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专栏·纳兰心解】恐人见,叩玉钗

编辑推荐 【专栏·纳兰心解】恐人见,叩玉钗


作者:清仁 童生,9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02发表时间:2009-06-09 11:40:19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容若《减字木兰花》
   最初接触容若这一阕《减字木兰花》时,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为别的,只为这一个“相逢不语”,没有半点做作的干净。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尘嚣琐碎,也有太多的尔虞我诈。我们时常像刺猬一样萎缩着,并且时刻警惕着。生怕一不留神,受到了伤害。
   生活是时间的叠加,也是人生演绎的舞台,我们匆匆上场,也匆匆退场。不停地描绘着自己的故事,一方面却成为了别人饭后的话题。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一切永远都会那么美好,没有量变,也没有质变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深刻地记得最初相逢的模样。
   说到相逢,使人想到的是北宋词人宋祁的一阕《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每当读起这一阕《鹧鸪天》时,不禁让人想起宋祁那一段“狭路相逢”的幸运。
   那一天,宋祁独自一人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都城街道上闲逛。突然,身后驶过一列华丽的宫车。正当宋祁急忙避开的时候,在人群中却传来了“小宋”的惊呼声,这时只见其中一辆宫车中,有一位女子惊讶地看着自己,然后轻轻地放下了窗帘。宋祁正生疑惑,可一转眼,宫车已经远去了。回到家中,时刻无法平静下来,若有所思地写下了狭路相逢的情景。这一阕《鹧鸪天》在当时竟然起到了家家传唱的效果,并且很快就传到了宫里。当仁宗知道后,追问缘由的时候,仁宗的一位妃子认罪道:“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偶见之,呼一声尔。”仁宗听后也不责怪。召来了宋祁,不动声色地将事情的原委都讲给了宋祁。宋祁早已吓得魂飞胆破,跪在地上不停地认罪。而仁宗却笑着说:“蓬山不远矣!”便将那个妃子赐给了宋祁。仅仅因为一阕词便抱得美人归,也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一直以来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一段感情深刻的境界是彼此心有灵犀,有时候不需要多余的言语,便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同感知。你的心我懂,我的心你也明白。你的想法与我的想法是如此巧合相像。好比第一次相逢那样,纵然是尴尬得没有言语,但从你的眼神中,我看懂了你的心思。
   南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在李清照的笔触下,女主人公因爱生恨,盼望再次相逢,二人离别后,在思念的煎熬中,也有期盼的喜悦在左右思绪,她一颦一笑的所有心思都容易被人猜出。她展开了半张红笺,拿起了笔,把满怀的思念与娇恨,以及所谓对心上人的种种抱怨也都一一倾泻地在那半张红笺中。
   然而对于容若来说,第一次的相逢纵然美好,可是别后的相逢却令人肝肠寸断。
   深爱着的恋人无奈应诏入宫,二人从此一别无期。容若冒着死的危险,换了装束,偷偷得潜入宫廷,为的是二人能有再次相逢的机会。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在容若的眼里,她一直都如芙蓉带雨,惹人怜惜。可惜这一相逢,也许二人从此便咫尺天涯、蓬山路远了。两人在人群中相逢,转眼的一瞥,多少的曾经过往频频地闪现在脑海,让人无法释怀,更让人无法自拔。这匆匆的一瞥,眼中绽开了泪花,仿若秋天半空落下雨滴,打到了芙蓉上,左右滚动,来回挣扎。在人群中,她刚转身离去,便后悔了。“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脸上泛起了一阵红晕。内心有一腔说不完的絮语,却无法细细道来。
   下阕“待将低唤,又恐他人见”两句,足足表明了横隔在二人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他们二人只能相望,只能相思,却不能相亲。多么想轻轻地呼唤心中人;多么渴望让对方知道自己所思所想,只可惜环境不允许,时间不允许。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场合,生怕被别人看见,只有独自吐下这苦涩的忧伤。
   女主人公把头上的玉钗摘了下来,轻轻地叩打着栏杆。弯弯曲曲的回廊就好像此刻杂乱无章的心思,也许那一支玉钗承载着当日朝朝暮暮的情深,也许这一声声叩打栏杆的声音,是我内心深处诉说不完的心曲。只有你知我知。就这样,这也许是两人最后的相见,也是彼此最后的别离。就这样一别,带着思念,枕头离愁,便是一段带着痛苦的记忆。
   反复读起容若这一阕《减字木兰花》,其间的隐衷犹如感同身受。一对无法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当生活残酷地拆散他们时,付诸的一切努力都在那一瞬间成了空谈,那种痛彻心扉的滋味莫过于心死。
   我想容若便是如此吧,在期望中失望,在失望中盼望。曾经那一段无法忘怀的忧伤,像镂刻在内心深处的一道道感伤的黑色记忆。在彷徨中,恍惚得让人听不到黎明的钟声。也许一个人,便是全部,也许放弃,是因为过于在乎。
   恐人见,叩玉钗。芙蓉开,尽幽怀。

共 1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能对纳兰容若的一首《减字木兰花》品读如此深刻,清仁的用心令人叹服呀。读宋词中的深意,要有对背景的熟谙,对意境的揣摩。这篇文正是反应了这两方面的用功。在每一首好词中,都可能遇见有一句触动心弦。或许,就是那句“相逢不语”引发了作者的感触良多。于是我们了解了 宋祁《鹧鸪天》,李清照 《浣溪沙》中的故事,受益匪浅。由此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宋词方面的高深造诣,对意境思想的执着。(推荐理由:对词的鉴赏深刻到位,内容丰富,流露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感谢对社团的支持。【编辑:Finechore】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Finechore        2009-06-09 14:38:06
  我也喜欢词。算是同道中人了,呵呵
   不过没有看过纳兰容若的。。惭愧
自是休文,多愁多感,不干风月。
2 楼        文友:王子目        2009-06-09 17:18:00
  只看不说话!!!期待中……
一个喜欢平静的人,有时候会想想过去、现在、未来。
3 楼        文友:Finechore        2009-06-10 10:09:23
  王子目在期待什么 ?
自是休文,多愁多感,不干风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