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老家那河那桥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老家那河那桥


作者:涧松 进士,767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6发表时间:2009-06-05 22:22:01

我的老家在岙里王柴家。
   每当我向朋友们说起我的老家,他们总以为我来自丛山峻岭,深山冷岙。那里当然是古木参天,百花争艳。然而,其实惭愧,真正是名不副实。柴家村就在宁波市近郊的下应镇,和岙里王村一河之隔,这儿是一马平川,河网密布。远望山峰似有百里之遥,近看田地确是沃野千顷(孩子的眼里的印象)。我们家几代都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不息,直到为了建造鄞州工业园区,老家被征地拆迁才不得不离开了它,住进了新建的小区。
   新的小区环境无可挑剔,楼房漂亮整齐,道路宽阔平坦,绿树常青,鲜花盛开,煤卫俱全,交通便捷。比起昔日的老家真像上了天堂。然而,故土难忘啊!我还是想念阔别将近七年的老家。
   终于在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我骑着我的老坦克出发了。沿鄞县大道过培罗成北门向下应大道北拐不远就见到了那条熟悉的母亲河。
   河,还是那条河。只是它已经被截弯取直,两岸砌上了整齐的石块,河面平静如镜,水纹轻波微澜,不见水草漂浮,难觅鱼虾游动;岸边蝶舞草丛,风剪柳丝,绿荫似锦,繁花如画。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高规格的公路纵横交错,川流不息的车辆代替了吱吱啊啊的农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亲们变成了享受社会保险的新市民。果然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
   可是母亲河啊!你虽然多了些许大气和傲气,却不见了往日的灵气和秀气。
  
   当年的母亲河,虽然貌不惊人,却是细水常流。涓涓清流隔开了柴王两村。它的支丫深入村庄的几个角落,我们称之为漕嘴。柴家有前漕头、小河头、大漕头;王家有卢家漕,岙里等。在主流和漕嘴的汇合处(我们叫汇头)还建有止水墩,据说主要是为了风水,其次是可以让漕嘴的水活起来。
   贯二村而过的小河及众多的漕嘴不但为人们提供了饮用、洗涮等生活用水的方便,而且满足了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农民兄弟们的生产需要。河埠头是妇女们聚会的最佳选择,她们在这儿淘米汰菜、洗涮取水。媳妇们低声议论自己的婆婆和丈夫,夸奖心爱的儿子和女儿,她们在这儿可以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也可以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婆婆们当然是互相比较自己的女儿是如何孝顺,女婿是何等出挑,最后免不了责怪几声不听话的媳妇。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那可是男人们的世界:春天,他们面迎晨风,带着种子去播撒希望;夏天,他们头顶烈日,满载肥料去培植护育;秋天,他们引吭高歌,抒发丰收的喜悦;冬天,他们破冰捻泥(捻河泥准备明年的肥料),期盼更好的来年。无论阴晴冷热、不管风霜雨雪,男人们只要一站到船后艄,就会昂首挺胸,眼望前方,一手握橹手,一手拉橹带,就在橹叶那么一推一扳之间,令船后激起层层波澜,让船儿随心时快时慢,用一句现代的话说:这条船儿我做主!何等气派,何等豪迈!
   小河更是孩子们嬉戏的广阔天地,无论在水边还是在水里我们总能尽情地挥洒自我,犹如小鸟翱翔在九霄云天。俗话说:大水螺蛳小水虾。每当久旱无雨,河水小的时节,我们趴在河岸边看着河草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不停地摇曳,各色鱼虾穿梭其间,谁都忍不住那钓鱼摸虾的欲望,或垂钓、或下水......颇丰的收获早就把挨骂的滋味忘得一干二净;而当河水猛涨的时候,螺蛳成群结队地沿在河坎上,只要伸下两只小手,总能摸到一把又一把的螺丝,拿回家割了尾巴,母亲下锅一炒,就成了大人们的下酒菜。夏天,这儿是天然的游泳场,劳累了一天的大男人光着膀子在这儿洗澡,孩子们扶着木板,拉着木桶在学习游泳;冬天,河面结冰,孩子们飞出碎冰划着冰面,......一年四季还有那些鹅啊鸭的在水中自由地游荡。
   可如今,河边立着一块冷冰冰的禁示牌:不准在河里游泳、洗东西!
   小河啊小河,何时再见你那生机勃发的摸样?
   我在河边驻足良久,试图判定故居的方位,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有效的参照物。老了,老了,居然连家也找不到了。无奈之下,只得走上大桥向四处眺望,哦!那不是我姐姐原来住的小村(马家桥——王家村的一个自然村)河边的老樟树吗?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我现在所在的大桥就是当初柴王两村共同建造的“和平桥”的旧址。
   和平桥啊,你给我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记忆呵。
   柴王两村虽然只是一河之隔,但在我的童年时代想到王家去看姐姐要么大着胆子拉着绳子坐渡船过去,要么兜个大圈子从村西的西鉴桥走二、三里路套过去。所谓渡船并不是那种有人掌舵、摇橹的大船,它只是一只鸭蛋船(放鸭人专用的)---五六个平方大、长方形的小木船,船两头有两条手臂粗细的稻草绳分别连着柴王两岸。谁要过河就把船拉到身边,上了船再拉另一头的绳子让船靠上对岸。别以为小河不过十几公尺宽,那渡船却是险象环生:人一多怕沉船、人没站好怕摇晃、又怕小孩玩水掉下去、还怕绳子断在半河中......总之胆小的是绝对不敢坐渡船的。
   解放以后,原来的两所私立小学(敦睦小学、隐德小学)合并为柴王小学。王家的孩子们都得到柴家来读书。过河就成了家长们最担忧的事了。几经协商,终于决定由两个村共同出资建造一座木桥,大家就叫它树桥头。刚通桥那会儿两个村的人们心里都乐开了花,尤其是孩子们,在桥上跑来跑去比过节还热闹。一座小木桥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最初几年大家都小心地呵护着它。可是天长日久,人来人往,上有耕牛践踏,下遭农船碰撞,风吹雨打,冰冻雪压。木桥慢慢变老,已是不堪重负,岌岌可危。家长们又该为孩子们担忧喽!
   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树桥头已是风雨飘摇,两个大队(那时的村已改建大队)领导再三商量决定建造一座石桥。集体经济,人多力量大,石桥很快就能竣工,取一个桥名是必不可少的,男女老少议论纷纷,街头巷尾各抒己见,最后定下来就叫“和平桥”。俗是俗了点,可包含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柴家王家和和睦睦,桥上桥下平平安安。
   ......
  
   河还是那条河,老桥已不复存在,老家更是踪影全无。任凭世事变幻,我的根却永远留在这儿。

共 2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风清新流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故乡河的画面,在现代化气息十足的生活里回味起清秀乡土味十足的故乡仍然带着些遗憾,水泥和钢筋在构造都市的同时,也淹没了故乡河带给我们的那些乐趣。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里怀念故乡河水旁的一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再次重温寻根的梦。问好作者,欢迎继续来稿。【编辑:蓝薇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薇海        2009-06-05 22:24:31
  文风清新流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故乡河的画面,在现代化气息十足的生活里回味起清秀乡土味十足的故乡仍然带着些遗憾,水泥和钢筋在构造都市的同时,也淹没了故乡河带给我们的那些乐趣。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里怀念故乡河水旁的一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再次重温寻根的梦。问好作者,欢迎继续来稿。【
君子千里成风
2 楼        文友:旅人        2009-06-05 23:49:31
  看罢,突然想起了,《乡愁》。任事事多变迁,心底那个少年依然还是当时模样,那些事都在记忆中开了花,永远不会退色,只是更多加了些泛黄的纸页的味道。那优美的自然风景深深的在心中生根发芽 ,开出了一朵朵瑰丽的花儿!问好作者
用手中的这支笔,记录我的人生.不为什么,只为找到心灵的寄托
3 楼        文友:竹叶儿        2009-06-22 23:30:54
  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里怀念故乡河水旁的一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再次重温寻根的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