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变通习惯适应发展(随笔)

编辑推荐 【雀巢】变通习惯适应发展(随笔)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3发表时间:2015-04-23 05:36:02
摘要:变通习惯适应发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甚至是走好人生之路。那么,怎样才能变通习惯呢?我提出了几点意见,请同学们去实践一下。

【雀巢】变通习惯适应发展(随笔)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谈了一些作文和写作可以通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也分析了作文与写作的区别,同学们可能感觉方法和技巧更重要一些,因为这些属于“知识”范畴,但我却觉得分析出作文与写作的区别更为重要,因为知识老师早晚都会给同学们讲到,学校组织这样一次接触社会的活动,更是想让同学们接触一些“知识”以外的东西。同学们可能有些疑惑,学生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吗?没错,但既然为主就不是全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逐渐接触社会,毕竟我们不能一辈子做学生,否则一旦离开学校,许多人就可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前段时间我研究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文史资料,翻阅到一篇《政治决策与明代海运》的学术论文,发现这篇论文的作者樊铧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但他的人生却是一个悲剧。这个人1979年1月生于陕西蒲城,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0年免试成为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据说只用了3年时间,就拿到了一般人需要5年才能获得的硕士学位,2003年他又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2007年此人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这个人在学业上可谓一帆风顺,大家说他是不是一个极有天赋又非常聪明的好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工作不到一年,2008年竟抑郁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样的悲剧呢?我没有更多地去考察,但就一般推理,很可能是社会与学校的环境反差太大,导致了这一悲剧发生。
   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异是很大的,在学校的环境里,一个人只要学习或者说考试成绩好,就可能一好遮百丑,但很多问题也可能因此被掩盖,这种状况成为习惯非常可怕,因为一旦环境改变,这种“好学生”就可能无所适从,他们除了学习不知道其它,偏偏社会没那么多考试,环境也没有多少人关心你聪明不聪明,所以“好学生”一旦进入社会,也可能突然产生心理落差,弄不好甚至会酿成悲剧!上次课后我说习惯有时候非常可怕,大家现在感觉到了么?
   上次我们从写作文与写作的差别里,引出了“关于习惯”的思考。我提醒同学们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但习惯的好坏有时候是很复杂的,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更多时候我们还要学会变通习惯,就比如写作文与写作,写作文时要尽量遵守规范,将来写作时又要争取出新,这要做到很不容易,主要原因就是一旦成为习惯我们就很少再想,所以习惯是认识的基础,成为习惯也可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它可能让我们固步自封失去发展,还可能让我们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
   发展是人生要不断面对的课题,我们曾经是小不点,大一点就要上幼儿园,再大点又要上学读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发展。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环境与原来的环境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它才能够称得“新”,环境变了,我们的很多习惯也要跟着变通,否则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小不点时我们在父母的翼护下自由自在,上幼儿园一开始就会有点不适应,是不是有的同学们一开始上幼儿园时还哭过?但后来我们就习惯了,再之后又上了学,一个年级一个年级读到现在,回头看我们是不是改变了很多?但这种改变在方向上还比较一致,都是束缚越来越多,这有点像拧螺丝扣,一圈一圈被拧得越来越紧,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考上大学。
   大学是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在学习上要求不那么死板,相当于开始松螺丝,一般人会顺其自然地有所改变,但也有些人过不去这个坎,那就会出问题。比如现在就有些大学生毕业不离校,一段时期还缺乏面对社会的勇气,还有一些人习惯了学习,选择继续深造,硕士、博士到博士后,但终于有一天总要离开学校面对社会,如果始终不能调整好自己,问题迟早也要面对,挺不过去就可能流于平庸,更有甚者会导致悲剧。
   讲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想:我们离大学毕业还早呢,用得着这么早明白这个道理吗?道理越早知道成用时间也就越长,而且这个道理对同学们现在就有用。当变通习惯成为习惯,我们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脚下的每一步也会走得更顺畅。怎样变通习惯?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逆反思维”。逆反思维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凡是以为对的要想想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凡是以为错的也想想它有没有一定的道理,一直如此就对吗?从来如此就对吗?这种思考不是让同学们怀疑一切,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对事物达成理解,知道了一件事对在什么地方,我们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这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锻炼记忆的方法,只要经过这样的逆反思维,一件事你想忘都很难忘掉。
   上节课我们谈写作文与写作的差异,同学们现在也不用写作,但是通过这种比较,大家是不是更记住了写作文要求规范?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也不只是作文,明白二者差异也才更容易比较,这本身对写作文是不是就有好处?如此我们现在可以培养规范的习惯,将来又不会被这种规范束缚,这对现在和将来都没有坏处。不过要变通习惯,先要培养好习惯,否则我们拿什么来变通呢?
   在学习知识和变通习惯之间,我认为变通习惯更重要,不管学校对学生教育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最终让学生们厌倦了学习就是失败。同学们大概都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的学生们高考结束就烧书撕书,某某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们把教科书撇得一片狼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体制的问题,说明学生们的压力可能太大了,大到让很多学生已经厌倦了学习。为什么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就因为很多学生是在压力下被动学习,终于对学习产生了厌倦,那在以后就会反感学习,这非常可怕。另一种学生就是成为习惯只会学习,一旦离开了学校又无所适从了。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教育只是个基础,离开学校的学习更重要也更实用,如果学校教育导致了学生厌学或成了书呆子,那学校教育就失败了,这说到底是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知识”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学习的对象不只有知识,有句话叫“先成人,后成才”,那就是在告诫教育者们,对学生也要兼顾知识以外的教育。我这次和大家谈论的话题,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上的小哲理,包括我们今天谈的逆反思维,大部分都在“知识”以外,同学们现在就反思一下,讲“知识”我可能像老师讲得那样好吗?那学校为什么还要组织这样一次活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逆反思维,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习惯围城,让我们理解习惯、培养习惯、变通习惯,这有利于我们的未来发展。
   逆反思维是遇到事从相反的角度想想,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事物,也有助于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为了让大家对逆反思维有个形象理解,我这里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几个钥匙环儿套在一起,环儿上零件很容易缠绕,要想解开它们容易吗?说容易不是谁都能解,说复杂又肯定可以解开,大家想啊:它是怎样挂上去的?能挂上去也就一定可以解开,问题只是怎么去解。
   逆反思维就是:我们直观到某个零件穿过钥匙环就可解开,但偏偏这个零件不可能穿过去,有人在这里就陷入误区,零件怎么可能穿不过钥匙环儿?那它又是怎么挂上去的?其实这时只要逆反方向,零件穿不过钥匙环,那就用钥匙环去穿零件,很容易就能穿过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起来这是个不能再小的技巧,但道理推而广之,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重大问题,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要钻牛角?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遇到问题我们会有最直观的方法,这往往因习惯而成,可当我们用这种方法陷入绝境时,一定要有逆反思维,别一条道儿走到黑,那就钻了牛角。
   钻入牛角人就会急躁,人一急躁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这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问题也就别想解决了。真的就见过这样一个人,钥匙环儿上零件缠绕了,怎么解都解不开,一生气竟然抄起了锤子,抡起来就要把它砸烂!我见了过去拦下,问他这是做什么,他说这钥匙肯定解不开了,干脆把钥匙环儿砸了。我提醒他可以反过来试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从山重水复到柳岸花明,有时只需要调整一下方向,但许多人不明白,做事往往钻进牛角出不来,那事一般也就做不成了,更有甚者就是急躁粗暴,比如“快刀斩乱麻”典故里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各人有各人习惯,但习惯未必都理性,起码不同问题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习惯围城,使这本身成为一种习惯,那就是变通习惯,逆反思维正是这个道理。
   逆反思维还是比较简单的道理,更复杂一些还有立体思维,那需要从所有角度看待一件事情,对事物的判断也会更全面,因此解决的办法也会更多。再高级的思维方式叫作归零思维,把一切成为习惯的东西都放在一边,在目的和结果之间直观思考,这样可以找到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这些就属于哲学范畴了。哲学理论很深奥,但散成道理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千万不要畏惧,就比如立体思维,我们大概两三年后就会学到几何学,解一道几何题可能有很多种方法,考试时只要用一种方法解出来就算对了,但现在我们知道了立体思维,将来学到时就可以尝试所有可能的办法。一道题你能用多种办法去解答,还可能有不会解答的题目吗?
   我在学平面几何的时候已直观到立体思维,遇到每道题我都会想尽各种方法,多则十多种方法,少也会有三四种,所以后来我说过平面几何就没有我做不出来的题,有解的我可以求解,无解或错题我也能证明它不对,这话说的有点大,但在我读这门功课时,无论作业考试还是比赛,后来真就没有答错过一道题,中考我的数学成绩是满分。
   归零思维咱们这里可以演示一下,请这一列的同学站起来。如果我们把站在第一位的同学当做事实真相,最后一位同学当做我们自己,请问最后一位同学,你现在能看到第一位同学吗?看不到,因为什么?如果让中间这几位同学都坐下呢?是不是就看到了?这中间的几位同学相当于什么?就相当于已经的认知或思维成见,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当做习惯,可见很多时候习惯需要变通。
   我们今天主要谈的变通习惯,因此推荐给大家一个思维技巧,就是“逆反思维”,逆反思维首先是思维,这与习惯就有一定的矛盾之处。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次课上说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脱离思考吗?现在我们明确:逆反思维就是要对习惯做出思考。如果今天大家记不住很多,只要记住习惯有时候也需要思考就可以了。
   逆反思维、立体思维、归零思维,要解决一件事方法很多,为什么很多人只遇到一点事就觉得无路可走,甚至走上绝路呢?大概就是没人点化。其实这个世界上许多事都不是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严重,都没有要有朴素感情平常心态。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有时候我们当时以为很严重过不去的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过些日子再想想,当时那种紧张根本就没有必要。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叫“存身即尽孝”,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他们望子成龙,但更希望我们健康地成长。

共 42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老师可谓是高教、名师,他在辅导学生写作时,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时,还念念不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学们从小学到大,都是为了有所发展,在每一步发展中,都要不断变通习惯,由不好的习惯变成好的习惯。刘老师在后半部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逆反思维、立体思维、归零思维的运用。刘老师“变通习惯适应发展”的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学习,而且还适应于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好人生之路,可见,这篇文章意义是多么重大和深远呀。推荐阅读。编辑:野鹤闲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4-23 05:48:31
  福田兄的讲义真棒!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