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谈“反复”(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谈“反复”(随笔)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0发表时间:2015-04-23 21:36:43
摘要:反复是一种修辞艺术形式。任何修辞艺术都是人的思想艺术的外见,而决非书面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要学好修辞,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修辞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艺术的铸炼。

一、修辞发凡
   所谓“反复”,就是指作者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使相同的词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一种修辞艺术。它可以使文章收到形式对称、音韵和谐,充分抒情的效果。
   反复修辞格,源于上古诗歌。正是诗的格局和歌的节奏、韵味等方面的审美要求而赋予它的一种形式,如《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全诗三章,三次出现“硕鼠硕鼠,无食……”、“三岁贯女,莫我……”、“逝将去女,适彼……”和“乐……乐……”的呼告、哀诉、发誓与憧憬,强烈地表现出人类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后所经历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贪婪和寄生的深恶痛绝,抒发了被压迫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这里运用了反复,显得形式整饬,格调沉郁,韵味醇浓。该书《伐檀》三章则通过奴隶们的“坎坎伐檀兮”与奴隶主的“不稼不穑,胡取……”“不狩不猎,胡瞻……”的三次对比构成反复,一再咏唱,对养尊处优的奴隶主贵族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表达了奴隶们不满当是社会现实反对剥削压迫的无限愤懑之情。句式齐整,节奏和谐韵味浓郁,发人深思。
   《诗经》产生于民间,后经文人整理而成。起初,它作为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口头流传的作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即兴于咏唱(即鲁迅先生所称“杭育杭育派”文学的肇始),属于“歌”的范畴。后来记录在“书”面上,则仍保持着口语唱腔的音律、韵味和节奏,以形式规整、格局悦目的块状文字结构表现出来,成为了“诗”。
   反复修辞艺术是《诗经》美学价值的基本特征之一。《诗经》共305篇,有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十五国风”占大半,即160篇。《诗经》的作者有奴隶和平民,也有贵族和乐师。虽然下层人民的作品即“国风”在其中并不占绝大多数,但它们都是民歌,或者是在民歌的影响下产生的。又,“风”即“声调”的意思,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反复修辞格的人民性和抒情性特点。
   反复修辞格的运用,在《诗经》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文学史使用这一修辞艺术的重要开端,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复修辞格在中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南)、《木兰辞》(北)中也可以看到吗如《木兰辞》: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里,作者运用反复,极度渲染了古代战争年间封建社会闺中女子代父从军前的复杂心理,笔法细腻,意蕴丰足,扣人心扉。
   文学艺术产生于民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又逐渐被攫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有。反复修辞格的专利先为宫廷文人所虢夺,后又为他们所冷遇,或弃置,或作为他们吟风弄月排遣失意的调味品。因此,在中古辞赋骈文及近古诗词中已不多见,只是在近古曲调和近代散文中稍见复兴。直至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同社会财富的物质占有一样重新回到人民手中,于是反复修辞格方才重现风采,在各种体式的现代文学之林中到处闪烁着她的倩影丽姿,反复修辞格愈见其生命力之强了!
   二、修辞的美
   请看下面的例子——柯岩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作者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广大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爱戴和深挚怀念之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首起句通过相同连续反复进行修辞,着力渲染了对春的渴望与盼念,既深邃隽永,又富于诗情画意。
   鲁迅杂文《“友邦惊诧”论》:“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这里,作者反复申诉和反驳,仿佛频频发射的霰弹与飞镖,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很好地反映出鲁迅先生深沉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愫和一如既往、不惮前驱的痛打落水狗精神。
   戏剧《白毛女》:“……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生动刻画出了节日少女的喜庆心理,一位天真活泼、娇嗔、欢愉、爱美而又不失其质朴清纯的山乡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古典小说中的“话说”、“且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跨章回间隔反复(复章)勾人心弦,让你尝鼎一脔废寝忘食望梅而渴如醉如痴而难以释卷。
   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镜头反复。《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拨浪鼓”的一次又一次出现,将一位战士还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朴实心理刻划得惟妙惟肖,牵人心魄,令人味之再三;当代电影剧作琼瑶的《梅花三弄》中的“梅花烙”于每集片头出示,串起全剧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人物情结反复,深印读者心中;台湾电影《搭错车》主题歌“酒干倘卖无”,开头四句用“酒干哪倘卖无”相同反复起唱,词末以七句“酒干哪倘卖无”相同反复结尾,登造传统反复修辞格之峰极,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不绝如缕,收到了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抒情效果。
   反复属于一种修辞艺术,而任何一种一株修辞都隶属于特定的思想。《周总理,你在哪里》倘若没有周总理伟大品格的深入人心及诗作者对这位总理的无限景仰与崇拜,读者不可能读到如此诗作,领略美的修辞。《高》剧的制作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设身处地的将那位思想淳厚、感情质朴的军人形象塑造出来,观众不可能看到“拨浪鼓”的反复出现,即使不出现,作者也会通过其它道具或借助别的手段表现出来。同样,《酒歌》的作者假如没有深厚的生活体验、缺乏对剧中人之丰赡的内心世界及执着个性的剀切洞察,也创作不出这样的作品并反复修辞的至美来。
   三、修辞指辨
   从如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1、反复不是重复。前者属于一种美的修辞,后者则为语病。如:
   我们现在谈反复,就是为了把话说好;我们现在谈反复,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一修辞。
   很显然,“我们现在谈反复,就是为了……”两次重复,虚张声势,给人以内容空洞、造作之嫌。这不仅不能给人带来美感,相反显得语言枯燥、乏味。
   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1)、反复可以间隔,排比不能间隔。
   (2)、反复两重即可,排比一般在三个以上。
   (3)、反复侧重于语言气韵的修饰,使文章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而排比则侧重于语势的加强,富于层次感和力度美。,前者适用于氛围渲染,后者适用于气势的强化。
   (4)、反复是相同意义上的美的重复——由相同(或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构成,包括相同反复、相似反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而排比则是相同句式不同内容意义的排列——相同的词、短语而不包括句子,并且,构成排比中的每一个项次大都需要“提挈语的提挈。
   3、反复不同于回环。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而反复则不具备这种特点。如:
   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改革。
   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词语,使相同的词语结构成不同含义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再从乙事物到甲事物,从而反映出事物间的某种依存关系。
   反复是一种修辞艺术形式。任何修辞艺术都是人的思想艺术的外见,而决非书面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要学好修辞,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修辞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艺术的铸炼。
  
  

共 3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反复,百度词条上这样解释: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从“反复”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起源、美感、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让我们对反复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论述时,本文层次感清晰,先总括其作用,然后按时间顺序分别从《诗歌》与《乐府》摘取例句详解其作用。进而又从现代文入手,由散文、杂文、戏剧、小说、电影等“反复”这种修辞方法使用后给文章带来的美感的角度进行论述,最后与排比、圆环对比写出了在文章中如何辨认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写得具体而又简约。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4-23 21:37:39
  感谢郭老师投稿支持星月,在此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4-23 21:38:37
  写得非常好,层次清楚,论述严谨。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4-23 21:40:01
  感觉学术性也是很强的,具有很好的作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