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复章:结构的艺术(随笔)

编辑推荐 【笔尖】复章:结构的艺术(随笔)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5发表时间:2015-04-10 19:46:36

在语言修辞中,有反复。反复通过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语、短语)的美的重复,使句子表达收到一再咏叹、循环往复的修辞效果,增强感染力。在篇章结构中运用反复,则可以使文章结构整饬,内容匀称,节律铿锵,气韵和谐,富于整体意境,富于情致。这种在文章中让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不含词语、短语)重复出现的艺术,即为复章。
   例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首通过对花儿呈现红色极尽赞叹中发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下文则以同一设问领起它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物需要,以及进化论观点、自然选择学说、人工选择诸方面反别说明,从而作出科学的解释与回答。文末以“花儿这样红……”相似反复作结形成复章,格式整齐,结构谨严,浑然一体。此虽系说明文,但作文效果极佳,文采斐然,很富于艺术性。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一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二、三两节在大西北黄土高原的远景摇移中推出白杨树后,第四节写到:“那就是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五节对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包括干、枝、叶、皮色乃至白杨精神描写展示之后,于第六节称:“这就是白杨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七节由树及人,借助象征热情礼赞了具有白杨精神和风格的“北方农民”、“家乡的哨兵”,乃至“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后,于第八节再次直书:“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九节文末结句:“我要高盛赞美白杨树!”全文九节,一气呵成。文章运用相似间隔反复构成复章,一唱三叹、氤氲连环、热情洋溢,显得立意浑凝、中心圆润、气韵张扬、意蕴丰足,给读者以极好的审美享受。
   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战士尤里乌斯·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文章起始“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用回环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牢房的狭小、单调和拥塞,作者羁身狱中的的苦闷与压抑。后文又用“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是七步”与前文构成相似间隔反复,成为复章,极度渲染了庞克拉茨监狱的无尽封闭、枯燥和令人窒息,意境深沉,强烈地抒发出革命战士对德国法西斯残忍监禁手段的无限愤懑、憎恨之情,读来触目惊心!
   复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及秦似的《幼林》等,或于篇章结构的整体布局上或就局部段落的铺陈展开中穿插运用复章,又使这一结构艺术渗透到文章内容的细部去。要么深化主题,要么升华感情,要么渲染氛围,酝酿出某种韵致、创造出某种意境,殊耐人寻味……
   复章结构艺术源于上古诗歌,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硕鼠》,如《伐檀》,如《关雎》。复章源于诗的格律、韵味及其强烈的抒情性,是诗的艺术本质派生出来并由此而赋予它的一种结构形式。复章结构艺术在中古诗词中亦不鲜见,如乐府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如唐诗李白的《蜀道难》等,在现代诗作中运用复章艺术则更为频仍,如郭沫若的《女神》、臧克家的《有的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乃至《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可谓深得诗歌原始艺术传统真昧。现代散文(大散文即除诗歌外的所有文体)中运用复章,则是这种结构艺术的承传、发散与延伸。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共 13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针对“复章”这一文学艺术的结构性质展开解释、分析、特点、运用、作用和举例论证,一一进行讲解,层层解析,有理有据,非常专业。欣赏,感谢赐稿笔尖!【编辑:步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步涯        2015-04-10 19:49:53
  一篇很专业的文字,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结构——“复章”也就是重复、反复表达的手法进行全面的讲解、论证,欣赏。感谢赐稿笔尖,祝老师心情愉快,再创佳作。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 楼        文友:潮仙        2015-04-14 08:18:01
  现代散文(大散文即除诗歌外的所有文体)中运用复章,则是这种结构艺术的承传、发散与延伸。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篇很专业的文字!欣赏佳作,问好学习!祝佳作不断!
回复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4-14 08:41:26
  先生上午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