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太原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太原记忆(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9发表时间:2015-03-29 18:24:40

【西风】太原记忆(散文)
   一
   如果说过去不知道太原,不是实情。初中地理课上背诵过的各省名称、省会名里,就有它。况且以我不错的地理成绩,忘记也是不可能的。当然,提起太原就想到山西,想到清徐的醋,晋人生意场上的精明,山西的汾酒竹叶青,以及这些年风生水起的煤碳,近来火爆的“塌方式腐败”等等。要不说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地域、一个省会,一个名人或一种名品代表一个省的所有更不在话下。
   也是因缘机会,在元宵节刚过的第二天乘高铁直达太原。列车跨过太行山,完全摆脱了河北境内的雾霾和被无序开发咬成半拉山岭的凄惨面貌,迎面而来是沟壑纵横。这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大寨的虎头山,以及陈永贵郭凤莲他们“战天斗地”改变穷山恶水的精神。经过历史沉浮,大寨精神在新时代再次凸现出其现实内涵,成为山西人精神风貌的代表,这是很可喜的。我想对更多的人来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大寨精神,而是如何继承发扬的问题。
   眼见太原立马可待,我的心却无法平静。如果说疑惑不知道这个远看熟悉近前陌生的城市里等待我的是什么,下车能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要办的事情能否顺利办好等等,还不如说,这个城市到底能让我感受到什么,我到底能在短短几天里对这个城市有些什么认识更让我期待。太原,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里,到底蕴含着些什么呢?
   高铁到达的太原,南站明亮宽敞。在公交站点没找到网上查询好的车次后,返回地下出租车运行处搭上了出租。打出租也是有所准备的。南站到目的地应当是28元。百度地图上看,几个车站都不算太远,太原站,太原东站都在我计划办事地点的不远处。出租司机不卑不亢,问我上哪儿,车子便在有些昏黄的阳光下往北急驰。是的,太原的出租司机很审慎,不像天津北京的司机,显现出与这些城市一致的开放包容品行,他们懂政治也懂生活,一上车就跟你谈论国家大事、透露外地人鲜知的消息,或者说说家长里短。太原是个让人踏上它的土地就很清醒的地方。不像某些地方,走进去,很快会迷失方向。与网络报价相同,出租到达后刚刚28元。第一次与太原人打交道给我的印象,恰如电视片里乔致庸那样的晋人:信用、真实。
  
   二
   大体找到办事的地点,便拖着行李去办事。先工作后生活,食宿问题,要看办事的程序与要求而定。就像前边到达北京一样,刚下飞机就去办事,遇到热情的北京人,非要帮我当天把需要整理的材料全部弄好,结果弄得我肚皮饿得不行。好几次说:“谢谢你们,明天再弄吧,别耽误你们下班吃饭。”得到的回复都是:“没事,我们没关系,马上就好。”的回答,好像我和他们的位置调了个个似的。想着中午是吃饱了饭的,不似那天午餐只是飞机上的一包塞牙缝的薯片几杯饮料,所以才敢放下前车之鉴先去办事。去卫兵那儿登记,还没拿出证件,后边赶来一个年轻人,说也是办同样的事情,又一说,正是山西负责我们系统工作的某单位的小张干事。他说他们也来办事,让我跟他们一同进去,我就连登记都没办,出门跟他上了军车,一起找到办事地点,又有他介绍认识了办事人员。办事的李主任是位中年女士,态度和蔼,业务精到。她随便翻了一下我带去的档案就找到一处需要改进的问题。办公室里还等着先来的好些人,又快到下班时间,她便说让我先找住处,下周一再来。
   另一边办公桌上两位同志正在说话,我主动过去与他们搭讪。他们听我是西北基地的同志,很热情。我应询介绍了一下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的基本情况,他们兴趣盎然。我问他们附近哪儿住宿比较好,那位韩姓同志介绍说到八一大厦好些。于是,我在太原的3天,就一直待在八一大厦。
   距离周一办业务恰有两天周未,期间除了准备相关人员提供的材料外,并无他事。幸得这个空闲,想多了解一些太原。瞌睡遇上枕头,也是生活中的幸事。
  
   三
   当天晚饭后,我问服务员,太原有哪些好看的地方。几个服务员都怔了一下,然后异口同声:太原就这个样子,没什么可看的啊。我说也没热闹些的地方?他们这才说,顺着路往前走出三站路,可以看看。他们说没什么可看的,原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有这么特别。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的人,本来就看不出身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总结关于旅游,就说是大家都往别人待久待腻了的地方去。太原人想不起太原有什么好看、特别的地方,能让人理解。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心思用在身边风景变化上。我遇到的太原人很特别的地方是,介绍地方从来不说什么路什么街道,只是说你从这里往什么方向走多少站路。还在单位时打电话问军区办事处的同志怎么找他们,他们也只说是到什么什么地方,不说路和街道,后来追问了,才说到某某街道。后边还是嘱咐,你就说到某某医院,大家都知道的,到那儿就找到了。或许,这是当地人确定方位的一个习惯吧。
   我还是照他们说的,顺五一路往前走。天色已暗,不怎么宽敞的马路上除了公交、出租,就是自行车。后来我才看到,太原街巷到处都摆布着城市自行车租赁处,其密度在其他城市比较少见。灯影里并看不清到底走了几站,只是走得脚不舒服了掉头回返,也没找到他们讲的热闹处在哪儿。只是对这条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果把这个认识当作对太原城市的最初态度的话,可不是什么好态度。因为走过的大半截路都非常零乱不平,用破破烂烂说可能有些过,但确实有那种感觉。走着联想山西的政治生态,腐败多发,就先入为主地想,这可能也是其后遗症吧。后边的事实证明,先入为主或者“一见钟情”都不准确,只有深入其中,多看看多走走,才能对一样事物或者一个地方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一种失望的情绪伴随我从马路另一侧往宾馆走。刚过正月十五,一些店面大门紧闭。经过一段低矮陈旧的院落门前,细看,好几处都写着“太原市保护古民居”字样。门前大多挂着“住宿”的纸牌。无法想象,这里是什么样的住宿。想着要有时间,真应当体验一下。回到宾馆洗漱停当,躺在床上翻看电视里打打杀杀的场景,直到眼睛不由自主地合上。
   周六本来想早早外出的,因前晚相关人员来电话说已准备好材料,今天要送来,就想等等着。结果一等,就到中午。午饭后再不为送材料顾忌,先往迎泽公园转一圈,再转往晋祠。迎泽公园是城市公园,树木假山,草地湖畔。3月的太原进入初春,草木才刚刚有些萌动的迹象。天气基本清亮,只是没有老家戈壁的透亮,因了一股小降温的风,空气算是不错的。游人并不多,或许大家都还没从过年的气氛里走出来,或者还在回家或者赶赴工作单位的途中。过了两天我乘车回返才知道,此时仍在春运中。公园外是条东西大道,整洁宽阔,与昨晚我走过的五一路似天壤之别。随意转了一圈搭上去晋祠的公交,穿越城市西南整个区域,才知道太原的城市建设不比别的城市差。而且太原的公交优先、环保出行原则落实得更好。
  
   四
   晋祠是到太原不能不去的地方。晋为山西别称,晋祠便是其遵循。晋祠很阔大,古木参天,古建筑保存完好。每一处回廓、每一个桥面,每一座门厅,每一尊神像,每一间楼阁,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在一处四角各立一个铁像的亭子面前,我听有人介绍说最早是宋代的,其中一座为上世纪初修补的。随游人一起看,确实能看出过去的铸造浑然天成,后边补修的生硬造作。在那处四通桥下,锦鱼游动,水流清澈。据说这桥过去是全木结构,后来才加固成石材的。从水下望去,原来的石墩仍然屹立,木桥结构完好。引我跑上前去围拦观赏的,还有那个不停喷涌的泉井。
   晋祠所以出名,还是缘于大唐帝国的建立,缘于李渊李世民父子曾经经营。在晋祠广场以及进门的地方,巨大铜雕塑造的,都是李世民。可以这么说,没有晋这片土地,就没有李家父子的大唐盛世;没有李家父子开辟的时代,创造的宏大历史,也没有晋的名扬千古。
   花75元门票走进晋祠的核心区,一一浏览那些唐宋以来的不朽建筑,聆听风雨激荡上千年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感受发仞与此、创新与此、发展与此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溶入这些宗教与皇族、神话与现实的传说之中,为先祖的勇敢智慧、巧思妙想、艰苦卓绝而感慨万千。晋水长,晋人聪,晋山远,无不在晋祠中找到痕迹。走过花径,走近圣母殿,靠进公输子祠,站在四美亭前,似乎听到李世民和将士们的车马喧哗的声音,看到唐朝以降兵来将往的场景。太原又是近代烽烟四起金戈铁马纷争不断的地方。日本侵略中国,打到了山西的喜峰口。统治山西几十年的阎锡山,曾经是怎样的声威并重。如果记忆无误,解放太原的正是从山西大地走出去的徐向前元帅。
   走马观花般地看一遍晋祠,不独实现了“至此一游”的愿望,更多是了解了太原这片土地的渊源。经此一游,让我对太原顿有刮目相看的认识。返回时车子坐到并州饭店。此时我知道太原又叫并(Bing)州;对面的五一广场是五一路的南端。我没搭车,沿街道一路走回,重新看了一遍这条晚上看来毫无生气的路,发现它一夜之间焕然一新。人流穿梭,车辆来回,商铺林立,街巷通达。路边的旧房子显得珍贵,路边叫卖的小摊子显得亲切。
   晚饭后打开手机地图再次搜寻,发现从住处一直往西就可以到达汾河。多少公里路我不想知道,我只要知道方向。所以次日早饭后我就出门西奔,用我的目光、脚步、感觉来进一步体会太原。经过解放路,万达广场显赫在列。在广场的前边,是三座色泽沧桑的起脊建筑,一看就有些历史。十来个人散布在广场靠近古建筑处舞刀弄枪。使枪的枪头攒动,如赵子龙在世;舞刀的女士身形健美,一炳大刀舞得草木生风,似花木兰下凡。我一个闲人,只好溜边走过,前后打量这几座建筑是什么意思,找到一处牌子,才知道这是“城隍庙”。如果是老建筑,真是幸存了。几条竖着的路名让我好奇。比如北肖墙。“肖墙”的名声早有耳闻,不知道是不是就从这里流传。眼看一处森林茂密处应当是龙潭公园,被门前各种水果蔬菜摊点吸引。虽然不买什么,还是撺进去看了个够。土豆2元,苹果5元;标示着自家种植字样的草莓13元2斤,真想买几斤吃。一进公园就被集体锻炼的音乐吸引,他们拍手、下腰……整齐划一,并没有广场舞的喧闹。对了,在太原从没听到别处盛行的广场舞的声音,不知道是没看见呢,还是这种形式在太原已经过时。龙潭公园,南北两个大大的水潭里潜龙舞凤。水面清洁,公园四下的楼宇在水里清清楚楚。
   出公园,左拐走过太原钢铁学院校舍,右拐正西,走上公路天桥,汾河就横亘眼前。急不可耐地走到河边,被河水的静谧清澈而征服。喜欢水,喜欢每一个城市赖以存在的河流,是我到每一个城市都想探寻的。比如在广东惠州去看东江,到哈尔滨和吉林去看松花江,到成都看泯江或安江河,到长沙看湘江,到兰州和济南看黄河。这是个无法说得清楚的情结,似乎只有看到城市的河,就能够知道这个城市的渊源了。无河无城,无水无人,我觉得是推而广之的原理。
   汾河是黄河的支流,是我至今唯一见过从北向南流向的河流。河岸下依次是平坦宽阔的河滩,河滩上种植齐整的绿植和树木,水边是修整得很标准的坝墙,然后才是河面。走在河滩的人行道上,一边观水,一边看草。草已萌动出绿色,树已鼓凸出叶芽,但都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似乎只要有丝春风吹来,它们都能呼呼地跑起来。对岸是临河高楼,买点也许就是这条河。不知道河流在夏秋季节是否能调节温度。听太原人讲,太原的最好处就是夏不特别热,冬不特别冷。这不热不冷的效果,是否就是这条河流起的作用?
   溜达到一座桥下,还想往前走,疑惑是否已经到了拐弯的地方。拿出手机上网,知道确实已经抵达我要去的那条大街。我计划好的路线是,沿汾河,在漪汾桥上岸,沿府西街,过省政府到柳巷。昨天一位太原人告诉我,到太原,到柳巷看看是值得的。那儿有小吃,商业繁华,最值一去。我是极易听别人宣传鼓动的。况且光是柳巷这个名字,就怪有意思。
   爬台阶上到桥上,感觉跟河里又不一样。于是顺着桥面走了个来回,算是象征性地跨越了汾水。再顺街到省政府门前,向那拱檐垂角处张望。省政府大门楼头高耸,武警把守,果然一派威风森严。侧对面是一处回廊亭阁,走得有些困,就到那里寻一处歇脚。回廊一角处围着十数个老者,又有一对中年人楚河汉界内撕杀得不可开交。老者聚在一堆没有丝竹,没有合唱,只有谈论。侧耳听了几句,仍然是讲国事,讲反腐败,讲当地腐败的一砣一堆。也有人并不参言,只是如我一般默默倾听。
   稍一前走就是热闹的所在。不是柳巷,应当联接柳巷。这里灯笼高悬,商门洞开,有人装修,有人吆喝,一派北京前门风格。走下去不知道有多远,听得见山西刀削、北京烧鸭、天津狗不理、四川麻辣烫、陕西羊肉泡、兰州牛肉面等各处风味展示的叫卖,看得见花红酒绿、市井人家的摩肩接踵。既而随人流转往街市的东向,一路下来,仍旧是种种买卖的叫卖。正是“3.8”,好多商家便拿“3.8”作为噱头,让利啦打折啦不一乐乎。

共 62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利用出差的空闲,在等待办事的时间内,游转一些太原有名望的地方。太原有着渊源的历史,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史册上记载大量有关太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从文中,让我们可以再次了解到有关太原的故事和人物,正如作者所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溶入这些宗教与皇族、神话与现实的传说之中,为先祖的勇敢智慧、巧思妙想、艰苦卓绝而感慨万千。”再次回顾近代日本侵略中国,但在徐向前元帅所领导的中国军队打败了猖獗的侵略者,解放了山西大地。在和平年代的太原城,老百姓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商业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的景象。每一处景点都有着不同的感人故事,每一处名胜区都记载着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翻开太原的历史,有着太多令人感动的事件,不得不让人想去了解太原,更想吃到山西的正规香醋。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每到一处,很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用平实的思绪为我们带来一篇很美的散文游记,也让我们了解到太原人的真诚与热情。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辛苦了!期待更多佳作!【编辑:海韵波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3-29 18:28:41
  免费跟着之中老师游览太原,惬意!按语如有不到位的地方请老师海涵!顺致春安!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5-03-30 11:43:39
  感谢编辑,点评,费心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