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杂文]震后沉思

精品 [平民杂文]震后沉思


作者:司马狂 秀才,228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9发表时间:2008-10-25 12:43:01

5月,本是举家出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巴蜀大地的忽然抖擞,打破了华夏子女原本盎然的兴致,13亿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那个触动心底悲哀情绪的地方。时至今日,马上就是“汶川地震”的百日祭奠了,笔者心有颇多感慨,欲付诸笔端,或有偏颇,但望诸君海涵。
   荒唐的流言
   地震发生之后的短时间内,网络中便频频有消息称,此次地震本有前兆,且前兆相当明显,甚至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便知道是地震前的预兆,而之所以迟迟不报是为了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另有版本却说是地震局的监测专家冥顽不化,亦有非议说是当地官员恐影响自身的仕途而刻意隐瞒。诸如此类的消息,络绎不绝。稍后,又有生事者,大放阙词,说是震区的水源被尸体所污,等等等等,也不知道这些无聊的人究竟是如何凭空想象并捏造成如此谎言的?
   其实,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能够知道这样的流言是没有丝毫根据的。笔者虽非宦海中人,也深深知道,为官执政者中虽诸多的腐朽之辈,然而遭遇此类的事情却也应当知道若是刻意隐瞒,自己苦苦经营大半辈子的前程大抵是不是没有了,更有可能锒铛入狱,试问,谁还敢不重视地震的预警工作?更为可笑的是,四川发生强烈的地震,如何也波及不到远在华北的首都啊!既然没有影响又如何能影响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呢?也有秉性梗直之士,乍闻地震预测专家的不作为后,破口便是大骂。可想想那些专家真的就不知道自己一旦刻意不报的后果么?想来势必会比官僚们更悲惨吧。谁还敢故意不作为呢?水源一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居然仅仅是为了追求网络中的点击……
   这次地震中的谣言是不攻自破了,可值得我们深反思的问题依然存在。谁能够保证在下次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或者就是在你身边发生小事情的时候,你不会被流言所左右,无法按照正常的逻辑去判断事物呢?笔者依稀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应当是春秋或者战国时代的贤者,贤者是一个诸侯国的权臣,深得诸侯国国君的信任。有次字贤者要出使他国前,金殿前,他问国君,“大街上有一个人说有老虎您相信么”国君自然不相信。贤者最后问曰,“满城百姓皆称有虎盘踞在街道上,您相信么?”国君犹豫片刻,还是相信了。于是贤者便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国都,朝中的那些另佞臣势必会一窝蜂似的在君主面前进谗,说自己的坏话,刚开始国君兴许不会相信,但说得人多了君主必然动摇。诚如故事中的国君一样,我们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如何沉着冷静,不为他人的言论所左右,是在这次地震之后应该去反思的事情。这个不仅是要求政府行使权利去管理好舆论平台,更要求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学会清晰辨别事情的真伪,毕竟这些流言都是些很容易拆穿的谎言编织起来的。即使不具备强大的免疫能力,能够在现阶段就学着即使心里面忐忑,也不去跟风,不盲目地信任流言,更不因为流言而造成自己没有必要的恐慌,这才是当务之急!
   伟大的人们
   笔者一直在思量究竟是应该用“英勇”,还是用“伟大”来形容这些在地震中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考虑许久,笔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伟大”这个词汇来形容这些感动全世界的人。
   这些人不仅是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的“谭千秋”之辈,也不仅是那些因为在地震中舍弃自己逃生的机会去拯救他人的成为英雄的人们,更是那些奔赴在抗震前沿的“最可爱的人”,还是那些虽然未能亲历现场,却默默奉献了自己一片爱心的无名氏们。
   其实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出于人类的本能大家都在潜意识里想早一步脱离这个灾难之地,在这样的情形下,那些放弃自己逃离的机会,施以援手救助自己苦难同胞的人们,确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更何况,这些人中,不仅有舍弃自己宝贵生命救下自己学生的“谭老师”们,更有那些自己本身就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小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种不离不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他们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会轻易被“灾难“击垮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了炎黄子孙龙的脊梁。他们不仅感动了身边的人,感动了全中国的人,更感动了整个地球的居民,他们当然是“伟大”的!
   哪里有灾难,哪里便可以见到头顶红色五角星的人民子弟兵,不管灾难是怎么的触目惊心,也不管灾难是多么的沉重,他们永远都冲在最前面。因为他们所拯救的是他们自己的亲人,这亲人虽然不是血肉之亲,却一样令他们牵肠挂肚。君不见,多少子弟们自己已经精疲力竭,却依然不肯离开那片废墟,只为了能够多救出一条性命;君不见,多少子弟兵家中同意遭遇了灾难,却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言,难道他们真的冷血么?不!这是大爱无疆!;君不见。多少子弟并把自己那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好青春,洒在了这片他们曾今战斗了许多个昼夜的土地上。仅凭一双肉腿,他们能够急行军在随时有飞石下落的山间公路;仅凭着惊人的毅力,他们能够不分昼夜地搜寻着蛛丝的生命,直到自己也支撑不住,倒下去的那天!这灾难来临的时候是很突兀的,而我们的官兵奋勇的速度却是更敏捷的。这样的子弟兵难道不比那些纵横在别国土地上,飞扬跋扈的“丘八”强上百倍?这样的子弟兵难道还不够伟大么?
   在这些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闪亮的光芒,称呼他们伟大或许是恰当的,而那些并没有在生与死的边缘,同死神争夺过生命的普通人们,可以称为“伟大”么?当然可以!也许你还会记得,那个残疾的乞讨者一毛一毛朝捐款箱里面投钱的感人场面;也许你还会记得,天安门广场上,亿万同胞在三分钟默哀后,自发地吼出那句“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是多么的铿锵有力;也许你还会记得,因为四川地震而暂停了的奥运圣火重新燃起的时候,多少横幅都打出了为四川加油的口号!笔者也是一个平凡了不能在平凡的人,也未能在生死线上去抢夺亲人们的生命,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捐了那么点钱,虽然不多却是一份浓厚的心意。我想,更多在看这文章的人,也只能用这样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意。笔者觉得,那些动辄就能捐款几千万的富豪们,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些普通不过的人们,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些微薄收入的时候,难道不比富豪们更慷慨么?中国人最喜欢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在这场惨烈的灾难面前不是套话,而是实实在在鼓动所有炎黄子孙一起扛起苦难的原动力。这些和我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也是伟大的!他们有着不比其他人相差分毫的伟大的行径!
   无聊的排行
   不知道是从时候时候开始,国人开始热衷与指定一些排行榜,想来应该是来源与大洋彼岸的“福布斯”吧。往常是到了岁末,五花八门的无聊排行才现身江湖。而如今,我们居然在这样巨大的灾难时候,也见到了繁杂的排行。
   虽然没有官方正面参与排行榜的制定,然而只要你有心留意下,大街小巷哪里不是充斥着捐款多少的议论。这个在说某某明星一下子捐了几千万,那个说某某企业家倾囊得太少;这个说某洋品牌不捐款,要抵制,那个说某国家教唆民众不要捐款,应当愤慨。这些消息有真有假,是非难分。但是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当中的某些谎言的横行的呢?
   仔细思量下不难发现,充斥在电视荧屏上的,每天都有报道称某国为我们的地震捐款捐物各是多少。这是表达中国人民对于给予我们帮助的同胞的感激,而不幸的是这样的报道,无形中也成了一些别有企图者大肆渲染的排行榜单的数据。而那些通过电视的直播让不同的企业代表站在荧光灯下,当成全国人民的面,秀出他们的捐款额度的节目,更是自发的给各个企业排出了排行。当然不管这样的排行是出与组织者的本意,还是被他人恶意利用,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让所有的人开始关注捐款的数额,仿佛只有那一串串的数字,才能代表这串数字主人爱国的赤诚之心。一时间,原本相熟的人见面的招呼语都几乎习惯性的改成了询问对方今天你捐款了么,或者是你捐款多少了啊?中国人都讲究面子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还敢少捐呢?笔者的工资水平算不上高昂,自己勉强混个温饱,最尴尬的便是身边的朋友询问自己捐献了多少,那情形不是“汗颜”两个字就可以表诉的。
   地震过去了,但是国人习惯的攀比之风什么时候才能刹住呢?什么时候不再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排行榜?什么时候才能不计较捐款的数量而是献出了多少的爱心?其实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就一直存在着。虽然我们一在强调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可到底现在的国人都是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呢?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如何让国人继续保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份淳朴呢?这个是摆在所有国人面前的一道很复杂的题目。笔者不是什么高明的贤者,但是至少笔者是真实的感觉到了这样的早已变了质的“精神文明”了。也只有当整个社会的风气得到了长足的改善,这样建立在攀比之上的排行榜才能被彻底杜绝吧。
   “聪明”的商家
   为什么笔者要在商家前面的聪明上面加上引号呢?其实这怨不来笔者,也怪不得经商的“高人”们。抛开那些已经有了基本,并且自然会引来国人注目的大企业不去讲,因为他们都习惯了炒作,这样的大环境下,捐献的钱和企业投入的广告而言,孰重孰轻呢?我们把视线放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来,笔者在杭州城内,就亲眼见到了好几家商店,或拉横幅,或书写海报,或直接发放传单,而内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只要消费者在其店内消费多少,商家便向灾区的人们捐献一定额度的现金!
   笔者也是做销售策划的,但是对于此类的促销方案却一直是腹诽不已的。如果你有一颗慈善家的热心肠,那你大胆的把自己的钱捐出去就是了,何必非要所有人都知道呢?而且还要让别人把大面额的人民币给了你,你再把小面额的给捐献出去。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就是趁着国难的时候,吸引民众的眼球,为自己的“生意兴隆”创造机会,整个一发国难财的行径!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这些大书特书自己的门店会将销售的部分捐献的商家,到最后的时候,有几家能够把自己捐献的证明张贴在门店的显著位置呢?
   商人既然在从事着商业活动,自然对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必须极度的敏感,自然也得充分利用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加以利用甚至是炒作,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这样的地震灾难中,国人都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在关注着事态的进展,精明的商人们,却利用这样的事情加以炒作,是否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同情之心呢?
   莫名的费用
   说到这个费用,确实让人浮想不断,媒体中时不时的有那各地名目繁多的费用的报道。在这次灾难中,时常有报道说是,某地的党委会组织了旗下的所有党员交纳了特殊的党费,镜头中,做为先驱的党员同志们,个个一脸的慷慨激昂。
   且不去追究这些党员同志们,究竟交纳了多少的费用。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为本身是好事情,也真正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我们又不得不去考虑的事情是,党费是极其神圣并有着严格的收费标准的费用。而我们的党员同志们,此刻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等同与必须去缴纳的义务标准的,捐款是完全出自与个人的自愿原则的,这样的行为,偏要去冠上特殊费用的称谓,其本质是否有了概念性的变更呢?毕竟作为党员交纳党费完全是义务的,是不管如何你必须去执行的,不管这个费用是不是特殊的。而捐款的行为则是完全处于自我的行径。
   也许您会说,之所以要冠以特殊党费的称呼,是为了所有的党员都能主动交纳费用。那笔者就不得不问上一句,倘若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都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冷漠而自私的人,又有什么样的资格能加入到共产党的组织当中来呢?既然我们的党在吸纳党员的时候,都经过了基层组织的层层把关,那么党员的素养肯定是比一般群众要高上许多的,那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会做出冷漠自私的行为来么?既然如此了,那何必非要把这样的善举动加上这么功利的称谓呢?
   党员大抵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工作,也都拥有着固定的收入,而在灾难中,有很多的学校,也开始收起了莫名其妙的“团费“,尤其是在大学中更是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在攀比着谁家捐款更多。笔者真的想问问这些“学究”们,我们的学生,现在有几个能自己赚到钱了呢?我们的“天知骄子”们大多还是只能伸手去问父母要钱零花啊。这样的情形下,让我们的年轻人交纳什么“特殊团费”呀?学校得对外撑足面子,班级与班级之间要比哪个班级更有凝聚力,同学之间得较劲究竟谁捐的多。如此下来,且不去说学生们的攀比风气刹不住车,到头来还不是苦了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啊!
   我们虽然被那将自己沿街乞讨得来的钱财悉数捐献出来的残疾乞丐所感动,但我们更提倡的是在你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捐献出你的爱心来。而不是伸手向供养你的父母要钱来表达你自己的爱心!

共 49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针砭时弊,心里总有那么一些疙瘩。我们倡导诚实的爱心,一旦爱心丧失真实性,那么还有啥意思呢。作者在一旁冷静地看到了这一切。 欣赏! ——戊子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忆军        2008-10-25 13:23:37
  欣赏!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2 楼        文友:农苛煤        2015-09-12 17:47:3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