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湘湖漫笔(散文三题)

精品 【流年】湘湖漫笔(散文三题)


作者:方雪梅 布衣,30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3发表时间:2015-03-31 01:41:12

【石燕湖风絮】
   几年前,去过一次石燕湖。去了,便再也忘不了。
   她的幽山静水,就一直在心里搁着,时时让我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方湖山的禅静与冲淡意味,常常像春天的满城风絮,一阵阵飘在心头。
   都市生活久了,中国文人的归隐情怀,经常会以狂风掀天的阵势,劈头盖脑而来。这时候,放下入世的心态,从城里的十丈红尘中,从宦道市井里,抽身出来,驱车往石燕湖小住两日,是件极开心的事。
   石燕湖不远,长沙城南去,不过几十分钟车程,是长株谭三城腹地中一处宜人的绿心地带。
   我去的时候是深秋,湖水正绿,万物俱静。清晨的薄雾,在水面腾起白烟。水岸边有含霜的红叶,摇着满枝的碎金。从山庄的窗口远望,心情大好。满眼风物,仿佛平淡的文字里,突然蹦出了绝妙的句子,让我读得沉溺而迷醉:这是一篇以“静美”与“古雅”来提挈全篇的山水文章。
   踏着浩茫的秋色,我体会到这里隔绝尘寰的幽静。水岸边,柳老槐瘦,晓风微寒。几只木舟,划过一泓湖水,将我与几个意兴无穷的游人送上了湖心的金龟岛。看过古寺,石塔,走过通天响鼓梯,访过听涛轩后,对历代那些归隐田园,会溪山好友,读圣贤文章,住玲珑草舍,与山寺老僧畅话平生的洒脱隐者,充满了敬意。在当代的尘俗里,让人摧心折骨的诱惑太多,谁能安于菊花小径,安于木屋竹榻之上?入世与归隐,是中国人历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文人,自古便在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结中,纠结与徘徊。可我在这座小岛上,看着秋天披霜的修竹,还是觉得,能像陶潜与王维,有自己的东篱和辋川,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石燕湖不就是我们这些古楚国后人的福气吗?苍青的山,秀丽的湖,清新的空气以及丰富的历史蕴含,实在是一卷山水画的巨迹,值得我们寄放身心,并一再瞻拜。
   如今,跳马涧、关帝古泉以及明吉简王墓等处,历史已经退到传说与文字之中。建安年间,关羽与黄忠的那场战事,却依然在导游们的嘴里,烽烟大作。舜帝南巡的遗石,关羽的赤兔烈马,黄忠的开弓利箭,让这片被原始次森林大面积覆盖的地方,有了神秘、生动的人文色彩。
   而更加让我震撼的,是石燕湖景区的浩渺太极之气:
   1927年,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条完整的鱼化石。这条小小的鱼,身上沾满了石燕湖地区神秘的远古气息,在游过了千万年的岁月之水后,钻入了当代地质学与生物学的聚光灯下,让世界大吃一惊;接着,成片的石燕石化石又从这里蔚然的林木,满耳的风声中,浮出地面,给石燕湖地名作了最具象的诠释:若干年前,此地的山坡水泽,多燕形小石。后地质变迁,小石融入植物蜡内,年深月久,观之蠕蠕欲动,人以为异,故称为石燕。
   在风景区内,我还清楚地看见了3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标准岩层,像时光的遗物,重重地铺陈在游人的脚下。它将亿万年的沧桑风雨,挤压在密集的岩纹间,却静静地居于岑寂的寒林枯树之野,无声亦无求。我找不到它的起点,也望不见它的终极。这一瞬,我只能面对它的片段。而站在三市峰的最高处,北眺长沙,南望株洲,西瞰湘潭,看天之辽远,地之广阔,心境自然与山水相契合。不得不承认,在一切苍古的事物面前,我们的种种欲望,就像一粒粒风中的微尘,是那么的浅薄、渺小。
   泥盆纪的岩层、深埋的化石,古寺寒蝉,茂密的古铁树、赤兰、野外的帐篷……在晚秋的幽静里,向我佐证:悠悠岁月和苍天大地才是永恒强势的东西。这一刻,我发自内心,有了一种对大自然的从属感,也多少悟到了一些静中取禅的意味。
   我想,能遁迹石燕湖,退到时光深处,退到一声鸡鸣声中,喝一口农家米酒,吃一顿粗米柴火饭,观水的开阔平静,赏树的百态千姿,品古雅的历史文化深蕴,又何必慕东篱,思辋川?
  
   【花色浏阳河】
   没有哪条河,像浏阳河一样,那么花色妖娆地缠绕着我的灵魂。以至今夜,我的笔尖上仿佛还栖满了它夹岸的野菊、菜花;栖满了它烟花的绚烂和菊花石的风姿。
   这个初夏,与朋友一起,来到了绿意绵延的大围山深处。
   站在山谷的一堆青灰色巨石前,看着一条极瘦极清的溪水,从乱石的罅缝里涌出;闻着空气里湿润的水气和溪边野花、草木的土腥味;听到山鸟在头顶鸣叫,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妥帖感。
   朋友说,我们找到幼小的浏阳河了!是啊,眼前这条曲折多姿、飞珠溅玉的瘦水,正是浏阳河的源头。她清亮纯美得像个孩子。我想,这正是李白笔下未出山的泉水,干净得可以洗濯心灵。
   正是花色浩荡的时节,沿着溪边的密林小道而行。我们泛绿的眼瞳里,不时有了各种色调的花影:野菊们,成团成团地黄着、白着,开得不动声色;桐籽花,染紫了一树,又染白了一树,美得张狂而放肆;相比,槿黛木粉红色的碎花,到是有些羞羞答答;而溪边的木莲花,开得就有些动人心魄了,它们总是雌雄双生,相离不远。雄树碗口大的白花,一律朝下,深情地俯下头。雌树开红色花朵,全部向上,仰起娇媚的脸庞。不时看到有缘的某两朵,白花、红花幸福地“吻”在一起,大部分却在这寂寞的山中,作隔空的断肠相思,相望不能相携,这样的相守,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它们就是天地间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心颤.。只是,杜鹃花的花事,已经淡了,不如几天前那么猛烈,但还是一枝枝地燃着零星的红霞。
   这一切,都映在浏阳河源头的波光里……
   我们顺山势跟着溪水前行。眼前,瘦瘦的浏阳河,因千重涧水的加入,慢慢在长大。银练素带似的它穿过奇岩崛石,老树青藤,牵着一岸绿草野花,一路西去。上游的浏阳河,年少,却激情澎湃。她时而贴地,时而跳涧,时而乖巧平和,时而咆哮成瀑,顺涧而下,急切地向西,再向西……
   我被这条河流的多姿多彩和不随大流而打动。天下之水,无不向东。东面有大海大洋,汇入进去,可以成为巨浪,成为海啸,成为更强势的力量。可这条有个性的水,却不从众,它带着润彻大地的使命,一心向着西面的地平线奔去,虽十弯九曲而不回,因为那里有高坪乡、镇头镇,有太平桥、枨冲,有陈家屋场,有浏阳城和长沙……有它喜爱的所有村庄、城镇、田野……
   进入丘陵后的浏阳河,是出阁到湘浏盆地,成为母亲的女子。她养大了沿途的牛羊,水稻,养大了黄柚红桔,养大了樟树楠竹,养大了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菜花,也养育了一代代先贤志士。浏阳北正街的谭嗣同祖屋,长沙县的黄兴故居,许光达大将故居以及一代名臣左宗堂的墓园,还有榔棃镇的陶公庙……还有李富春故居、胡耀邦故居、徐特立故居和杨开慧故居等。这些名人故里与历史遗迹,也让秀水溶溶的浏阳河,有了壮阔奔腾的无限豪气。
   站在浏阳河岸,我对这条不舍昼夜,西行二百多公里,哺育了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四十个乡镇的母亲河,满怀敬意。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到镇头镇去看年逾古稀的姨妈,第一次喝了浏阳河水泡出的豆子茶,吃了浏阳河水烧出的黒山羊汤,又第一次坐在姨妈家漂亮的四层楼的阳台上,看不远处的浏阳河,在大片大片油菜花的黄云中闪着波光西去。那一刻,觉得生活在这条河边的表哥、表姐、姨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姨妈告诉我,是浏阳河流域的金砂、海泡石、夏布、酸枣果、湘绣、竹编、豆豉等,让这里的乡们人过上了好日子呢。
   那一次,我得到的礼物,是一块含苞吐蕊的菊花石。我惊叹,石头上也能开出如此美的花朵。捧着它,仔细品味,仿佛浏阳河的千年时光,从菊花石的纹理间,轻轻地转过身来,将满河姿彩,哗哗地冲进我的灵魂。
   我无法赏完全程的浏阳河,无法欣赏她由涓涓细流成为江河的每一个阶段。但我从浏阳的菊花石、烟花、纸伞、茴饼、红薯粉中,品到亦读到了她的少年之纯和母性之美,像花朵的五色,动人心弦。
   而一首歌,一些红色的故事,更是让这条河,流入了史册的天际,流入了天下人心头……
  
   【水那边的屈子祠】
   本来没有去汨罗江对岸的安排,可听说屈子祠只一箭之遥了,我的心就毫不含糊地扑到了对岸。多年来,一直想去屈子祠看看,可总没有合适的时候。这次鼻子都挨到山门了,不去拜谒一下,对不起胸腔里那缕怀古之情。
   可巧的是,惠芳兄和荣梅也都没有去过。真是汗颜,三个老朋友,“老副刊”天天在楚风楚雨楚文化中过日子,居然都缺了访屈子祠的这堂课。听说我们想过江,同行的领导和大作家们,虽然都去过若干次,但依然用行动给予了支持:干脆一起去!于是,几辆车,越过湿地,跨过渡轮,向《离骚》、《九歌》和《天问》的方位驶去。
   屈子祠建在汨罗江北岸,隐居于玉笥山的一片茂密绿色之中。自始建至今,已经历了2000多个春秋。历代均有过修葺,近代的同治八年(1861年),还进行过一次大修。当代人对祠庙更是进行了多次维护与扩建,并将它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庭院,才能让今天的我们,在肃穆氛围中,看不到时光的斑驳积尘。
   祠庙是典型的砖木结构,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山门两侧有介绍屈原生平的石灰浮雕,,大厅边的石门坊上有阴刻对联:“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与“光争日月”的巨幅横匾,让人感觉到屈原先生强有力的魂魄,依然在这庭院里,像丹桂树一样,散发着清香。对着大门的照壁上,悬挂着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屈子列传》全文雕屏,面积达24平米。文章记载屈原先生当年:“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这段文字,像一根根带刺的荆棘,把厚厚的历史刺出了一道深深的瘀伤。疼痛是剧烈的,是属于全民族的。它从2000多年前三闾大夫的心里蔓延而来。
   经过春秋时期历时400多年的争斗,到战国中后期,七国争雄事实上变成了秦楚两强之争。动荡的时局,历史把残酷、邪恶、痛苦、伟大与辉煌等众多极端的东西纠结在一起。出身于贵族之家、且高居楚国庙堂之上的屈大夫,锦衣之中,却包裹着一颗“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之心。才能卓越的他,怀着富国利民,以楚统一天下的宏大政治抱负,19岁应楚怀王之招,入仕为县丞;21岁任左徒出使齐国,后忙于楚国的变法革新和内政与外交。26岁,任三闾大夫。他主张强兵兴农,赏功罚罪,抗暴秦,斥奸佞,施德政,讲仁义。然而,由于楚王轻信奸臣谗言与秦使张仪的离间计,忠君爱国的屈原,被放逐他乡。汉北、枉诸、长沙、辰阳、溆浦、汨罗……环洞庭湖的山山水水间,到处都留下了他沧桑的身影。一路上,忧国忧民的他,写下了《抽思》、《思美人》、《离骚》、《涉江》、《哀郢》、《天问》、《怀沙》、《惜往日》等诗赋。
   作为政治家,他的政治理想,被昏君佞臣,被秦兵破楚的刀戟,彻底打破了。作为诗人,他成为中国文学的奠基人,获得了巨大成就。其千古雄文,成为了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得以刨开岁月的尘土,看到一个老人坎坷的人生里,散发出的灼人光芒。这光芒,穿过今天的这个午后,又静静地从屈子祠旁的碑林间,从招魂堂、思贤楼、天问台、九章馆、离骚阁的碑刻中穿过,直达我们的心里。
   告别玉笥山回程的路上,汨罗江在春天的阳光下,安静地流向远处。四处蓬勃的绿色里,有一种强大的东西,蔓延开来。诗人余光中说汨罗江是“蓝墨水的上游”,真是妙得无以复加。谁还找得到比这更幸运的江水?因为2287年前,一位62岁老人悲壮的一跃,它就从湖湘大地上,流入了青史。从此,无论大地干涸,岁月更替,它永远不会停息,不会断流。古今中外,都能看见它的波光,听到它浪花拍岸的声音。可是,谁又找得到比这更忧伤的河流?
   我想,2287年前的汨罗江一定是痛悔不已的,它一定觉得自己是一条“有罪之江”,一定痛恨自己不该如此幽深,如此湍急,让一个伟大的生命,戛然而止;所以,汨罗江在古楚大地上,深深地跪下去,它举着五月初五的龙舟鼓点,在楚山楚壑间,匍匐着流向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屈大夫的魂灵与踪迹,同时又将屈大夫的声音,在天地间传递。汨罗江,本是一江痛苦的眼泪,如今流成了一个节日的源头,流成了民族文化的上游,流成了一脉绵延不绝的思念。
   我想,2287年前汨罗江畔的石头与黄沙,一定也是悲绝的,它一定常恨自己不该这么厚重、沉实,让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抱了它,去从容赴死。因此,汨罗江畔的岩石和沙粒,从汉代开始就将自己筑入祭祀的祠庙和碑塔,它们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把那个沉江的不朽灵魂高高地举起,让这单薄的身影,数千年后还站立在民众的心尖。
   一个人,有两种方式不朽:活在典籍里;活在民众心头。

共 49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游记散文不难写,但想写好却不容易。散文《湘湖漫笔》却写得颇有深度与力量,有一种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极力追寻的笔调。文章采用“散点透视”的结构方法,把湖湘大地上富有灵气与文化底蕴的三个地方聚合成了一个感应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艺术整体。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情思的情愫,这种感觉就像风一样,无形,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住。文章对景物的描写虽然着笔不多,但是笔笔精到,意在笔端。在这里面静中有动,动静交织,作者以自己的深切感受表现了从心底涌起的一股远离城市的欣慰之情。湖湘大地上的石燕湖、浏阳河、屈子祠在作者的笔下已不再简单的是一景一物,而是有着某种精神特殊表达。这些景物在作者的心中兑换成一种人生态度,对生命意义的发问,在屈子祠这一段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在此外作者优美的语言也为本文增色不少,紧裹着人的心,让我们不得不在作者营造的这种氛围中去感受,去寻觅。感谢作者赐稿流年,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地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0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地人        2015-03-31 01:43:03
  深夜按文,词不达意还请海涵,每次拜读贵作真是欣赏,您果然是湖南的辣妹子!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4-01 08:57:1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