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孩子的哭声(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西风】孩子的哭声(杂文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4发表时间:2015-03-30 14:16:32

【西风】孩子的哭声(杂文随笔)
   午睡被窗户里飘进的孩子哭声喊醒,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情。是这,有时候想睡的时候睡不着,哪怕再安静再舒服。前楼的老丁中午跑到马路上到处转悠,说是晚上都没多少瞌睡,中午就根本睡不了;何家嫂子更严重,吃了药晚上能睡两三个小时就是好事,有一阶段连续好多天没一丝睡意,给我哭诉说都不想活了。能睡着,却睡不了的痛苦,比了人家没瞌睡睡不着的难过,简直就不算什么。想到这里,迷盹了几十分钟的愉快,倒回到身边了。
   平时午后能迷瞪几十分钟算是正常的。可是,今天本来打算要利用休息日好好睡几个小时的。因为参加绿化劳动,在过去的楼底子上连续筛了两天土。一年就一两次的重体力劳动,每次都弄得腰酸背疼,浑身乏困,躺下不想起来。唉,年岁不饶人,也是常年不锻炼,干这么点儿活就反应好大,这与十来岁时打工一天抱几卡车水泥袋子也不觉得受不了的时代相比,是不可想象的。现在生活舒适,工作安逸,脑力劳动简单,少有机会参加体力劳动,人从头脑到身体都被养得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抵抗力。体力劳动显性检验出身体在退化,隐性表达出大脑机能在衰退。否则,怎么不知道平时多加锻炼?这个时候不必说“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因为已经没有可能降什么大任;但是本着对自己生命质量负责的态度,也应当适当管控自己的行为,让身心始终保持着健康本色、因着这样的本色而使自己生活得愉悦些、阳光些,不是应当应分的么!
   午睡梦被打碎说明好多事情都是“想得美”!想睡的时候就听到好多打扰。躺在床上先是听到楼上人家外孙子把客厅地板当体育赛场滑滑车的声音。平时午休时间他是极少有声音的,今天这声音连续不断。或许他姥姥姥爷认为,双休日,大家都不必午休了;平时有所管教,今天可以放风。半睡不睡的时候被打搅是有点儿气恼的,好在这气恼一会儿也就消失了。因为理解,我觉得我有了忽略这搅扰声音的能力。迷蒙里又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孙子什么的,可得好好管束他,不能让他打搅楼下,不能让他把地板当滑道,不能不经意间惯出孩子的任性,最多让他在非休息时间里放放风。再说阳春时节,室外百草丛生,天和景明,柳绿鸟飞,高天远阔,想让孩子玩耍,何必非要圈在家里呢?长者懒得动,孩子贪玩,就有了楼顶的滑板轰隆……尽管大体忽略了,但还是睡不塌实。这一个休息日的美好愿望里的午休,只能这样马马虎虎地在不到一小时里,在一个孩子的呜啦乱叫声里结束了。“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这一个午休里也被印证了一次,真是“杯具”。越想得到的得不到,越想躲避的避不开,越愿望强烈的沾不上边。人生不如意者,何止十有八九?简直是基本都是嘛!
   话说回来,“如意”之中的“意”才是关键所在。为什么不如意那么多?不是世界多么灰暗,不是人间多么险恶,不是历史车轮多么无情,不是大雁不知道麻雀想的啥或者麻雀不知道大雁想的啥,问题多出在我们的“意”是不是那么合情合理。如果整天觉得没有一点不如意,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我们的“意”来适应变化着的生活,经常“中意”“如意”呢?我想这是可能的。因为如不如“意”,是我们的一种感觉,而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好多时候同样结果面前大家的感觉大相径庭。一只白面馍馍面前,饥饿者非常如意,腹满肠肥者觉得毫无味道。所谓如意不如意的区别,大体如此。
   孩子既然把我喊醒来了,我就躺着仔细听了听孩子的声音。好家伙,这声音洪亮高亢,边哭还边喊着“我爱你”答复大人说“我再不爱你了”的威胁,表明这孩子是个身体健康、头脑发达、情智聪慧的娃娃。不知道他是怎么惹着了带他的母亲还是姥姥的,但从他的哭声里听得出来,再紧急的时候,他都能够辩明该说什么不放弃什么。好啊,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想想我的童年,如果家长说不要了(那个年代不会有爱不爱的表达),肯定吓得只是哇哇的哭,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的孩子太聪明,给家长带来的重大课题就是怎么才带得好。“自然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被证明终究是有严重隐患的,“树不修不成材”嘛;管教太严像我们小时候被管成那样规矩又被认为是压抑了个性,“非鼓励没有勇气”。怎么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管教孩子,这其实是个没有定论、不可能有教材、没有一定之规的事情。天下没有一样的事物,也没有性情、秉性、体质、悟性、接受程度完全一致的孩子。所谓“孩子是夸出来的”之类的“育才大全”,如果放在事物发展与人的成长大课堂里一看,就存在明显的缺陷。孩子包括成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孩子是可以夸奖的,有的孩子是在某个阶段需要夸奖有的阶段需要批评的;有的孩子是需要“好鼓还要重棰敲”的,有的孩子是在夸奖的同时又要批评的;“因材施教”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父母老师的教导下长大成人的。之所以经常怀念小时候被父母老师批评教育的事件,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真会忘却我们身上曾经长过哪些毒瘤、是因了父母老师毫不留情的手术,才有了我的比较健康良好的今天。
   孩子的哭声把我叫起来了,挺好的,让我重新振作了精神。长时间的懒床据说是有害身体的。再说已经不是年轻时代,不必急于期盼体力劳动带给身体的疲惫一觉醒来就可以恢复。天光晴好,风和日丽,这样的时间,不留出些来读书写字,或者马路上走走,实在可惜。
  
   2015年3月28日

共 2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作者习惯性的午睡时,被一个孩子的哭声搅扰醒来说起,向读者阐述了人在步入中年以后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人生的感触,继而引申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对孩子管与不管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鲜明的见解与观点,那就是作者所说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是“自然生长”“放任自由”。本文观点鲜明,论述清楚,言简意赅,充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欣赏,感谢作者赐稿,祝创作愉快!【编辑:桑干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干河        2015-03-30 14:23:42
  读之中老师的文,很有感触,问好老师!
桑干河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5-04-03 11:34:26
  感谢编辑,费心了!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3-30 21:49:31
  之中老师你真行啊,每天都在写啊,敬佩!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