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老板审片记(随笔)

  【春秋】老板审片记(随笔)


作者:笑林小屋 童生,9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7发表时间:2015-03-26 20:23:32

一家制药企业老板邀我给他们做个企业形象专题片,3000多字解说词,15分钟片长,我做了将近一年,至今还没有完工。不是我们团队拖拉,而是老板戏路太宽了。片子像个筐,啥都想往里装。今天看,明天改,昨天还在和一帮人贪黑审片呢。
   做片得先写解说词,我用一星期写出来了。这么快就写完了,老板认为我没认真。又重新给我找材料,让我在他们企业办公,这样他能看见我。万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只好照办。每天在嘈杂的环境中,看资料,琢磨怎么改。又改了一遍,问老板怎样,他也没说出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是一句话,再改改。无奈,又改了一遍。
   我以为差不多了,思路、结构、语言达到我的水平了。做了10多年片子,咱还有这个自信。老板找来一些高管,共同研究稿子。提了一些意见,总体的意见是,你写的都是一段段的,文章太散了、太乱了。我跟他们解释,这不是文章,是电视解说词,只是对画面的阐释和补充,要有画面语言。老板说,看来你也没写过文章啊,电视播的不就是文章吗?我哭笑不得。
   到拍摄时,麻烦更多了。我多次和他们说,药厂应按照GMP标准,现场、服装都要符合要求。带我们拍片的生产领导说,我们企业非常规范,你就拍吧。三伏天,车间里没有空调,非常热,工人都穿半袖衫工作。摄像师清理好现场,拍了包装车间,五颜六色的产品,效果很好。结果不行,懂行的说,裸手、不戴帽子,不符合规定,白忙活了。
   到化验室,都穿的白大褂,拍了很多特写镜头,感觉不错。结果还是不行,他们操作时没戴白手套。拍制剂车间,白大褂、白手套齐全了,片剂、丸剂、胶囊剂都拍了。老板回来一看,急了。这啥档次呀,封闭车间都得穿防护服。没有,先到外地买的。折腾多少回,总算拍下来了。
   放给老板看,不太满意,说我们拍的场面小。其实,那车间就一个室一个室的,本来就没多大,镜头一摇就穿帮了。老板特别喜欢大气、大场面,我们租来摇臂拍摄外景。班车排成队,拍上下班场面。组织升起仪式,拍职工队伍。老板看后,总觉得场面小。其实,就几辆班车,三栋楼,三百多人,能拍出多大场面。
   编片子时,把我们编迷糊了。让我们先剪接个毛片,给他们看。我说,我得先配音,然后才能剪接。不可,先看素材。拍了上百小时的资料,能看过来吗?没办法,剪接了10分钟的素材,老板没看明白,画面太乱,他的镜头不好。其实,光看素材,能看出啥呀!都说妆不梳成不见客,饭不煮熟不揭锅。等到合成完了,才能看出最后效果。
   经过配音,剪接,合成,最后片子编完了,说道更多了。音乐不好,不要钢琴伴奏曲,要喜庆的,敲锣打鼓的,热热闹闹的。画面不红火,要吉星高照那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礼花满天,鞭炮齐鸣。企业荣誉搞得太少,奖牌、证书都得放进去,上百个就搞这几个。证书、牌子做的特技,因为太多,四处在片里闪烁,不伦不类。
   元旦过后又把我们找去了,最后商定片子。我本以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活也该结束了。没想到,再改解说词,再看素材带。重打锣鼓另开张,忙活大半年,又回到起点了。
   回来的路上,录像师和我说,给多少钱也不给他们干了,消停地等着过蛇年春节吧。
  

共 1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幽默风趣的随笔,叙述为一个私企拍宣传片,私企老板审片的过程,让人忍俊不禁。其实很好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文化人追求艺术,老板只需要宣传企业。私企老板在艺术上是外行,但他投资拍片就得听他的,有骨气的文化人不会为这五斗米折腰的。这种事情,其实应该按合同办,旁人不好说啥,看热闹而已。【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5-03-26 20:41:23
  这样的老板,不给他干了。
   幽默的随笔,现实中这样的事不少,不只是拍片。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笑林小屋        2015-03-26 22:29:11
  哈哈,真实的,我一直做记录片的。
2 楼        文友:青叶        2015-03-26 21:11:23
  可气的老板!不懂装懂,这个片子十年也改不完!难道有钱就那么任性?还假装“群策群力”,其实是猪鼻子插大葱,这样的人和事当今太多了!该好好整顿了!
青叶
回复2 楼        文友:笑林小屋        2015-03-26 22:27:53
  哈哈,真实的!
3 楼        文友:刘恋        2015-03-27 09:08:42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样片出来后,请有权威资格的专家评说,这样能节省好多的唾液,而且效果要比自行的诠释好上几百倍呐。我家老父亲最信那句俗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东北寒冬三九天的早晨,冷高压把炊烟都压制成平行的“薄铁皮状态”气温零下45-50度左右,老父亲颤巍巍地行走在灰蒙蒙的烟雾中,浑身都挂满了霜花,咳喘声不绝于耳,子女好言相劝无果。看着老父亲去卫生所输液治疗咳嗽时的背影,我灵机一动,找来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说明来意,请他帮忙,换上白大褂,挂着听诊器,只对老父亲说了几句话,真灵验,从此,老父亲再也不会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去锻炼身体了。乐观的作者,不妨一试哟?
刘恋
4 楼        文友:潮仙        2015-04-07 08:23:27
  元旦过后又把我们找去了,最后商定片子。我本以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活也该结束了。没想到,再改解说词,再看素材带。重打锣鼓另开张,忙活大半年,又回到起点了。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