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孤独

编辑推荐 孤独


作者:李载丰 秀才,23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0发表时间:2015-03-24 19:13:38
摘要:本作品关注的是孤独老年人的生活,通过小说再现现实生活中的老年人需要亲情关怀,而不是单纯的物质。

李大妈,年方60岁,岁月的年轮已经爬满了脸上,两鬓挂上了霜。她老伴儿曾在矿山下了一辈子井,落下了矽肺病,前不久死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来不怕黑夜的李大妈,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心里一个劲儿忐忑不安。所以,每天傍晚,邻居王婆婆来了,两人来到院子中的老柳树下坐在老伴儿生前坐的凳子上说说话。
   院子不小,老伴儿活着的时候,从大门口到家门前用砖头铺成了一米宽的道儿。这条道儿的两旁和砖的缝隙中生长着矮矮的野草,透出一种荒漠般的枯寂感。老伴儿说,这道儿铺成了,走路不咯脚,下雨阴天鞋不沾泥儿。
   老伴儿死去已将三个月了,怕她孤单,王婆婆始终这样在陪着她。每当她坐在那里与王婆婆聊天,眼睛不时地盯在这条道儿。王婆婆不解地问:“大妹子,你在看啥呢?”
   “我在看那条道儿,那是俺老头子铺的,到现在还很平平的,没有变样儿。”
   “是不是又想老伴儿了?”
   “唉……”李大妈哀叹一声,两只手不停地抚摸着自己的双膝,“老伴儿知道我有老寒腿病,疼痛的时候,走起路来容易摔跟头。他走了之前,从垃圾堆里捡来砖头,用小车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推,才把这条道儿铺成,累得老病根儿犯了。这一倒下来,再没有起来……”说完,李大妈眼角流下了几滴泪水。
   “你们两口子也真够犟的,儿子姑娘在城里住,让你们去享清福,却说什么也不肯去,守着这个破旧的地方不走,这里有啥留恋的?如果去了孩子们那里,你老伴儿也许会多活几年!”
   “这你就不懂了。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住在楼中,如被关进鸟笼子里。年龄大了,睡觉少,毛病多,放个屁隔壁都能听到。进门换拖鞋真麻烦,吐个痰、撒个尿还不方便。另外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哪有舌头不碰牙的时候,处好了行,处不好,不如不去了。到那里人生地不熟的,找个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憋屈人。”王婆婆听了之后,觉得很在理儿,点头称是。
   李大妈望着空荡荡的院子和一排排摆在房子窗台上空空的花盆,心情低落地说:“老伴儿活着的时候,喜欢养花,一盆盆花儿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整个院子成了大花园,什么菊花、海棠花的应有尽有。他走了,花儿也枯萎了。”
   “嗯,记得有一次,我家那只大花猫跑到你家,把一盆花儿碰落在了地上,摔成了八瓣儿。你老伴儿找上门来,吹胡子瞪眼地耍脾气,说什么要我赔。俺俩弄成了半红脸儿,呵呵……”
   天空慢慢地露出弓着背的月亮,宛若少女的眉梢。月光下,王婆婆看见李大妈的脸比吃了苦瓜还难看。劝说道:“大妹子,听我的,别守这个破屋子了,还是搬到你姑娘儿子那里生活吧。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随时照顾!不像我们老两口,没儿没女的,只能在这里生活。”王婆婆说完,心里也酸酸的。
   是啊,这些年,矿山资源枯竭,年轻人都往山外走,只剩下了这些老弱病残的守候在这里。老邻居、老伙伴年龄不断地增长,在世的也剩下不多了。李大妈体会到了矿山这种变化,感叹地说,“这变化太快了,原本红红火火的矿山一下子变成了这个样,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月儿显得格外地明亮了。”
   月儿又长了一大截,李大妈抬头望一眼夜空,心中的孤独像潮水般疯涨。心中不断地惦念儿子和女儿,流露出一丝的怨言。一个个给你们培养长大成人,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一儿半女和暖暖的窝,是不是忘记了这个老窝?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一点音讯儿没有,也不知道妈妈多么想你们啊!
   一脸惆怅中,李大妈忽然想起了什么,趁着月光从衣兜掏出了一款直板手机,脸上心悦地说:“这是儿媳妇给买的,到现在还不太会用。号码大,声音大,儿媳妇告诉我,老年人适合用这样的手机。”说完,一脸的满足。
   “嗯。”王婆婆简单地应承一句,“嗯,俺家有公鸡母鸡,就是没有你说的手机,还是有儿女好啊!”将头和身子扭向了一边……
   李大妈看在眼里,心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自从儿媳妇给买手机后,没用过几次。还是孙子过9岁生日的时候,孙子打来的一次电话。记得孙子告诉她,已经上二年级了,爸爸给买的一款智能手机,还能照相、上网打游戏呢!放暑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定来看奶奶……听着孙子的声音,格外亲,高兴地不得了。再三叮嘱孙子好好学习,长大了像爸爸妈妈一样考上名牌大学,过上幸福的日子。之后,李大妈在家扳着手指头天天数日子,一直等到暑假过了也没有看到孙子的影子。
   这天,女儿打来电话,说是利用年假陪着爱人领着女儿到欧洲旅游,不能回家探望。没等李大妈说两句,电话那边响起了忙音儿。李大妈心里埋怨着女儿永远没有长大,改不了风风火火的急性子,也不体谅妈妈的感受,一句话跑到了国外。国外有什么好?今天爆炸、明天飞机掉下来?万一遇到啥事儿怎么办?李大妈的心七上八下的。
   李大妈育有一双儿女,儿子小龙,女儿小惠,打小聪明伶俐,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习成绩拔尖,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分别在跨国公司和政府机关工作,一时成为美谈。李大妈和老伴儿为此在众人面前腰板拔得直直的。老伴儿在井下更加地卖力气,拼死拼活地工作,为儿子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娶了媳妇,为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体面地出嫁。这才使得李大妈的心落了地儿,踏实了许多。
   李大妈又一次仰望天空,月儿高悬头顶。一阵秋风吹来,带来了一些凉意。空气扑在身上,打了一个冷颤,手一摸,脸湿漉漉的,感觉到了秋天的露水贼凉。李大妈没料到老了老了,老伴儿过早地离去,一双儿女又远离矿区,自己变得孤单起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不如王婆婆呢,虽然没有儿女,但是老伴儿还健在,不孤独。
   王婆婆回去了。李大妈想起一件事没有做,弓着弯曲的脊背,缓慢挪动着脚步来到窗前。那是用尼龙网制作的架子,上面晾晒着已经半干打着卷儿的野生山木耳。李大妈知道居住在城里的儿女们最喜欢吃这个野生木耳。为了多采集一些,待儿女们回来带到城里,时常顶着露水上山采集,每次回来裤管湿了大半截儿。连续晒了三天了,晚间露水上来木耳的边儿竟然疲软下来。还有那些大小不一蘑菇头,已经干疤疤的,儿媳妇常说最喜欢吃婆婆做的鸡肉炖蘑菇了,吃起来,特有味儿。
   中秋之夜的月亮格外的圆,李大妈也迎来了全家大团圆。儿子女儿各自三口之家的到来,给这个破旧的老屋子增添了许多喜庆和欢乐。儿媳妇和女儿当下手,随着勺起勺落,厨罩的火闪闪,映红了李大妈充满喜悦的脸。
   转眼间,摆满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
   “妈,您辛苦了。”儿子小龙说。
   “吃菜呀?妈,别看着。”女婿说。
   女儿小惠为李大妈夹了一块鸡肉,说:“妈,今天是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我提议共同举杯祝妈妈健康长寿,平安幸福!”
   听到晚辈的祝福,李大妈特开心。心想,一家人在一起团聚多好啊,热热闹闹的,有家的感觉。催促道:“吃啊,妈妈看着你们吃!”
   李大妈看着晚辈们贪吃的神色,心中有莫名其妙的满足,笑得那张松弛的脸上皱纹越发稠密,挤在一块了。
   吃饱喝足了,大人小孩拥挤地坐在土炕上。
   儿子小龙和媳妇依靠在一起,翻弄着手机上的信息,时而会意的一笑,时而忙着回复信息。女儿小惠收拾完残羹剩饭之后,拿起手机煲起了“电话粥”。女婿嫌弃屋内太狭小,无奈地选择走出屋外透透气儿。孙子、外孙女一个劲儿地在那里玩手机中的游戏,不时地传来获胜的提示音儿。
   看着晚辈们各自忙活自己的事儿,李大妈孤零零地端坐在炕头中,目光呆呆地盯在电视机画面,皱皱巴巴的脸上没了笑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眼睛变得模糊……
   皎洁的月光下,儿子小龙、女儿小惠两家人准备回城里。小惠临走时候扔下一堆吃的、用的之后,对李大妈说:“妈,我们明天还有公事儿,今天晚间就不住这里了,您多多保重!”
   小龙往李大妈手里塞了1000元钱,告诉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难道就不能多呆一会儿?”
   “妈,我妹妹已经告诉您了嘛!我们都有公事儿,改天再来看您。”小龙说。
   “改天是什么时候?”
   “妈,改天就是以后有时间再来看您!”
   随着汽车的马达声响起,灯光闪烁,李大妈心中空落落的目送了他们远去。“唉……都忙,忙啊!连说会儿话的功夫都没有……”李大妈自言自语地叨咕,心,似乎袭上一层冰霜。
   刚转身迈开步子,一个身影蹑手蹑脚地来到李大妈的跟前,突然大声地说:“大妹子,怎么了?”
   李大妈一怔,长出一口气,哀叹:“你要吓死我啊!”
   “怕什么,我也不是鬼。孩子们走了,你像掉了魂儿似的。”
   “唉……孩子们一个个像鸟儿一样翅膀硬了,都飞走了。”
   “嗯,他们飞了,也把你的心带走了……”
   李大妈闪烁着泪花,心想,每一次孩子们回来都急匆匆,像天上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老妈不图别的,真得希望多呆一会儿陪着聊聊天……
  
  

共 34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空巢老人孤独生活的故事,也是当代,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李大妈是孤独的,老伴去世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一个大院里。能陪伴她的只有老伴生前为她铺的那不足一米宽的小道。她只能望着那条小路发呆,回忆往事。她的邻居王大妈又何尝不是像她一般孤独。李大妈又是多想儿女们,她知道儿媳喜欢吃小鸡炖蘑菇,她就去采来蘑菇晾晒。她知道儿女们喜欢吃野生木耳,她弓着腰采摘。中秋夜,月亮分外圆。她盼来了儿女团聚,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着中秋的团圆饭,可饭后,没有人陪她多聊几句,儿女各干各的事,她仍然是孤独的。儿女们要走了,给她留下了钱,可有没有一个儿女知道,她不需要这些钱,她只是想要人多陪陪。小说很现实地反应了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老人长期孤独,会产生心理失调等症状。我们每一个都会老去,所以,该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孤独的老人们。【编辑:竹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儿        2015-03-24 19:15:59
  问好作者,反应了当代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我们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空巢老人。
   祝春天快乐,期待您的下一篇精彩。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2 楼        文友:李载丰        2015-03-27 08:45:36
  谢谢点评。
花开了,芬芳馨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