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重读《平凡的世界》(随笔)

精品 【西风】重读《平凡的世界》(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5发表时间:2015-03-31 22:38:26

【西风】重读《平凡的世界》(随笔)
   因为电视里播放同名电视剧,出差时闲着无聊跟着看了几集,回家后有了拿出前年置办的那套三卷书看看的欲望。头一次看过已经过去许多年(差不多20年,没有确切记忆),现在回想,只剩下些边边角角。后来还从朋友处拿到一本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看完没还,那本书现在还在我的书橱一角静静地待着。《人生》确定是在当年电影放映前后看的,时间也够长了,记住了高加林这个名字,里边的情节都完全模糊了。
   但是自我感觉对路遥的作品非常的熟悉。因为他的故事、书中人物的人生、甚至那些人物的生活与口语,都极其接近我少年时代的经历,与我经历过的事件、人物、环境相似。今天,崇拜路遥作品的人千千万,我与这千千万人的不同处在于,我觉得他像我的一个堂兄,一个表哥,一个乡亲,一个看得见的从故乡来的朋友。而再次翻看书里的内容,便再次把曾经的生活呈现在眼前。
  
   二
   《平凡的世界》截取了1975年到1985年间,中国社会从动乱到新时期,特别是思想解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宏大背景下,以孙玉厚一家所在的陕北农村以及所在地从省以下各级政权机关、各色人等的变化发展。孙玉厚这位从旧社会过来的汉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女迎着时代风浪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世界里。孙家姊妹4个,大姐跟了懒汉王满银,孙少安因为家里的穷困止步于中学门口,成了风咽河边这个小村庄里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孙少平是这个家里的二儿子,他好学上进,不甘穷困命运,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着赢得了生活与爱的权利。小妹香兰是这个家庭的迎来春天的象征,她敏而好学,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学问天才,同样的极端贫困环境下,在父母和哥哥的爱护下,终于考上了一流大学,得到了美好的爱情。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家庭,一些多么令人尊敬爱戴的人啊!尤其是孙少安孙少平弟兄两个,面对无法逃避的困难穷困,他们没有躲避、没有低头、没有气馁,勇敢地承担起了改变生活的责任。少安用自己的胆识,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在一次次为了大家、为了家人的事务里,宁可自己损失也不亏损别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亲人、乡亲获得更多。为了心爱的润叶,他拒绝了她的爱情;为了父母亲人,他不愿意分家单过;为了穷困的乡亲共同富裕,他忍受着天大的委曲也不改悔初衷。终究他练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农民企业家。而少平的经历,特别是在学校挨饿的那些情节,似乎就是当年我在初中高中时的翻版,当然,我们在平原地区,生活相对还好,能吃上饭。相似的地方是在学校的时候,我与大多数同学天天饿着肚子,下课冲到食堂的时候,也只能要个最便宜的菜就两个一捏没什么东西的馒头,吃了跟没吃差不多,只能多喝些“汤”——炒菜锅里添水倒一股酱油的水来充满那个根本不可能有饥饱的肚皮。而少平之后的生活轨迹,他当“揽工汉”做小工脊背被压得破烂、一顿吃半脸盆面片的情节,像是我在参加工作之前当民工的化身。17岁高中刚毕业那年,我被父亲送到县城水电局当民工。我们一共4个民工,说的是干材料厂的活,实际是全水电局干部职工的公差,他们冬天烧煤由我们干,秋天农场收秋,职工干部的农活全由我们干,领导干部修房子也是我们去当小工,单位里凡是出大力流大汗的事情也必然留给我们这4个“光荣特别的”民工。至于我们的正业,全县水利建设所用的建材——水泥、钢筋、木材、电器(变压器等),全由我们几个人装卸,而且有时候还得到市里去装,回来再缷。那种半人高的变压器,我们4个人一人一个角往库房里抬,其他3个人都是壮年,我一个半大小子,抬着扛子的腰椎似乎咯叭叭地响、迈步的腿在抖。最苦最脏最累的莫过于缷水泥。调进水泥量大而且集中,不管有多少卡车拉运,所有车上的水泥袋子都要我们几个人一袋一袋地抱到那个大棚下。那是怎样的一种工作状态啊!我们起床后就开始抱水泥袋子,除去中午吃半个小时的饭,其他时候全是一溜小跑,汗水渗透了那件硬硬的帆布围裙,浑身上下被水泥塑成泥人,口罩根本戴不住,鼻子里全是水泥浆浆,手套破了手指头由火辣辣地疼变得失去知觉……
  
   三
   小说里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立体,像是从我身边走过的某个人,像是跟我一起住过的一些室友,像是我小时候见过、听说过的那个人。田福堂的形象,像是我们一个队曾经强势的王队长,又像后来的王书记(曾经的文书)。金俊武、金俊山们,与村上的曾家兄弟也有相似处。孙少安的二爸孙玉亭,多像我们大队的老书记啊,他套着一双破鞋闹革命;我们的书记外号叫“破鞋”,就是因为一年四季穿不上个利落鞋得名。他也革命到了不一般的程度。为了革命,可以配合工作组打击陷害任何人;为了革命,吃了别人的饭一抹嘴就可以返回去去批斗人家。除去这些人物,我也看到了能给人以温馨的人物。比如金波、秀儿以及他们的父母,家里有个在外边工作的人,并没有与乡亲们隔断往来,而是在少平家的困难面前一次次给予帮助。这些帮助都是实实在在的,让少平和香儿住在他们那儿,遇到少安急困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少平虽然遭遇到许多磨难,但遇到的好人更多,得到的爱也更深更浓。
   看过这本书,不能不让我与所有读者一起为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而扼腕叹息。所有的美好都不长久啊!晓霞是一个多么好的姑娘,少平是一个多么有理想信念意志的青年,可是他们那么美好的愿望、那么美好的爱情竟然被一次事故所淹没。那棵杜梨树下再也没有一对青年下午1时45分相聚的形影,在我们平凡的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只能以这种叫人不舍的遗憾而存在。
   我的青年少年并没体验过爱情,这是因为我比少平他们迟钝而且更加羞涩。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没有人教就在自己的思想里存留。小学时候我们跟着大些的同学还能站得远远地笑话那些成双成对走在一起的男女同学,初中被安排跟一个女同学一个课桌时每天如坐针毡。高中女同学成了稀罕物,轮不到和那个女同学坐。虽然年龄渐长,但那种羞涩的思想并没有随风荡漾。记得放学和一个女同学同路,不但一路不说一句话,甚至还故意拉开十来步的距离,心里虽然有一些火热的东西流动,表面上却装做什么感觉也没有的样子。或许,我们十五六岁的年龄,还没有到少平他们十八九岁对男女关系那么成熟、那么敏感、那么敢于表达,现在看来,我还是属于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迟钝胆怯的那类人。
  
   四
   我1975年底高中毕业,1976年底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生活除去中学就在乡村,跟少平他们差不了多少;之后的生活在单位,虽然比少平去的煤矿好得多,但也是一样地经历了从乡下人溶入城市人的过程、有一个适应城市的过程,当然也经历了奋斗与爱情的许多东西,也是通过自我努力才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这是我看路遥小说分外亲切的地方,因为他写的许多事情,我直接间接地遇见过,也直接间接地体会得到,而那个时代背景,就跟我经过的完全一致;生活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只是表面不同,内里没有太大区别。
   这次重读,给我冲击最大的还是作家路遥远大宽泛的视野。作品里,他把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物生活完全地结合起来,把时代变化与人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读着小说,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幕幕活剧就在眼前排展开来;读着小说,黄土高原那个名叫石圪节地方的人物就一个个有说有笑有哭有闹地活动开来;读着小说,就让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个顺沙河一字排开低矮的茅草屋下乡亲们的酸甜苦辣都逶迄展现;读着小说,1980年前后,人们从冬天走往春天的姿态、变化着的面容便一个个生动起来。
   可以这么说,《平凡的世界》写出了许多我经历过但无法表达出来的事情,讲出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知道、了解但没有能力表述的故事。谁都知道,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在哪儿,社会发展的规律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展望的、表现的、或者期许的许多事物,在今天来看,还是非常有远见的。当时就提出的“贫富分化”、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平衡等问题,正是当下社会亟待解决也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他塑造出孙少安这样一个先富之后不忘乡亲们的形象,不正是当今社会贫富分化加重形势下需要提倡与鼓励的吗!
   这充分体现出作家路遥不平凡的地方。平凡的世界,因为一些人的不平凡,才变得如此令人记忆深刻。
  
   五
   路遥以他42岁的短暂的生命,塑造出一座中国当代文学丰碑。我敢说,《平凡的世界》是我读过最好的小说,因为那些朴实的文字不时地打动我,令为跟着小说里的情节、人物、事件的悲欢离合而微笑或落泪,也会想起那个时代一批人的命运结局,带来绵绵不绝的思索。
   不能不说路遥的非凡。他为写这部著作准备了3年,写了5年,把小说涉及时代的报纸翻了一遍,他写的事件可以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比如他写的引起中国发生巨变的那篇著名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具体到1978年5月11日发表。他的功课做的如此扎实,他的描述那么精致,他状物述情那么生动传神,他的叙述手法时而在画里时而跳跃到画外,但都非常合适,没有突兀之感,充分体现出大家的大手笔。
   然而他的作品又非常的“土”,经历过那些时代的人,谁都能从书里找到自己或者认识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又能从文字大门里窥见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变化发展,能找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渊源,能看到他们的父辈经历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情态。小说语言特色鲜明,方言运用得心应手,不需要任何矫饰,就能让哪怕从来没有到过西北的人也能很快溶入作家描述的生活状态里去。这让我想起有些人的主张,说作品最好是“规范”的,要消灭习惯语言的说法。对此,我一直保留意见。重读路遥的作品,让我坚信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当然,要好好学习路遥用方言与习惯语言的手法,使方言和个性语言变成大众了解的、喜爱的语言,更好地为作品表达的内容服务。
   当然,现实主义作品也不是远离浪漫、没有意识流、排斥适应时代特征的表达手法。在《平凡的世界》里,浪漫已经是苦难之外的另一个特色。从少安与润叶到秀莲、少平与晓霞,甚至王满银追求兰花等的浪漫情节,就比我经历里听说过的所有人都浪漫好多倍。至于它笔下妹妹兰香与晓霞、润叶、金秀以及郝红梅们的美丽温润,那是谁看了都会怦然心动的。他还恰如其分地把陕北民歌穿插进来,使小说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更加突出,也让深厚的黄河文化在字里行间泛出深厚的味道来。
   路遥是把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土地、人民和文学了。读完小说掩卷深思,浮现在眼前的除了那些生活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以及路遥那超过他年龄的成熟睿智的相貌,就是他永远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的形象。这是个永恒的青春的形象,跟书中的田晓霞一样永远是位春光明媚的使者。
   现在,我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地写一点读后感。之外我更多想的是,同样经历了生活磨砺的人,为什么路遥这位大哥能写出这么不朽的作品?恐怕还是他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间,能吃下常人不能吃的苦,能从中外古今的文学思想、文学作品中汲取提升自己思想高度的精华。在他写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超越了30多岁年龄、超越了同时代许多人思想的一个不平凡的人了。
   不论多少,读罢这部作品都应当从中学习一点他的精神、他的高度、他的坚持,以及这不朽的无愧于时代赋予的美好文字。
  
   2015年3月24日

共 45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划时代的文学作品,它的伟大体现在它所汲取的营养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正因为贴近生活,紧扣时代,刻画深刻,震撼灵魂,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大众的精神世界。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段段艰辛曲折的生命历程,一曲曲刻骨铭心的爱恋绝歌,都给每一个读过它的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就像本文作者所描述的一样,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乡亲,相似的经历,无不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继而引申到作者结合自身的所经所历,对作品、对路遥有了更深刻的解读。本文情感浓重,作者运用娴熟的笔墨巧妙穿插,既解读了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又融入了自身的感情生活。欣赏,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祝创作愉快!【编辑:桑干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01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干河        2015-03-31 22:46:45
  品读之中老师此文,我又想起当年读《平凡的世界》时的那份内心的悸动与深深的感触!
桑干河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5-04-03 11:30:54
  谢谢光临,问好!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4-01 21:29:18
  祝贺之中老师文字加精!问好!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之中        2015-04-03 11:31:25
  谢谢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