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榆社】电视随想(散文)

编辑推荐 【榆社】电视随想(散文)


作者:七彩阳光 布衣,21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51发表时间:2015-03-20 20:54:57

今天,电视早已进入了城市农村,走进了千家万户,频道由两个发展到100多个, 一天24个小时各个频道都有节目,在家里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躺在床上, 就能游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就是在大街上也能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了。让人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今天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 70年代初,榆社县广播站(地址今民政局)购进了榆社县第一台电视机,14英寸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放在一个两间房大的会议室里,因榆社山高沟深,信号不好,还架设了20米长的室外天线,只能收到霍县328台二频道的节目,黑白电视机的屏幕上只有黑色、白色两种颜色,有时候图像模糊,声音不清,有时忽闪着横道(人们叫灯芯绒),有时是一片雪花点,负责开电视的叔叔大爷们常常摆弄着天线,我们只好眼睁睁的焦急地等待着……
   当时我的父亲在广播站工作,我们家就住在了广播站的院子里,我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去看电视,常常在这里看新闻,看电视剧,记得看的第一个电视剧是《有一个青年》,对我印象最深,里面的歌曲非常好听,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采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当时豆蔻年华的我,正是青春年少觉得自己好幸福,还有电影《奇袭》《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闪闪的红星》《红孩子》等战斗片,更让人难忘,电视每天晚上十点半就结束了。我总是看到电视上显示出“晚安”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休息,后来听大人们说,当时不知是在榆社拍什么电影的外景,著名的电影演员孙道临曾在这里坐在小木櫈子上,看过一晚上电视,当时大家谁也不知道。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看电视的会议室里有一个火炉子,负责开电视的李长福叔叔、牛彦清大爷常常把火烧得很旺,我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长长的条椅上,尤其是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晚会我更是看得放不下,由于条件有限,机关工作人员、家属们早就坐满了会议室里的所有座位,广播站的铁大门只好早早就上了大锁,这时想来看电视的人们时而不断地在大门外边叫喊着,有的咚咚地敲打着大门,有的摇摇头无望而去……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看到电视,每天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的1米高的水泥墙上,电视一开,离近的邻居们来了,远处的人们也来了,每天晚上一眨眼的功夫,男女老少满满地站一院子,来看电视,他们看的是那么的入迷。
   8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电视机逐步走进少数家庭,父母首先给我们买了一台北京牌黑白电视机,当时还得在自己家的房顶上竖立一个高高的木杆,把天线捆在杆子上,从窗户外一直拉到室内,接到电视上才能看到电视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家由黑白电视机又换成彩色电视,邻居婶婶、大娘和孩子们都到我家看电视,屏幕上由黑、白两种颜色,一下子成了蓝天、白云、红花、绿草,人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显示什么颜色的彩色电视,让人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今天电视英寸也逐渐增大。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发展成为闭路电视,如今又发展成数字电视,但走过的岁月只是成为一种回忆了。

共 1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借助家乡使用电视机的变化,进而抒发出强烈地爱祖国、爱家乡之情感的散文。文章开篇就抓住主题,彰显出现今社会电视的优越性。随后表述70年代时期,黑白电视机刚刚“现身”于县城、农村时的场景。即使电视机身小、颜色黑白、信号弱、图像模糊、环境差,但人们还是如饥似渴地观看节目。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功夫和逼真地场景描写,人物静态和动态描写,再现了那个时代老百姓看电视节目的热情。80年代后,电视机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由黑白电视机逐渐演变成彩色电视机,人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文章的最后,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电视机的发展蓝图,点明主题。全文短小精悍,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字里行间之中流露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电视机的发展更新变化,讴歌了祖国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速度和当今社会人们的幸福生活。推荐欣赏!【编辑:刘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恋        2015-03-20 20:56:17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
刘恋
回复1 楼        文友:七彩阳光        2015-03-21 11:42:24
  人到中年总想回忆往事,写写过去的岁月。感谢刘恋的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21 05:37:12
  从电视机的变迁切入,写历史的变迁,角度好,写出今昔感叹!娓娓道来,不瘟不火,引起读者共鸣!
水银月亮
回复2 楼        文友:七彩阳光        2015-03-21 11:43:01
  感谢月亮来访,多指点!
3 楼        文友:刘恋        2015-03-22 07:55:03
  这篇文章的立题就抓住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而精准确定。文章选择的切入角度自然明快,人物场景丰富而热闹。只是文中对人物形象缺少带有个性特征的细腻描写,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而已。只表述当时看电视的环境还不够,若添加上具体的人物形象动态描写和心境描写及老百姓相互兴奋地议论的描写,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充实,显得“有血有肉”精彩纷呈更有感染力。个见,祝作品多多、写作愉快!
刘恋
回复3 楼        文友:七彩阳光        2015-03-22 17:56:18
  谢谢刘恋老师的再次点评,老师的建议,对我以后的写作定有很大帮助。再次感谢,望多指导!
4 楼        文友:潮仙        2015-04-05 08:48: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家由黑白电视机又换成彩色电视,邻居婶婶、大娘和孩子们都到我家看电视,屏幕上由黑、白两种颜色,一下子成了蓝天、白云、红花、绿草,人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显示什么颜色的彩色电视,让人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