,想一直走到遥远而美丽的日落之处。”这种欲望,隐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神秘而迫切。
   雪,尚没有消融的迹象,冬天并没有远去。村庄道路上,一闪一闪的雪,寒光四射,脚踏上去,没有经验的话,会摔上一跤。一个大院里,散布着油彩的味道,浓烈而亲切,许多人忙着化妆。绿的,红的,青的戏衣,散挂在一根细长的铁丝上,简单陈旧,似乎经手多年。但孩子和大人都仍然喜欢它们。这些孩子们,好像每年参加村庄的社火,很熟悉道具和衣服,挑拣好自己喜欢的戏服,穿上后,你一眼难以认出他是谁家的孩子,也弄不清他装扮是什么角色。
   那四位大人,严肃了许多,几乎就是社火的全部故事和内容。他们站成一排,报着自己的角色:“王灵官。赵灵官。天官。刘海。”灵官花脸,武将打扮,手执钢鞭,钢鞭上,用彩纸扎成的绣球,消解着灵官的煞气。天官红脸,态度温和,手执的笏板,“天官赐福”四字,还没有来得及描新。刘海专司撒钱,脸色白里透红,偶尔一转脸,有些羞赧,我估计扮演者的年龄不大,虽是男孩,扭捏得却像个女子,有些可爱。村庄的社火,总是与祈福有关,这四位神仙,能够驱灾赐福发财,大家都喜欢。这个队伍,从初五开始,挨家串户拜年,说是驱“五穷(天灾、人祸、苦难、贫困、病患)”,他们在院落走来走去,口里念念有辞。
   队伍里有一个角色,我叫不上名字,他的脸上涂抹了红色、黑色和白色,看上去没有讲究,随意得粗糙简单。可工作似乎很为重要,他要把五彩缤纷的油彩,趁围观者不注意时,抹到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他的手上,捧着一堆挤出了的颜色,鲜亮喷香。后来,负责这个工作的,不止他一个了,又有几个少年,从他的手中分了油彩,于是,围观者就很少有人不被抹。观众乱成一团,秩序看去混乱,可没有人叫骂,只有笑声,社火队也不去管他们。
   我站在远处,看着他们。那个专门负责油彩涂抹的孩子,事先我们有过沟通,说好了不抹我的脸。他走了过来,低声说:“说好了的,是不会变的”。他从我身边走过去了,他的几个伙伴,却围住我,朝我的脸上伸来了三个指头,红色的油彩,在我的双腮和额头留下了三个小堆。
   我知道,我是跟他说好了,他也跟他作伙伴们说好了,他们要为我禳灾接福。
  
   三、二月二
   装香裱的匣子,木质细腻,做工精巧,可能是经常擦拭的缘故,光芒厚重而湿润。这个匣子,从年三十开始,就摆放在桌上,一直使用到正月十五。现在,大哥又把它拿到眼前,仔细擦拭,装上香裱。大哥说,二月二,龙抬头。
   一把犁,也被大哥拿了出来。年前秋播后,犁挂在后院的墙上休憩,我感觉它像展品似的,泛着辛劳的光华。可在村庄,挂起来的犁一点也不新鲜,就像一串挂起的玉米。犁侧放在院子里,铧尖蒙上了一层薄土,罩住了它的寒光。大哥噘起嘴,用力吹了几下,随即赶紧揉着眼睛。我肯定,是尘土扑进了双眼。犁身用杏木做成,树的自然生长形态没有变,犁需要那样的扭曲,像西北的一棵树,坚强站立,也像弓腰用劲的一个人。大哥用一片碎布,擦拭犁身上的灰尘,吹着口哨,内心充满愉快。
   大哥还把牛牵到了院外。院子紧靠东山,大门朝西,一条土路逶迤而过。我常站在路上看看,其实是东张西望,村庄在我眼里,已经熟悉得像我的身体,村庄知道有一个人看着,它也熟悉我,包括我的脚步声。牛被拴在树桩上,安静地站立着,它熟悉尘土的味道,炊烟的味道,更熟悉村庄的呼吸。只是,这次,它看见西边的远山,一片淡绿,似有若无,它就知道,草木发芽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来临。村庄的老人说:“牛是农本。”我揣着这句话上路,边走边思索,明白了其中的含意: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牵出来的牛,晒着初春的阳光,吃着大哥添到饲料槽里豌豆。豌豆颗粒饱满,日影一闪,透着光亮。这是对牛的最高待遇,它知道,此后许多日子里,要和主人一道,深入田间地头。为此,大哥用一把刷子,刷着牛的身体,使它古铜般的毛色,更加凝重。大哥铲剔牛的蹄掌时,小心谨慎,但牛很配合,大哥捉住哪条腿时,它会主动抬起来。修理后的蹄掌,踏得更加平稳有力。
   现在是上午十一时,阳光的温度正好。好多人牵着牲畜,肩扛着农具,朝地里走去。大哥也不例外。自留地在避风弯上,一条路顺着山坡,由村庄开始,伸向腹地。我和大哥并排走着,我只是手捧香裱匣子,而那头牛,由大哥牵着,其实绳子很松,牛跟在后面,悠闲自在,走在民谣里一般。
   牛站在地里,像一尊佛。人都说,牛的前身是佛。大哥选择了一处避风的地方,抟起一撮土,燃三柱香,插在小土堆上,再燃三张黄裱,作揖,叩头。我也照猫画虎,作揖,叩头。犁架了起来,大哥喊了一声,牛走了几步,犁尖插入土地。大哥说,放炮吧。我赶紧点然爆竹,粉红的纸屑,花瓣一样空中散落,爆竹的声音,沉闷而悠远。
   这一年,风调雨顺,又将丰收。
  
   四、丰收祭
   不止一次,我重复数年前青黄不接时的情景——
   收获指日可待,这时,好多人家断了米面。每天,总会有行乞者走进村庄,或三或两,牵着的孩子,六七岁模样。母亲上工去后,就有人敲门。目光透过门缝,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戴着草帽,靠着门框,似乎已疲乏不堪。他的脖子上,挂着只小布袋,打了补丁,脏兮兮的。大概没有讨要到食粮,布袋瘪瘪地贴着胸脯,如同他饥饿的胃。家里的糜面馍馍,少得可怜,每天由母亲计划着分配,装馍的篮子,高高地挂在房梁上,让人充满欲望。铁锅里,有前一天分来的红薯片,我掬了一把,开门,递给了老人。他拖着棍子走了,脸上露出满足地神情。这样的做法,母亲很少责怪,但也有例外。红薯片因屯放时间太久,部分霉变,散发着仓库的味道。但它们能维持生活,是村庄的救命粮。分红薯片时,我端着一只小盆,排在一堆人群中,常因力气单薄,被挤在后面。一次,出门时没有锁上大门,玩耍回来,发现领回家的红薯片被盗,吓得要死。我紧张的神情,果然被母亲察觉,挨了一顿饱打。
   因为粮食,挨打是常有的事情。夏天的夜晚,来临得迟,地里收工,鸟雀归巢,天色才会灰暗下去。六月的一个晚上,村庄沉寂,平静如常。突然,夜色里,传情来一片喊叫,急促并且紧张。我听见隔壁的大门拉开,有人赶了出去。随即,脚步一阵紧似一阵,狗叫、人喊。第二天,人人知道昨晚发生的事情。下庄里的小明妈,远在几十里的娘家断炊了,来她家借粮食。红薯片是现成的口粮,小明妈便分给了娘家人。小明爸知道后,气得跳了起来,不容分说,操起扁担就打老婆。这是多伤心的事,她从院门里逃了出来,奔到万沟边,要跳岸寻短见。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粮食维系着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不能割舍的亲情。
   很快,小麦收割,大地充满喜气。收麦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可以把麦穗装进衣袋带回家。细心的人家,把麦粒揉搓下来,积攒一起,晒干后用石窝窝捣碎,做成粗面粉。像我家,当天的麦粒,赶紧下锅,煮熟了吃,奇香无比。当然,还可以去地里拣麦穗,我们都备了一副耙子,将地上的麦草,尽悉收拾到背篓里。然后回家打碾麦草,总能弄出些麦粒。弯路上的自留地,不足三分,种了麦子,收获季节,母亲趁中午或晚上收工,将它们收割回来,扎成小捆,按“人”字形状,依次码放,等待风干。它们的诱惑,网一样张开,鸡、麻雀、老鼠,时常做贼一样光顾。一个艳阳天,母亲没有去上工,她将麦子摊在院子里,取出连枷,仔细摔打,再用簸箕取掉麦衣,把粮食装进一只布袋子里。粮食不多,却有一种富贵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期盼吃上新麦面。很快,母亲把布袋背到了老院。老院的一盘石磨,有些年头,大多日子里,它紧闭嘴巴,默不作声。现在,是它最忙碌的时节,每天晚上,它欢快地叫唱着。我家的小麦,经它研磨,终于变成了面粉。还是晚上,吃完晚饭,母亲没有走出厨房,知道母亲要做新麦面馍,我们兴奋了起来。时间过得缓慢,一个多小时后,油灯下,几张白面饼子,布着火与铁的烙印,平放在锅台上,清香弥漫,松软诱人。
   饼子被切成小牙,摆放在盘子里。现在,还不是能吃的时候,先得祭献“天爷”。我家的炕桌,用杏木做成,结实沉重,因经常擦拭,泛着暗淡的红光。母亲把它搬到屋外,摆在院子中央,尔后,再去厨房,端出新麦面饼子,双手放在炕桌上。她不急着走开,站在一旁,面带虔诚之色,小声地说着话。和谁交流?和天,和地,和冥冥之中存在的神灵。
   仪式单纯、简短。在村庄,感恩天地的赐予,过去这样,现在仍然这样的。

共 52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村庄仪式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它是农民对平安、幸福、丰收的祈望,对土地的感恩。一年里第一天劈柴渴望不缺财的祈求,送瘟神祈望生命长久的急切、迎喜神的庄重与虔诚,无不展示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五穷日,有驱“五穷”的社火,祈福的队伍的欢笑,更有抹油彩的美好心愿。二月二,展示了农家人对农具与牲畜的珍爱,表达着对风调雨顺年景的祝福。丰收祭,在饥饿的岁月里,粮食的丰收让人欢愉,但是,清香弥漫的新麦面饼,首先敬献给了“天爷”。母亲虔诚地絮语着,在感恩着天地的赐予。村庄的仪式,描绘得真实,生动,感人,有着强烈得带入感,让读者感受着祖祖辈辈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种的父老乡亲对富足生活的期盼、对健康身体的祈愿,对给予他们衣食温饱恩赐的天地的感恩。很喜欢这样洋溢着浓郁的民俗民风的文字,带给人亲切温馨的感觉。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5-03-19 19:21:3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地域文化。在作者生动的文字里,感受着祖祖辈辈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盼,也了解了作者故乡的民风民俗,受益匪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5-03-20 13:15:57
  喜欢看这样的作品。
   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的笔尖,饱蘸着感恩,所以,这样的笔,写出来的字,是温暖的,是贴心的,也是富有灵魂的。
   六盘山下的祖祖辈辈,村庄里的岁岁年年,就在这样安详舒缓的格调里,鲜活而生动地浮现在字里行间,一幅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田园画卷,徐徐在作者的笔端,清晰而形象地铺展开来。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3-23 22:05:0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