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蚕豆花儿开(散文)

精品 【墨海】蚕豆花儿开(散文)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5发表时间:2015-04-29 06:34:59


   去年的孟夏时分,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下班后匆匆忙忙地走进了菜市场,一眼就看到很多人在一个摊位前争抢着那些体胖个大的蚕豆角。对于蚕豆虽然已经是它昨日黄花的日子,但它那饱满的样子,还是让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狠狠地买了五斤。
   由于经验不足,回家剥皮时才发现,其中有十几只豆角的肤色已经变成了黑褐色,而且其重量也明显比其它的轻了许多,当我把豆子剥出来时,才发现那些蚕豆已经硬邦邦的了,别说炒着吃,就是煮着吃,也是望而生畏的事,所以,只能够将鸡肋般的它们放在阳台的一角。只几天的功夫,当我再次留神它们时,它们已经变成了黛绿色的饰品一般,恰似那和田玉与缅甸翡翠的婚生之物,既具有润透的外观,又具有夺目的色泽光度,把玩了多时,我才重新将它们放在那个角落。
   秋露送走夏雨后,霜,自然而然地要接踵而来,在人们还在咀嚼江南那晚至的枫叶红韵、黄菊之味时,烟雨江南的冬雪轻轻地飘来了,在满目青绿中跳起了华尔兹。雪,是北国的女儿,少不了会憧憬人间天堂的神韵,飞过长江的雪怀着羞涩之情,在江南的上空轻歌曼舞了一会后,来不及谢幕,就入相北国。
   当雪顾盼江南风采时,我也阳台上欣赏她的舞姿。由于阳台的窗玻一直敞开的,雪也没有忘记走进我家的阳台,在阳台上留下了她的足迹。当我回过神来时发现,雪已经将那一直静呆一隅的蚕豆,上了一层面霜。当我看到雪中的蚕豆时,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随手将那些蚕豆装进了上衣的口袋里。
   第二天,雪停了,阳光再次以自己那暖意勾兑着江南的冬天的气温。冬天,特别是冬天那午后阳光,无论是谁,好像特别地青睐它,就连冰冻的土地也敞开了胸怀,变得疏松,显得丰满。
   当我惬意地将手插进口袋时,碰到了那些蚕豆,于是我拿起清洁工用的一把铲刀,走进了绿化带,将蚕豆埋进了瘦了许多的绿色的草坪的空挡中。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寒冷的季节,种下的蚕豆不到十天的时间,居然顶破厚厚的土层,冒着晨霜,冒出肥嫩的嫩黄的豆荚,光着身体的它,让我深深地感到内疚,不该在冰天动地的时候将它种植。可,蚕豆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以后几天里,不知不觉的长出了对称的二片灰绿色的叶子,使得本被抛弃的生命得以延续。
   因为我种植得过迟,一个冬天就是那二片灰绿的叶子和短短的不到二公分的灰绿色茎,而那二片叶子又各有二瓣叶羽,对称地时而平铺,时而斜竖着,恰似二只灰绿色的蝶,静谧地栖息在那里……
   2015年的春节,好多人都叫它为“双春”,即立春和春节同在一个月。春节一过,几场江南烟雨将水乡泽国温暖了起来。结束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假期后,当我再次走进公司时,发现那些蚕豆长高了许多,居然长到了将近六十公分的高度,不言不语地氤氲着灰绿色,似一团团灰绿色的雾,与那翠绿色的草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悦目。当我再次走近它们时,发现好多蚕豆的叶面下,在它们叶茎与主杆的交汇处,大多对生着二个花蕾,粉白的外观还有着一道道浅红的脉纹,给我送来了一缕缕惊喜:蚕豆开花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些蚕豆次第地不断孕蕾开花,给数年没有蜂飞蝶舞的净绿色的草坪带来了蜂蝶之恋,似一个个音符灵动了新绿的草坪,也不经意间使得草坪增加了高度。
   也许,那一旦入土就拼命生长的蚕豆,就是为了这季花开。不知道它们在短时间内吸取了多少大地以及日月、霜雪、雨露的精华,才拥有如此的花色和韵味,不断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而且它们的花朵如同芝麻开花一般,节节升高,从第一对花蕾绽放,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蚕豆的不断升高的茎腋上都有成双成对的花朵绽放,好像有着散发不尽的馨香。
   蚕豆的主茎,粗壮而直立,四棱体型,中空而外表无毛,它的叶片往往是偶数羽状复叶,但在它孕蕾开花前,总有一对叶片是奇数的。我注意观察过,蚕豆初生的复叶一般是二片叶羽,接着生长的也是二片,只有到了即将孕蕾时,它会生长出奇数的三片叶羽,呈现“品”字状分布,一般也就是二道三对后,就会生长出四片的偶数叶羽,而一旦生长出四片复叶时,它们的茎腋上就孕育出花蕾。
   蚕豆的根茎较粗,呈现暗紫或者暗红的色彩。其主根较短,而侧须却旺盛,它们的根须上生长出许多粉红色的瘤子,聚集的瘤子中如同大豆根须下的瘤子一般,内部藏着许多生物氮,具有肥沃土壤的作用,为下茬的庄稼准备了生长的必要条件。
   蚕豆是一种从洪荒时代走来的豆类植物。据考,至今也有六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原生长在地中海周边的国家,似一个生长在闺阁的窈窕淑女。直到西汉年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朝廷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即使两度被俘,还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出发时一百多人的队伍,历时十三年,回归汉土只剩下了张骞叔侄二人),将许多西域的植物种子带回了大汉王国。其中,就有蚕豆这位新娘。所以说,张骞出使西域,在开通丝绸之路使得汉文明传到西域的同时,也将西域许多物种输入到了中原,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行程。正是蚕豆与众不同的来历,所以它还拥有好多名字,诸如:南豆、胡豆、竖豆、佛豆等等。
   在我种植的那些蚕豆中,虽然花的形状基本一致,但它的花色却有两种,一种是白色,上萼花瓣从根蒂呈现放射状的黑色射线,而下萼花瓣似蝶翼静闭,其上各有一枚小指甲大小的黑色版块,两朵并腋的花咋看就是一只白蝶在展翅欲飞。而另一种花色则是粉红色的,而那放射状的射线是紫色的,那斑块也是紫色的,同样具有蝶般神韵。随着气温的升高和茎秆的长高,蚕豆花在次第开过四五个叶腋后,再开放的花蕾,往往是四个一组,节节升高,而又越开越大。它的花朵也是偶数的,最多一腋八朵。
   蚕豆的花瓣不同其它花朵,不会像桃红梨白那样,一旦芬芳过后,就会雪般纷飞,花魂坠落,撒下一地忧伤。蚕豆的花瓣在抒发芳菲后,则枯蔫变黑,然后卷缩包覆在幼小的豆角上。随着豆角的不断长大长粗,而它那枯蔫的花瓣,则又一分为二,一端在豆角的根部,而另一半则黏在豆角的梢头,即使在采摘豆角时,好多还不会脱落。这种荫护子嗣的爱心着实让人感动,可以说是一种爱的升华。
   如今,那些蚕豆已经长大了许多,一个个如同一条条青绿的蚕,胖乎乎的,肉滚滚地悬挂在叶腋上,十分喜人。也让我脑海飘来泛黄的画面,在我那曾经是一片茅房的老宅前,有一块将近一亩的自留田,东西南三面都被荷塘包围着,塘里多少有一些鱼,也如同落入水里那些岸树的影子一般,杂七杂八的。
   由于光种植蔬菜显得有些多余,就被喜欢种植果树的父亲,东一颗苹果、西一株梨子地栽种着一些果树。一旦春风舞动,桃李杏的芬芳未散,接踵而来了柿子、苹果和梨子的花绽蕊吐,就是炎炎盛夏也有石榴花的惊艳和枣树的静雅。这些果树下的土地显然是不能够种植三麦庄稼的,只能够种植那些青绿的蔬菜,而蔬菜大面积种植往往是在秋季,春夏一般不需要那么大面积,就形成了闲置。
   土地是农人的宝,心细的父亲是绝不会让它荒废的,于是他每年都会在那些土地里种植上蚕豆,一则可以应付蔬菜的夏枯季节,二则可以利用蚕豆的肥田特性,为秋季的蔬菜准备好肥沃而疏松的土壤,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的附加值,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
   蚕豆的最佳种植时间,在我们当地是每年叶蝶飘零、枫舞红韵的季节,基本上是与小麦同步种植,也具有小麦不怕寒冷的习性。好多地方都有“蚕豆不要粪,白露最适宜”的说法。在那种季节里,叶枯枝秃的天地下,在家门口种植上一些绿意氤氲的蚕豆,让春天的绿色画在冬天的那页素笺上,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记得蚕豆的成熟期是在小麦之前,一般在孟夏时分。而蚕豆有和小麦不同,它是一种既是菜又是粮的植物。特别是那些春荒岁月里,蚕豆如同当时的元麦和大麦一样,曾经成为困难人家的救命稻草,给那些断了炊烟的人家带来了“及时雨”般的接济,保住了即将麦收的动力。
   在蚕豆即将走向成熟时,它首先是一份让人足以大快朵颐的菜肴。每逢这个时候,爸妈每天早上就会提着一个用白柳编织而成的一个大大的菜篮子,走进那茂密的蚕豆地,去采摘那些可以和芭蕉相匹敌的蚕豆角,然后再做在门前的那颗香椿树下,将蚕豆角外皮剥去,留下了翡翠雕刻而成般的蚕豆粒子,与白色的菜篮一起形成了一幅静雅的小品佳作。
   蚕豆的吃法很多,鲜嫩的蚕豆只要清水洗净,沥去水气,即可爆炒成为一碟就饭下酒的一碟美味。只要是鲜嫩的蚕豆,就可以连皮带肉地一起吃下,是既压饿又解馋的吃法。稍微老了一些蚕豆,可以水煮盐浇香喷,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待到即将成熟时,硬了皮的蚕豆往往要将豆粒的外皮再次剥去,油炸、闲煮或者放进鱼肉锅里一起红烧都是极佳的享受。喜欢用它下酒的人,则往往直接将胖胖的蚕豆外皮上破开一个口子,然后爆炒再水煮,在起锅后再浇上预先准备好得得蒜泥和调料等,如果再加上一些开洋海米,那就是你梦中也会回味的美食。
   蚕豆有一个特性,它是一种边蕾边花又边果边成熟的植物,到了孟夏时分,往往出现四世同茎的情况,为了及时收割,细心的农人往往会在特定的时候,去掐去还在生长的蚕豆的缀满花荚的上稍,一期待它能够在同一个时段成熟。在这段时间里,我记得父亲和母亲往往会加快去采摘蚕豆的速度,不仅要将蚕豆荚上的外皮剥去,还要将蚕豆豆粒上皮扒去,在将它们放置到芦苇编织的席子上去晾晒,留待其它季节里去分享它的特有味道。现在的人们因为有了冰箱,只要将扒去皮蚕豆瓣在开水中一焯,风干水气后就可以冷冻收藏。
   尽管爸妈不断加快采摘,到头来,一旦节气一到,蚕豆那四棱的茎就会自动地甩去枯黄的叶子,悬挂起刀币状的黑色豆荚,在孟夏的暖风中演奏起沙沙的旋律,风一吹过,满地升乐,似有万把沙锤在同台演出。
   一旦成熟的蚕豆必须及时收割,如果遇上阴天,它就会在潮湿的壳子里发芽腐烂。就是晴天丽日,它也不能够拖延时间,因为一旦它的外壳被晒干,那么豆荚就会爆裂开,那绿莹莹的蚕豆粒就会撒落地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看着即将炸开的蚕豆荚,爸妈往往趁着早晨的露水没有干时,用磨成为银月般的镰刀去将豆秸砍倒,并即时地运到家院里的打谷场上去晾晒。到了午饭后,爸爸抡起连枷,去逐一夯打,风干扬净后,留下青绿色的蚕豆在打谷场上,摊晒在一起的蚕豆,宛如一颗颗翡翠一般,悦目赏心。
   在那个年代,成熟的蚕豆除了留下一些种子外,一部分会加工成为面粉食用,用它制作出的马赛克大小的豆饼,一旦放到人们经常食用的豆腐汤里,那就会让普通的豆腐汤成为一份享受,既鲜美又喷香。另外一种吃法,更是延续至今也经常看到特别是炎炎盛夏,在好多大街小巷里都可以见到的凉粉,翠玉般的润滑,琥珀般的光泽,再加上那椒红蒜白姜黄的调味品,无疑就是一份小品般的画面,同时也是令人眼见即馋的小吃,就是一些宴席上,也会成为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由它派生而出的粉皮,则更是亮男倩女们夏日追宠。
   提到蚕豆的吃法,不能不提的是有由它加工而成的粉丝,它不仅具有绿豆粉丝般的润滑,也具有土豆粉粉丝的透明感,更具有山芋粉粉丝的不易溶化的特点,还具有一种让人无法忘怀的口味,香,鲜,润,爽。
   在乡村,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的膨化工具,为了解馋,人们只能够将它放在铁锅你去爆炒。这种爆炒出来的蚕豆,虽然硬似铁蛋,可一旦你使劲地将它咬开,则立刻满口喷香,而且经久不散,可越是浓香,越会引起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喜爱。如果要说的具体风味,还真是一个不可言传的感受,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应该这样去说,一旦你遇上并感受到后,你一定会放弃口香糖的选择。
   在一代文豪鲁迅的笔下,曾经有一个孔乙己的人物,一出场,就有一个关于他和茴香豆的描写,我想那茴香豆一定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不然不会具有那种诱惑力的,让一个秀才居然丑态百出。当然这种茴香豆的加工方法,也很快地传到了我的家乡,于是这种爆炒类型的蚕豆,曾经一度走上了酒席桌上,成为取代花生米的一碟凉菜。我曾经也注意过这种蚕豆在酒席桌上的风韵,一旦酒过三巡后,就是山珍海味也难抢走蚕豆的投筷率的,好像它具有解酒的功能一般。
   走过长江后,发现烟雨江南的人更喜欢食用蚕豆,每当蚕豆荚下市后,江南人像着了魔一般,每天都会去抢购,然后,在工余时间去剥皮扒壳,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老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剥出的豆粒除了留着当天食用外,勤快的老人们往往将余下的蚕豆放到锅里去沸水煮上一开后,当即冷却装进冰箱,留着其它季节去分享。就是你没有空闲在家吃饭,就是去餐厅也好宾馆也罢,服务员肯定会提醒你去点上一碟时令时鲜的蚕豆。
   我也曾经走进江南的乡村,就是在寸土寸金的水乡泽国的土地上,也经常看到一些土地上种植着蚕豆。而且在乡村还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蚕豆结结,大伙吃吃”,意思是说种植蚕豆不光是为了自己去享受,而是一种为大家种植的行为。事实上也是这样,每逢蚕豆下市时,一方面是主人宁愿自己趟着露水,湿透衣裳,去采摘蚕豆,然后运回家,在喜气洋洋地送给左邻右舍,有的人还会不顾鞍马之劳,驱车进城,送给“鸟笼”中的亲朋好友。另一个方面,一旦蚕豆成熟后,其他人就可以随便去存在一些,主人绝不会与你生气的。
   蚕豆是一种草根食品,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在江南,又是一种情感交流的食品,在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情感纽带。在我的身边,有几位来自四川的工友,无论谁回家乡,他们都会为共工友们带来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其中无论如何也不会少了那种用蚕豆制作出的酱,加进了野山椒的辣豆酱,无疑是下饭佐餐的一碟美味,四川人喜欢吃,江苏人同样喜爱,鲜,香,辣,独具风味,是让人吃上一口就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美味。
   纵观蚕豆的由来和风韵,它不仅是一种外来的植物,具有着不择土壤的习性,无论你将它种植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一方土壤,能够让它生根发芽,它就可以旺盛生长。另外它是豆类植物中一种如同小麦一样,不畏严寒的跨越四季的品种,经历秋风秋霜,也经历过纷飞雪舞,还阅览过春花烂漫,在艾草弥漫城乡时成熟。也许就是因为它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阴啨冷暖,才让它凝聚了那与众不同的美味。
   站在花飞花舞的蚕豆边,心里期待着自己种植的蚕豆,能够早日成熟,早日让我享受不一样的美味,放飞自己的快乐心情。
  

共 56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佩服老师的笔力,将一个普普通通的蚕豆都写得这么生动传神,佩服老师的眼力,观察得如此仔细,连小小的蚕豆花上的脉络都看得这么细,描写得这么清楚。蚕豆作为一种农作物,的确是很普通的了,然而在作家的笔下,又是这么的生动,从长相到整个植株,从破土发芽,到结果枯萎,一生的周期就这样娓娓道来,让人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平添了许多知识。即使是没有在农村待过的人,看了此文都能对蚕豆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散文还介绍了蚕豆的各种食用方法,让人不禁舌下生波,犹如真的品到了蚕豆的美味。作品语言优美质朴,结构合理,构思严谨,既有必要的描写叙述,又有让人感叹的抒情,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感谢先生带来的好作品,为您点个赞吧!期待着看到先生更多的作品!【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3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29 06:35:31
  拜读大作,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29 06:35:52
  感谢老师带来的美文!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4-29 06:36:14
  恭祝创作丰收!佳作不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4-29 16:27:55
  问候老大!点赞活色生香的美文!吉祥如意哦!
5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4-29 20:24:33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 !
6 楼        文友:仙子        2015-04-29 21:45:09
  雨春家的蚕豆不一般!写得真好!
我在路旁种满鲜花,在路上种满诗篇,等你,踏香而来。
7 楼        文友:漂泊的云        2015-04-30 14:32:40
  雨春快成植物学家,美食家了。
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文字和音乐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