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苦语涩言(杂文)

编辑推荐 【天涯】苦语涩言(杂文) ——写给孙女的话


作者:吴润涛 秀才,131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4发表时间:2015-04-04 12:56:51

【天涯】苦语涩言(杂文) 开头语
  
   人生的道理并不神秘。大多数人们迟早都会明白的。只是由于“迟早”的差别,竟酿成了不同的人生景致。有的事后明理,尽管已经相当通透,却失去了多次扑面而来的机遇;有的能事先领悟,虽还不太深刻,却抓住了一次次稍纵即逝的机遇,从而谱写出绚丽的篇章。无数的遗憾与充实都在不经意地提醒人们:人生的道理,还是早一点懂得的好。
  
   (一) 命运的思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世间千姿百态的人生景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五花八门的人生说教,更使人扑朔迷离,如堕迷宫。人生的实质,原本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外表之所以显得既复杂又神秘,是社会不断包装的结果。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时会把自己的真实面貌包装隐藏起来,给人以假象。尤其是经过诸多哲人贤达们不断地诠释、发挥和延伸,就越发使人生变得深不可测,不好把握了。
   其实人生的真谛,就是“命”、“运”二字。是命运在操纵着整个的人生。认清了命运,也就看透了人生;驾驭住了命运,也就把握好了人生。
   命是先天的,是父母给的。你出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什么家庭,自己根本无法做主。在你未出生的孕育时期,这一切早给你安排好了。“命中注定”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机遇、风景和文化,而不同的家庭,更有着不同的基因、资源和习惯。这些诸多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把人们置于不同的人生起点上。这些都是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命中注定”。由此可见,“命”从一开始,就决定着“运”的多少与好坏。
   运是后天的努力和机遇,是充满变数的。虽然“运”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命”,但它却是大有作为的。后天不同的主观努力,完全可以打破“命中注定”的格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使发展机遇趋于透明和平等,许多原本“命中注定”板上钉钉的事,都会改弦易辙,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运”的生命力会越来越旺盛,越来越能主宰人生。
   “命”、“运”二字连接成一个词组后,就产生了崭新的含义。它既表示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遭遇,也预见事物发展的大势趋向,更展现不断产生的各种机遇。开始是“命之运”,后来就变成“运之命”了。正所谓先天可以决定后天,后天同样可以改变先天。先天是固定不变的,后天则是变化无穷的。到头来还是后天的作用大一些。因此人的命运,是完全可以自己去驾驭的。
   怎么驾驭呢?最关键的有三条。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个人行为的特征。健全良好的性格,是驾驭命运、成就人生的决定力量。拥有了好的性格,也就拥有了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可能。好的性格,可以使自己的心理体系和行为方式,不断地追求和谐、顺应潮流、塑造自我。从而使自己具备适应开放社会的素质,善于交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积极的心态,摆正功利的位置,大胆进取,实现正当的奋斗目标;具备坚强的意志,有胆有识,刚毅果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具备健康的情感,理智地规范各种欲望,既对高尚的情感有长期的坚守,又能节制欲望,不被杂念所左右。如果没有好的性格,势必要失去驾驭命运的主动权;整个人生道路就会暗淡失色,荆棘丛生,前途无望。哪里还会有什么成功的喜悦、辉煌的前景期盼呢!
   知识改变命运。在人类社会中,没有知识就无法生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更是如此。知识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同样也能改变一个家庭和一个人的命运。正常情况下,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走向社会的命运会截然不同。虽然世上的路很多,人总会有路可走的。但知识越丰富,人生道路上的机遇就会越多;知识层次越高,就越能有所大的担当,也就更有出息些。知识有书本知识、实践知识,有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一个有出息的人,一辈子都在当学生学习知识。知识只有融会贯通,化为智慧,才算学到了真本事。一个想大有作为的人,一生都要把盘活知识、升华智慧作为中心环节;使知识不断扩张,并保持鲜活灵动,成为人生的武器和法宝。一个没有理论支持、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不会有大的出息。而书呆子就更可悲了,满腹经纶的死教条,一点都派不上正经的用场,一生难得成就一件大事。
   健康支撑命运。有个比喻特别贴切,很多人都在传播重复。说的是世间许多知识和财富,构成了多位数的0,而健康则是最前面的那个1字。只要最前面的1字存在,后面的许多个0就起作用,就有价值。一旦前面那个1字消失了,后面的0再多,也是枉然;那许多个0,就会立马失去以前的意义,只能表示什么也“没有”了。可见健康是命运的载体,一直支撑着命运的存在。没有健康,就无所谓命运。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健康需要日积月累,需要用心呵护。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用健康的体魄,去支撑自己的命运,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然而体魄的健康,除了劳逸适度、坚持锻炼和合理膳食等因素以外,主要依靠健康的心态来支持。没有健康的心态,就不可能有健康的体魄。说到底,还是性格在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读书的境界
  
   读书是现代人的一种时尚。条件差不多的家庭,都有书房、书柜和许多藏书。就连最不爱读书的人,手头也会有几本书,偶尔要翻一翻的。然而读书的状况是千差万别的,其中就有境界的区别。
   读书收获知识。收获知识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但却是必须的。人生在世,只要是个正常的人,就要对社会对家庭有所担当;而要有所担当,就必须首先获取知识,尤其是获取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学生时期,是获取系统知识的黄金季节。过来的人大都清楚,学习成绩的优劣,几乎决定着一个人终生的命运;而且在高考的当时,就有现报。因为成绩本身就意味着有无某种进一步深造的资格,同时也代表着一笔数量不菲的金钱。试想,如果没有起码的基础知识,你能在人世间站得起来吗?如果没有某种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你能在世上占有一席之地吗?如果就业后不再继续自觉读书,你能躲得过淘汰出局的下场吗?世界日新月异,社会千变万化,知识轮番爆炸,人才浪潮汹涌。你不去为功利好好读书,那简直就是迂腐透顶了!一些成功人士总爱矫情地唱高调,读书应该少一点功利目标,对孩子不必要求太高,最好不要管!许多平民百姓却在无奈地发牢骚,我再也不管啦,由他(她)自己去吧!两者说法虽然不同,可人们从中倒悟出同一个意思来,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成绩优秀,将来有出息。可见读书的功利性,是毋庸置疑的。
   读书升华智慧。收获知识只是读书的初级阶段,它的中心环节是升华智慧。智慧源于知识,但不是知识简单的积累;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是知识融会贯通后的升华结晶。智慧靠逻辑思维,更靠悟性揣摩。它可以盘活知识,使其形成科学的体系,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又不断地扩展,进而生发出许多新的知识。拥有了智慧,即拥有了武器、力量和法宝,才算学到了真本事。智慧的内涵远不至此。真正的大智慧是善于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它能不断地开阔胸怀天地,接纳各种信息;科学地梳理千头万绪,设立奋斗目标;准确地矫正人生航线,发出预警信号;适时地调整战略布局,赢取新的胜利。拥有大智慧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襟怀坦荡,胸有成竹;果断抉择,敢于舍弃;不骄不躁,从容不迫;潇洒自如、举重若轻。他们很少头脑发昏犯糊涂,也很少不自量力瞎折腾。最最重要的,是拥有了一颗朝气蓬勃、充满光明的心灵;因此他们从来不感觉累,也确实无累可言。
   读书盘点快乐。说来也怪,许多人从青少年起,为了功利去无奈地读书。后来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的功利思想越来越淡。再后来就完全被快乐淹没了。学生时期,随着成绩的一次次跃升或名列前茅,青春的心灵,快乐得像灌了蜜一样甜润。创业阶段,智慧伴随着脚步,一次次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这种创造成功的快乐,若再拿甜蜜来简单形容,就显得特别幼稚和分量不够。这时的快乐,宛如天上的月亮一样,有圆有缺,还时常被云雾遮盖。只有努力扫除阴霾,才能看见月亮的笑脸。在创业者的脸上,也许有时看不到快乐,但快乐却一直是藏在心中的。读着书一路走来,走到某些个关口,就会逐渐卸下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时候读书就少了许多刻意。读书本身,便成了享受快乐的过程。虽无刻意追求,却常常能悟出许多意外的心得,间或还能冒出些许灵感。兴致使然时,竟也能挥洒出几段凝练的文字来。这时的快乐,就好比山涧中的一道缓缓的溪流,那无倦无悔的微澜,顺势起舞的浪花,自然天成的音符,清澈见底的景致,如诗,如歌,如画,如梦。这种无须张扬的心灵快乐,大概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吧。
   但人世间很多人,却难得有如此的境界。因为收获知识和升华智慧,需要攀登两段很陡、很漫长的台阶,很多人站在台阶下,望着、望着,便畏难返回了;还有很多人登着、登着,就中途退却了。你说,他们怎么会与盘点快乐有缘呢!
  
   (三)性格的感悟
  
   性格是通俗的,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上脱口而出;性格又是神秘的,很少有人能真正弄清它的种种玄机。然而,性格却始终左右着人们的命运。我们为了掌握命运的主动权,有必要对性格做一番探究。
   揭开面纱
   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性格的真面貌就会渐渐地显露出来。原来性格竟躲在个性里面,并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个性里面还有一个东西叫气质,它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型和灵活性的特征;也是一个人的风格、风度和风貌。性格就是在气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气质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它们在表面上是很难区分的。性格是个人的行为特征,有稳定的态度体系和心理风格,有经常的行为方式和惯性倾向。性格特征是通过心态、意志和情感三个方面表现的。百人百性,千人千面,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性格,这是性格最基本的属性,最重要的特性。性格的独特性与性格特质的确定性、结构的整体性、组合的复杂性、行为的支配性和性格的可变性,构成了性格的全部特性。人们习惯地把性格分为如“火”般的外向型与如“冰”般的内向型两种。
   外向型性格,思考是向外发展的,行为活泼、开朗、善于交往而不拘小节。这种类型的人,一是善于社交。他们非常活泼,能与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心胸开阔,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交友过于杂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上邪路,也容易变得圆滑。二是注重行动。他们热烈、执着、勤奋、专注,把行动作为中心,讲求实际,有实干精神,不喜欢高谈阔论。但厌倦理性的思考,行动常有盲目性,真正干起事业来,缺乏理论的支持。三是能乐观处世。他们无忧无虑,不知忧愁是何物,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平静面对,保持一种十分乐观、积极的心态。但由于对坏结果不敏感,所以做事很少详细考虑;同时由于过分的无所谓,压力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压力,稍遇困难就会放弃,常常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四是相当自负。他们特别自信,但自信得过了头,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自以为有天赋,对自己缺乏公正中肯的评价,觉得处处优于别人。这种人会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决定和行动,结果只能是失败。五是容易冲动。他们对人对事既过于敏感,又缺乏理性分析,常常行为失控,由着性子使然。他们激动、发怒的原因多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即使当时有别人劝阻和开导,也无济于事,过后却后悔莫及。
   内向型性格,思考是偏于自我的,通常比较自恋、感情丰富、第六感发达,做事比较主观、相信直觉。这种类型的人,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他们勤于思考,喜欢推理,尤其善于反思,吸取教训,很少犯同样的错误。但兴趣单调,甚至连语言、历史一类的社会科学都不喜欢,很容易成为书呆子。二是沉着冷静。他们稳重谨慎,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所发生的一切做出客观理智的分析评价,办事总是有条不紊、遇事不惊。一般不采取冒险行动,在人际关系方面放不开手脚。三是独来独往。他们喜欢孤独,不合群,话不多,做事谨慎,瞻前顾后。跟群体在一起时,感到很不自在。与他人很难展开话题和沟通交流,对人情世故也不关心。有的甚至把孤独浪漫化,以期达到一种“恬静的心境”。四是非常自卑。他们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做事总是信心不足,因而失败就是常事。面对失败,又爱深深自责,从而更加自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他们自卑的原因,常常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刻意地在理想的完美与客观的现实中间多余地划了个等号。五是心存恐惧。他们非常胆小,很守规矩,就像刚过门的新媳妇,做什么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心头总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至于为什么,自己不清楚。有时怕别人笑话自己,有时怕自己做错事。没有把握的事,他们是绝对不敢去做的。在他们眼里,所有的“戒律”,都应该绝对的遵守与服从。

共 1262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的题目冠名以《苦语涩言》,不言而喻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样的题目也会把读者引入一种想要探究的境地,果然,当您点击打开进入文章之后,您会发现实际上您是进入了一个长者的人生箴言之中,您会发现原来是一个学识和修养都堪为师者的人向您侃侃而谈人生的道理。在其中您同样会随着他的笔触去感悟人生的“命运”;体悟“读书”的境界;探寻我们的“性格”与人生的关系;当我们一步步明白此中道理的时候,我们“成长的脚步”才会迈得更加轻松,我们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这篇杂文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提炼出来的精髓,是我们感悟人生的心灵鸡汤!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品,去咀嚼,那么我们会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相信我们会感悟和反思很多,也会进取和进步许多。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请您用心阅读,用心聆听一位长者谆谆教诲的激励和勉励之言吧!感谢吴润涛前辈老师带来的大笔人生箴言之杂文,祝您行文愉快,感谢您的赐稿!【编辑:馨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4-04 13:07:15
  当这个作品发出来之后,发现还有副标题——写给孙女的话。其实这篇文章对每个读者都可以起到提醒和探讨的作用,再次感谢吴老师的金玉良言,让读者共鸣思考!祝您行文愉快!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吴润涛        2015-04-04 20:28:10
  08年写给孙女的。现在读来,说教生硬了一些。但都是肺腑之言。
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4-04 15:07:56
  在感悟中升华思想,愿每个聆听者都能获取到正能量!问好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2 楼        文友:吴润涛        2015-04-04 20:30:08
  弘扬正能量的确义不容辞。我们共同努力吧。谢谢点评,以后多联系。
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4-04 16:20:48
  读作者的文很有感触。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3 楼        文友:吴润涛        2015-04-04 20:32:40
  我的感触太多了。倒不是文章本身。而是隔代人之间怎样沟通才有效。谢谢点评,期待以后多交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