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我与京剧(散文)

精品 【墨海】我与京剧(散文)


作者:西海岸 布衣,2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70发表时间:2015-04-03 09:49:07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京剧的,如果让他听一段京剧,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惩罚,他往往以绒堵耳,甚至落荒而逃。也难怪,娱乐的方式如此之多,有大片、动漫、网络,有流行歌曲、电视剧、卡拉OK、蹦迪等等,这些无不给人感官以刺激,从而获得兴奋和满足,而京剧呢?节奏慢,表演程式化,唱腔又一波三折、拖沓缠绵,谁又有时间有兴趣去看去听呢?
   但我不得不说,京剧被誉为国粹是大有道理的。京剧得品,就像一杯清茶、一幅书法、一道风景、一首唐诗,慢慢品味才会得到美的感受。京剧融歌唱、舞蹈、武术、绘画、文学艺术于一炉,精美绝伦,纵观世界各国艺术,少有能出其右者,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弘扬京剧艺术,原因正为此也。
   在这里,我并不想奢谈京剧的美,各种媒体介绍、赞美京剧的文章比比皆是,自然不用我多说,我也无意为教人看强说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强人欣赏或是把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都是不明智的。我只想说说我与京剧的缘分和对京剧的感悟,或许能起到一点引导和感染的作用也未可知。
   我在八岁时,学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段京剧唱段,那就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面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会之后,我以孩子的心感觉到唱出来很是舒服、畅快、动听。也许是我与京剧有缘吧,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什么《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剧目的生、旦、净、丑的几乎所有唱段全都唱的有板有眼、韵味十足,不到十周岁,我便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京剧名人了。
   那时正值样板戏的辉煌年代,除了样板戏,几乎没有其它的娱乐形式,广播里、报纸上、年画上、村头的墙上都是样板戏。逢年过节,公社、大队都要排演样板戏,演唱样板戏成了一项政治任务。那时人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全是样板戏,人处在强烈的样板戏的氛围里,以至于连傻子都会唱两句样板戏了。那时的人们听唱样板戏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听说英语复读机一样。
   教我第一段戏的人——也可称作是我的京剧启蒙老师,是我们村的小圆姐姐。她姓谢,我姓王,本不是一家,但王谢两大家族是我们村的原住民,从明朝永乐六年起,我们的祖宗就以兄弟相称,一直沿袭至今,到了我这一辈正好与她是同辈,有王、谢两氏族谱为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或许是我们两家,不过这未曾考证。闲话少叙,书归正传。小圆姐是我们村业余京剧团——那时叫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的第一女主角,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漂亮姑娘,聪明、嗓子亮、有表演天赋,仿佛是为京剧而生的。村京剧团的团长兼导演叫谢桂林,按辈分,我应该叫他“爷爷”,我们这一辈的人都叫他桂爷,他原是北京市一家大工厂的会计师,“文革”初期,被打成右派,遣返原籍。他的父亲也因为是资本家的缘故,在北京无法立足,带领全家回到老家定居了,他是老大,下面的弟妹均未成年。他当初回乡时,还没娶妻,到了乡村,他哪里看得上农村的姑娘,所以一直未曾婚配。他能拉会唱,画画、写文章都好,在村人的眼中是一位大艺术家,他非但没有因“右派”的身份受到歧视,反而因他的才华、人品和个人魅力而受到厚待和追捧。剧团里还有一位主演,是我本家的四哥,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擅演鸠山、座山雕、南霸天、黄世仁等大反派,每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彩。小圆姐因为长得漂亮,说媒提亲的络绎不绝,最终许配给了邻村的一位在秦皇岛工作的吃商品粮的入了非农业户口的小伙子,小圆姐也成了人人羡慕的工人家属。在她出嫁前不久的一次演出中,她演的吴清华在前面跑,四哥演的南霸天在后面追,四哥即兴编了一句台词:“你跑到秦皇岛,我追到你山海关!”这一下逗得台上台下哄堂大笑,这句台词成了我们村乃至周围村里多少年来一直津津乐道的名句。
   村里的戏台就在我家院子的前面,我家的房子和院落成了剧团的后台。演出前,演员们在我家彩排、装束,演出时穿过我家的院墙门就直接到了戏台上粉墨登场了。我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了快乐而贫困的童年和小学生涯。
   初中阶段依然是唱京剧的快乐时光。那是“文革”后期,学校依然不以教学为主,“支农”、写大字报、唱样板戏是工作的重点。由于我的名气和实力,自然而然成为了主角,而女一号是邻村的同班同学孟小新,她是唱旦角的好材料,长相好,唱功棒。我们演起戏来珠联璧合,配合默契,而戏外则不相往来。她有时会脉脉含情地看着我,有时会找个借口和我说几句话,其实这有一点点初恋的味道,但当时我很傻,没想到那一层,后来长大了再一回味,才体会到那点儿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都是孩子气的事儿,我们当时才多大呀?当不得真。岁月匆匆,初中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文革”也随之结束了。我是全公社唯一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去县城上学了,孟小新同学也就此杳如黄鹤,断了讯息,不知后来是嫁作工人妇还是成了农民妻,直到现在我有时还能想起她来。
   高中阶段,正是京剧获得新生的年代,传统戏占领了舞台。传统戏美轮美奂,现代京剧则显得黯淡、朴拙,看了传统戏再看看现代京剧,觉得后者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简直就是雀鸟之于天鹅,野蒿之于灵芝,萤火之于赤日。但我却无缘再唱再演了,高考的压力巨大,每个人都成了学习机器,那真是一段灰色年轮啊!
   大学时代是快乐的、自由奔放的。我学会了很多传统戏的唱段,也了解了很多京剧知识,知道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马谭杨奚“四大须生”,在公园里结识了一班老年京剧爱好者,他们经常在公园的固定地点支起摊儿来演唱,我向其中的一位主演张立民老师学戏,不但学习唱段,还学习表演程式,这一学就是三年,张老师是是京剧院退休的表演艺术家,我的传统戏的表演基本功主要得益于他老人家的传授,我从一名业余爱好者升华成为了一个准专业演员了。大学里京剧氛围还是不错的,爱好者有老师、学生、职工等,我接触的人里面唱得比较好的有化工系的刘奇佳老师,地质系的赵志刚同学,我所在的机械系的林薇同学。我们常在一起唱和,每逢系、院校举办文艺晚会时,我们便在一起联袂演出,有时清唱,有时彩唱,有时还会演一些现代的或传统的折子戏。彩唱的行头主要是从张立民老师那里弄到的,有时我们也邀请他老人家来校演出。
   林薇的《霸王别姬》实在精彩,唱功、剑舞堪称一流,是我院的保留剧目。由于和她长时间在一起配戏,我对她生出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但我出于种种考虑,一直未向她表白。她才貌出众,追求者甚多,其中有很多相貌、才气、家庭条件比我高出许多者,我自惭形秽。我本人长相、个头还算凑合,但跟潘安、宋玉比起来不行;有点儿文才,但跟贾平凹、莫言、舒婷、北岛等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京剧唱的还好,但不能当饭吃,将来还得吃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这碗饭;论家庭条件更是门不当户不对,我来自穷乡僻壤,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她的父亲是南京市一位正处级领导干部,母亲是南京市京剧院的演员,因此我也只能把爱埋藏爱心里。其实,她对我也是很关爱的,排练时,她经常帮我擦去脸上的汗水,有时也给我买饭吃,后来她极力撺掇我反串小生,好与她配唱《游湖》、《西厢记》等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戏,毕业前夕,她还特意前来和我告别,当时她眼里是含着泪的,所有这些,应该是一种爱的表示吧?我拿不准。这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不过还好,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通讯联系。
   参加工作后,单位里有一两个京剧爱好者,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唱几段。但绝大多数人对京剧没有感觉,甚至把我们几个京剧爱好者视为异类,因此我们只在京剧圈里演唱。到年底单位举办联欢晚会时,领导会提出来让我唱段京剧,看着领导阴阳怪气的表情,我一口拒绝。其实,像我们单位的科长、处长们整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心地都钝了、锈了,哪有雅兴欣赏京剧艺术?他让我唱京剧,实际上是耍我玩儿,我要是唱了,他非但不觉其好,内心里反而笑话我,我是决不会为这些人唱的。
   后来,有幸来北京工作,感受到了首都浓厚的京剧氛围。京剧者,北京之戏剧也。她源自昆曲和徽剧等地方剧种,自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始,不断发展繁荣,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伟大的京剧艺术。在北京,京剧有肥沃的土壤,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耄耋老人到三岁孩童,爱好京剧的大有人在,业余京剧社团比比皆是,名角名票荟萃,大剧院里经常上演经典剧目。你如果爱好京剧,在适当场所场所唱上一段,准会获得鼓励和喝彩,而不像我原来的单位那样被视为怪物。北京是京剧的天堂,我也乐在其中了。
   我来北京后不久就和桂爷联系上了。他早在七九年就被平反昭雪,回原单位工作了,他和一位中学教师结了婚,那位老师带来了一个女孩,之后他们又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桂爷对我的到来喜出望外,热情地招待我,经常请我看梅葆玖、李胜素、李宏图、于魁智等大家的演出,还经常带着我参加他所在的海棠社京剧演出活动,我有时也回请他。他虽然六十多岁了,但唱功和做工依然出色,我自愧弗如。在他的介绍下,我还认识了一位优秀的京剧票友高先生,也是我们的同乡。高先生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某著名主持人关系甚密,他们是一个村的。他有意介绍我们和主持人认识,我们婉言谢绝了高先生的美意。我们唱京剧、爱京剧是真性情,只是追求心灵的愉悦,就是为了两个字:高兴。也不想参加什么大赛,取得什么名次,我们也都有自知之明:演唱水平还达不到在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上拿奖的水平。
   我的本行是须生,近年来颇迷恋旦行,并且演唱越来越到位,桂爷和许多老票友都很认可。旦角的唱腔委婉动听,音声亮丽,旋律优美,像是小提琴演奏的咏叹调,特别是西皮慢板,如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溪流潺潺,有着春江花月夜的诗意美,京剧界的人对此都有共识,只是演唱难度极大。第一位将旦角的美发挥到极致的是梅兰芳大师,之后也有许多大家将旦角演绎的精美绝伦。看来我迷恋旦角并不奇怪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旦角表演从只会唱变为唱、念、做、打俱全了,我在市文化局举办的京剧晚会上和桂爷联袂演出了《打渔杀家》,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虽然我对京剧如此褒奖,但也认为京剧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是传统戏的服装与历史不符,汉朝人不穿汉代的衣服,唐朝人不穿唐代的衣服,京剧的服装怪怪的,而且具有太多的清朝服装的元素,众所周知,清朝的服装是比较丑陋的,所以传统戏的服装效果可想而知。人物头饰和鞋帽也有同样的不足。这样看上去像是一群虚假的人物在舞台上活动。应当借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人物造型,还原历史的真实。再就是为很多人引以为荣的脸谱也应抛弃,因为那不是人的脸,带着脸谱表演和坐在台下欣赏脸谱实在是一种低级的审美体验。表演程式化、节奏慢也是京剧的明显的弊端。而现代京剧就不存在这些不足,样板戏的不足主要失之于主题虚假,太过政治化,唱腔太硬,只有刚,没有柔。这些年我一直呼吁京剧改革,但极少有人响应。
   前几天桂爷打电话告诉我,小圆姐就要来北京了,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场票友演唱会,届时我将彩唱梅派的《凤还巢》。
  
  
  

共 4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抒发自己对京剧艺术热爱之情的优美散文,一篇介绍自己与国粹难以割舍缘分的文章。好茶要品,好文章也要品。作者并不以自己热爱京剧就说京剧好的态度来鼓动人们喜欢京剧,而是另辟蹊径,以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灵的笔触,向我们介绍自己喜爱京剧、学习京剧、表演京剧,并乐此不疲的帮事,将们带到了国粹那独特且美轮羡唤的意境中。作品的语言是优美的,笔意随着心意走,真情随意境生,没有说教,也没有故作高深,平常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高深的艺术。抒情写景壮物,就连人物也写活了,小圆姐姐、桂爷、四哥……都栩栩如生。非常好的作品。为你击节叫好!倾情推荐!【编辑:透明秋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0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03 09:49:34
  好作品,为你叫好!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4-03 13:47:02
  感谢秋语老师的评价,这对我是最好的激励,我会更加努力的。问候老师。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03 09:49:49
  感谢赐稿墨海!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03 09:50:40
  你为墨海添彩,墨海以你为荣。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4-03 11:16:38
  感谢秋语老师评价。问候老师。
5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4-03 17:04:47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期待更多精彩再现!
回复5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4-03 17:38:23
  谢谢您的鼓励。
6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4-03 17:12:59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7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4-04 13:47:03
  祝福佳作成精!鼓掌!鼓掌!再鼓掌!(*^__^*) 继续精彩哦!
回复7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4-04 14:29:04
  感谢如风姐姐的惠顾,这对我是很好的鼓励。
8 楼        文友:雨春        2015-04-04 19:22:24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8 楼        文友:西海岸        2015-04-18 13:36:17
  感谢雨春老师的评价,我最近过了一段没有网络的日子,所以回复晚了。抱歉。西海岸。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