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秦淮烟雨(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秦淮烟雨(散文)


作者:麗澤嵐影 秀才,10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77发表时间:2015-04-11 21:54:37
摘要:四度参访秦淮河,总是在晚霞余晖或是夜色朦胧中抵达。此次则系在大雨过后的黄昏时分,再度走访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段。夜幕渐渐低垂,景致慢慢调色。河畔建筑,华灯盏盏争艳;石版道上,涟漪串串流连。雨后的秦淮河畔,果然与天晴时分截然不同。晴雨景象固然有别,古今建筑则无二致,在这传统建筑与人文荟萃之境,让人不禁引发思古之幽情……

【军警】秦淮烟雨(散文) 仲春之末,季春伊始,利用睽违多年的春假时分,邀约几位同道,一起前往大陆南京,进行校际学术参访与交流。
   从高雄的小港机场启程,飞越茫茫无际的台湾海峡之后,终于在南京的禄口机场下机。姊妹校的车子早已等候多时,一番热情寒暄之后,便一路沿着高速公路快速往北驰骋。两旁景色,新旧更替,总是在绿野田畴与新式房舍相互交迭之中频频换景,让人有着一番目不暇给之感。
   这是我对南京郊区原野的映象记忆,在一片青葱翠绿的熟悉视野里,不禁让我的思绪也随之而快速奔驰,似乎又再度回到了孩童时代,那台南家乡的广袤田园之中。无垠的原野绵展,有缘的心神遨飞,透过这番童年记忆的幽雅意境,在四次的因缘流淌中,每一回对这片绵延大地的感受,似乎都会有所不同。
   只是,这番横跨台海两岸乡村的温馨记忆美景,却悄悄地在车行奔驰的频频换景之中,逐渐成了过往云烟。窗外的大地里,众多拔地而起的房舍建筑,虽然书写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却也相对破坏了那份原本属于田园的恬静之美。袅袅炊烟不再,牧童笛声远离,让这份潜沈心灵的悠悠记忆,不得不在现实的人间映象中,逐渐被淡化甚至遭到遗忘。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已在多次造访之后,逐渐由朦胧的历史印象中趋向清明。记忆中的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雨花台奇石缤纷,莫愁湖水光天色。梧桐绿荫,文史历历,路湿秦淮河畔石版;雪松矗立,烟雨蒙蒙,根寻中山陵台云阶。冷锋初降,春寒料峭,在天气骤变、忽雨乍晴之中,感受南京特殊的人文与自然风情。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的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极有名气。由于后人误认此水乃秦时所开凿,所以称之为“秦淮”。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两条,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区,也是游客最常流连之地。
   秦淮河两岸,全部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画栋雕梁,再加以夜色河中的画舫凌波、桨声灯影,乃成为人文荟萃、市井繁华的金陵古都风光带。清朝余怀《板桥杂记》序云;“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的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不仅是古城金陵的起源,也是南京文化的摇篮,因此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首次抵达秦淮河畔,是在那年的暑期八月初,傍晚的雨霁之后,那天我带着一群研究生,刚刚从北京飞抵南京。华灯初上,景色换妆,从餐厅窗户往外望去,一座画中意境的飞椽式凉亭,在烟雨蒙蒙的暮色中映入眼帘,顿时让我惊觉,此地已经是江南鱼米地区了。晚饭后抽空游走,微风细雨相伴,人影屋影相随,秦淮河畔,美景如画。徜徉在这古韵飘逸的绵绵细雨中,可真是满怀着诗情画意,就只差手中那支多情的油纸伞而已。
   四度参访秦淮河,总是在晚霞余晖或是夜色朦胧中抵达。此次则系在大雨过后的黄昏时分,再度走访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段。夜幕渐渐低垂,景致慢慢调色。河畔建筑,华灯盏盏争艳;石版道上,涟漪串串流连。雨后的秦淮河畔,果然与天晴时分截然不同。晴雨景象固然有别,古今建筑则无二致,在这传统建筑与人文荟萃之境,让人不禁引发思古之幽情。
   此一秦淮河段,其实相当狭窄,几座石桥横跨,两旁房舍栉比,在古檐飞椽、灰瓦白墙建筑中,衬托出江南的楼阁亭宇之美。只是无法如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般惬意,在月夜灯影中乘船游河,体验不一样的秦淮意境以及历史风华而已──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彷佛亲见着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所使然的。”
   尽管隋唐以后,秦淮河畔渐趋衰落,但是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凭吊吟叹。明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此场景有深刻的描绘。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借喻引述,也让人有着风华无常的感觉。“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于当时所描绘的秦淮河畔之繁华景象。
   孔尚任的《桃花扇》戏曲,系以秦淮河为背景,描写了明末清初国破家亡的悲剧,歌颂着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对照于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无奈心境,一样的国破家亡,两类的现实写真,也真让人有着不胜唏嘘之叹!
   走过了人烟稠密、金粉楼台的繁华岁月,在两座“古秦淮”牌楼之中,正是刻意保留的乌衣巷、夫子庙、江南贡院等历史景点。只是当我们面对“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的对联时,看着眼前万头钻动的人潮、以及喧闹的商家街景,着实让人很难想象──以往骚人墨客的那份闲情雅致,究竟系从何处而来?
   乌衣梦回,朱桥斜阳,巷口难觅燕呢喃;秦淮夜泊,商女已远,琵琶声断后庭花。秦淮河水依旧,商女情怀难寻,往事已矣,盛筵难再,仅能在这金粉楼台、画舫凌波的浆声灯影之中,凭空杜撰几许秦淮风华而已……
  

共 2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四次游秦淮,将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古今繁华跃然纸上。在赏秦淮,述渊源中,行文自由挥洒,倾情泼墨。向读者展露出一种厚实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文化视野。足以见证了麗泽岚影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文字功力。尤其是古诗文的妙用让我们感觉到老师的视觉敏锐,触觉灵动。全文恰是行云流水,俊逸洒脱。不仅给人以意荡神驰之感,更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极其欣赏。强力推荐!感谢麗泽岚影老师赐稿!创作愉快!问好麗泽岚影老师!春天快乐!【编辑:开心果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果儿        2015-04-11 21:59:37
  欣赏麗泽岚影老师的文不仅带给我们文采斐然的享受,更让我们体会到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习了!问好!
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麗澤嵐影        2015-04-13 06:18:37
  感谢开心果儿老师的编按,您对本文的欣赏和勉励,是让我继续写作的无形动力。希望在未来,能够透过心灵的静谧观察,体悟更多的人生哲理。在这花开处处的春天里,祝您事事如意,一切顺心!
2 楼        文友:潮仙        2015-04-18 09:47:12
  乌衣梦回,朱桥斜阳,巷口难觅燕呢喃;秦淮夜泊,商女已远,琵琶声断后庭花。秦淮河水依旧,商女情怀难寻,往事已矣,盛筵难再,仅能在这金粉楼台、画舫凌波的浆声灯影之中,凭空杜撰几许秦淮风华而已……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