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读《读城记》

编辑推荐 读《读城记》


作者:宇の航 进士,671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3发表时间:2009-06-08 15:28:33
摘要:  这本书并不能囊括所有优秀的关于“老北京”、“老南京”、“老上海”等等回忆的文章,只能解一杯清凉之水,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还需要个人的收集。《读城记》,读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同样也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巴金的《桂林受难日》和茅盾的《北京旧话》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描写。

读《读城记》 百无聊赖,到了桦甸竟然也没有我想要驻足的地方,在广场转了个弯子去白雪书屋买了一本《读城记》,白雪书屋在我初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十多年过去了,还能坚持下来在这个地方顽强的生存下去,看来生命力还是挺强悍的,看了几个挂在门口的荣誉牌匾,确实让人感觉不简单。
   《读城记》的封面很朴素,开始我以为是易老师的《读城记》,“余秋雨”的三个字到是格外的显眼,仔细的看了一下还有两个小字“等著”,粗略地翻了翻,还有郁达夫、周作人、林海音、朱自清、丰子恺等等,这些人在中国现代史的文学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一笔,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说比余秋雨差,为什么封面上那么显目的写上“余秋雨”的三个字?想必也是为了适应了当下的眼球效应吧!
   《读城记》这本书编辑的主题很新颖,至少我个人还从来没有见过此类一些关于回忆城市的一些随笔集子,不光回忆的国内的城市,还包括中国人在外国的一些关于城市的随笔,如徐志摩的《巴黎的麟爪》、朱自清的《巴黎》,我还会想起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关于东京的一段论述也很精彩,大概是题目的问题,如果改成《东京梦》,想必可以入了编辑的法眼,因为在《读城记》这本集子里,并不是光写城市,也有写人物的,比如梁晓声的《北京人物速写之一》,鲁彦的《故乡的杨梅》“杨梅”就多过对于城市的素描。
   《城南旧事》应该是关于“怀旧故乡”的名篇,如果没有这篇文章里的若干,我可能要私下大骂编辑刊走了法眼,这里确实有林海音的文章,不过遗憾的就是没有相关的图片作为陪衬。林徽因的那篇《我们的首都》,更需要图片来做陪衬的,她写北海,写天坛,写故宫,写颐和园,与其说是随笔,不如说是一篇说明文,如果不是老北京,看这篇文章多半有点眼晕。
   里面有几篇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的随笔集子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可能当面看的也是走马观花,草草的从图书馆借来,恶看的几天之后又草草的送回,以至现在一点印象也没有。《读城记》的几篇丰老的文章写的蛮有意思,我原以为他这样有点俗家弟子的味道的人,应该写的东西很枯燥,不过《扬州梦》写的很有意思,最后做了那一场梦,其实我看并非事实,“我姓扬名州,号广陵,字邗江,别号江都,是本地人氏。”这样拟人写法很能吸引读者。还有一段大概是读《扬州慢》一时兴起,带着学生去寻访二十四桥,这个心境只有文人骚客才能有,和余秋雨访“阳关雪”的心境一样,不过丰老有意思在问了许多人,很怕不是“二十四桥”,文采虽然稍逊,但是更有生活的味道。
   这本书也有露印,让我疑心是否是盗版,白雪书屋在桦甸也是品牌的书店,按理说应该不会,但是确实有几处错印,林徽因的那篇,某个建筑的一些详细的年代,偏偏变成一八某某的,仿佛在拷问读者的历史知识。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大多数都已经在“读城”的范畴里,不过这里仅仅选用了两篇《上海人》和《五城记》,余老师的文章历史感太浓了,文化味太厚了,总是少了一些生活的味道,相对比白先勇的《上海童年》我就挺喜欢,就是感觉篇幅太短了,还没有看够就结束了,里面还引用了周璇的两周歌,那首伴着上海一同成长的“夜上海”。
   王安忆的《品味上海》,觉得文章对不起题目,有点摆谱的样子,也可能是这里仅仅是选取了其中二节,不过其中二节,应该换一个题目能好点,第二节的题目叫“上海的繁华”,写的让我感觉有些差强人意,对比《长恨歌》来看让我大失所望,如果《长恨歌》里的城市背景就是这个上海,我更愿意去小说里读。
   我每读一篇文章,喜欢看看后面有没有年代的落款,倘若是日本鬼子正在侵华,还能有这份闲心是品味城市,我心底总觉得有些看不起这个作者,不过转念有一想,也并非一定要在文字里一味表现那份热血,也可能偶尔在闲暇之余来感慨一下路过的都市,郁达夫不也在其中吗?郁达夫先生不就是在鲁迅支先生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左翼作家的联盟吗?他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最后下落不明的死在苏门答腊,我总不能将他也要恶狠狠的憎恨一下吧!
   这本书并不能囊括所有优秀的关于“老北京”、“老南京”、“老上海”等等回忆的文章,只能解一杯清凉之水,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还需要个人的收集。《读城记》,读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同样也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巴金的《桂林受难日》和茅盾的《北京旧话》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描写。
   09.6.8

共 18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城记》,余秋雨、朱自清等著,光听这些名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他们都是现代文化的高标。作者分篇对《读城记》进行解读,加入自己看法,颇有意味。【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6-08 15:29:10
  这样的好书,哪天也去买来看看。
-刻画心灵的印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