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换亲

精品 换亲


作者:沧州子系 秀才,212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66发表时间:2015-04-30 19:44:37

这里是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是贫瘠的,汉子们劳累一年种的粮食不够家里老小糊口;道路是窄僻的,阻断了与山外人的来往;大山是光秃秃的,山上长的很少的树木也是歪歪扭扭,只能用作农家烧火做饭,没有其他用途。
   贫穷,好像是专门用来记载这里人们生活的纸张,上面留下的只是太多的眼泪、痛苦、不幸……男人们把这里看成是“伤心地”,再多的辛苦劳累也挣不脱饥饿与贫寒束缚;女人们把这里看成是“寒心地”,“爱情”对多数女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在贫穷这条麻绳缠绑下,她们只是这里人口繁衍的机器,她们对情感已经麻木了,眼泪很少流在脸上,多数都咽在肚里……
   “文化大革命”中期,省里把一位大学的老教授下放到这里劳动改造了一年。老教授返程前,悄悄和上岁数的村民讲:“等到这里没有人烟了,就证明社会发展进步了。”很多村民到死也没有理解老教授这话的含义。
   听老辈人讲,这里人的老祖宗都是清朝“义和团”的将士,“义和团”起义失败后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逃命躲进这深山沟。在恶劣生活和环境的挤压下,这里自古以来就没有男女间的自由“爱情”。解放以前,儿女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大多数婚姻嫁娶都是男方用钱把女方买来做媳妇,也有不少家庭父母都很贫穷,没有钱为儿子买媳妇,干脆用自己的女儿与另一个家庭的女儿交换,分别做两个家庭的儿媳妇,人们把这种娶嫁现象叫做“换亲”。对没有钱也没有女儿交换的家庭,儿子只能打一辈子光棍。
   解放后,政府提倡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但传统是不好改变的,这里人们嫁出女儿还是向男方要彩礼的,男女婚姻仍然遗留着像商品交换一样的陋习。“换亲”的现象更是普遍,政府干部也明白,如果杜绝了“换亲”现象,这里大多数男人都讨不上老婆,也就掐断了人们繁衍子孙的后路。只要不是近亲结婚,入乡随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在这贫穷的山里生活的人们,只所以一代一代延续下来和这里婚姻嫁娶方式有重要的关系,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人们繁育后代的能力非常旺盛。六、七十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前,这里一般夫妇大都生养四、五个孩子,生养十几个子女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换亲”是这里人生活的无奈,虽然能够建立两个家庭,但从现在的人们眼中看,是非常不人道的。它纯粹是人为组装婚姻模式,“爱情”只是这里人们繁衍子孙的副产品。
   七十年代初这里又发生过“换亲”的悲剧。阳坡凹村有个叫“张兰花”的姑娘就是“换亲”的又一个受害者。
   张兰花是个苦命的女孩子,在她5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双亡,她和长她10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憨厚的哥哥非常疼爱这个苦命的妹妹,兰花9岁的时候,哥哥把她送进小学读书。兰花是个非常聪明的姑娘,在学校班级中年年成绩都是第一名,老师们都讲,兰花长大肯定能有出息。兰花小学六年级毕业了,上中学还要到50公里外的县城住校学习,每月需要二十几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大的上学花费当时对他哥哥来讲是个天文数字,不可能承受花销。尽管兰花以优异的成绩被县城中学录取,但她家没钱供她上学。兰花含着眼泪把中学“入学通知书”用一块红布包起来锁在了柜子里,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回家操持家务,帮助哥哥种地养家生活了。
   生活并不都是无情。原来上学时期面黄肌瘦、毫不惹眼的兰花回家务农四、五年后,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挺拔的身姿,白嫩的皮肤,细长眉毛下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成了当地十里八乡的美女。
   美女,自然有不少小伙追求。与兰花家5里地的大河村李家二小子和兰花是同学,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慕之情。李家二小子有事没事总愿意往阳坡凹村跑,自然到兰花家找兰花玩,两个年轻人沉浸在幸福的爱恋之中。
   兰花20岁时,他的哥哥30岁了。由于家里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只有两间破瓦房,加上兰花哥哥憨厚老实,见了姑娘不敢抬头说话,长相又老成,家里长辈们虽然为他说过十几次媒,但都没有成功。随着兰花哥哥年龄的不断增大,娶媳妇的希望越来越小了。
   家里的长辈们又开始动了让兰花为哥哥“换亲”的念头。经媒婆撮合,很快,兰花为哥哥“换亲”的事就有了眉目。与兰花家10里地的面盆村杜家小子“杜赖锁”是她“换亲”的对象,兰花知道“杜赖锁”这个人,年龄比自己大8岁,和他的名字“赖锁”相像,长得老成不说,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弯腰驼背,走起路来八字脚一撇一撇的,说话还带些口吃,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活力,给人一种“赖巴巴”的感觉。兰花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当“杜赖锁”的妻子。
   兰花趴在炕上哭了两天,哥哥也觉得这个“换亲”委屈了兰花,求长辈们把这个“换亲”婚事退掉。但被长辈们训斥了一顿,长辈们说“换亲”是咱山里自古留下的规矩,又不是丢人的事;再说“换亲”本来就是“两凑合”的婚姻,如果杜家小伙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还会用他姐姐和咱“换亲”吗?再说杜家的姑娘可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比咱兰花不赖。老实厚道的兰花哥哥左右为难,回家后看着妹妹那样伤痛的样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是蹲在地上抱着头掉泪。
   一天,长辈们又来到兰花家,劝说兰花同意这门婚事。兰花这几天也想过许多,如果只顾自己嫁给心爱的人,哥哥可能这辈子也讨不上媳妇。面对很小失去父母,把自己拉扯大的哥哥,在爱情和亲情的选择上她偏重了后者,兰花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几天,大河村李家二小子来找兰花的次数更多了。开始,兰花和李家二小子抱头痛哭,两个年轻人眼睛都哭的肿了起来。李家二小子劝说兰花:“咱们一起逃走吧,世界这么大,咱俩又年轻,到外面一块闯世界”。兰花劝说李家二小子“把她忘了吧”,她不能抛弃哥哥养育之恩。
   兰花又像往常一样,变得有说有笑了。她不但邀请李家二小子常来家玩,还主动上门找李家二小子玩,李家父母看见兰花总是笑盈盈的,背着兰花又总是不住的摇头,发出串串哀叹声。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兰花主动要求住在了李家,和李家二小在煤油灯下谈论往事,一直聊到半夜。李家父母也是本分人家,怕两个年轻人越轨,多次唤二小回父母屋睡觉,都被兰花拦住了。兰花把木门关上并插上了门闩,慢慢地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李家二小子开始发愣,在兰花的拥抱和亲吻下忘掉了一切。兰花小声的告诉李家二小子,我们放下眼前的烦恼和不快吧,今天晚上就是你我相爱的日子。两个年轻人像干柴遇到烈火,躺在炕上紧紧地缠抱在一起,好像大地上的一切都停止了,彼此只感到对方剧烈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声。突然一道雷电闪光从窗户纸上映照到屋里,李家二小子清清楚楚看到兰花的两道泪水流下了脸颊,李家二小子赶忙把脸紧紧与兰花的脸贴在一起,他感觉到兰花的眼泪是那样的热,那样的热……。
   兰花出嫁的日子定下来了,但对出嫁的事好像无精打采。身子软绵绵的,后来又出现不愿意吃东西和呕吐的现象,兰花知道自己怀孕了。兰花对自己怀孕没有半点恐惧,相反显得是那样的平静,有时还带着笑意。
   和兰花平辈的嫂子们发现了兰花的秘密,悄悄告诉了长辈们。长辈们都感到诧异,赶快找媒婆安排提前“换亲”的具体操办事宜。一个月后,哥哥把“赖锁”的姐姐娶进了门,兰花也出嫁当了“赖锁”的媳妇。
   兰花出嫁的那天是骑着毛驴走的,她看见远处的山路上,有个一个人影始终在追赶她,但是驴子还是比人走的快。兰花浸着眼泪要求牵驴的人慢些走,不断地往后面张望,直到快要到婆家面盆村时,那个人才站住脚。她知道,那个追赶她的人是谁,那就是她的心上人——大河村的李家二小子。
   按理说,她的女婿“赖锁”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后生。兰花婚后一个月里推脱说身子不舒服,没有和“赖锁”同房,“赖锁”只当是所有新媳妇都是这样,克制欲望期盼兰花身子舒适的那天快些到来。但兰花看“赖锁”越来越不舒心,就连“赖锁”白天说话走路和晚上睡觉的出气声兰花都感到是一种熬煎,最后发展到兰花看见“赖锁”就感到浑身难受,有些过敏的感觉。
   又一个月过去了,“赖锁”的嫂子们问“赖锁”同房的事,“赖锁”把兰花身子不舒服的事告诉了嫂子,嫂子把“赖锁”臭骂了一顿,说“好汉子放不过隔夜的妻”,都两个多月了还没有尝到媳妇的滋味,没有男子汉气魄。
   这天晚上,“赖锁”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嫂子的话深深地刺激了他,加上年轻人的欲望冲动占了上风,他撩开兰花的被子就钻进来。兰花本来就没有睡着,对“赖锁”的冲动早有思想准备,她从枕头下拿出一个针对准“赖锁”的屁股就是一针,也许是“赖锁”的欲望过于强烈,“赖锁”把插到自己屁股上的针拔出扔到地上,继续扒每天合衣而睡的兰花的衣服。兰花急了,用手猛抓“赖锁”的私密处,“赖锁”的欲望马上消退了。“赖锁”看见了兰花隆起的肚子后茫然了,坐在炕上半天醒不过神来。
   第二天,“赖锁”把兰花“大肚子”的情况告诉了父母和哥嫂,兰花“带着肚子”过门的事传遍了整个村子。农村山区人们虽然都很穷,但很注重名声。“赖锁”把兰花娘家的长辈们请来和兰花当面对质,要求兰花在她的长辈们面前给个说法。兰花长辈们知道事情不光彩,只好掩面哀叹,不断恳求“赖锁”放过兰花。但是“赖锁”非常恼怒,还是当着兰花的长辈们的面狠狠打了兰花一顿。
   在此之后的几天,兰花不吃也不喝,只是一直躺在炕上哭。
   就在一个晚上,兰花上吊自尽了,死时肚子里的孩子已经5个多月了。
   大河村的李家二小子在一个晚上偷偷来到兰花的墓前痛哭了一场,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后来听说他在山外城里搞建筑成了拥有上百万资产的富翁,但他每年除了给家里父母寄来几万元钱,从来没有再回家一次。他始终没有结婚,到现在快六十岁了还是光棍一人。也许是兰花的死给他造成了太大的伤害,每当有人给他提亲,他就会抱着头流泪,后来人们也就不敢再和他提找媳妇的事了。
   兰花离开了人间,但“赖锁”的姐姐和兰花的哥哥日子过得还不赖,生了一男一女都很有出息,在城里高等学府上了学,毕业后又分别留在城里机关和科研部门工作。这也许是死去的兰花对哥哥最好的祝愿。但“赖锁”已经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光棍。
   如今,这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修了通往城里能跑汽车的公路。七十年后期到现在,村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换亲”和小伙打光棍的现象。村里年轻人都走出了山外,大都在城里安了家,留在村里的年轻夫妻,也都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孩子,老年人不断的故去,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这正应了“文化大革命”下放到村里改造的那位学校教授的“等这里没有人烟,就证明社会进步了”的预言。看来,城里的大知识分子看事就是深远啊!
   现在的村里,还有五、六位80岁左右的老“光棍”,国家每月都给予他们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他们对自己的一生并不感到遗憾,他们认为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但他们打心眼里都感谢国家政府对自己的照顾,他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照顾,早就冻饿而死了。
   如今村里通过“换亲”结成的夫妻们大都老了,最小的也将近六十岁。他们最好的年轻时光虽然没有品尝过浪漫的爱情,但随着年龄的增老和孩子们的长大成人,夫妻感情也和正常嫁娶的没有区别。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讲的“时间会磨砺人生,也会磨砺原本不和谐的婚姻能够达到和谐”。假如,兰花当年不会上吊自杀,与“赖锁”凑合着过日子,也许他们现在的孩子也大了,经过生活的磨砺会忘记曾经的伤痛;假如,李家二小子已经忘记心里的伤痛,也许另外有了自己的家庭;假如,兰花为了爱情与李家二小子远走高飞,也许不会发生上吊自尽的悲剧……但这都是“假如”,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人类生活最美好和神圣的,但在贫穷中生活的人们,“爱情”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愿天下人都能过上体面幸福的日子,真正享受“爱情”的甜蜜生活,让“换亲”的悲剧远离我们。

共 46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乡村记事,平淡的似曾相识的故事中,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一样的素材,写出了不一样的文章。作者用一段人间悲苦的人物归宿,把换婚这个农村陋习做了细腻的描写,作者没有用通常对于这样的情节去一味责难,也没有一味的只叙述苦难,把文章的构架,文章的立意放在了一个高度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现实主义的思考,在这样的活生生的环境中,做了带有哲理和时代色彩的预言:等这里没有人烟,就证明社会进步了。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希望。叙述。【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501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4-30 20:03:35
  山村陋习有特定的人文因素,只能随着社会进步而消除。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