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母亲和她的租房户(散文)

精品 【心灵】母亲和她的租房户(散文)


作者:刘柳琴 榜眼,2766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8发表时间:2015-04-27 10:56:47


   当母亲用半生的血汗钱,把我们居住的低矮土屋翻建成高敞明亮的红砖水泥房时,随之豁亮的还有我们欢愉的心情。家,在变得美好,生活,在走向富裕。晚上,当我躺在柔软的床上,望着粉刷一新的洁白屋顶,再也没有过去住在土屋时担心屋顶掉土渣的忧虑,有的只是甜蜜的黄粱美梦。
   可两年后,我们在新房里还没有享受够,母亲却做出了个让人不可理解的决定,把正房和左右两间卧室分离开,把两间卧室作为门面租赁出去。因为母亲的房子出门就是市场,有远见的母亲把房子盖成了凹字形,两边的卧室是面接临街,可以独立成门面,这样本来宽敞的房子只剩下一个正房既当客厅又是卧室了。
   我们虽然有太多的不情愿,但是谁也别不过执拗的母亲,盖房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母亲不堪重负,母亲是穷怕了。“谁有也不如自己有!不能守着着黄金地朝孩子们要钱?”这是母亲挂在嘴边的话。
   两个卧室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装,成了独立的两间门面。市场是个挣钱的风水宝地,一些外乡人不断涌向街道,母亲的两间门面,也成了外乡买卖人抢手的房子。一段时间后,左边的一间租赁给了一个山东的光棍老张,老张和一个老乡开了个有他们老家特色包子店;右边一间租赁给了一个外乡的小俩口,做着买饼的生意。母亲按着当时的市场行情收着他们的房租。这两个外乡人,在母亲的房子里,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编织着自己的发财梦。
   母亲房子左边的老张包子铺开张了,母亲好像自己的生意似的,比老张还高兴,没事的时候,站在老槐树下,在老张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包子蒸笼前,给老张招揽着生意,对前来买包子的顾客夸赞着老张的包子如何好吃,卫生,干净,美誉之言赞不绝口,好像是自己的买卖似的。看到老张和他的老乡穿着邋遢,母亲教训道:“你们做的是吃的买卖,穿的邋里邋遢的人家看着就腻歪,谁还愿意吃你们的包子啊,穿的干净些!”房东大娘的训斥的话,在老张他们听来都是那么地顺耳,乖乖地脱下来脏衣服,买来洁白的白褂,穿在了身上,站在包子前,用浓厚的山东口音吆喝开来:“包子……包子……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包子,你问好吃不好吃?问问这位大娘就知道了!”
   老张的包子铺每天要择菜,刚开始两个不讲究的小伙计,择完菜随处乱丢,有时把下水道都堵塞了,因为和母亲家共用一个下水道,母亲家的水管常常堵塞,每到下水道堵塞的时候,母亲从没埋怨过老张,总是自己默默地掀开院子外面覆盖在下水道上面的砖头,用个铁钩子把里面的烂菜抅出来,看到抅出来的一大堆烂菜叶子,老张一脸的愧疚,中午,端着一碗包子送到母亲家中:“大娘,您辛苦了,中午不要做饭了,吃几个包子吧!”
   老张是个光棍汉,两三年的功夫,靠着在街道卖包子腰包里鼓了起来。有了钱,就想身边有个女人。母亲听说了老张的心思,张罗着给老张找对象,在母亲的张罗下,老张找到了有缘人,一个寡妇,走进了老张的生活,更让老张惊喜的是,这个寡妇,愿意和老张一起回到老家照顾家中的老人,在老家发展创业。对于这个女人的决定,我们至今都感到费解,唯一的猜测是,这个女人心灵曾受到过巨大创伤,渴望想换个环境、有个幸福的家庭。
   老张在回老家的时候,带着这个女人来给母亲辞行,他对母亲说道:“大娘啊,以后我要是再回来,会把这里当成我的家的。”母亲拉着老张媳妇的手,依依不舍地和他们话别。老张在母亲家完成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挣钱、娶媳妇,携带着满满的满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卖包子的老张走后,本街的一对小两口又接着租赁了母亲的门面,这家男主人叫小春,四十刚出头,由于好喝酒,落下个偏瘫后遗症,一个腿走起路来扫荡腿,一个残疾的手已经不服使唤,妻子改花是个下岗工人,因为他们家在马路对面的房子被拆迁,只好找到母亲,把母亲的房子租赁了下了来,开了个小卖部,供养着上学的孩子、小春的每月医药费,和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日子过得比较拮据。母亲看着都是本街的街坊邻居,给他们要的房租也不高,而且每当改花提出手头钱紧张,要推迟交房租的时候,母亲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有时候,连我们做儿女的都气不过:“没钱别住啊!住着人家的房子开着门市,还喊穷……”
   母亲总是婉言劝道:“他们小两口也不容易,小春还要吃药,宽限他们一段时间吧……”
   别人家的房租都在上涨,唯独母亲的房租一直停留在原来的价钱,我们都愤愤不平:“给他们涨价,不愿意住走人,有的是租房子的!”
   母亲说道:“都是本街本地的,谈好的价钱怎么好意思给人家涨价呢?”
   “唉,我这个菩萨心肠的娘啊……”一时间,面对母亲恳切的目光,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母亲房子右边是卖饼的小两口,男主人叫小赵,女的叫春英,跟前有俩个孩子,大点的女孩刚上小学,一个小儿子才三岁,买卖刚开始的时候,两口子没有家底,小屋里除了母亲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大床外,什么也没有。于是,每到晚上,母亲家的电视机旁,总是会坐着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有时俩孩子还在为电视中的内容争论不休,争论不出结果,男孩依偎在母亲身边,灿烂的小脸仰望着我母亲的脸前,问道:“奶奶,您说是我说的对吗?”那亲热的样子,好像是祖孙俩。
   炎热的夏季,在母亲家洗澡,成了两个孩子最惬意的时刻,房顶上晒得洗澡水,冲洗着两个孩子一天的臭汗。温情的淋浴在欢快地喷射,极像孩子心目中慈爱的房东奶奶的一双大手,在亲切地抚摸着他们全身,在爱抚的温柔力量下,他们如痴如醉地陶醉在水的欢愉中,天真的孩子在欢笑。相信如今他们长大了,回忆起这段经历,回想起在慈爱的房东奶奶家的美好时光,心中会盈满幸福,在梦中也会“咯咯”笑醒。
   母亲离开家后,在我的家居住的时候,有一天的傍晚,门外传来敲门声,我开开门一看,顿时惊讶不已,原来是早已经失去联系好久的小赵和春英两口子来了,他们手中拎着礼物,春风满面,春英一进门就高兴地说道:“总算找到大娘了,我们一直在打听大娘的消息,心里好想大娘,我说,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大娘,看看您!”
   已经是耄耋之年的母亲,见了小赵两口子好像见到了久别的儿女一般,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眼里盈满泪水,握着春英的手,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那一刻,她们的友情真像一条柔软而坚韧的丝带,隔山隔水也割不断的思念,就这样串联起彼此的记忆,感动,温暖……
   卖饼的小赵两口子走后,家在远郊的小花两口子又住了进来,开了个小吃店,她是个农村的姑娘,跟前有三个不大不小的孩子,两口子开着小吃店无暇顾及孩子,只好把乡下的婆婆接到了跟前,婆婆是个典型的农村婆婆,穿戴很不讲究。母亲住在家中时,和母亲很合得来,像一对老姊妹情同手足般在一起谈天说地。平常的日子,像一场又一场的欢宴,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后来,母亲的房子面临着拆迁,我们把母亲接出那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后,而家里的左右两间门面,仍被小春和小花两家租赁着,买卖人不会放过任何挣钱的机遇,居民们虽然在减少,可拆迁大军也是个不小的消费群体,他们两家一直住到母亲的房子被拆迁,街道没有了炊烟,才关门大吉。
   正在我家住着的母亲,听说房子马上要拆了,坚持要回到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看看,我只好陪着母亲一起回到老房子。母亲来到街道,看着有的老邻居家被拆迁成了残垣断壁,半个街道是狼藉一片,母亲流露出惋惜的神色,自言自语地说着:“怎么这么快,半个街道就没了呢……”回到自己居住的老房子里,母亲抚摸着院子的门口的大铁门,无限留恋地地打量着自己的院子的外貌,然后,颤颤巍巍走进了自己曾经居住的屋子,打量着已经是长期没居住变得凄凉的家,依依不舍地神色流露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仿佛有什么痛楚似的。是的,这个家,是母亲大半生的心血造就的,作为一个女人盖房子,她是吃了多少苦头啊!如今,这饱含着她一生血汗的房子马上就要面临拆迁,家,从此永远没有了,母亲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母亲开开大立柜的门,从里面拿出一个大包裹,里面整整齐齐地包着母亲的旧衣服,这些衣服虽然不算陈旧,可母亲早已弃之不穿,因为她在谁家都会给她买上新衣服,所以,家里的这些衣服变成了压箱底子的货。母亲用手抚摸着这些衣服,用征求的目光对我说道:“这些衣服扔了怪可惜的,送给小花的婆婆穿吧!”
   “嗯,您随便吧……”我随口说道。
   “他大娘,您回来了……”我们正在说着,小花的婆婆推门进来,这是一个已经年迈的老婆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道道皱纹,被风霜熏染的黝黑的面庞上温馨地笑着。母亲见了,忙上前去拉住她的手:“回来了,回家里看看,房子不是马上就要拆了吗?心里不好受,想家啊……”说着,母亲抹起来眼泪。
   “看您多好啊,有这么多闺女在照顾着您,住在高楼里,不冷不热,享清福吧……”小花的婆婆对母亲羡慕地说道。
   “那是,那是,比住在这里享福,就是一个人太寂寞了,没有咱们老姊妹在一起开心……”母亲说着,脸上露出无限留恋的神色。
   “俺的店也干不长了,我也要回到老家去了,把孙子孙女先带回家,等他们在城里找到安稳的地方了,我再回来,到那时,我去看您去,咱们老姊妹再在一起唠嗑……”小花婆婆拉着母亲的手,依依惜别的样子。
   “好的,好的……”母亲激动地连连点头。接着,她拿出包裹里的衣服,对着小花的婆婆说道:“这是都很好的,闺女们都给买了新衣服,这些衣服不穿了,给你看看能不能穿?”
   “好的,好的……”小花婆婆忙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一个碎花小棉袄,穿在身上,母亲忙给她整理着衣领,前拉拉,后拽拽,端详一番:“嗯,不错,挺合适的,怎么跟你买的一样?哈哈,你真有福气……”小花婆婆穿上了小花袄,人也显得年轻精神许多,也开心地笑着。此时,暖暖的阳光阳光洒在她们身上,风,微微吹来,吹拂着她们苍白的鬓发,在她们的眼睛里闪动着喜悦,还有单纯和明朗的开心……
   母亲的房子拆迁了,租房户又奔向了向往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征程。当年,这些外乡或者本乡的年轻人迁徒到母亲的家中,在繁华的市场中,奋斗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在母亲的家中,享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他们和母亲聚在一起的时刻,是那个时期独有的温婉景象,母亲的租房户是她人生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慈爱的母亲也是租房户人生驿站中最温馨的房东,他们在繁华的都市中,不被物欲所迷,温暖着彼此,留下一个和真诚的人相处的美好记忆。唇齿相依的岁月,萍水相逢的真情故事,是闪亮在岁月中一盏盏灯火,照亮了他们的回家路。
  
  

共 4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优美的散文,一篇温情的文字。作者饱含激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那质朴的语言,塑造出了母亲这一感人的艺术形象。母亲用自己半生辛劳的所得将低矮土屋翻建成高敞明亮的红砖水泥房,可孩子们都还有住够时,母亲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将新房的两间卧室租出去。孩子们谁也说服不了母亲,盖房子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母亲已经不堪重负了。她说,她不能朝孩子要钱!母亲房子的位置很好,按说能租上个好价钱。但母亲却以市价收租赁人的房租。不光如此,在租赁户有困难的时候,还让他们迟交。母亲和租赁户处得跟一家人似的,甚至还帮着人们吆喝、指出租赁户在经营中的不足,使得租赁母亲房屋的人,在这里不仅做好的生意。还寻到了自己的爱情。多年以后,以前的租赁户还找到搬到女儿家去住的母亲,就如同嫁到远方的亲女儿回家探望父母一样,来看望曾经的房东大娘。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呀,这是一种本分、善良,愿与自己结缘的人都幸福美满的精神和崇高人格力量,感动了那些曾经的租赁户们。作品语言优美,结构紧凑,立意深远。把一个慈祥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好作品。为你深深地点个赞!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木石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27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4-27 10:58:05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日快乐!
2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4-27 10:59:36
  萍水相逢的真情,是人间美丽的风景!
3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4-27 11:00:14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回复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4-27 13:52:32
  谢谢木石语社长精彩到位的编者按!为你敬茶!
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27 12:18:22
  拜读老师大作,散文文笔优美质朴,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一个母亲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感动。祝老师佳作不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4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4-27 13:54:47
  谢谢秋语老师的驻足留墨,期待看到您的佳作,祝您春安,笔健,幸福快乐!
5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4-27 12:36:58
  母爱象一场春雨,像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欣赏拜读柳琴老师亲情绵绵的佳作!高高滴点赞!问候柳琴老师吉祥如意!保重身体哦!爱你!(*^__^*)
回复5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4-27 13:55:46
  感谢如风,您的不离不弃是我的最大动力!
6 楼        文友:雨春        2015-04-27 20:11:51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祝你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4-27 21:48:19
  谢谢雨春社长!
7 楼        文友:草根        2015-04-28 20:39:05
  很有生活智慧的母亲,赞一个!
   欣赏柳琴大姐真情佳作,遥祝春安,笔健!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4-29 00:08:23
  谢谢草根兄弟的赏读,也欣赏您的文字,祝你春安,笔健,幸福,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