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京城溜达(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京城溜达(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5发表时间:2015-03-30 21:27:38

【西风】京城溜达(散文)
   出差办事多数时间是等待。等待的时光是难熬难受的。打发时光的办法很多,有电视,有游玩,有找朋友看亲人,我的方法是看电视烦了开着“11号”跑到大街上溜达。上次在太原是这样,这次在北京还是如法炮制。
   一
   3月的北京正是柳绿花红的好时节。当然,在这样的好时节里溜达在京城,没有勇敢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不行的。为啥?因为北京的雾霾,因为北京那没有风就看不透的天、蒙胧的太阳和看着就难过的长在迷蒙中的高楼。
   我没有想过戴口罩。北京大街上流行各色各类口罩。有像防毒面具似的带个小风扇的,也有普通的过去见过的;至于颜色形制早就抛弃了一色白变的五彩缤纷。这算得上是京城一景,不得不在刚走在路上就说出来。
   第一次是从住地往西,沿着一条安静的河,迎着昏黄的残阳,往雍和宫、孔庙和国子监方向去。要不说,网络是个好东西。你想去哪儿,在百度地图里一搜,点击“去那儿”,路线马上清晰呈现。我是无聊,点开地图察看周边景点,一瞧,最近的景点是雍和宫,4.3公里。好嘛,反正无事,走走吧。还别说,这4.3公里走起来真不容易。虽然地图上看着是基本一条直线,可是真走起来,特别是到了一处立交桥,还是得转好大的圈才能回到原来的方向上。转一圈有转一圈的收获,又多看了一些地方,机关,公司,过去电视报纸上见过的名称都到了眼前。还是都市,想看这种地方简直目不暇接。其实最好的看头,还是那条绿柳垂丝、杏花怒放、老人安坐、孩子嬉戏的小河边。高架桥上车影彤彤,扰得一动不动的河水不得宁静。没有风,只有从孩子们的笑声与母亲的谈论里刮来股股春风。反正就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听一边摁下快门。残阳飞快地往夕阳过度,我追着陷进迷蒙的光晕往雍和宫的方向走。终于看到一座宫殿的影子,心里那个美,导引着我飞快地走上过街天桥,一气走来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是雍和宫。但没有进的门。站在东北角上,我的选择是沿着北宫墙,转到西街,沿西街红墙终于找到那座夕阳下放着光辉的门楼的时候,却已经关闭。只有一个喇嘛着装的汉子,骑在门前的石头上漫不经心地看过那条拥挤的街道上流淌的人与车。
   斜对面是孔庙和国子监,街头有一个门牌上书“成贤街”。当然,在孔庙以及国子监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形象代表面前走过的人,怎么能不“成贤”呢!始建于1203年的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而国子监则是这三个朝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一趟街,除了立有国子监、孔庙的牌坊,还有路边的下马石,据说古代人们到孔庙前一定距离都要先下马,然后才能进得门去。古今一体,现在到有些大机关去,你不得先把宝马停到车场,才能进得衙门么。让我感兴趣的是孔庙、国子监大门对面有一所中学,名字就是国子监中学。想必在这样的学校读书的孩子,都得“成贤、成家”才对得起这个校名这个街道。不过据我所知,北京著名中学有四中、101中学、以及好几个附属中学,并没有这个学校,不知道是什么原由。
   所有景点都关门了。跟我一样走到这些门口的还有几个年轻人。我呢,对于进去看看兴趣不大。无论是宫殿还是孔庙,大体都是佛或者碑牌,香炉或者纪念品。进去或者不进去,我都到了这里,已经达到了来过之目的。即便旅游,好多地方去之前兴致勃勃,看过不过如此,达到的目的也是个“来过”而已。不知道谁总结说,到别人待腻歪了的地方看一眼,便是旅游,这话很有点儿意思。
   回来我沿雍和宫南墙钻了一次“戏剧胡同”。北京的胡同真是悠长。胡同历史的悠长已经看不到多少了,曲里拐弯好似走不出的路途,可是会让一个外地人在夕阳渐落的时候走得心慌的。左再左,右左再右,走了好久我担心这是不是条死胡同。当我遇见一位看上去面善的大爷问他能不能走出去的时候,他认真而又富有哲理地告诉我:“全中国、全世界都是四通八达的。”我又问:能出去?他笑:“能,前面就到路口啦。”果真,我再一仔细看前面,已经站在路口边不到十米的地方啦!
   出口只有几步之遥。成功往往就在最后几步。是的,世界都是联通的,那有走不通的路呢!
   回去的时候是从俄罗斯大使馆边走过去的。经过的时候只觉得戒备森严,走上立交桥天桥回头看见飘扬的国旗,才恍然大悟。从香河园斜街走回去,已经快8点,楼顶上的霓虹早已到处闪光了。
   二
   次日吸取到雍和宫太晚的教训,早饭后就往朝阳公园方向走去。北京的好处是南北东西非常规整,想到哪儿去,从地图上看出个大体方向,就能找过去。住处到朝阳公园的路有点儿远,但我整个上午的时间很宽裕,目的就是走路,看街,远点儿也不怕。于是从左家庄公交站起步,沿东直门斜街――北京的斜街真不少,算得上是特色――见路左拐,再右拐,在三里屯的地方走上了东直门大街。早就听说过三里屯是外国人扎堆的地方,一路过去,名不虚传,到处是高高的围拦,威严的士兵,飘扬的外国旗帜。德国,加拿大,欧盟……空气不怎么好,迎面的阳光还没有前一天的夕照明朗。难怪,说外国外交人员都拿雾霾补贴呢,当然都是由他们国家出钱的。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给出差到雾霾严重地区一点点补贴呢?虽然补贴解决不了身体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的伤害,但可以赶到些许抚慰作用。
   沿着笔直的大道,直到农展馆。远远看见正在举办新产品展览,走向展馆的人络绎不绝,便走过斑马线跟着人流走进了大门。进去一看那么多排队的人,又把我吓了出来。我哪儿有时间排队看什么农业新产品啊!下午3点钟还要去办事呢!于是找到卫生间解决了一下问题,就寻门而出。我知道,朝阳公园就在农展馆背后,应当快走到了。
   出门左行,是南;遇路口往左,是东。路口拐弯处,遇到一个问我方向的东北女子,她说哪儿是东?我说我就要拐向东去,应当是左拐的路吧。未了还没忘加一句:我也是外地人。我走了,过了会儿回头看,她也跟着走来了。就在感觉怎么走不到了的时候,看到了朝阳公园的大门,花5元钱走进去,直接向北而行。原来我在地图上看距离住处不远的朝阳公园,本来是它的北门。现在知道,这个公园南北一定不近。初春的公园里树枝正在萌动,草地个别地方漾出一些绿色,引人注意的只有跟街边差不多的景致:绿柳、粉杏、黄迎春,更多是灰黄的荒芜。公园里既然景色不明,也就没有多少游人。巨大的儿童游乐设施上只几见到三四个孩子。没什么引人注目的景致,便一步没停,沿着徒步道走出北门,一路行来,打动我的只有那个野鸭岛下水里一对对甜蜜游动的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啊!挪动着有些僵硬的脚步回到大马路上,回望这个空旷广大的公园,能够想象的,只有天暖之后它的满园绿色与无数游人了。
   已经12点多了,为了保证下午公事不误,继续徒步两条街后,在路边拦了辆的士。坐进的士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熟悉的路牌。原来,从这里走来,离住处已经不远了。
   三
   在顺利办完事情后,距离预定乘机返回还有一天时间。是继续逛街,还是到首都的标志处看看,当下没有定论。走着看吧,走到那儿算那儿。上午,在迟疑了一会儿后,还是迈开了腿。无论怎样,都要动起来。我往东直门方向走去。地图上标记,沿东直门大街西行,可以到一个名叫簋街的地方,这是个著名的“吃”街。这点记忆好象是过去从电视里看来的。所以我从来认同广告的宣传作用。想着如果到了那儿,又顺便可以去前门,那就到天安门看看。想想距离上次那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去天安门,已经过去3年了。日子真真经不住过啊!
   路边遇到一个摆摊卖书的,还没有顾客,只有一个穿桔红色衣服的清洁工拿本书在翻。我在书车边看了看,都是些旧书。目光与那位桔红色衣服相遇,是双年轻明亮的眼睛。他笑笑说:没事,看看书不错的。我对他笑笑说,对着呢。我在路上想,这个清洁工可不一般,懂得读书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成的。
   走到东直门,首先看到了地铁站口。于是马上确定了上午出行的方向:直接去前门,看天安门。本来人的行为就应当顺其自然。既然走到了去前门的地铁站口,不就是让我顺势去天安门看看吗。地铁二号线人满为患,但我从最后边的车厢门进去,还是找到了座位。从前门站出来,站到阳光下,第一感觉是前门有些萧条。人没有过去来的时候那么多了,过去的人流用摩肩接踵形容不为过,现在有点儿门前冷落车马稀。难道反腐捉贪影响到这里了?往前走了一段路,基本印证了我的第一印象。人确实比过去少多了。既不想买这里的高价而且认不出是真是假的货,也不想看这里的吆喝,返身就往天安门去。少不得再经过几次安检。这是必须的。排队进广场,从正阳门与毛主席纪念堂间走过去,到人民大会堂前看看,转到天安门与纪念碑间,拍拍相片,算是完成了到北京的行程。不到天安门不算到北京,总算又到北京来了一次。
   天安门广场上游人也同样没有过去来的时候那么多。噢,我突然想到北京著名的霾,难道是它影响了北京的客人?可能的。我说过,到北京的街上溜达需要些牺牲精神,而这种牺牲精神不是谁都具有的。
   距离第一次到天安门来已经过去21年了!我老了,天安门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变化的只有背着“天安门照相”背心的人特别多,几乎占了广场上游人的三分之一。现在大家都带着长短家伙,怎么还那么多服务拍照的?或许,是有意布置的人,或者因为总体人流量大,利润仍然可观?
   在“天安门东”公交站灼热的阳光下等来120路公交,途经工人体育场顺利回到宾馆时,已经13点多了。
  
   2002年3月25日

共 3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富有质朴的情感文字细腻的游记散文,向我们展现出了首都北京的几个景点。作者在利用出差的空闲时间,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听一边摁下快门,把最美的景色收入镜头,把最具有特色的印记收入心间,丰富着自己。人生中,如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最大的快乐。可以饱览领略各地方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每一处都会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阳春三月,绿柳垂丝、桃花、杏花,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随着作者的思绪,游览了世人瞩目的天安门,仿佛身在其中。只是这雾霾的天气笼罩着,人们不得不戴上口罩,这种现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改变,还北京一个晴蓝蓝的天!推荐赏读。感谢作者赐稿!【编辑:海韵波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3-30 21:39:11
  拜读之中老师的文,又游览了一次北京城。按语如不到位,请老师指教!之中老师辛苦了!感谢赐稿!问好!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5-04-03 11:33:37
  辛苦辛苦,遥握!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