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古城墙上的感慨(随笔)

  【春秋】古城墙上的感慨(随笔)


作者:长竹 秀才,133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7发表时间:2015-03-29 17:00:52
摘要:随笔

榆社作家协会3月22日“走遍榆州”采风最后一站是社城村古城墙。这城墙我已上四次了,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不同的感受令人感慨不已。
   这古城墙建于何时,无确切考证,有记载社城曾是古武乡县的县城,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时的城是都有城墙的,现存的仅是村东面南北走向的一段土崖,长约百余米,高有三十米左右,已经看不出城墙的样子了,此时崖顶荒草灌木,中间挖有窑洞,“崖体”残缺,满目荒凉。
   我初上此城墙是学生时代。那时真不知这是什么城墙,我在社城中学毕业前,课已结束,剩下的就是自己复习,准备升学考试,社城村的同学们约我去村东崖上读书,说夏天那里风景好又无干扰。登上崖顶后,俯首社城村全貌,一览无余,极目远眺,山岭逶迤,绿草如茵,山花点缀,气爽神怡。风华正茂的同学们畅想理想,憧憬未来,豪情满怀,谈到即将分手又伤感不已,女同学还抹了眼泪,相约以后再来这里聚游,这崖上留下了我们美好的记忆。
   第二次上此城墙是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我们生不逢时,中学毕业那年文革开始了,停课罢考搞运动,当在天安门广场上被毛主席接见后,“红卫兵”被推到了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之后派性斗争动了武器。我参加的一派群众组织驻到社城村,有军事常识的人让我们上东城墙,说可以居高临下什么的。我以城墙概念端详此崖,确有城墙的样子,两壁陡峭,顶上平坦,土层似夯状,只是两侧都没墙砖了,算是剩下的土墙芯。那时正是寒冬,在墙头上身冷心更冷,前景渺茫,人生路上留伤痕,一段痛苦的记忆。
   三上城墙在2012年。我的老校友周念文与人合著了一本《石勒前传》的长篇书,记述古武乡县社城叫麦山的地方,是后赵皇帝石勒的故乡,他邀请了晋中市文联主席陈瑞等人回社城采风,追寻赵王遗迹,丰富书的内容。我也算是“石勒研究会”成员,随本县十余位文友到社城参会,社城村领导做向导领我们攀上古城墙,讲述遥远的故事。有了故事的铺垫再观社城时,就内容丰富了,社城是古上党到太原府的中间“锁匙”,又东控入辽州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再看风水,此古县城座八赋岭余脉上,麦山岭上有人、马形怪石,确有豪气森森之感,帝王之乡也真奇特,只是我不懂风水,说不来更多,但引发一系列遐想:这城墙上下是否曾有刀光剑影嘶杀声?城墙下的旧城内是否曾经县府繁华?石勒是否也登上过此城墙?石勒是否从故乡带走了兵将打江山……
   四上城墙就是这次“走遍榆州”采风了。这次采风格外轻松,文友多为年轻人,一路欢歌笑语,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他们以新时代的眼光看城墙,不知又作何想象?他们以诗笔写城墙,又会发何华章?而我亦感慨万分,在我短暂的人生中,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与不同的人群,为不同的目的攀登此城墙,回味不同的感受。
   “乱世黩武,盛世兴文”。这古城墙历经乱世到盛世,有持刀枪者,有拿韵笔者,在此上演时代悲喜剧。社城旧村也无人居住了,都移到旧城西面的新村,城墙和旧城成文物了,诉说沧桑历史。当榆社作家们走遍榆州,这古武乡县城也将成为多彩故乡的一页。

共 12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叙写了自己四次登古城墙的经历,四次登临,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目的,带来的也是不同的感受,作者笔下的古城墙已不仅仅是一段残垣断壁,而是镌刻着作者美好回忆、丰富人生阅历,并会永远留在作者心中的一座精神的丰碑。古城墙留给作者太多的感慨,随着作者的思绪,让读者不禁也思接千载。文章思路严谨,层次井然,语言自然舒畅,文笔老练而沉稳。欣赏佳作,问候作者。【编辑:霞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霞儿        2015-03-29 17:03:15
  我把文中语言不同的地方已做了修改,如有不妥之错,可以与我联系。拜读佳作,问候作者。
霞儿
回复1 楼        文友:长竹        2015-03-30 00:01:48
  多谢霞儿编辑点评鼓励与修正!是联想感概而发。坎坷人生里隐含五味往事,不同的政治风向吹你到不同方位,演不同角色,身不由己。但回顾足迹都在正路上,我努力了,尽心了,命运天道之酬已不去计较了,是时代的悲喜剧。我想把记忆留到书上,把眼光瞄向前方......
2 楼        文友:红豆豆        2015-03-29 18:14:03
  走访古迹,回味历史,感慨万千,时代的悲喜剧值得后人反思和学习!拜读文章,向您学习!
红豆豆
回复2 楼        文友:长竹        2015-03-30 00:10:56
  城谢阅文鼓励!问好!城墙也随时代变迁注入不同内函,曾起着不同作用。景物也在随人的心情着不同色彩,庆幸城墙在盛世闪亮了,迎来了多情的作家.诗人,将谱写新的赞歌。
3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03-29 20:19:42
  不知怎地,看着厚重而无华的文字,竟想起了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中描述人生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地方听雨,感受不一。
   作者四次观赏坍塌的城墙,心境均是不同,从字句行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历史、故园,人生及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
   欣赏佳作。于此,遥祝文友健康、笔健!
落拓书生
回复3 楼        文友:长竹        2015-03-30 00:25:18
  向书生老师问好!您阅评我拙文,使我受益匪浅。人到老年总想回顾人生足迹,踏在时代路上,都是这样,身不由己,直也罢弯也罢,只要是随人民大众脚踏实地,心也就坦荡了,将弯路作为教训记取吧,但愿后人走好!
4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30 01:22:56
  古城墙这段我一直没动笔,主要是实在没有感觉,除了荒芜还是荒芜,实在无法想象这里曾是武乡县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繁华的城市。也没有你那样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无法付诸那样特别的情感,或许只能写几句诗呻吟感叹。经历就是财富,期待长竹老师把历史写成小说。问候。
水银月亮
回复4 楼        文友:长竹        2015-03-30 23:31:40
  谢月亮阅点!我们走过的地方都留点笔迹好,不是勉强而为,是不同人有不同感受。此外,"走遍"设想好,除了坚持要完善组织活动,有备而去采访,与被访村预打招呼接待,省时见效。我们是为社会服务,可借助社会力量,我们穷秀才,穷需借势,秀才发挥笔长处,那就搞顺办好了!我们才起步,愿越走越好!今日有事去年玲处顺说些建议,这也是几个会员的同感,仅供参考,我竭诚支持你们!另:在采访时预设文项,有意量力嘱人专访专文,如此分则各亮,合则全面。乱说一气希指正!
5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3-31 23:00:37
  想法很好尽力为之,主张群策群力办好协会。
水银月亮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4-08 08:42:11
  这古城墙历经乱世到盛世,有持刀枪者,有拿韵笔者,在此上演时代悲喜剧。社城旧村也无人居住了,都移到旧城西面的新村,城墙和旧城成文物了,诉说沧桑历史。当榆社作家们走遍榆州,这古武乡县城也将成为多彩故乡的一页。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