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石合的沉思

编辑推荐 石合的沉思


作者:许明伟 布衣,35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1发表时间:2015-03-24 20:44:15

认识石合村,是在媒体上。媒体报道,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石合村湴塘组走“复古”之道,搞“农村合作社”,还被誉为广西版的“小岗村”。而且,该村有一位年近百岁依然健在的抗战老兵。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产生一种“探个究竟”的欲望。
   带着这种欲望,怀着对抗战老兵的崇敬,当然,也想一睹老兵和“小岗村”的风采。在一个菊香稻黄的日子里,我随市作协采风团走进了石合村湴塘组。
   走进湴塘组,确切的说就是走进了“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石合村湴塘农业合作社”,也是走进了抗战老兵廖章的家。这是一个休闲农庄。庄上一面红旗迎风飘扬,一栋三层楼房美观雄壮。庄里有文化广场,有硬化篮球场,有树有果有鱼塘。漫步广场,思绪飞扬。昔日的穷山僻壤,怎么变成了这模样?行走塘堤,看着荷花亭亭,鸭子戏水,鱼翔浅底,让人心旷神怡。问陪行的合作社创办人廖志周当初是怎样想到创办农业合作社的?老支书娓娓道来:石合村地处丘陵地区,不靠山也不近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甘蔗等作物,但也做不了多少钱。分田到户虽然解决了村民的温饱,但还没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想外出打工挣钱,又怕丢荒家里的田地。田地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耕之不赚弃之可惜。廖志周兄弟仨商议,决定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实行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他们与十八户村民商量并达成共识。2013年8月,石合村湴塘组十八户村民学“小岗村”的形式,在协议书上签名按手印,同意以土地折价入股进行合作,实行按股分红,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村民是合作社工人,工资按工种、工日每月定期发放。前期投资由廖志周兄弟仨垫资。目前,发展前景尚可,丰收在望。可是,廖家三兄弟毕竟资金有限,想发展扩大规模举步维艰。上级领导虽然三天两头前来旅游观光,总是口头鼓励、支持、建议,没见有什么表示。廖志周想:村民养猪、挖塘、种植等民生项目都得到国家的扶持支助,而自已搞这个农村合作社,也是为民着想,帮民致富,怎么就没得到扶持支助呢?这让老支书困惑、叹气、沉思……
   转到屋里,老兵廖章坐在门前的沙发上,吞云吐雾,神态悠然,远远的就向我们挥手致意。你看不出这就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你更看不出他就是身经百战的抗战老兵。与他交谈得知,廖章十七岁就告别亲人,离开家乡,随国军奔赴抗日战场。辗转大半个中国,参加过无数的战斗,流过血负过伤。抗战胜利后,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随部投诚起义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1950年9月复员回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勤勤恳恳,遵纪守法。然而,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英勇抗战,保家卫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为建设祖国再立新功的人,至今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一分一厘。用廖志周的话讲:“不及一个越南五保户!”听着,我心颤抖。老兵是多么的悲催呀!这是个不公的待遇。党呀,亲爱的党,怎能把他忘记?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毫无怨言,一直坚信共产党,教育子孙要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他的信念是多么的坚定!他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走进合作社办公室。三十多平方的室里宽阔明亮,装修也很平常,刮上腻子铺上地砖,摆着一张办公桌、一张茶几和几张木沙发。老支书招呼我们坐下,我边饮茶边听他畅谈“石合梦想”:筑塘养鱼,己筑塘118亩,引山泉水,种草养土鱼;建水果基地,已建有百果园、杨梅基地、火龙果等基地,种植名优水果。规划建大型养鹅场,推出特色石合鹅。建休闲山庄、游泳池、文化阅览室等。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十足,决心把石合村碰塘农业合作社越办越好,让村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祝他梦想成真!
   回家的路上,车在颠簸,而我却在沉思……

共 14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前几天刚听说了小岗村的故事,今天看到了友友这篇文字感到颇为兴奋,再一次沉浸在小岗村的故事里,感觉让人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年月。篇章文笔质朴,欣赏!【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5-03-24 20:45:08
  欣赏友友文笔,要是此文能写出深度会是一篇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