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趁东风,放纸鸢(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趁东风,放纸鸢(散文)


作者:这一生 秀才,232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6发表时间:2015-04-03 07:36:13
摘要:放风筝,感受春的魅力。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的《村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终于可以去室外活动了。在春和日丽时,怎么可以少了风筝?没有风筝的春天,不能叫完美的春天!
   买风筝去。长春路上,央视已播放过腊月二十七元氏赶大集的那条路,全是卖风筝的。一进入步行街: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全是风筝。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货比三家,我们挑选是中档的,个头也是中等的,带有长长的彩色飘带和彩色尾巴。卷起来有两米长,展开来有一米宽。一路上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回家后,一直催着去放风筝。风筝面上的画面是植物大战僵尸,有向日葵、豌豆射手、菜问等,色彩艳丽,造型新颖。急于看看飞上天空的风筝。匆匆扒过几口饭,撂下饭碗,我们就去了小花园。
   正午,和风习习,并不太适合放风筝。抬头,天空中布满电线和树枝,转了一圈,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后,就选定雕塑周围比较开阔的地方。
   儿子举着风筝,女儿拿着线轴。我先试试风向,短短助跑,“放!”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还没有高兴一分钟,风筝翻个筋斗,从十几米的高空垂直栽下来,一头栽进冬青里。
   如此反复三次,每次都是看看飞起来了,又都垂直栽下来,放不起来?环顾四周,树不动叶不摇,风筝不借风力怎会腾空?
   等等吧!等风来!
   查一查风筝升空的原理吧。风筝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风筝本身有重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风筝在空中时,空气会分为上下流层,此时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风筝就上扬,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降低,把风筝吸扬上去,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才产生的。故飞翔空中的风筝,接受空气的扬力之外,同时亦受到空气往下压的压力,此压力称之为抗力,若抗力小于扬力时,风筝才能飞翔于空中所以风筝提线的角度若放置下方时,抗力增强,风筝只会往远处飞扬,若放置上方时,扬力增强,抗力减少,风筝才会往高处飘翔。原来,风筝升空要考虑重力、抗力、扬力这三个力。根本不用助跑。
   风来了。我一个人就够了,完全不用那么夸张,三个人一起上。
   站在那里,感觉到风来,扑面而来,放开风筝,遥遥直上;风小,收线;风大,放线。高了,再高。飘带都变成一条线,画面都变成流动的色彩,稳住了。
   我明白了:有时候,某些事,单单靠蛮力是不行的。更多需要的是明白其中道理,怪不得高鼎写道: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个“趁”字,蕴含着多少道理!“趁”的是巧劲儿,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风筝可以稳住了,我把线固定好,交给孩子,两个孩子轮流拿,他们兴奋的不得了,拿着线轴,又蹦又跳。
   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和孩子们的欢笑。视力所及是蓝天白云和高高的风筝。长长的风筝线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小时候拉回纸鸢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施行,农民干劲冲天。孩子们没人照看,全是野孩子。那时候也没什么玩具。每年春天,看见别人放风筝,眼馋的要死。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原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纯天然的。几张旧报纸做身子,高粱秸劈下的篾片做骨架,风筝线是母亲亲手纺的土棉线。第一个风筝,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和弟弟做副手做成的。化肥袋子,当时是一种很厚的褐色的纸,叫牛皮纸,比旧报纸要高级耐用而且做的风筝飞的特别高。
   那时,只要走出村子,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放风筝了。因为当时没那么多的电线网线。风在耳边呼呼的响,脚下是绵软的麦田,手中攥着风筝线,仰头看着风筝一点一点飞高,偶尔有鸟雀会绕着风筝飞,自然别有趣味了。
   风筝好做,让它飞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谁懂这个力那个力啊!完全凭借手的感觉,掂量掂量两边平衡。如果总是放不起来,需要在尾巴上作文章。出门时,携带针线,随时往尾巴上加一截。几经周折,总算能飞起来了。尽管样子丑陋,但是却给童年带来无尽的欢愉。
   那种欢愉和现在我孩子的欢愉应该是相同的。如果说现在的孩子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水粉画我们的童年就是淡淡的水墨画。不管是那种画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想起这首老歌,梦幻一般回童年走一圈。梦幻,永远陪伴在我左右……梦幻,给人以想象,正是因为想象,才会有创新。人类历史才会进步,才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又一页。追随风筝的脚步溯源,惊异地发现很多很多。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由此,不由得对风筝又多了一份好感。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即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优美的故事、动人的传说,无形中使风筝更为厚重。
   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这几天阅读红楼,对于这一段印象颇为深刻。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风筝一直在发展,在演变。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可见,风筝是人类迈向天空乃至太空的第一步。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向世人表达了中国高层探月的决心。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4年以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伟大的“航天梦”正式扬帆起航。直至今天的“神十”。每一步都承载中华儿女的梦想与梦幻。
   如果说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维之花,那么梦想就是思维之花的根源,搭乘风筝的梦想,完成航天梦,强国梦,梦想已然变成现实。
   趁东风,放纸鸢。放飞梦想与希望。

共 28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极具生活意趣又兼具文化与哲理的散文。文章行文思路分为两层,先写放风筝的整个过程,干练的文风与朴素的语言将一家人其乐融融,乘着东风,放飞风筝的场景描写的逸趣横生,充满生活写照。以“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和孩子们的欢笑。视力所及是蓝天白云和高高的风筝。长长的风筝线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小时候拉回纸鸢时代。”为过渡段,文章从放风筝的场景中升华到历史的天空,这其中有作者儿时放纸鸢的美好回忆,也有作者对于中国古代悠久的风筝历史文化的研究与追思。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由风筝想到航天事业,将万户的探月精神与中国梦、航天梦结合起来,行文连贯,升华主旨,的确有精神一震的效果。不错的散文,欣赏了!【编辑:会稽功卓】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会稽功卓        2015-04-03 07:37:44
  问好作者,欣赏佳作,感谢你对江南的支持,祝你创作愉快!编辑不当之处,请您海涵
江南第一帅
回复1 楼        文友:这一生        2015-04-03 07:59:12
  精心的点评,对我行文思路、文风述说很恰切。多谢。
2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4-03 09:43:44
  欣赏文字,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
河南雪儿
回复2 楼        文友:这一生        2015-04-03 09:52:42
  谢谢,多指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