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六月,故乡麦黄(散文)

绝品 【杨柳】六月,故乡麦黄(散文)


作者:诗意乡村 童生,865.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88发表时间:2015-05-05 12:43:49
摘要:回望曾经的农事,感觉是那么美,其实不尽然。我们这是站在远处审美。本质上,现在看来很美的往昔,其实是一种苦难,或者更多的是一种苦难,所以不必复制。但是就是这些苦难,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命力多一些成熟担当,这些不可忽略无人替代的经历,让我们的生命多了一些钙质。

【杨柳】六月,故乡麦黄(散文)
   端午节过后,粽子的香味还在空气里飘散,紧跟着一场透雨,此时的黄土高原,就会变得格外丰腴。空气里,一种甜润的感觉可以让你陶醉。泥土的清香,槐花的淡雅,还有没完全消散的粽子的甜味,一起在湿润的空气里酝酿。天空格外的蓝,云朵似乎凝滞不动。燕子带着一群雏燕优雅地演习滑翔的技巧,三五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起起落落。清明节后播种的玉米高粱大豆,嫩绿的秧苗透出地面,一拃多高的身子一天天变得挺立,舒展的叶子,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叶片上还有一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发出钻石一般耀眼的光泽。有三三两两的农人在田里除草培土,锃亮的锄头在阳光下闪亮。
   此时,如果你站在一片麦田边,那种成熟的麦香一定会让你心醉神迷。一望无际的田野,微风过处,掀起阵阵涟漪,渐渐变了颜色的小麦,苍黄的麦秆更硬更脆更亮,麦穗上的麦芒尖锐起来,揪一棵麦穗,在手掌里揉几下,然后吹去麦衣,一粒粒滚圆的麦粒,就那么有点顽皮地躺在你的掌心里,可爱的憨憨的样子让你怜惜。丢几颗麦粒在嘴里,咀嚼,那种甜香会让满足和幸福荡漾在你的脸上。远处起伏的山峦,苍茫的轮廓,清晰厚重,衬着着渐渐金黄的麦田,那是一幅巨大的油画的质感。
   其实,忙完春播的乡亲们,经过短暂的端午节的休整,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麦收做准备了。雨过天晴的日子,整理晒场是最紧迫的。趁着这场雨,先把往年用过的晒场上的杂草清除干净,再把地皮刮一遍,然后套上牛马拉着碌碡碾上几回,直到场面变得滚光滑溜。接下来就要收拾家里的农具了,找出镰刀,试试架子是否结实,还有翻场用的木槎,扬场用的木锨,长山竹做的扫帚,拿出来晾晒一番,掂量掂量,用得是否顺手。家里的女人们,闲了的时候,就要翻出装粮食的麻袋蛇皮袋,破烂处缝缝补补,袋口上还要缝上绑口子的细绳。
   当然,损坏的农具需要添置,必须去集市上购买了。这时候的集市里,几乎变成为夏收而准备的专门市场了。从南山拉来的一车一车的长扫帚摆在街面最显眼的地方,木槎木锨镰刀把堆得跟山一样高,前面就是挑挑拣拣的一群人,讨价还价的,弹嫌质量好坏的,可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买镰刀刃的,高声叫喊着,扬起磨得雪亮的镰刀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闪着森森白光,那必定是好钢打造锋利无比。一摊一摊,青色的磨刀石斜躺着,一捆一捆的麻袋叠放着。还有遮阴的草帽——麦秸秆编制的,银白闪亮。人来人往的街上,声浪一波滚过一波,和着灼热的阳光,汗水的味道。细长的街道,迅速地膨胀起来,变得格外臃肿。
   当一团团柳絮杨花飞起来了,外出关中当麦客的人们回来了,在外面干临时工的回来了。随着一声声杜鹃鸟算黄算割的啼叫,慢慢热闹的村子里,人们的心紧张了,焦急的表情挂在脸上。隔天就去地里看看,或者互相询问着哪天开镰。每天早起,都会本能地抬头望望天。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那开镰一天。
   二
   这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日子,一大早,太阳红着脸起来了,气温就跟着升起来,空气中弥散着一种焦灼的干燥。早早吃饭,镰刀磨刀石水罐长条绳子竹耙子,依次放进架子车上。有时中午不回来吃饭,还要准备足够的干粮。那是前一天夜里已经烙好的锅盔或者早上刚刚出锅的掺了花椒叶的狗舌头馒头,一碟子炒鸡蛋或者凉拌的三丝老虎菜,一并装进篮子,用白纱的蒸布盖好,瓦罐里盛满了鸡蛋葱花的拌汤。
   村子里喧闹起来,互相问候的、仔细打探开镰地块的、还有吆喝牲口的,嘈杂一片。大概一袋烟的工夫,村子里会突然间寂静下来。大人们兴奋而焦急地撩开大步奔向田间地头,就连老人小孩也紧紧跟着,六月麦黄绣姑娘下床,是祖辈留下来的训诫。只有几个实在动弹不了的老弱病残守候在门前的树荫里,眼睛也紧紧的盯着村外麦田的方向。村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吠,追得老母鸡嘎嘎惊叫,显得那么响亮。毛色黑亮的小猪仔跟在踱着方步的老母猪身后,悠闲地走向青草绿绿的路边硷畔,一路哼哼唧唧唱着歌,小尾巴弯起来,一摇一晃的。
   麦浪滚滚的田野里,开始传来镰刀嚓嚓嚓嚓的声响,干脆爽利。弯腰弓身的乡亲们,开始了一年里最紧张的夏收了。消闲一点的,会在地里面转一个来回,看看麦子到底熟透了么,熟得均不均匀。算黄算割的鸟叫声传来,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着,悠悠地飘向远处的山沟里。常常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喊一声开镰喽,手心里吐口唾沫,攥紧崭新或者闪的油光镰把,雪亮的镰刀眼前一划,一片麦子倒下,乖乖躺在左脚上,右手继续挥镰,左手把着割倒的麦子,左脚踢着倒下的麦子前行。三五步就要蹲下来,顺手用麦子秸秆挽一根腰绳,三两下,一搂粗的半人高的麦捆就顺势站在身后的麦茬上。紧紧张张大半晌过去,麦田里站满了一个个壮实的麦捆子。麦穗在炙热的阳光下被烤着晒着,有风拂过,便听得见尖锐的麦芒干燥的秸秆叶子和风儿空气窸窸窣窣的摩擦。
   在三十七八度的大太阳下割麦,那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活计,既要有力气,还要有耐力,更要有技巧。毕业那年,二十出头的我,曾经很自豪地在大田里一天割了两亩麦子,那年麦子长势也好,能割这么多,那是村子里高手的水平了。一天下来,我拼尽了浑身的力气。因为用的是蛮力,累得身子骨散架了一般,不想吃喝倒头就睡。至今,那割麦的场景如在眼前。中午,要趁着太阳热量更足,割起来最好。又干又脆的麦子秸秆,被镰刀刺啦刺啦滑过,一片片倒下。只是这个时候最为辛苦,麦田里一片闷热,弯腰在期间,密不透风。汗水不停地淌下来,流进眼睛里,涩涩的痛,镰刀扬起的地里的尘土,迷住了眼,塞满了口,糊住了耳朵。直起身子,看看田块尽头,还有那么远,于是又埋下身子,挥镰向前。实在累了,可以到地头小憩一会,喝点水,树荫下也没风。喝水多了,肚子里咣咣响。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笔下在烈日下拉车的骆驼祥子。此时此刻,劳作在麦田里的我,那种疲累那种难以忍受的闷热,何其相似。
   其实村子里会走镰割麦的高手,一天里,黄土高原上的薄地,拿下三五亩不在话下。那些年,去关中平原上当麦客的乡亲们,回来聊天的时候,常常议论某人一天割了三亩地挣了五六十块钱。因为关中平原上可以灌溉,水浇地里不讲究麦茬的高低,所以为了多挣钱,赶进度,麦客们就会留较高的麦茬。但是,那里的麦子长势好,一亩地相当于老家的两亩多,所以在那些地里割三亩地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般的麦客割一亩地都要累坏了。而有劲有耐力又懂技巧的高手,那就另当别论,他们创记录地割三亩地当在情理之中。
   当然,长期在大锅饭里填补饱肚子的乡亲们,刚刚在自己分得的田地里,看到这样丰收的景象,心里的满足早已冲淡了身体的苦累。每一家都趁着好日子抢收成熟的麦子,说是龙口夺食非常恰切。因为黄土高原夏天的气候太多变了,一场雨,可能就毁掉一年的收成。所以三五天日子,麦子的收割基本完成。这要放到农业社生产队时期,几乎不敢想象。割麦,全村劳力齐上阵,田间地头,高音喇叭放着样板戏,插着迎风飘扬的红旗,阵势相当震撼,可是没十天半月,一个队一千多亩麦子基本收不完。然后是碾场,也要半死不活地折腾半个月。基本上夏收时间要摇摇晃晃一个多月。那个时候,出勤不出力、干活磨洋工是公开的秘密,每个社员心知肚明。而刚刚分地实行责任承包制那几年,所有的夏收,基本在十天左右结束。农民,身上的潜力可谓巨大。
   一天的割麦活路忙完了,随手就要把割下来的麦捆装车运到场里。那时候大多用架子车,一捆一捆的麦捆,整齐地叠放在插了挡板的架子车上,高高的,小山一样,然后用准备好的长绳捆紧。田间的小路上,下午收工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一座座小山在慢慢移动,那就是架子车上拉着的麦捆,一车车运到场里。如果天气晴朗,可以顺便码整齐堆放在场上,如果天气稍有变化,那就要摞起来,三五亩地的麦子,被乡亲们整成一个硕大的蘑菇——麦垛。那时间,村子周围的晒场上,一夜之间,就会长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蘑菇,像是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而麦地里,麦茬地要抢种回茬庄稼——糜子荞麦大豆。所以,一个清早,吆喝牲口套着犁铧翻开土地的乡亲们又开始忙碌。
   三
   安顿完地里的活路,回茬庄稼种上了,那就安安心心开始碾场了。
   一个瓦蓝瓦蓝的晴天,大清早起来,扛着长扫把去把晒场仔仔细细扫个干净,趁着太阳温度还不是很高,赶紧掀开麦垛,整捆的麦子拖到晒场中心,解开麦捆腰间的秸秆做成的绳子。当然,简单一点,可以用镰刀直接划开。然后把散了的麦捆抛起来,让它更乱一些才好。场面大一些,三亩地的麦垛可以一次碾完。这个过程叫做摊场。需要把曾经那么整齐的麦捆尽最大可能抖落地乱一些。小孩子腿脚快,拖着麦捆跑起来,大人就用两手把解开的麦捆尽量抛开,甚至高过头顶。经过一些日子的挤压,压在麦垛下发酵一般的麦子捆,散发着干爽的气息,被抖落的瞬间,有麦粒已经从松软的麦穗上滚落。整个麦场上,随时可以听到唰唰的响声。麦子按照场地,一般要以晒场中心为圆心,摊成的麦场,近似一个硕大的圆。
   吃早饭的时间到了,回家匆匆喝上一碗玉米榛子,咥上几个狗舌头馍馍,就几口凉菜或者炒菜,赶紧去翻场。这时候,木槎就派上用场,把带着麦穗的秸秆尽量的直竖起来,让它们接受渐渐升温的阳光的炙烤。一圈翻下来,会出一身汗。过上半个小时再翻一次。这样连续翻上三次,就到正晌午了。
   这时候日头更毒,该是套牲口拉碌碡碾场的时候了。翻场完了,简单圆场,就是把摊开的麦子尽量收拾得规整一些,圆一些,碾场的时候牲口就要一圈一圈转起来省力一点,四周散落的麦子被扫进麦场里。赶着套好碌碡的牲口往场子里走。开始,因为麦场太厚了,要踩出一条道道,牲口才可以进去,先从中心,一遍遍碾向外圈。最初当然缓慢,渐渐地,麦场越来越薄,原先将近一人高的麦秸秆,在场面上被牲口敞着,被碌碡碾着,温顺地贴在地面。这时候又要开始再一次的翻场,这样要碾场完便翻场连续三次,麦穗里的麦粒才基本完全碾出来。如果天气没什么变化,快到中午饭的时候了,卸了碌碡的牲口,在树荫下好好歇着,人们趁此机会回家赶紧吃午饭,因为这个时候差不多人困牲口乏,歇息哈,就要进行下一个环节,赶快起场了。
   午饭过后,几乎一家人上阵,一声起场了的吆喝在村庄上空回荡,于是家家户户全家齐上阵,一齐涌向晒场里。人们先把已经碾得格外柔顺的麦秸秆——这时候应该叫做麦草了,除过烧火还可以在冬天做牲口的口粮——翻起堆到一边,这时候的工具依旧是木槎,边翻边抖落,为的是夹在里面的麦粒完全掉出来。麦草整完了,剩下的混合着麦衣的麦粒,被人们用木制的推耙推起来,堆在场中心。这时候,是尽可以多地用到人手了,小孩子可以推着推耙,大人们在摞着麦草,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应该是统筹学在生活里的一种朴素的应用了。
   忙忙碌碌几乎一整天,麦草垛摞起来了,因为碾压的缘故,它比麦垛显得亮一些新鲜一些,混着麦衣的麦粒也堆起来了,这时候坐到场边喝水乘凉甚至可以吸袋旱烟。接下来就是最好的庄稼把式出场的时刻——扬场。这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项工程,没有在庄稼行当里摸爬滚打几十年,那是练不成行家里手的。渐渐日落了,慢慢起风了,扬场开始,木锨木槎轮番登场。先用木槎把碾碎的麦秸秆和大多数麦衣扬出去,再下来用木锨把一粒粒麦子扬出来。边扬场还要边扫,方言就叫——掠场——把麦堆上没有扬出去的秸秆麦穗扫出来。扬场和掠场配合好了,就能趁着恰好的风势迅速结束这一环节。木锨扬起的时候,混合着麦衣的麦粒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麦粒像瀑布落下,麦衣随风飘向远处,看扬场,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我的眼前幻化出的是一道道彩虹。这时候,麦场上清清爽爽一分为二,一边是雪白滚圆的麦粒堆,一边是颜色稍深带点褐色的麦衣堆。麦衣被我们推到场边,这是喂猪的饲草。
   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一天紧张的碾场结束了。疲累的人们坐在场边喝水聊天,谈着收成,谈着天气,月光之下,青幽幽的氛围里,伴着那么大的一堆麦粒,人们心里充满了兴奋踏实还有满足。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那就谋划着怎么挣点钱花花。所以看着眼前的麦堆,夏收结束,谁家要盖房子,哪个工队要人手,也是谈话的内容。互相打听着,互相照应着,这是乡亲们的规矩。高兴的时候,一声高亢的花脸唱腔划破夏夜的幽静——尖板喝喊一声绑帐外,紧跟着塌板不由得豪杰笑开怀。一时间,夜色里的麦场上热闹起来。苍凉的二胡拉起来,欢快的板胡响起来,清脆的笛声伴着月光在夜色里悠扬弥散。
   四
   六月,故乡麦黄时节,如果一切顺利,风调雨顺,割麦碾场也就顺利多了。然而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成熟时节一场冰雹把几乎到口的麦子毁掉的年份有过,碾场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把摊开的麦场浇个透的倒霉常有过。气愤的人们会对老天大发不敬——狗日的天爷爷啊,你把我的麦场淋湿了,还要你出来给我晒干的,看谁吃亏了。扬场结束,夏收并没结束,接下来还要趁着好日头晒麦子,这个基本简单轻松一些,也是最需要防备坏天气的,这一切结束,颗粒归仓了,夏收也结束了。
   所以感谢,所以记得——六月,故乡麦黄。

共 51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六月,故乡麦黄】黄澄澄的麦浪,伴着麦香,伴着乡亲们匆忙的脚步……带我们走进了热火朝天的农忙季节,去感受丰收的喜悦。这片肥沃的土地/是我可爱的家乡/金黄的麦浪/醉了乡亲的脸颊……在作者的笔下勾勒出一副生动,形象的丰收画卷。文字朴实,自然,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推荐阅读!【编辑:回眸一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05003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529第394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回眸一笑        2015-05-05 12:45:32
  感谢赐稿杨柳!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5 17:28:39
  谢谢回眸一笑,精彩点评,让我惭愧,只有努力,呵呵
2 楼        文友:回眸一笑        2015-05-05 12:48:50
  老师的笔触朴实,自然,流畅,彰显踏实的文字功底。问候老师,祝创作愉快!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回复2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5 17:29:39
  非常感谢你的欣赏和点评,唯有努力,请多多赐教
3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5-05 14:04:57
  从作者质朴的文字里读出来了快乐!问好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5 17:27:31
  感谢大浪鼓励,谢谢你
4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5-06 05:54:36
  祝贺作者获得杨柳社团五月份第6篇精品,期待作者继续赐稿杨柳!
回复4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6 07:31:22
  感谢大浪,一定努力,呵呵
5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5-06 09:51:17
  若非亲身经历,怎么写得了此文。特别喜欢结尾,感谢那些苦难,那些流汗的日子,让我们此生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敬畏生活,生命里再没有了过不去的坎。
回复5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6 10:37:01
  谢谢丫丫,从那个时代过来不易,在那块土地成长很难,但是依旧感谢那块养育了我们的黄土地,留给我们苦难而厚重的记忆
6 楼        文友:幸福小草        2015-05-06 15:06:16
  读文章一股亲切的乡音味道随着麦子的熟透,麦场碾麦子打场的场面飘过来,方言也有魅力。久违的,远去的、故乡的一切又重现在记忆的田根上,六月,故乡麦子黄,麦子飘香,唯有缺少了在牲口碾场时还有社员用琏枷一起帮忙打场的壮观场景。重温这些艰苦,你会发现,我们这代农村人,对粮食的惜,更加胜过金钱。黄土地养育的是一群不屈服的灵魂,有点厚重感。问好作者!我也是黄土地的儿女,读懂了你的作品!亲切感随之而来。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06 17:33:09
  谢谢小草,其实想过,只是感觉内容太多,也就舍弃了,而且,我们做小学生的时候,全校六七百人在操场跑圈碾场,最后因为这件事情,校长被处分,呵呵,想起来好多,写作的时候也就舍弃,忍痛割爱吧。谢谢你,感谢光临
7 楼        文友:酒砚醉墨        2015-05-29 21:02:54
  有种就在眼前的感觉
谁人为我?我为谁人?
回复7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31 18:59:53
  感谢欣赏,谢谢啦
8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5-05-29 22:14:38
  感谢绝品组老师对杨柳社团的厚爱和支持!青州代表【杨柳社团编辑部】感谢!送上香茗请慢品!
9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29 23:31:08
  我的文章被加绝品,幸运之至。受之有愧,这是各位同仁的荣誉,感谢江山,感谢杨柳,感谢为这篇文章付出劳动的花香满楼大浪等。感谢你们辛苦的付出。我定当继续努力。
无论天涯海角,我心依旧
10 楼        文友:竹儿        2015-05-30 09:46:17
  故乡总在记忆里无法走散
   听,那是风吹麦浪的声音
   翻滚出一层又一层回忆
   于是,我虔诚地从心底捧出那份不灭的思绪
   用心地整理,在麦香深处去找寻,去勾勒
   最后,用笔尖沉淀出厚实的情感
  
   这篇散文将人带到了那年那月,那场丰收的喜悦。仿佛身在其中,感受忙碌。这是一幅画卷,在心间,在眉上,在眼里,慢慢铺展开。
   赞,绝品,实至名归!问好老师!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回复10 楼        文友:诗意乡村        2015-05-31 19:01:12
  谢谢竹儿,感谢厚爱,欢迎多多指点么,谢谢啦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