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温馨岁月”征文】 我的父亲(散文)

精品 【绿野“温馨岁月”征文】 我的父亲(散文)


作者:涵心正心儿 童生,90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5发表时间:2015-04-01 20:34:19
摘要:我的生命里因有父爱而与众不同......

契机
   我的父亲今年七十三岁,一米七三的个子使他在他们那一代人中显得格外高大。去年,父亲听说我擅长写作,并且在网络上发表小说,就想让我写写他。在一次从洛阳回县城的车上,认认真真如数家珍地把他大半辈子的经历向我诉说了一遍,还一再问我记清楚没有,对我有疑问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我弄明白为止,那认真的模样让我动容。一路上他絮叨好几遍,说和他经常在一起打牌的老王,已经出书了。而他自己,提笔忘字,没法亲自写,只好仰仗我了。父亲说这话时,期期艾艾,透露出蛮自信的心情,好像我大笔一挥,他亮灿灿的光辉形象就出来了似的。
   当时的我坐在他后面,恍惚地瞅着他稀疏的头顶,内心五味杂陈。这是我的父亲吗?一向耿直严肃的他竟然这么迫切地端出自己,让我忽然有点不适的感觉……
   我当然不能拂了父亲的面子,拿出手机打开记事本,把脉络记下来,心想以后有时间的话,好好写写我亲爱的父亲。一晃大半年过去,期间笔力难逮,灵感不浓,没有呈现。父亲刚开始问过几次,后来就没有再提,而我知道父亲心中已然受伤了。
   曾经,在我还没有出阁的时候,父亲对我说过,他一辈子不求人,即便是自己的女儿,将来结婚过日子,他也不会主动捣搅我们的生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耿直的父亲,当初那么迫切地介绍他自己,结果让我“凉”了下来,他老人家心中怎么会不受伤呢?
   现在,我必须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父亲的心境和成长足迹,给他一个交代吧。只是没想到一旦深入进去,发现我的父亲还真就不一般呢……
   苦难的童年
   父亲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爷爷的时代,他们家是当时村中最为强盛的一家,是方圆远近著名的丝纺家,管着好几百里内的丝绸生意。论说,我们村姓闫的只有我们一个家族的大约三四户人家,但只是因为我家的丝纺生意兴隆,我们村因我家的姓命名为闫村,可见当时我爷爷家族的势力忒雄厚了。我小时候,就有一些老人指着我们村仅有的一条弄巷,说巷子两边的房屋曾经都是我们家的。这个弄巷,牵连着当时我村仅有的两条街,前街和后街。我们村有史以来都是当地最小的,生产队时只有四个队。现在虽然还是四个队,但街道已经发展成四条街了。我小时候的记忆,我家只是隅在前街街头的一间砖瓦上房里。也就是说,那个标准的四合院里,另两间上房,东西厦子,都是另一个姓闫家的,不是我们家的。
   这个闫姓家,根本不是我们的本家,是逃荒到我们村的。先在祖爷爷府上做长工,后跟随了祖爷爷的姓,娶妻生子,祖爷爷去世、爷爷外出后,这些房产就成了他们家的了。
   祖爷爷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吸大烟,无子,小老婆生了个儿子,是祖爷爷的独苗。祖爷爷为了这个儿子,用全村最粗的树做栋梁,新起一院,盖了当时“高大上”的三间大瓦房。听母亲说那梁上还写着这个爷爷的名字呢。可是人有旦夕祸福,这个爷爷命薄,少年夭折。这对祖爷爷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吧,也许从那时候起我们闫家就开始颓落了呢。
   为了偌大的家产继承,为了传宗接代,他们从外地抱养了我亲爷爷,并且给爷爷找了个童养媳,就是我的奶奶。奶奶先给我们老闫家生了姑姑、伯伯,然后是我的父亲。可是怀着我父亲的时候,爷爷被抓了壮丁,继而杳无音信。
   祖爷爷死得早,似乎只见了我的伯伯吧。他老人家一离世,吸大烟的大老奶奶就卖光了家产,小老奶奶和童养媳奶奶,地位低下,听老年人们说她们实际上是仆人身份,一切都是大老奶奶说了算。爷爷由于是抱养的,也没有发言权。但当时由于老闫家的影响,爷爷被推举为保长。可是天性善良的爷爷,轮到谁当壮丁时,总是提前告知让人家逃跑,几次三番交不出人时,国民党军队就把他押去当了壮丁,从此天涯茫茫,音信全无。等到解放,我们老闫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农成份了。
   我的父亲就在那样的环境中出生了,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两位老奶奶卖光了良田和房屋,也就驾鹤西去,剩下奶奶一个妇道人家提拉着三个孩子,在贫瘠的小山村,过着逃荒要饭受人欺负的生活。
   姑姑,伯父还有父亲之间相互相差四岁,也就是说,奶奶得怀抱父亲,拉着伯伯,后跟着姑姑去逃荒,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多么凄惨啊!为了活命,父亲曾被奶奶“狠心”卖过四次,四次都让父亲“化险为夷”。第一次是卖给一个孤苦无依的老翁,当时父亲一岁多的样子,第一天老翁抱走,第二天老翁就去世,不得已奶奶又把父亲抱回了家。第二次父亲两岁多,已经很会讨奶奶的欢心,奶奶把他送人后,又恋恋不舍抱了回来。第三次父亲已经四岁多了,家里有三个吃饭的孩子,老大老二能帮忙干点活,一有吃的就紧着他们吃,剩下父亲总是吃不到东西。奶奶就想为父亲挣得一口饭,将他送到一个打铁铺。可是四岁多的孩子能干啥呀,常常忍饥挨冻,惨不忍睹,将奶奶的心揉碎了,奶奶又将父亲收了回去。第四次是七岁多的时候,奶奶差人将父亲送到一家远房亲戚家里,机警的父亲尾随着那人一路跟踪,走了几十里地又出现在奶奶面前。奶奶抱住父亲痛哭,说你莫要怪娘心狠,你跟着娘怕要饿死啊!父亲不吭声,奶奶发现父亲手上一个疙瘩,硬硬的终久不散。一个郎中说那是气憋的,说父亲小小年纪却受了不能受的气,这孩子心事重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声,一下子打在了奶奶心坎上,奶奶痛哭流涕,连说罢罢罢,我再也不把你寻人了,即便饿死咱娘几个也要在一起……
   记忆中父亲对我们说过好几次,就是他每天都是在饥饿中睡去和醒来,小时候的天空头晕目眩,只有大大的饥饿感缭绕不散。可见饥饿给他打下多深的烙印了。他曾趁无人之时去拣别人丢弃的红薯皮被人发现追打和嘲笑,曾夜深人静去翻垃圾看有没有东西可吃,曾光脚丫子跑遍村子附近的大小土坡寻找能吃的东西,……一个家贫如洗没有父亲的孩童,遭受了多少社会上的白眼和耻辱,恐怕不是我的笔力能穷尽的,我心酸,就不多说了吧。
   四个大学生
   可怜的父亲,当时的他唯一谈得上追求或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看着别人去学,或者到私塾墙外听一听里面的读书声,就满身心的欢喜了。私塾是当时村中的地主办的,他最讨厌上不起学却总是蹭在附近不走的父亲,好几次他拿着教鞭追赶父亲,还有一次恶狠狠打了父亲几个耳光。这几个耳光打在了父亲心上,让他的心灵饱受伤害。解放后批斗地主的那天,十三岁的父亲义愤填膺,上台狠狠揭露了地主的罪行,说出了自己是多么想上学的心声。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十七岁的伯伯参军,十三岁的父亲上学,实现了他终于能上学的夙愿。由于年龄大他直接上了三年级下学期,然后四年级和完小五六年级,一共上了三年半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渐渐拔得头簪,成为后起之秀。尤其是算盘打得叮当响,被村委相中,当了会计。后来下乡支教,当过团支书,村委主任等职……。他经常对我们说,如果不是我母亲身体不好扯了他的后腿,他是断然不会在家务农的。
   父爱如山。在被地主甩过耳光的日子里,他暗暗发誓,如果将来他自己能娶妻生子,他一定会倾尽全力,让他的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并学有所成。父亲做到了,他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全供上了大学,这在我的家乡已经传为佳话,父亲德高望重的形象从此更加熠熠生辉。
   我是我们村子里第二个女大学生。那年月靠的是挣工分吃饭,别人家的闺女都早早退学,在家挣工分了。而我们家,父亲对我们一视同仁,任凭吃糠咽菜,任凭债台高筑,也要让我们上学。记得有一次我下学回家,发现父亲躺在床上。他对我说,他去坨上办事从上面摔了下来。我知道那个坨,凭空比村中其他地方高出万仞,道路崎岖,平时看着就让人害怕。父亲从上面掉下来摔断了肋骨,独自艰难地挪到了家。父亲平静地说,娟子,恐怕你要辍学了。我一听眼泪马上就流了下来,没有吭声就退了出去。我当时上小学,奖状几乎贴满了一面墙,正是欢天喜地无忧无虑的年月,忽然说让我别上学了,我受不了。但我知道那是父亲无奈才说出的话语,又后悔没有问询父亲的伤势,觉得大不孝。正当我一筹莫展满心苦闷之际,父亲又让我去学了。原来父亲说完那句话他自己心中就难以忍受,用他的话说好像有一把刀在剜着他的心脏,所以就慢慢起身独自一人去了县城住院,住满七天接上肋骨就回来了。我又恢复到了天真烂漫的日子。
   我记忆中的家,是父亲响应“计划生育党员带头”的号召,让母亲做了结扎手术大队给批下的半个院子。四间厦子,一间做厨房的平方。平房是后来盖的,上面经常晒些粮食,晒干了拿去换钱。由于全家只有父亲一人挣工分,所得的粮食总是入不敷出,老是没等到换季,粮食就被粜兑完了,接下来就得忍饥挨饿吃野菜度日了。院墙是土坯,长年累月得雨水腐蚀,从街外面能看到家里面。父亲全然不顾这些,坚定不移地送我们去读书。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可花不可花的钱坚决不花,必须花的钱任凭吃土挖泥也得花。所以,记忆中的父亲没有给我们四个孩子买过一衣半线,一年到头我们家不见肉腥,没有买过小人书没有电视没有奢侈品,我们家最为骄傲最为醒目的东西就是墙上的奖状,一人一面墙,看谁得的奖状最多。
   有父母的辛劳和呵护,我们四个孩子得以上学,并最终都考上了大学。兄长是长子,我是老二,老三是弟弟,老四是妹妹。哥哥考上武汉钢铁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至今。父亲送哥哥到车站,只给够两个月的伙食费,就无能为力了。哥哥勤工俭学,四年大学没有再往家里要过一分钱,连个毛衣也没有穿过。即便如此,他还和父亲一起担负起了供我们下面三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哥哥考上大学后,父亲供我们下面三个孩子更有了劲头。接二连三的,每个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他老人家来说都是宝贝,都是盼望和幸福。他有使不完的劲,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饴。为此,遭受村里有些人的冷嘲热讽,他不以为然。他对我们说,投资房屋不如投资下一代,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学生。我觉得父亲颇为了不起,他说的每句话现在都证明是经典,是哲理,甚至和国家某些口号异曲同工。我亲爱的父亲,一个平常农民,竟有如此这般的智慧,真让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如今,那些耻笑过他的人家,看到父亲安享晚年,都说他老人家现在享些福是应该的,要不然就引起天怒了。从中他们对父亲的敬佩可见一斑。如果说他们当时看不下去父亲恁是苦累自己也要让我们四个上学,那么现在看到父亲苦尽甘来也总算释怀了吧。
   割资本主义尾巴
   也许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缩影,或者说每个家庭都有时代的烙印。我们家最为明显的那个时代烙印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母亲身体不好,四个孩子要上学,全家只有父亲一人挣的工分实在少的可怜。尽管我们的衣服由单变夹,由夹变棉,接短缝补;尽管母亲白天拾柴晚上背回见人只有正面说笑羞于露出后辈的补丁;尽管我们一年四季不见荤腥吃野菜度日;尽管我们舍不得使用笔墨纸张用手指头练习;尽管孩子们尽显枯黄的肤色却笑逐颜开天真烂漫;……我的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还是不胜重负“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他不知什么时候起学会了编蓝。夜深人静之际,他溜到小河边割下野生的柳条放到水中用大石块压着,浸泡几小时后捞起拿回家剥皮露出骨白色内杆,柔韧结实,然后蹲下编织。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父亲蹲在地上,脚下一小片白花花的编织好的柳席,那一小片会在父亲的手中延伸,随着上下柳条翻飞摆动,父亲手中会开出美丽的花来。你看,大挎篮成型了,小圆蓝露出漂亮的弧身,长身圆边的麻糖蓝玲珑有致,……,一件件的艺术品让我目不暇接,直到昏黄的小油灯下父亲蹲着的身影成为一点,消失在我疲惫不堪渐渐关闭的眼帘中。第二天早晨,我在雄鸡啼鸣中醒来,看到父亲已经编织好的一个篮子放在那里,单单不见了父亲。这时候父亲要么去补觉了,要么已经起身去队里上工了。第二天晚上父亲还会这样做。每每熬上十天半月,就会堆起十几个篮子,这时候父亲会用红色染料和凝胶一起熬制成汤,再将篮子转圈浸泡在汤里上色,上色后的篮子更加坚韧好看,一个个就像放大了的红葡萄似的。然后父亲会趁一个黎明村庄还在酣睡中担起大大小小的篮子悄悄外出赶集,不能到附近的集上去,都是去得老远,一般是在临县。父亲编织的篮子销路不错,但是好景不长被早起的人们发现上告,成了资本主义尾巴,列为典型批斗。父亲态度诚恳,一个劲地认错,并答应义务教村里人编蓝,培养了一大批的编蓝能手,为队里创收。
   家里的拮据情况越来越甚,父亲就从地上转入了地下,钻入红薯窑洞里编蓝。农村的红薯窑比井浅一点,对称两个窑洞,里面盛满冬藏红薯。春分一到,红薯作为当时的主粮,差不多已经吃完了,剩下两个窑洞闲置着,等下一季红薯入仓。这时候气候不冷不热,父亲就把提灯和柳条等家伙拿到窑洞里编织,只是必须蹲下身子,抬不起头来。可怜父亲长年累月编织篮子落下了腰痛病,等到我们四个孩子成家立业把地给了邻居,不让父亲再下地干活,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接二老到城里居住休养。很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腰痛病基本好转。每念及此,父亲总会说一句,如果晚上几年脱离农活,恐怕就不会好这么利落了吧。

共 78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父亲太沉重,这个家很复杂,父亲的一生很辛苦,从小受尽折磨和白眼,饥饿终日伴随着他,长大了,一家四个孩子,母亲身体不好,一个人养家糊口成问题,他开始搞小副业,日夜操劳,可是被生产队割资本主义尾巴,他就偷着到地窖里编制各种小框卖。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做过村委会主任、会记,虽然生活都成问题还是把四个子女都供养上大学了。父爱太深沉,不是几个片段所能描绘的;父爱太伟大,不是平铺直叙所能表达的;父爱如浩淼星空,岂是几颗耀眼的星星所能彰显?父爱是滚滚流水大浪滔滔,我们只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岂是舀一舀就够了?尤其是我的父亲,我伟大的父亲,在外人看来他也许平凡如众,却因我在他的生命里领略了他兀自独特的魅力而让我无限崇拜和敬仰。文章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像说家长话一样。突出了一位五十年代出生的父亲那种朴实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涵心妹妹。【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0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15-04-02 04:16:24
  父爱是伟大的,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老人家为我们付出太多。问好妹妹,祝福父亲!
秋心如水
回复1 楼        文友:涵心正心儿        2015-04-02 19:38:19
  谢谢姐姐,你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